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昔日超級大國,差點消滅歐洲,力抗中國,後遭西方強勢碾壓

昔日超級大國,差點消滅歐洲,力抗中國,後遭西方強勢碾壓

中世紀是伊斯蘭文明的高光時代。當時的它,稱雄中東,一手埋葬古波斯文明,並將歐洲十字軍打的屁滾尿流;在中亞,坦羅斯一戰,阿拉伯人一手阻斷了華夏文明向中亞滲透的可能;而在近東,它還取代了號稱羅馬文明嫡系傳人的東羅馬帝國,把東正教的核心聖城、亞歐大陸最重要的地緣中樞——君士坦丁堡納為己有,並改了一個伊斯蘭味兒十足的名字——伊斯坦布爾。

但從近代開始,伊斯蘭文明卻走起了下坡路,遭到基督教文明強勢碾壓。時至今日,當中華等當年也同樣受西方凌辱的傳統地緣文明開始穩住陣腳,並踏上復興之路時,中東伊斯蘭世界依然烽火遍地,中興之路依舊漫長難及。

當年威震八方的伊斯蘭,為什麼走到近代後,卻被基督教文明強勢反超?

通常的觀點,是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以及新航線的開闢,打破了中東在傳統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壟斷區位,而美洲新大陸的發現和殖民開發,更讓歐洲基督教勢力實力大漲。

在分布全球的殖民貿易體系支撐下,西方世界物質水平獲得極大提升,終於突破了臨界點,引爆工業革命,由此西方實現了對伊斯蘭文明的全面壓制。

這種解釋當然是正確的,但卻也有一個問題:

從歷史上看,靠海外貿易爆發的,並非僅限於歐洲。甚至在該領域,伊斯蘭完全當得上歐洲人的祖師爺。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幾乎壟斷了全球海上貿易,並從中大發橫財。就當是情況看,伊斯蘭世界不管是文明的規模抑或發展水平,都是西方基督教世界拍馬難及的!就算之後由於新大陸的開闢,基督教文明的生存空間大大拓展,不過起碼在工業革命爆發前,考慮到新大陸的開發水平仍然相對有限,而且所得資源轉運回歐洲的成本也相對較高,故其對亞歐大陸地緣政治格局的影響尚不算太過明顯,伊斯蘭文明依然又搬回局面的可能。

再說了,伊斯蘭世界以中東、近東、北非為核心,跟歐洲地緣關係十分緊密。尤其是近代早期的伊斯蘭世界帶頭大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歐洲基督教世界大範圍接壤,西方的新事物,它第一時間就可察知。基於這種格局,即便伊斯蘭文明在工業化轉型的起步階段落後半拍,但依託自家龐大身軀,和中世紀時積攢下來的豐厚底蘊,起碼在工業革命爆發前,它依然有能力反超西方。

只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實際情況是,伊斯蘭非但未能逆襲,反倒眼瞅著基督教世界一馬絕塵,把自個兒遠遠拋下。

這是為何?

是伊斯蘭世界閉塞飽受,抑或內耗太多,妨礙了其之轉型升級?

的確,伊斯蘭文明是比較封閉;奧斯曼土耳其與伊朗薩法維這個兩個伊斯蘭大帝國之間也在當時動輒爆發戰爭,可中世紀的歐洲,其之封閉保守比伊斯蘭更甚,歐洲各國間的矛盾和衝突也比伊斯蘭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歐洲人就可以突破這些桎梏,實現文明的迭代與轉型!

從歐洲的案例可知:單單將伊斯蘭在這場競爭中的落敗,歸咎於其之封閉保守,這明顯是不合理的。在雲石君看來,伊斯蘭世界之所以在近代化、工業化轉型中大幅落後,主要是其文明體系的利益驅使模式存在先天性缺陷。而這背後,又反映出中東地緣環境方面的天然局限。

不管是中世紀的伊斯蘭文明,抑或大航海時代的基督教文明,此二者都對海外商業貿易存在著高度依賴。當然,隨著新大陸的發現,也有許多歐洲移民漂洋過海,前往殖民地大搞開發,不過他們在新大陸創造出的新財富,還是得借海上貿易的形勢迴流歐洲。

財富創造的方式相對一致,但在對財富的分配利用方面,歐洲跟伊斯蘭世界卻有著天壤之別:

所謂財富使用,簡單點說無非就是兩種:一是消費,二是投資。

消費這個很簡單,無論是穆斯林還是基督徒,找到錢後都免不了得享樂;不過在投資方面,歐洲跟伊斯蘭卻存在方向性差異:歐洲更傾向於將海外攫取的利益,投入到本土的工農業開發,提高本土生產能力和效率,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增量;至於伊斯蘭世界,則是把錢拿來擴軍備戰,寄望於對外拓土開疆,以斬獲更多的利益。

為什麼歐洲和伊斯蘭會存在這種區別?這就涉及到二者迥異的地理環境:

首先說氣候:歐洲氣候相對溫和,降雨豐沛,相對適宜人居。儘管在古典時期,歐洲的開發主要集中於氣候更加舒適的南歐,但這並不意味著西歐、東歐、中歐就沒有開發價值了——只是當時人類落後的文明發展水平,決定了尚不足支撐對這些板塊大規模開發。但當人類邁入近代,經過千年的資源和技術積累,基督教文明已經具備了對歐洲北半部大規模開發的能力,而海上貿易收穫的資源與財富,也為這種高投入的開發提供了有力物質支撐。這種情況下,本土開發就跟海外貿易一起,共同成為歐洲資本積累和財富創造的主要途徑。

可伊斯蘭大不相同。伊斯蘭世界的本部核心區——中東,那是出了名的乾旱少雨,該板塊絕大多數地區都是戈壁和荒漠,開發潛力天然受限——不管技術如何發達,淡水匱乏這一條,就能將中東乃至北非的開發潛力給封死!

