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Google是如何「腐蝕」學術界的?

Google是如何「腐蝕」學術界的?

導語:在過去10年中,Google資助了數百篇研究論文,目的是為針對它的一系列監管挑戰作辯護,每篇論文會獲得5000-400000萬美元的酬勞。

本文作者:大壯旅 編輯:張馳

雷鋒網按:一直以來,Google都將「不作惡」作為自己的信條,不過華爾街日報近日卻揭開了這家搜索巨頭偽善的面具。報道稱,Google通過私下收買教授、贊助研究、政策營銷等方式奪取話語權。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在過去10年中,Google資助了數百篇研究論文,目的是為針對它的一系列監管挑戰作辯護,每篇論文會獲得5000-400000萬美元的酬勞。包括哈佛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內的頂級學府都收了Google的贊助。

雷鋒網對原文編譯如下:

在需要的時候,Google會發揮其在學術界的影響力,使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朝有利於自身的方向發展。

華爾街日報拿到了數千頁的秘密郵件,其中顯示十多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發表論文前,甚至會專門找Google尋求建議。不過,在論文發表後的鳴謝部分,研究人員卻很少提及Google的資助,與搜索巨頭有金錢來往,這更是成了大多數教授們不能說的秘密。

比如,伊利諾伊大學法學院教授Paul Heald在版權方面提出過一個有利於Google想法,後來他得到了18830美元的資金。論文在2012年發表時,Heald卻對贊助人隻字不提。

在接受採訪時,Heald稱這純粹是一個疏忽,他表示這些資金並沒有影響自己的工作,Google也沒有開出什麼交換條件。他稱,Google的負責人只是說,「如果你拿這2萬美元去開了家甜甜圈店,我們以後不會再給你錢了,不過也沒什麼問題。」

據Google遊說團隊前員工爆料,有幾年,Google會直接列一個學術論文的願望清單,裡面有暫定標題、摘要和預算等,然後他們會找到願意寫的作者。

此外,Google會將自己看上的論文推薦給政府官員,有時他們還會為教授們提供差旅費讓他們直接會見國會或政府官員。2012 年,Google的辯護律師就給FTC主席發送了相關論文,希望藉助學術界之力打消愈演愈烈的反壟斷調查。

上個月,歐盟宣布對Google處以27.1億美元的天價罰款,原因就是Google在搜索結果中優先顯示自家服務內容,此舉涉嫌壟斷。不過,Google否認了歐盟的指控。

花錢買論文已成業內行規?

其實花錢買論文來支持自己遊說團隊的活動,是矽谷影響決策者的隱秘手段之一,而且這也是華盛頓嚴密監管環境下繞過限制的新型遊說秘方,它正變得越來越難以察覺。

Google表示:「自從Google從斯坦福計算機學院順利『畢業』後,我們就一直與大學和研究所保持著緊密的聯繫,Google一直尊重它們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我們很高興能在多個領域支持學術研究者的工作,此舉不但能幫他們發聲,也是對開放互聯網原則的支持。」

去年,Google通過廣告銷售賺了約800億美元,而它的主力產品只有7款,且月活躍用戶都超過10億。StatCounter的數據顯示,Google搜索佔全球在線搜索份額的90%。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在智能手機市場安卓設備今年的銷量將達13億台,最大對手iPhone銷量只有2億。

藉助旗下遍布各行各業的子公司,Google可以接觸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所有細節,你的搜索記錄和行蹤都在它一手掌控之中,這些與用戶偏好有關的數據蘊藏著巨大的變現潛力。

為了免受輿論抨擊,Google買的論文中,經常會提到消費者拿數據換免費服務一點也不虧。此外,這些論文還會強調,Google並沒有利用市場統治地位,將用戶截留到自家的商業網站或廣告主那裡,至於打擊競爭對手這種指責,Google也是冤枉的。

華爾街日報還發現,一些論文為Google搜索直接鏈接他人知識產權作品的行為搖旗吶喊。美國新聞集團News Corp就向歐盟抗議過Google在搜索結果中對新聞內容的處理。

對Campaign for Accountability(一個反對Google的團體,其贊助者包括Google競爭對手甲骨文)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後,報道發現,自2009 年以來Google贊助了約100篇與公共政策有關的論文。

這還不是全部,因為還有100篇論文也有收錢辦事的嫌疑,這些論文的作者收取了一些智庫或大學研究中心的錢,而它們背後是Google或其他科技公司。與此前提到的一樣,這些論文對背後出資支持的人避而不談。

