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孟金根散文《糖 畫》

孟金根散文《糖 畫》

孟金根散文《糖 畫》

作者簡介:孟金根,油車港鎮中心小學教師,空時喜歡寫寫隨筆。即將離別講台,尊享夕陽紅!

吃好中飯到下午上班有近2個小時的午休時間,天氣又好,冬日暖陽,藍天白雲,產生了想去月河街走走的念頭,於是騎上電瓶車就出發了。

不到20分鐘就來到了目的地,我把電瓶車停在月河街建國路的出口處,走過用石板鋪的小橋,就進入了月河街區。雖然已近年關,但街上的人還不多,也許是天還有些冷,也許是還在上班的居多,也許是外地人大都回家過年去了,總之還有些冷清。人雖然不多,然各家店門前都掛起了紅紅的燈籠,在月河廣場處已為初五的接財神活動搭好了戲台,廣場正對的弄堂內從南到北一片紅色。運河邊的古老月河呀,到處都透著年的味道。

月河廣場的北端,圍著一圈人,小孩牽著大人,大人領著孩子,有的探頭張望,有的正要往裡擠。看著熱鬧我也走了過去,走近了才發現原來是有一個上了歲數的老人在做糖畫。這個老人臉上的皺紋告訴我應該有60多歲了,瘦瘦的,一副飽經風霜的神韻。

邊上的小孩有的手裡捏著老人剛做好的「作品」,有的正在給老人錢,有的正吵著要買。小孩們是不知道老人的手藝有多絕,只顧算他們要的。「我要一隻公雞!」「我要一隻恐龍!」「我要一隻蝴蝶!」而大人們看了老人出神入化的手藝個個嘖嘖稱奇。「手真巧!」「那公雞太像了!」「你怎麼會學得這一手好本事呀!」

我出於好奇,在那兒站了好一會兒,看那老人在不經意間畫就的栩栩如生的小孩指要的動物,真心地佩服。

那老人的物件簡單得不用幾句話就能介紹完,一副挑子,兩頭的櫃大約40-50厘米高,一頭上面是一塊白色大理石,一頭櫃里放著給糖加熱的器具。畫畫的工具是一把小勺,那小勺好像與酒店裡用來分湯的勺差不多大。作畫就作在那塊白色的大理石上。還有一樣必不可少的工具是銅片,那銅片是黃銅的,很薄很軟。寬約5里米,厚約3毫米,長約25厘米,一端還有一個同樣是黃銅做的圓柄粗細好像吸奶茶的塑料管差不多。那銅片的主要功能是把畫好的糖畫從大理石上揭下來。

老人畫糖畫的技巧也很簡單。我發現好像就是「抖、繞、抹、壓、摁」這幾招。

小孩說:「我要一隻蝴蝶」。老人就從熔化了的糖漿里舀上那麼半勺,且在放糖的容器邊上把糖漿扣乾淨,不緊不慢地拿著勺在大理石面上來回抖動,隨著他手的抖動,勺里的糖漿就像線一樣地繞在大理石上,他先繞出蝴蝶的上翅,每片都分左右兩部分,一小一大,在小的一面他用手裡的勺底一抹,那些線條就變成了一片,這樣不單蝶翅的層次感出來了,而且相鄰的地方剛好作蝴蝶的身體,他再用銅柄在「身體」的恰當位置摁兩個圓點,就成了蝴蝶那誇張的眼睛。接著再繞出蝴蝶的觸角和後翅,一隻生動的蝴蝶就成形了。他動作之快,手法之嫻熟,如果你稍一走神,就不知道那蝴蝶是怎樣「飛」上了這大理石的。最後他再抽出一根竹籤,在一端抹上糖漿,在畫好的蝴蝶身上一粘,再用銅片一按,竹籤就緊緊地貼在了糖畫上了。最後他再用那薄銅片把糖畫從大理石上揭下來遞給小孩。這樣在小孩手裡就多了一件十分精巧的工藝品了。

小孩拿著老人的工藝品,在冬陽下泛著金黃色的亮光,不單喜氣而且溫馨。這樣優秀的傳統手藝在今天的月河街還能看到,真好!

南湖文學

文學總顧問:吳順榮

真情溫暖你我

文學點亮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湖文學 的精彩文章:

嘉興之聲:你的故事我的歌《相遇在春天裡》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我的退休生活

TAG:南湖文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博士秦金根,師從歐陽中石,以米芾融入蘇字書作閑散淡雅!
金根芹 優秀作品選
黃金根本無毒,古代「吞金自殺」是什麼原理?真相讓人脊背發涼!
大明在宦官魏忠賢的黑手操控下,後金根本無力反擊
世界上最昂貴的5種物質,黃金根本排不上號,鑽石只能淪為墊底
海賊王,賞金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單純的顯示地位而已
歷史上的程咬金根本不是屌絲,而是大戶人家的貴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