當然,也不是啥地方都沒水。至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核心板塊——以伊斯坦布爾為核心的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降雨量還是在及格線以上的。可問題是,這兩個半島多為山地高原,工農業開發受制於地形,其價值依然嚴重受限。

先天稟賦的缺陷,直接限制了伊斯蘭文明的工業化的轉型空間。雖然伊斯蘭文明可以通過海外貿易聚斂大量財富,但它卻因本土的自然條件限制,無法將其投入本土開發和產生,而只能投入軍事,通過對外擴張與財富掠奪,來實現財富的繼續增長。

但問題是,軍事擴張終有它的極限。隨著本部與被征服地區之間地緣距離的增加,征服難度與戰爭開銷持續攀升,所得收益卻越降越低。當這種此消彼長到一定程度,伊斯蘭帝國的這種橫向拓展也就走到了盡頭。

而歐洲就不同了。憑藉本土開發跟海外貿易的交織促進,西方文明的體量和發展水平都不斷提高,當這種量變發展到一定程度,質變便就產生,這便是工業革命。歐洲也借著工業革命,實現了由傳統農耕文明向近代工業文明的華麗轉身。

而再看伊斯蘭,昔日的海外貿易收益早已觸頂,甚至由於歐洲新航路的開發和其對原有份額的爭奪,而急劇萎縮。而中東本土,又由於地理稟賦的限制,難以大規模開發,文明發展水平無法進一步提升。天長日久之下,伊斯蘭終於被昔日不被自己放在眼裡的歐洲人迎頭趕上,並在工業革命爆發後,被歐洲徹底反超。

正所謂風水輪流轉,現在,就輪到基督教世界反過來力壓伊斯蘭了。考慮到中東自然環境並沒有出現重大改變,現有的人類技術水平,也還未強大到可以大規模低成本的將海水淡化的程度,這就決定了,中東的地緣實力無法忽的質級提升,而棲身於此的伊斯蘭文明,被西方文明壓制的格局,至今也就無法徹底改變。

所以說,地緣環境與時代環境的交織,共同鑄就了伊斯蘭文明在近現代被歐洲碾壓的命運!

當然,看到這裡,有些讀者或許又會在心裡打上一個問號:既然西方世界已經碾壓伊斯蘭世界,那它為啥不趁這個機會,把這個跟自己爭鬥千年的死對頭給徹底剷除呢?

答案是:非不欲爾,實不能爾!雖然西方文明已經佔據絕對上風,但想要在文明體系層面,將伊斯蘭徹底摧毀,它仍有些力不從心。要是霸王硬上弓,不僅不會得償所願,反倒會讓西方自身陷入巨大的危機,甚至動搖到西方文明的生存根基!

為什麼會這樣?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下一節《地緣政治73:西方文明為何不能取代伊斯蘭?》一節中,繼續為大家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72章——解碼伊斯蘭之第7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雲石地緣政治系列全部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石 的精彩文章:

全球最大內戰,前後打了1400年,現在還打個沒完
昔日超級大國,比中國厲害,後卻被俄羅斯揍趴下,淪為二流
雲石:中印對峙—洞朗修路究竟對印度構成了哪些威脅?
印度把此國當做小跟班,它卻與中國越來越熱絡,印度氣死了
山地小國,飽受印度壓制之苦,中國給了它翻身希望

TAG:雲石 |

您可能感興趣

戰國七雄外的一個強國,實力強大,最後卻被三國聯合消滅!
對中國威脅最大的5大強敵,中國已消滅4個,剩下最強的沒搞定!
四大強國態度一致!反對美國肢解敘利亞,限期消滅所有叛軍
世界最強武裝組織,兩大超級大國打30年都沒消滅,至今非常強大
歷史上有個超級強國,曾被中國消滅了,可短短數年又變成強國
此國國力衰弱,強敵環伺卻連抵三國,為啥反倒被蒙古消滅?
二戰時期,蘇聯能快速的消滅日軍,是因為蘇聯比美國強大嗎?
中東強國動真格,出動軍隊消滅鄰國大量武裝,絲毫不懼背後的美國
不比元朝差,唐朝在國外也是軍事強國,前後一共消滅30個國家!
美國人:中國空軍最大的「敵人」並不是美國,但它正在被中國消滅
世界最強武裝組織,兩個超級大國打了30年都沒消滅,至今還很強大
在抗日戰爭中,我國消滅了多少日軍?
世界上殺傷力最大的的鼠疫,消滅歐洲三分之一人口,波及六大洲
二戰日本為何要偷襲強大的美國?並不是單純的為了消滅美國!
抗日戰爭時,我軍消滅了日本軍隊三個大將,其中一人還是海軍大將
八國聯軍情形再現!第三國強勢介入中東地區:消滅敘利亞勢在必得
秦國進攻東方六國的過程中,為何第一個消滅的就是韓國?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有計劃地搶奪中國的古籍,企圖消滅中國文化
重大突破!敘軍「消滅」大量叛軍,收復大面積失地,美大呼不可能!
哈桑將軍3天消滅千名叛軍,美國中東戰略遭重挫,川普徹夜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