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鮮為人知的1970年億萬軍民大拉練

鮮為人知的1970年億萬軍民大拉練







有關風月,有關經典,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添加絕音君個人號,與君共聆絕妙的音樂:






來源:鐵血網




1970年冬至1971年夏,在神州大地上,曾上演過一場波瀾壯闊的億萬軍民大拉練、大練兵的場景。當時,上至白髮蒼蒼的老人,下至六七歲的孩童,幾乎無一例外地參加,真可謂:「七億人民七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然而,這場野營大拉練、大練兵的前因後果,卻鮮為人知……



練——「吃、住、走、打」

為備戰




20世紀50年代初,由於中蘇關係友好,新疆被稱為中國可靠的大後方,所以當時除南疆駐守一個師外,其他地方基本上無駐軍。1962年4月,蘇聯通過其領事的策動誘騙,在新疆塔城、裕民、霍城煽動6萬邊民外逃,劫走20多萬隻牛羊,並組成返鄉團,企圖顛覆新疆。為加強邊防,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一師奉命進駐新疆。



騎兵第一師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初,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主要承擔穿插、迂迴、包抄、突襲、剿匪等任務,屢建奇功。解放後,在天安門前,曾四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開國大典中的白馬連、紅馬連便是騎兵第一師的縮影。




1969年中蘇邊界自衛反擊戰後,騎兵第一師的主要任務轉為堅固陣地防禦,作戰方針是:「依託天山,堅守平原,長期堅持,獨立作戰。」為適應「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




這一堅固陣地防禦原則,1969年冬,騎兵第一師整編為陸軍某師。1970年,筆者是該師二十二團後勤處的助理員,主要負責部隊的吃、住和武器裝備的保障。




兵種及作戰任務發生變化後,我師必須迅速調整訓練內容,才能適應堅固陣地的積極防禦。1970年1月,正值「三九」嚴寒,經中央軍委同意,我師組成了由步兵第二十二團司、政、後三大機關參加的冬訓指揮部,率領步兵第二十二團的八連、機槍連、炮兵連、偵察連計300多人,展開了冬季野營大拉練、大練兵,以便摸索經驗,改革創新,全面提高部隊戰鬥力。




當時的野營大拉練、大練兵具有明確的指導思想,主要圍繞「吃、住、走、打」四個字進行,重點檢驗部隊在冬季嚴寒條件下的生存能力、耐寒能力、適應能力、作戰能力。




吃——檢驗部隊

在嚴寒條件下的生存能力



按常規要求,步兵執行戰備任務時,自帶的食品是「三生一熟」:「三生」即三天的生食,以大米為主;「一熟」即一天的熟食,以饅頭為主。拉練的第一天,每人攜帶的「一熟」是兩斤饅頭、兩斤水。新疆的冬季,野外格外冷,說滴水成冰,一點也不過分。部隊攜帶的饅頭和水,一小時之後全部凍得硬邦邦,饅頭用刀切不動,用石頭砸不動,用牙啃不動,每啃一口,只能留下幾道淺淺的牙印。水與水壺凍成了一個整體,根本倒不出水,有不少水壺還被凍裂。戰士們渴了,只好往口中塞幾把雪。




 


當時,鋼筆、圓珠筆凍得不下水,寫不成字,筆者戴著皮手套,從挖鍋灶開始到吃完飯,用鉛筆在小本上一項一項地作了真實記錄,第一頓飯雖然勉強吃到了,但卻用了2小時45分鐘,遠遠超過預計的45分鐘。



時間就是勝利,為使「吃」的問題在時間上符合戰備要求,指揮部迅速研製了新式鍋灶,解決了嚴寒條件下埋鍋做飯的困境;又對攜帶的肉菜提前進行了加工,饅頭變成烤餅,水壺加制了保溫套,解決了寒冷易凍的問題。一系列改革、創新,增強了部隊在嚴寒條件下的生存能力,從時間到營養,均達到了戰備要求。




