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疆心優品哈密瓜

疆心優品哈密瓜

哈密瓜生產基地

酷暑難耐,來一塊甜甜脆脆的哈密瓜,清涼沁脾,好不自在。瓜以地名,地以瓜聞。新疆哈密是哈密瓜的故鄉,以盛產哈密瓜聞名於世,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哈密被譽為「新疆自然地理的縮影」,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繁盛千年的草原綠洲同絲綢之路在這裡並行。哈密瓜便是在這樣特定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中孕育出的名優產品。2014年6月,新疆哈密市哈密瓜栽培與貢瓜文化系統入選第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好瓜哈密來

「凡瓜甜而美者,皆哈密來也。」新疆哈密市哈密瓜栽培與貢瓜文化系統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地處新疆最東端,跨天山南北,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自東漢在哈密設立西域首座屯城起,哈密作為「瓜果之鄉」亦史不絕書。

得天獨厚的光熱水土資源造就了哈密瓜果獨特的品質。同樣的甜瓜,哈密所產,無論瓜形、網紋、色澤、含糖量、維生素含量、風味口感等均勝一籌。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西域之果,蒲桃(葡萄)莫盛於吐魯番,瓜莫盛於哈密。」

哈密瓜的名稱最早見於《新疆回部志》:「自康熙,哈密投誠,此瓜始入貢,謂之哈密瓜。」目前,哈密的哈密瓜種植面積約7.4萬畝,商品瓜總產量約15萬噸。主要種植區域集中在花園鄉、南湖鄉、回城鄉等地。

不是所有的甜瓜都叫哈密瓜,不是所有的哈密瓜都叫貢瓜。黑眉毛、黃醉仙、克克其、波斯尼亞孜、拜仙克其……現在的哈密瓜品種已多達140多個。而加格達瓜是哈密歷代回王的進貢之瓜,只產在哈密。

哈密回王辟有專門的貢瓜地,如今天的花園鄉卡日塔爾村,引清甜的泉水灌溉,有代代相傳的貢瓜傳人,在品種選擇、施肥澆水、栽種管理、收穫貯運等方面都作了精心安排,努力保證貢瓜的獨特品質。

瓜農採用最原始的辦法保存種子:選好種瓜,將瓜瓤帶瓜籽一同挖出,用泥巴包裹起來,甩到牆上。哈密瓜歷史文化館裡收藏著木鐵相間的鐵犁、用沙棗木和桑木做成的木耙、沙棗木和柳條製成的柳條磨等農具,是古時人們用於種植哈密瓜的傳統農具。

傳統的哈密瓜種植要經過澆地、犁地、耙地、打瓜溝、播種、定苗、打瓜杈、頂瓜等9道程序。在瓜苗抽芽除草的時節,瓜農將當地一種叫苦豆子的草埋在瓜苗根下。苦豆子草泛著一種難聞的味道,平時牲畜就不願意吃,把它埋在瓜苗根下,爛了能補肥,還能驅走瓜苗莖稈上的害蟲,可謂「苦盡甘來」。

胡駝萬里朝京華,哈密瓜一年一小貢,三年一大貢。除了「駝運」,還有「馬運」「馬撥」等方法。一瓜一罐,將瓜放進用泥巴糊好的陶罐中,底部和上面鋪上草,再用蜂蜜灌滿剩餘空間。這樣既可以使瓜處於一個真空的空間,又可以減少運送途中的碰撞。

品牌化經營

哈密瓜譽滿天下,全國冠以「哈密瓜」之名的甜瓜種植總面積約600萬畝,總產量約1200萬噸。打造品牌,提升哈密瓜原產地影響力,對哈密來說意義重大。

哈密出台了《哈密瓜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哈密瓜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推進哈密瓜全產業鏈品牌化經營,在商標註冊、種質優化、基地建設、標準推廣、質量管理、文化挖掘、宣傳營銷等各個環節,持續發力。

2016年6月,哈密由政府主導全新設計「密作」品牌系列,推動品牌資源整合,打造整體品牌形象。「密作」的含義就是哈密人最好的作品,精耕細作,精工秘制,是生長在大地上的「工匠精神」。「密作」貢瓜品牌也是哈密未來的城市名片。

哈密「密作」品牌有著嚴格的品牌使用准入機制和全面的質量可追溯體系,統一栽培規程、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目前已形成三大系列:「密作」貢瓜、「密作」哈密大棗、「密作」哈密傳統手工刺繡,未來還將向更廣的領域延伸。

傳承貢瓜栽培「秘術」,與現代科技創新相結合。哈密著力保護哈密瓜優勢品種資源和環境,傳承傳統栽培技術,完善、提升生產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制定了《精品哈密瓜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建立3個生態型、標準化哈密瓜生產基地,通過萬畝精品哈密瓜種植基地形成示範帶動效應。

以「互聯網+智慧農業」的方式,重構品牌營銷模式。哈密發展了電子商務、直銷配送、農超對接等新型營銷,實現線上線下結合,生產、經營、消費無縫鏈接。此外建立了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消費者可隨時查詢到從種植到田間管理、採摘、包裝、運輸等各階段信息。

一世哈密回王額貝都拉將加格達瓜奉於康熙帝,得名哈密瓜,此後漸負盛名。哈密市修葺了哈密回王府,在哈密回王貢瓜種植地打造了全國唯一的哈密瓜主題公園——哈密瓜園,並自1993年至今連續十四屆舉辦「中國·哈密『甜蜜之旅』」哈密瓜節。

「提來山泉洗風塵,遠方的客人快下馬,吃塊甜瓜好解乏,請你嘗塊哈密瓜……」哈密瓜是上天賜給哈密的瑰寶,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哈密瓜栽培與貢瓜文化系統作為彌足珍貴的農業文化遺產將為世人再添一絲甜蜜。

(王方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穿著白大褂扔個硬幣也能躋身醫學的前沿
觀點:興趣僅只是科研的引路人
白春禮會見斯里蘭卡科技部部長
老鼠能記住自己忘記了什麼
烏鴉也能規劃未來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