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冊《陳善圖》 十里西湖景──由司禮太監孫隆進獻《陳善圖》說開去

一冊《陳善圖》 十里西湖景──由司禮太監孫隆進獻《陳善圖》說開去

孫 隆[明]等 進太子(萬曆皇帝)陳善圖冊

設色絹本?泥金紙本 冊頁(共四十二頁)

1571年作

57×31cm×2 31×27cm×40

說明: 本品為明朝隆慶五年(1571)司禮監孫隆進獻太子(即後來的萬曆皇帝)之陳善圖冊,圖中所繪為歷代聖君之事迹。圖冊之首有進陳善圖表,每幀圖畫後配有題記。所進者孫隆,為明代著名宦官,司禮監太監,監理稅務,又獨攬江南織造,萬曆年間曾斥巨資復建西湖十景。

細數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歷任君主,在「培養君德、開導聖學」的教育方面,最可圈點者非明代萬曆皇帝朱翊鈞莫屬。在帝師兼內閣首輔張居正的督導下,十齡皇帝經筵、日講寒暑不輟。張居正親為編纂《帝鑒圖說》等便於沖齡皇帝學習的直觀教材,化枯燥冗長的史書為短小精悍的故事配以生動形象的插圖,可謂用心良苦。

《陳善圖》的初衷亦是如此。明隆慶五年(1571)十二月初一日,「東宮處典璽局司房寫字司禮監奉御」孫隆上表,選《資治通鑒》和《史記》中所載明君事迹,上溯堯舜禹,下迄宋太宗,「上下三千餘年」,「先後一十餘主」;形式上為宮廷畫家絹本彩繪,工穩典雅,細密嚴謹;表章及故事由孫隆親自手書於泥金紙上,書法整飭清秀,賞心悅目,並無過多匠氣;裝成冊頁,錦面奢華,精美絕倫。孫隆盼望皇儲能將其「常置於座隅」,但顯然圖冊幾乎未經翻檢便長存大庫了。直至明亡清興,民國初建,抗戰風雲,解放建國,是冊不知於何時流出宮門,如今翻閱筆墨如新,色澤濃麗,原裝未襯,彷如昨日新作,成為研究晚明宮廷書畫及裝幀藝術的絕佳標本。

孫隆於嘉靖年間即入宮,隆慶皇帝尚未登基時曾在潛邸裕王府侍奉還是世子的朱翊鈞。孫隆是個政治嗅覺十分敏感的人。他深知隆慶皇帝體虛多病,即位雖僅五年,卻已如風中殘燭。果然,公元1572 年農曆五月二十六,隆慶晏駕,六月初十,年僅十歲的朱翊鈞即皇帝位,開始了他長達四十八年的統治,是為萬曆。從孫隆「芹獻曝敬」《陳善圖》到萬曆登基不過數月,時間拿捏地不遠不近,即無詛咒當朝皇帝之嫌,又有為剛剛出閣讀書的太子甄選教材之意,無怪乎萬曆即位之初便在太后與輔臣的授意下將孫隆擢升司禮監「文書房」太監,距離「秉筆」僅一步之遙。

這樣一部升遷雲梯般的《陳善圖》到底是什麼呢?它亦書亦畫,以現代人的概念來看就是一部繪本。其中所選的先王聖跡大部份出自《資治通鑒》,僅「周文王」篇選自《史記》,故諸篇之首均有「謹按通鑒」或「謹按史記」四字,下錄節選《通鑒》、《史記》原文。選文短小精悍,或多為韻語,或故事性極強,充分考慮到了閱讀者是個年方十歲的孩童。如首篇「帝堯」,「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讀過令人浮想聯翩。「漢文帝」篇,「漢文帝輦過郎署,問馮唐曰:『家父安在?』」則開篇引人入勝。文字之右配以工筆彩繪,構圖嚴謹如宋之界畫,用筆細膩纖毫畢現,色彩明艷對比鮮明,幾乎每幅都繪有黃雲煙霞等祥瑞之兆。

但最需探討的是,這是一部非常入世的繪本。因為每幅畫的主人公都被畫成了同一位明代君主的樣子,說不定就是隆慶皇帝的樣子。不論故事發生在何時何地,畫中人始終明代裝束,帝王或頭戴燕弁,身著韎衣、韎裳、韎韐;或身著明黃常服,頭戴烏沙翼善冠;或如明神宗《出警圖》中一樣身著罩甲;即便只著便服,亦明風昭然,實為明代名物考釋之重要資料。