住——檢驗部隊

在嚴寒條件下的耐寒能力



「三九」嚴寒,如何解決野外露營,避免非戰鬥減員,這是對部隊耐寒能力的嚴峻考驗。




當時,部隊人均攜帶的行裝是:1斤重的方塊雨衣、2斤重的棉褥、4斤重的棉被、6斤重的皮大衣各一件。這些行裝,在有採暖設備的營房還可以,但在嚴寒的冬季野外露營,則很難適應。




為檢驗部隊的耐寒能力,冬訓指揮部特意安排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外露營。拉練的第二天,部隊便夜宿老風口。當地人都知道,老風口「無風風三級,有風風更大」。參謀長查看了一下地形,選擇了一塊地勢比較凹的避風處作為宿營點。有一利便有一弊,凹處的優點是避風,弊端是凸處的雪都吹到了凹處,積雪太厚,一般都在一米左右。戰士們用鐵杴堆起一道道雪牆擋風,用荊棘將地面簡單一打掃,便在雪窩中搭起了帳篷。




在部隊被裝比較簡陋、天氣比較惡劣的情況下,這一野外露營辦法,得到了肯定、推廣。當然,這樣的睡覺也存在衛生方面的問題,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對部隊的耐寒能力、生存能力無疑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部隊在外野營拉練一個多月,沒有發生一例露營凍傷事件。這次拉練之後,總後勤部根據部隊反映的問題,對嚴寒條件下野外露營的被裝進行了重大改進,基本上保障了部隊在耐寒方面的需求。




走——檢驗部隊

在嚴寒條件下的適應能力


兵貴神速。走,是步兵的基本功。走,既要走得動,又要走得快,更要走得通。為達到「動、快、通」的要求,冬訓指揮部根據堅固陣地防禦的特點,行軍路線有意選擇了雪地、冰路、山溝、冰坡等多種地形和道路。




冰天雪地,苦練「動、快、通」,並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冬季行軍,士兵攜帶的武器、被裝、食品一般在65斤左右。雪地行軍,儘管摩擦力大些,不滑,但由於腳穿解放鞋,鞋內經常鑽雪,常常是雪水、汗水與襪子、腳凝結在一起,極易形成凍傷。冰路行軍,摩擦力雖小,行走看似輕鬆,但卻容易滑倒、摔傷。因此,走起路來,心總是緊繃著,比雪地行軍更難。走山溝,高低不平,深一腳,淺一腳,又有大雪覆蓋,看不清地形地貌,稍不留心,就會將腳扭傷,或被荊棘刺傷。特別是翻越冰坡時,難度更大,數米高的冰坡,單人根本無法逾越。為翻越冰坡,部隊曾用戰備十字鎬、小鐵杴修成冰梯向上攀登,但終因上無牽引點、下無支撐點而無法通過。為此,部隊每次翻越冰坡時,便組成塔式人梯分批向上傳遞,攀越過的人員再用繩索把冰坡下的人員拉上去。




打仗要狠,愛兵要深,這是用兵之道。參謀長看到這些情況後,於心不忍,便組織收容車收容,但沒一個人願意被收容。戰士們心中有一個共同信念:平時多吃苦,戰時少流血;平時怕吃苦,戰時是逃兵。在當時,誰若被收容,便會感到莫大恥辱。因此,大家都暗暗下定決心,腳走不成了,就是爬也要爬到目的地。




打——檢驗部隊

在嚴寒條件下的作戰能力




「寧可千日不打,不可一日不備。」「備戰備到共產主義實現,扛槍扛到帝國主義完蛋。」打,是部隊訓練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是軍人的天職。




部隊戰鬥力的高低,既有人的主觀因素,也有武器裝備優劣的客觀因素。為檢驗部隊的戰鬥力,訓練指揮部根據天氣預報,專門選擇了有寒流之日的凌晨,命令部隊迅速搶佔天山腹地一無名高地,埋伏待機,反擊敵人。為了隱蔽,每人身披一條白色床單進行偽裝,靜靜地卧在雪地上。在零下37.5℃的凌晨,北風一吹,凝結的顆顆雪粒扑打在臉上,開始,像針刺一樣疼,慢慢地,麻木了,也不怎麼疼了。