此前在Google遊說團隊工作的員工爆料稱,Google資助論文只花費了小几百萬美元,這對於日進斗金的搜索巨頭來說不算什麼。一些學術界專家則表示,教授們拿這些錢有些得不償失,此類論文寫的多了,就會讓人感覺「學術界其實都是說客,根本沒在潛心搞研究。」

即使學者們坦承自己拿了某家公司的贊助,也會給人留下有利益衝突的形象,此舉大大影響了學術可信度。

「對學術研究來說,錢確實是好東西,但它已經阻礙了學術研究的客觀性。」密歇根大學法學教授Daniel Crane說道。他表示自己就婉拒過Google的好意,而他正是搜索引擎反壟斷法規制定領域的專家。「如果我看到一篇論文後有利益相關方出現,這篇論文的客觀性就得打個大折。」

事實上,在食品、藥品和石油行業,找人寫論文影響美國公共政策已經是眾人皆知的秘密。許多醫學院、科學研究者和記者都曾因此醜聞纏身,所以紕漏自己是否拿到利益相關方的資助,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行規。

而如今科技公司也在資助學術研究上十分活躍。微軟曾贊助過哈佛教授Ben Edelman,他有論文批駁Google濫用市場地位。晶元巨頭高通則會贊助論文,給自己與Google的專利戰增加砝碼。通訊巨頭Verizon和AT&T也沒少通過論文與Google作對。對於這些秘密手段,涉事公司都予以否認並拒絕發表評論。

最近披露的文件顯示,Google為了招募志趣相投的研究人員也是費盡心思,為了不露馬腳,它們把任務分給了貿易集團、智庫和諮詢公司等。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Google從超過 10 億用戶身上搜集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經過分析後反哺給從搜索到YouTuber視頻推薦,再到在線廣告等業務中。而對於用戶數據的控制已經引起了反壟斷部門的注意。

今年早些時候,佛羅里達大學法學院教授Daniel Sokol發表論文稱Google對這些數據的應用是合法的。「Google對數據的運用不需要讓人擔心。」Sokol 還明確表示,自己發文支持Google並不是因為收了錢。

有趣的是,華爾街日報拿到的郵件顯示,Sokol與Google有著緊密的經濟聯繫,他是矽谷律師事務所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 的兼職律師,而Google就是這家事務所的大客戶之一。此外,這篇發表於2016年論文,其共同作者也是這家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

其實2013年時,Sokol就與Google處在蜜月期了,在一次網路研討會上,他積極發言讓言論偏向Google這一方。同年3月,他還幫助Google公共關係負責人Paul Shaw說服一位法律系教授,讓他為一次涉及專利的網路研討會寫了論文。研討會之後,Sokol給Google寄了一張 5000 美元的發票。

2013年9月,Sokol與Google資深律師Rob Mahini一同針對一個專利問題計划了一次網路研討會。Mahini選了自己心儀的一些教授,讓Sokol幫忙說服他們參加。

郵件中透露的信息顯示,由於說服教授們為研討會寫論文並不容易,Sokol希望Google能給參加的教授們提供「鼓勵」。不過,Sokol拒絕解釋他這番話的用意。Google聲稱並沒有為教授們提供資金,而Mahini則直接拒絕發表評論。

研討會結束後,一位Google助理人員給Sokol發郵件詢問賬單問題,他回復稱,「5000 美元,跟上次一樣。」

對於上述內容,Sokol表示自己沒接受過贊助,如果拿了錢,一定會在論文中寫的清清楚楚。

侵犯專利也能洗地

Google的安卓系統誕生以來,一直是專利侵權的靶子,甲骨文、蘋果和微軟都曾將其告上法庭,而有趣的是,參與訴訟的兩方都有各自的學術支持。

為Google站台的是猶他大學法律系教授Jorge Contreras,他一直主張對美國的專利法進行較為寬鬆的解釋。2013年以來,Contreras針對專利問題連發多篇論文,其中兩篇明確提到了Google的贊助,而其餘論文則沒出現搜索巨頭的名字。

2015年6月,Google在華盛頓特區主辦了一場研討會,負責組織的是Contreras。會議中展示了Google在專利問題上的大度,允許其它公司使用自己的專利。當時,Contreras 還在論文中表示希望Google官方和律師朋友們積極進行反饋和評論。

在接受採訪時Contreras表示,由於Google為研討會提供了經費,因此他把論文轉發給了對方,而且在學術界邀請他人給自己的論文一些反饋很正常,即使論文中討論的就是給出反饋的公司。「Google是該領域的專家,我寫的也與他們相關,因此我很高興它們能給出反饋。」

