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老人,用6000根孔雀翠羽,5萬米金線,花三年複製龍袍
中國傳統技藝——緙絲,一度專為皇家御用,明清兩代帝後服飾中,有很多是緙絲織就。
緙絲常常以真金作為絲線,織造工期極為漫長,因此價值非凡。故民間讚歎:一寸緙絲一寸金
在蘇州,74歲的王嘉良,是清代宮廷緙絲匠師的後人,從道光年間他的高祖父算起,緙絲技藝在他的家族傳承到了第六代。
2006年,王嘉良在首都博物館接受了萬曆皇帝龍袍的文物複製工程。
這是一件蜚聲海內外的文物,複製文物要求忠於原件,嚴格按照原件的體量、形制、質地和圖案等歷史信息,並採用原有技法進行操作,這是一項嚴肅而又難度的工作。
王嘉良發動全家,啟用五台機器,開始對萬曆皇帝龍袍進行複製。
緙絲技藝的每一根蠶絲線,都需要穿過竹筘,排成整齊的隊列,這是一種精密入微的裝置,竹筘上緊密的竹片纖細而均等,每厘米要安排22個空隙讓經線穿行其間。
GIF/1.8M
如此相同動作一天要重複一千多次。兩個熟練工匠忙碌兩個白天,才能完成一個穿筘的工序。
穿過竹筘的絲線,要用膠水固定在木軸上,1400多根蠶絲線嚴整排列,構成一個完整的經面。
縱向的絲線,相當於緙絲的骨骼,在緙絲過程中,它們要確保平直堅挺。將龍袍的圖稿,描摹到經面上,這意味著那些精美的花色,即將漸漸呈現。
龍袍用的金線,是中國傳統的捻金線工藝,要求先將黃金捶打城極薄的金箔,再以蠶絲為芯線進行包裹,使用金線是奢華的象徵。
萬曆皇帝龍袍一共使用了28中綵線,色彩的選擇精準,無疑是對眼力的挑戰。
萬曆皇帝龍袍的經線粗於一般作品,緯線卻細到每厘米100根,其密度是一般作品的兩倍多。
緊緻細密超越了常見的緙絲作品,織物表面的那些標誌性的小孔消失了,一種類似瓦楞的結構效果呈現出來。這種獨特的質感是它的靈魂。
手工技藝從不因為繁瑣而止步。孔雀翠羽將把龍袍推向奢華和夢幻的頂峰。
一根羽毛長有上百根小羽,上端的太細,下端的有太硬,只能選用中間的那些既修長有柔韌的,孔雀羽毛打結的,與蠶絲捻和在一起,就製成了華麗的孔雀翠羽線。
複製龍袍過程中,經歷過多少艱辛,數也數不清。
明萬曆皇帝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紋袞服
五名工匠,耗時三年,明萬曆皇帝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紋袞服出現在首都博物館。
失敗後的廢料
一件龍袍,用3年時間,耗費金線50000米,孔雀翠羽6000根,各類綵線3公斤,除了十二團龍, 以及日月星辰等十二章吉祥圖案。還有遍布周身的279個卐字,256個壽字,301隻蝙蝠,271個如意,成為迄今最接近原件的龍複製袞服。


※故宮發現巨大寶庫,藏23萬件珍貴文物,30000件來路驚人!
※浙江老人手工磨劍57年,作品被美國總統收藏,一把售價10萬元
※故宮神秘房間被貼300年封條,無人敢進,乾隆到死都在保護它
※故宮發現暗藏600年的黃金地磚寶庫,專家:其價值不可估量
※農村女子刺繡20年無人問津,作品送美國總統,被譽為「針神」
TAG:文明互鑒 |
※74歲大爺用280噸銅重建雷峰塔,千年只腐蝕1毫米,一件作品賣20萬
※1米5的25歲女孩在80厘米泳池淹死,家人索賠150萬,泳池被判賠償74萬
※五糧液發年報:2017年凈利潤96.74億,相當於每天賺2650萬元
※庫里3746萬,杜蘭特3000萬!他只有1899萬,明年或離開勇士追頂薪!
※同比增長359%,上海貝嶺2017年凈利1.74億元
※7480萬,《人間喜劇》1730萬,《老師·好》1520萬,《小飛象》1320萬
※5240萬,《驚奇隊長》2740萬,《綠皮書》1160萬,《夏目友人帳》360萬
※2018年1-7月黑龍江省鐵礦石產量為174.46萬噸 同比下降46.54%
※10秒13+44秒74!美國19歲博林百米未破10秒
※小米上市後首份年報:2018年營收1749億 凈利134.8億
※2018年6月青海省水泥產量為174.55萬噸 同比下降6.09%
※2019年1-3月山東省鐵礦石產量為474.67萬噸 同比下降4.05%
※小米最新財報:2018 年總營收 1749 億元,增長 52.6%
※3440萬,《阿拉丁》1740萬,《一條狗的使命2》370萬,《大偵探皮卡丘》340萬
※2019年1-7月江西省發電量為674.4億千瓦小時 同比增長4.8%
※冰川網路發布2017年年報 凈利潤9074萬元遊戲收入2.9億元
※小米宣布:米粉月平均收入 7485 元,7485才是中產階級,你是嗎?
※7月7.8.9號三天,74年「大金虎」財富在眼前
※2019年1-6月上海市生鐵產量為740.29萬噸 同比增長0.78%
※2019年上半年青海省塑料製品產量為0.82萬噸 同比增長7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