凌晨進行實戰演練,這是檢驗武器裝備技術性能的最佳時機。當時,部隊的武器裝備一般都是常規武器,雖經多年實戰,但在高寒條件下檢驗的機會並不多,真正存在的問題並沒暴露出來。首先說汽車,發動機所用機油是一般機油,高寒條件下,很難發動,每發動一次,一般需用噴燈燒烤一個小時左右。汽車發動後,又不能熄火,一熄火又要重新發動。82毫米迫擊炮、53式重機槍、58式連用機槍是步兵的主要武器裝備。由於天氣寒冷,迫擊炮彈上的防護油難以清除,炮彈裝不進炮膛;重機槍、連用機槍由於防護油黏稠,槍機往往後退不到位,不是卡殼就是不連發。為排除故障,部隊依據經驗,用火小心翼翼地將炮彈上的防護油烤化,用布擦凈,才保證了炮彈的正常入膛。重機槍、連用機槍的槍機,經倒入少許煤油,潤滑了槍機部件後,也保證了連發。事後,經總後勤部科技攻關,才從根本上解決了存在的問題。




毛澤東批示「這樣訓練好」,由此拉開全民大拉練的序幕。




億萬軍民野營大拉練,從1970年冬一直持續到1971年夏。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工人進鄉村,農民進城市,軍人進山區,學生進軍營,相互流動,相互接待,嚴重影響了廣大軍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工作、學習,甚至影響到社會治安。年輕人弄到一套軍裝,便會感到無限光榮、自豪。因此,在一些地方曾一度出現搶軍裝、搶軍帽事件,甚至出現盜竊槍支彈藥的事。根據億萬軍民大拉練出現的弊端,中央及時進行了糾正:要求工人以做工為主,農民以種地為主,學生以學習為主,億萬軍民大拉練才得以逐步降溫、停止。




以下往期精選,你可能會喜歡,點擊藍色字體即可進入文章:




馬雙有:對林彪最錯誤的一次任命




延安女青年為何約定「不嫁老幹部」?




家與國究竟存在什麼樣的聯繫?請關注

「家與國」

吧!

長按下面二維碼,識別後加關注即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史以來 的精彩文章:

祖宗十八代的稱呼大全!
1945年蘇聯攻破柏林,11萬德國少女被糟蹋
張國燾談文革:有些「接班人」將成負擔
2017最燒腦的史詩級神書《雙峰》終於降臨!大衛·林奇執導的經典原著,絕不容錯過!

TAG:有史以來 |

您可能感興趣

抗戰14年,中國軍民傷亡高達3500萬人,那麼究竟消滅了多少日軍?
佔地3000畝,年產值10-20億元,瀘州軍民融合雙創產業園來了
抗戰14年,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那麼究竟消滅了多少日軍?
7000漢軍奔襲2000里,只為救13人,軍民大呼:「這就是中國1
7000漢軍奔襲2000里,只為救13人,軍民大呼:「這就是中國!」
7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天!皇帝、大臣和10萬軍民跳海自殺
一將功成萬骨枯,朱可夫的成名之戰:150萬軍民死亡,140萬人逃離
17年前他跳傘犧牲 10萬軍民搜救14天:妻子一句話感動國人
78期〓板塊業績邊際改善,軍民融合有望再發力——2018年第6周報@0204
中國最艱難的世界第一工程,動用11萬軍民犧牲3000餘人,震撼全球
2000億,軍民融合浪潮下佛山的選擇
2018原創春聯25例,黨政軍民學都有了!
明朝時,70倭寇進犯中國,劫殺4000中國軍民
南京大屠殺,我國軍民死傷近40萬!日軍又死了多少人?
1946年遼寧仍有5萬日本軍民,戰敗投降後依然很不服氣!
04.08 軍民融合一周動態
59坦克+黑科技=中國無人裝甲兵團;2018軍民兩用新材料論壇
日本戰犯鈴木啟久供稱自己殺害了5000多名中國軍民|知言歷史
山西省軍民融合發展推進大會成果豐碩,意向總金額約87.567億元
17年前中美南海上空撞機:10萬軍民搜救,為何沒找到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