也許正因《陳善圖》中人物的面目大悅龍心,從萬曆四年(1576)六月十六日始,孫隆兩度受命提督蘇杭織造,後又兼任蘇、松、常、鎮四府稅監,皆是肥缺。明代宦官當權最盛,富貴家子弟亦爭為之,內廷官制以司禮監掌印太監最高,秉筆太監次之,蘇杭織造太監與秉筆太監相當,而安逸尊富過之。除了一部《陳善圖》,孫隆還有什麼妙招得意穩坐泰山呢?據晚明太監劉若愚《酌中志》,孫隆「多學善書,曾刻《通鑒總類》、《中鑒錄》等書,所造清謹堂墨,款制精巧,猶方於魯、程君房,而劑料精細,為殊勝焉。神廟(神宗萬曆)最重之,今不易得也。」其實,幼年皇帝未必知曉雕版刊刻的版本優劣,更不能鑒別墨質高低,倒是萬曆生母李太后傾心培育幼子又酷愛書法之道。孫隆在詩書繪畫方面也有一定造詣。他鑒藏過不少名畫, 宋代崔白《雙喜圖》上就有「三河孫東瀛珍藏」的印鑒,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遑論孫隆如何攀上「蘇杭織造太監」之位,「隆在蘇杭日久,又以暇日重修西湖蘇堤,從容儒雅,蓋事辦而民不擾,大得東南民心,至今思之未艾。」

這是就事論事的公正之語。明代的宦官政治,定然是弊大於利的。孫隆協助萬曆皇帝在江南斂財,也是史有定論。然而,只說他在杭州這二十餘載對西湖及周圍景觀的復建和修繕工作,便足以令其青史留名,功過相抵了。

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在《西湖夢尋》中描繪了許多孫隆營建的西湖景觀。如昭慶寺、玉泉寺、靈隱寺、柳洲亭、凈慈寺、龍井、一片雲、三茅觀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有兩處。一是「十錦塘」,一是「湖心亭」。

「 十錦塘,一名孫堤,在斷橋下,司禮太監孫隆於萬曆十七年(1589)修築。堤闊二丈,遍植桃柳,一如蘇堤。……蘇堤離城遠,為清波孔道,行旅甚希。孫堤直達西泠,車馬遊人,往來如織,兼以西湖光艷,十里荷香如入山陰道上,使人應接不暇。湖船小者,可入里湖;大者緣堤倚徙。由錦帶橋循至望湖亭。亭在十錦塘之盡,漸近孤山,湖面寬廠。孫東瀛修葺華麗,增築露台,可風可月,兼可肆筵設席。笙歌劇戲,無日無之。」袁宏道稱讚孫隆為「西湖功德主」,便因十錦塘之美。他在《斷橋望湖亭小記》中說:「望湖亭即斷橋一帶,堤甚工緻,比蘇堤猶美。夾道種緋桃、垂柳、芙蓉、山茶之屬二十餘種。堤邊白石砌如玉,布地皆軟沙如茵。杭人曰:『此內使孫公所修飾也。』」

湖心亭是西湖中央的一個小島上的亭子,萬曆「二十八年,司禮監孫東瀛改為清喜閣,金碧輝煌,規模壯麗。遊人望之如海市蜃樓,煙雲吞吐,恐滕王閣、岳陽樓俱無甚偉觀也。春時,山景、睺羅、書畫、骨董,盈砌盈階,喧闐擾嚷,聲息不辨。夜月登此,闃寂凄涼,如入姣宮海藏。月光晶沁,水氣滃之,人稀地僻,不可久留。」

張岱以玲瓏巧筆寫西湖難以名狀之勝景,讀之令人神清氣爽,艷羨欲往。而此等景緻初成於南宋,至明多已凋敝,如非孫隆慧眼識珠加以修繕,恐無今日十景之稱矣。故杭州市民為他在西湖邊孤山上營建了一座生祠。據《西湖手鏡》載:「孫公祠:士民創建,以祀司禮監東瀛孫公隆。萬曆間,公以織監駐杭州,先後幾二十年。修築堤橋,增布花柳。城內、城外、南北山間,荒祠廢殿,到處鼎新。可謂湖山之功臣,熙朝所僅見者。」

一冊《陳善圖》,鉤沉巨璫遺事,瞻觀皇家氣象,追溯西湖舊史,可謂盡善盡美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今讀《資治通鑒》應達到三重境界
京官社交網路與盛清政治——以乾隆初年許王猷、仲永檀系列事件為例(下)
京官社交網路與盛清政治——以乾隆初年許王猷、仲永檀系列事件為例(上)
黄德凯 牛鸿斌:印度独立以来的边疆治理及成效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新型攝像頭受蝴蝶眼睛啟發,有助改善圖像引導的癌症手術!
《模擬農場19》將於年底推出 大幅度改善圖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