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要成為紫砂老司機,你必須了解這些……

想要成為紫砂老司機,你必須了解這些……

《紅樓夢》里有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說的是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如果想要成為紫砂行業里的老司機,這些最起碼的術語是都要了解一下的。

1、包漿

包漿之為術語使用的頻率很高,常被人們掛在嘴邊,外行人聽起來一頭霧水像是在聽鳥語,讓人不知所以。 「包漿」,其實就是「光澤」,但不是普通的光澤,而是特殊的光澤,專指古物表面的一層光澤。大凡器物經過長年久月之後,才會在表面上形成這樣一層自然的光澤,即所謂「包漿」是也。也可以這樣說,包漿是在時間的磨石上,被歲月的流逝運動慢慢打磨出來的,那層微弱的光面異常含蓄,若不仔細觀察則難以分辨包漿之為光澤,含蓄溫潤,幽幽的毫不張揚,予人一份淡淡的親切,有如古之君子,謙謙和藹,與其接觸總能感覺到春風沐人,它符合一個儒者的學養。如果是嶄新的器物,表面就不會有「包漿」,而是最普通的光澤,一眼望去鋒芒畢露,像一位文化生意人善於夸夸其談炫耀於世,用一個古董行專有辭彙來形容,稱之為「賊光」。

2、灌漿

灌漿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將含有石蠟的泥漿加熱注入石膏模中,冷卻後將石膏模脫開,便可得到壺坯,經鑲嘴、把並脫蠟後燒製成壺。但是由於灌漿所需紫砂顆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則使紫砂壺失去了應有的透氣性。灌漿工藝特別適合於大批量的生產且成本較低,灌漿壺一個人一天可以灌300-500個。所以比較容易滿足茶藝市場的要求。 灌漿壺裡面沒有條紋,所謂灌漿壺就是把泥料放在球筒裡面打48個小時,就變成很細的泥漿,然後再把漿灌到開好的模具裡面,等1-2分鐘拿出來,放置晾乾,就可以加工成茶壺了,沒有工藝可言。灌漿壺用的泥料目數細,無顆粒成分,還摻有較多的玻璃水。

3、全手工

全手工制壺工藝大概過程是:1.打泥片,2.圍身筒,3打身筒,4.搓壺嘴、鈕、把,5.裝壺嘴、鈕、把,6.制壺蓋,7.開壺口,8.修光、精加工,9.落印款,由於全手工制壺要求製作者不僅要掌握泥胚成型技巧,還必須利用紫砂材質特性,充分在作品中營造出藝術氛圍。所以全手工壺不僅可作為茶具使用及工藝品欣賞,還具有藝術收藏價值。

4、半手工

半手工壺,一般來說含有手工的成分在裡面。簡單說來就是:可以壺嘴、壺把、壺蓋等用手工製作,身筒用模具製作;也可以是身筒用手工來完成,其它用模具製作。「半手工」也可以是通過手工製作,在最後用范型模具為作品整形,完成最後的校準工作等。在整個制壺過程中運用范型工具超過不多也可稱「半手工」。

5、手拉坯

所謂手拉胚壺就是:機械操作,下面一個馬達,上面一個圓盤。把泥料放在圓盤上,開關一開,馬達旋轉,利用慣性離心力,用手拉出一個壺型來。拉出來後切下,放置晾乾,再配壺嘴、壺把(都是灌漿製作),裝成一把茶壺,放置晾乾後再噴漿,經過燒制就可以成為手拉胚茶壺。(註:手拉胚成型一定要加一定量的化料,如加一定量的高嶺土) 所謂的手拉胚,它不屬於紫砂成型工藝。而傳統的紫砂壺,是用拍身桶和鑲嵌身桶兩種工藝形成各種形狀的紫砂壺。這就是紫砂成型工藝。

6、目數

紫砂礦料開採後,經風化、除雜質、粉碎,使用篩過濾後泥料的粗細,稱為目數。此過程亦叫過目。目數也有歷史,宋朝中期26目-35目;清朝早期35目;清朝中期為55目-60目;(由於1957前一直採用手工練製法,故目數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顆粒更粗,質感更強,這也是辨別老壺的標準之一)1958年開始出現機械過目,目數穩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的有雷蒙粉碎機,以風力控制目數,機器粉碎的目數可高達140目-180目。如今製作的紫砂壺,採用不同的泥料練制方法,基本目數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為基準,相對目數越大泥料越細膩,反之則越粗。

7、模具

模具是拍打好的泥片放入石膏模內成型,取出後再精加工、燒制,這種工藝有助於茶壺造型規範,但同時也使一些工匠在學會打泥片之後,就不再需要學習打身筒,鑲泥片的技藝,憑藉著石膏模便可製作茶壺了。也正是這樣,紫砂藝術遭受到挑戰,創新精神被極大地打擊。由於模具壺造型呆板,缺乏神韻,手工技藝含量低,也只可作為一般茶具或工藝品使用。

8、煉泥

用手工提煉泥料純粹是個人的喜好問題。手工提煉出來的泥料顆粒分布不均勻,比較粗。機械提煉的泥料相對來說就比較細(真空煉泥)。手工提煉出來的泥料沒有機械提煉出來的泥料要求高。不會影響到泥料的光澤。機械提煉出來的泥料做的壺要比手工提煉出來的泥料做的壺細膩些。

