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真探道 I 《道德經》中的上善之道

修真探道 I 《道德經》中的上善之道

國學經典中的上善之道

李文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以其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打開中華文化寶庫,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著的《道德經》,是一部享譽世界的國學經典,並成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教義。《道德經》主要論述了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在中國本土宗教中,尊道是最高信仰,貴德是最高修為,道與德的有機融合、相得益彰,共同構成其教理的核心內容。

德體現於善。善的思想在《道德經》中舉足輕重。《道德經》首章講了道,緊接著第二章就講了善,並為上善做出具體釋義,即「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闡明上善是不言之善、無心之善,超出人類自身利益之外的善。在第八章中,老子為上善樹立了一個榜樣——「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認為,世間最好的東西莫過於水,水滋潤萬物,卻從不為己爭利,因此水能夠接近道的最高境界。

在此基礎上,老子提出了水之七善,即「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以水喻善、由水及人。水之七善,成為深植於傳統文化之中的善基因。老子提出的水之七善,是一個系統的思想方法,居善地是基礎,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是對道德品質的要求,政善治注重的是素質和能力的提升,事善能強調的是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動善時是方法和手段。

如何把這七善轉化為人生之善?筆者認為:居善地的核心在於使自己始終處於一個有利的位置,比如在擇業時選擇一個合適的單位、一份適合自己專業特長的工作,包括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都是居善地的表現;心善淵引導人們正確對待和處理名和利、得與失,做到得之不驕,失之不餒,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與善仁則勸導人們要懂得人情世故,做到寬厚仁慈,且有慈悲憐憫之心,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言善信提出的是講信用、講誠信的要求;政善治講的是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特別是要加強對自身的管理,在管理中提升修為、能力、素質;事善能則指發揮自己的優勢,永遠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比如「工匠精神」就是事善能的具體體現;動善時意指抓住機遇,規避風險,堅定果斷,毫不遲疑,提倡的是改革創新思維。

國學鑄魂,經典育人。我們學習國學時,應以國學的精華養成、處世為人之道,以寬闊的胸襟,求實的態度,在「文化尋根」的社會實踐中,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照亮人生。

(李文勇:鹽城市亭湖區道教協會會長,三元宮創建負責人)

鹽城晚報2017.7.19 B2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鹽城報告文學 的精彩文章:

短篇小說 你竟如此多情

TAG:鹽城報告文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登晉陽龍山,探道教石窟,感百年滄桑
南北大家賈又福、許欽松「巔峰對談」:山水探道重心象修養
盤點哆啦A夢的四種偵探道具,名偵探大雄開掛,最後卻淪為罪犯
萬事俱備,只欠「攻略」!京寵展最強「藏寶」為您提前探道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