就在這次研討會前一個月,Google還私下舉辦了一場有關專利法的簡會,參會者有許多都是對公共政策有影響力的人物,而這些人正是Google在意的。Google為Contreras支付了旅行費用,讓後者介紹了公司在專利共享上的事。

對於Google在教授身上花錢的行為,Contreras表示,這些錢不是為了改變他們的立場,只是為了支持相關研究。「我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光彩的,Google只是找對了人而已。」

值得信賴的學術盟友

2010年,Google僱傭了時任普林斯頓大學法律與科技研究員的Deven Desai,任務就是搜羅論文寫手。

據Desai講述,在隨後的兩年中,他在研討會和論文上花了200萬美元,論文作者拿到的報酬在2-15萬美元之間。

2012年9月,FTC在考慮是否對Google發起反壟斷訴訟。得知消息後,Google法律部門的Wilson Sonsini給FTC 主席發了一份長達 8 頁的信函為公司辯護,而其中就引用了許多支持Google的論文,其中有Google資助的。

2012年離開Google後,Desai成了喬治亞理工學院的法學教授,他坦承自己當年的工作就是為Google編出一份「公共政策影響力名單」,以便遊說部門知道應該找誰。據他回憶,時任斯坦福大學研究員的Ryan Calo,在2010年時曾拿過40萬美元的最高獎。他的論文討論的是如何保護用戶的網路隱私。

Google等科技公司會搜集用戶信息,但其中的一些數據是用戶不願分享的。不過,它們會用冗長晦澀的條款讓用戶無心去讀,因此一些學者建議採取新策略限制企業濫用用戶信息。Calo也順應了學者的潮流,不過他的新方案明顯對Google更有利。

關於那份40萬美元的酬金,Calo稱Google把錢給了斯坦福,而且他表示自己在兩篇論文中都提到了Google給的資助。不過,郵件內容顯示,在論文發布前後,Calo一直與Google保持著頻繁的聯繫。

在郵件中,Calo大致講述了自己論文的大綱和提到的重點,Google一位官員在電郵中回復:「我想知道在論文中你能否專門談談政府監控的問題。」Calo 教授在論文中痛批政府監控問題後,Google發言人還試圖安排他上NPR的節目談談這個問題。不過最終這個事沒辦成,但顯然Google是在轉移注意力。

現在的 Calo 教授成了華盛頓大學的教授,他表示與論文中提到的公司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很正常,這樣能保證論文的準確性。「如果你想擴大論文在學術界的影響力,肯定要徵求相關議題所涉公司的意見。」

via wsj 雷鋒網編譯

雷鋒網原創文章,轉載請至雷鋒網官網申請授權。歡迎熱情討論,轉發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孫宏斌「去賈躍亭化」 易到忙著「去樂視化」
平安科技首席科學家肖京:如何讓AI更好地服務金融業| CCF-GAIR 2017
ChinaLedger技術委員會主任白碩:區塊鏈的發行和流通必須搞在一起?| 朗迪2017
專訪銀聯區塊鏈負責人周鈺:被挑戰的銀聯如何自我變革? | CCF-GAIR 2017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Nature Communications:核殼納米顆粒不對稱腐蝕動力學研究
ABS、Google Cloud和SoftServe聯手演示AI支持的腐蝕檢測的可行性
腐蝕rust搭建Rust伺服器及聯機教程
腐蝕rust新手入門指南 腐蝕rust怎麼開始遊戲
腐蝕Rust全槍械圖鑑一覽 腐蝕Rust全槍械介紹
腐蝕rust怎麼入手遊戲 腐蝕rust入手教程及注意事項
腐蝕Rust全武器屬性值一覽
腐蝕rust偽分離和雙層防炸地基教學
腐蝕Rust全中文獎盃一覽 腐蝕Rust全成就達成條件
GRC中玻璃纖維是如何被腐蝕的?
腐蝕rust195開發更新日誌 腐蝕rust更新改動內容一覽
rust腐蝕:你的隊友都會玩些什麼騷操作?我的隊友能氣死人!
腐蝕Rust使用代碼設置隱藏畫質提高FPS教程
Steam最能體驗人心險惡遊戲《腐蝕》,必須時刻保持高度戒心
抖音腐蝕人生,但是這幾個遮瑕小tips你不能不知道
生存遊戲《腐蝕》決定廢除Linux版本:將提供退款
腐蝕RUSY左輪皮膚製作教程
腐蝕rust應用程序退出怎麼辦 程序退出問題解決方法
歡迎訂閱CORROSION《腐蝕》期刊
「中國留學生,正在腐蝕澳洲大學的靈魂」!一邊「妖魔化」,一邊把海外學生當成印鈔機!澳大利亞,你只能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