9、紫砂泥料的陳腐

泥料的陳腐亦稱陳化,古名養土,俗稱困料、困泥。即儲泥。紫砂礦泥加工工序之一。開採後的紫砂礦泥,經翻曬、粉碎、風化、研磨、過篩、和水拌勻,製成約寬六寸、長一尺之濕泥塊,放入不透日光、不通空氣蔭暗潮濕處(地窖),需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貯存起來,以改善泥料之性能。濕泥經慢慢陳腐,成為「腐泥」。其水份得到均勻分布,以利 坯料氧化,有機物質可得到充分分解 (腐爛)。經陳腐之礦泥 : 1.可提高、增強可塑性 ; 2.可減少成型和乾燥時開裂。泥料陳腐時間愈長,所制陶器質量愈好。我國古代陶瓷製作中,認為儲泥陳腐是一個部驟,陳腐時間大多在一年以上。

老泥、新泥其實是不少壺友存在的一個誤區。紫砂的形成到今天都是經過了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時間了,都可以說是老泥。平常所說的新泥、老泥只是在陳腐期上區別而已。泥料的陳腐期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越久越好,但在制壺前需重新回煉一下。陳腐期久的泥料色澤相對於陳腐期短的泥料要溫潤,可塑性要高一點。感覺沒有那麼硬。陳腐期短的泥制好的壺無水色,較難看。陳腐期長的有水色,較好看,經過泡養,溫潤凝重,不作任何加工,入手便光潤古雅,可比三代銅器。

10、筋囊壺

筋囊壺是通過線與線的交織與結合,給人予美感。基本要求是: 筋紋隨著造型形體的變化而深淺自如,線條紋理清晰。

11、光壺

分為圓器和方器兩種。圓器造型講究「圓、穩、勻、正」,並要求「柔中寓剛」;方器要求「方中寓圓」,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

12、花壺

花壺以仿生為主,表現自然界動、植物及生活中的形態,別具情趣。 塑器造型一般稱為「花貨」,是對雕塑性器皿及帶有浮雕、半圓雕裝飾器皿造型的統稱。將生活中所見的各種自然形象和各種物象的形態透過藝術手法,設計成器皿造型,如將松竹梅等形象製成各種樹樁形造型。或者是在圓器及方器選型上運用雕、鏤、捏塑等手法,將自然形體變化為造型的部份,如壺的嘴、把、蓋、鈕,或者是在造型的顯見部位施以簡潔的堆雕裝飾。

壺體上這些堆雕,總是要求寧簡勿繁,做到主次分明,以達到視覺上的和諧與平衡。這種壺藝造型規則是「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造型不僅應具有適度性的藝術誇張,又應著意於風格瀟洒」。例如此類壺藝以松竹梅為裝飾題材時,勁松要刻划出枝幹勁拔,針葉挺秀,氣勢鏗鏘;秀竹則要求嫻靜有致,俊逸瀟洒;冬梅又須主幹蒼勁,寒中獨俏,素枝閑花,以簡為主,達到疏中見密,少里寓多,富有活力氣息的藝術效果。所以,紫砂塑器不僅應形象生動,構圖簡潔,而且應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澤來增強其藝術效果。

13、茶山

紫砂壺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茶壺長期使用,吸附在壺內的茶跡,人們通常稱之為茶山。

14、太陽線

太陽線指在紫砂壺內的底部,表面中心向四周呈發散狀,如太陽光芒線的泥痕,稱之為「太陽線」。

15、推牆刮底

推牆刮底指紫砂壺成型過程中,壺內壁出現凹凸不平時,為了使表面光滑平整,工手們使用工具去進行整理,這就是「推牆刮底」,模具壺最常用此方法。

16、風化

風化指開採的礦料經過露天堆放,接受自然界的日晒雨淋、風吹雨打、嚴寒酷暑、崩裂瓦解,使原來密實的塊狀變化成鬆散的顆粒,質地由堅硬的石質結構演變為酥軟的土質結構,這個過程稱為「風化」。

17、生料

生料指用開採出來的礦料常稱「生料」。

18、熟料

熟料指經過至少三個月以上充分風化後的礦料便為「熟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寸雲文化 的精彩文章:

文玩大鱷李連杰,隨便一件千百萬!
翡翠手鐲的加工方法
石榴石有「三好」
養壺的八字真經:勤泡、勤洗、通風、陰乾

TAG:方寸雲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據說夏天戴上了這頂帽子,成為老司機不再是夢
老司基之你有沒有一種想養哈奇士的衝動?
一言不合被分手,老司機教你如何應對
瓷磚怎麼選?老司機告訴你
神秘的湘西趕屍是怎麼回事?難道老司真的能讓屍體走動起來
女友生氣?老司機告訴你怎麼哄!
搞笑漫畫:老司送給哥們一禮物,哥們感動到眼淚都出來了
老司姬帶你看不可描述的純愛漫畫
洗衣基,烘乾基,老司基,你到底是哪種的柯基?
老司姬帶你看這樣那樣的脆皮鴨漫畫top5
請注意,老司要發車了!
老司機是如何帶妹子看《大魚海棠》的?劇透慎入
閃大燈是三寶在挑釁? 5個一堆「10年老司機」也不知道的重要燈語 搞錯就Low掉了
老司機說:女人就看三點
柯基,不愛戰鬥的柯基不是一個「老司基」!
一名玩表老司機給初入門的腕錶小白們的 十點簡單的忠告!
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都分不清,還敢自稱老司
老司機也出漏子—他是30年駕齡的頂級教練!還原英國直升機撞飛機始末
史上最內涵的20個段子,看懂3個就是老司 機!
70歲老司令一小舉動成就了如今國產航母,發動機生產線一定要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