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纖微向背,毫髮死生,小楷結構的八大規律

纖微向背,毫髮死生,小楷結構的八大規律

結構,古稱結字,又謂之間架結構,是研究點畫與點畫之間的搭配方法,結構不能脫離文字自身內部結構的規律性,自漢字脫離象形而被抽象的符號所替代後,這種意義就顯得更為強烈。結構還必須受到勻稱、和諧、協調、重心等因素的制約,特別是楷書,體勢端莊,每一筆畫的長短、縮伸、開合、大小、疏密、肥瘦、闊窄、高低雖無一定之形態,卻有一定之尺度,在形質動蕩的動態平衡之中,既要符合漢字結構內部的平衡律,又要修短合度而富有節制,若差之毫厘,便失之千里,所謂纖微向背,毫髮死生,因此,書寫楷書能於矩矱森嚴的法度中相互照應,方能給人以一種遒美雅正的的藝術感受。

研究楷書的結構,必須以用筆為基礎,積其點畫,乃成其字,就是將基本點畫中的側、勒、努、趯、策、掠、啄、磔組合成一個上下相望、左右相近、四隅相招、大小相副、長短闊窄、臨時適變的空間單位,這個空間單位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氣脈貫通,神情融洽,從而又構成了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形體。王虛舟《論書剩語》中說:「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氣、脈八者備而後可以為人。」

楷書的結構美猶如一個人的形體美,每一字中點畫位置安排得是否妥貼恰當,猶如一個人的五官肢體是否勻稱協調,人體美要講究姿態,猶如字有奇正的變化,因此研究楷書的結構當參閱人體的基本造型,則自然富有情理,若採用大膽變形,極力誇張的手法,因奇求奇,以譎形狂怪為法,則扮鬼臉,裝怪腔,呲牙咧嘴,跛癮殘缺之狀粉墨登場,反而強弄出許多醜態來,就會失去書法藝術的造型之美。

我們要研究楷書的結構,就必須懂得對比統一是形式美的主要法則,楷書的形式美主要通過奇正、疏密、參差、賓主、虛實以及用筆的向背、俯仰、曲直、肥瘦、方圓、藏露等兩個對立方面,有機而協調地組成一個統一體,這個統一體必須在筆勢的管束下進行組合,又必須合乎自然,要達到這種境界,惟一的辦法就是多臨多寫。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說:「晉唐人結字,須一一錄出,時常錄取,此最關要。」小楷的結構,既有其共性的普遍規律,亦具有個性的特殊規律,不同的筆法,可以產生不同的筆形,不同的筆形可以產生不同的風格,但作為楷書,不論何種風格,其在點畫位置的搭配上有著其自身的基本規律,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小楷結字的基本方法。

1、奇正

小楷的結體,大致可以分為平結和斜結二大類型,平結法橫平豎直,體勢端嚴平和,從漢隸中變化而來,字多古樸。斜結法斜橫緊結,體勢奇宕險絕,從北碑中取法而得,富有姿態,鍾繇、王羲之、顏真卿的小楷屬於平結一路,歐陽詢、王獻之、趙孟頫的小楷屬於斜結一路。

初學小楷,當以平正為尚,所謂平正,是指法度嚴謹、體勢端正之書,其特點是重心經較平穩,體勢勻稱協調,富有一種理性的節制,唐人寫經、趙孟頫的《汲黯傳》、文徵明等人的小楷,一畫有一畫之布置,一字有一字之部位,結字勻稱,穩愜妥貼,規矩法度,皆極森嚴。

平正是指其體勢而言,橫平豎直也是指其勢而言,如橫畫如梯架,豎畫如柵欄,平直而無曲致,板滯而不蕭散,勢必就會破壞字形的形態美,傅山《霜紅龕集》說:「寫字之妙亦不過一正,然正不是板,不是死,只是古法。」 可見,要做到平正二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唐人楷法,雖風格迥異,但無不以平正為主,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平正即法勝之書,是初學書法的基礎,學習者只有從這個基礎上,才能追求姿態的變化。

書寫小楷,一味地追求平正,往往容易為法所縛,法度太嚴,反而沒有什麼趣味可言,是不能耐久索玩的。清人館閣體小楷,規矩法度,非不嚴謹,只是在用筆上缺少意趣,在結字上缺少姿態,給人以一種沉悶板滯感覺,沒有一種風流蘊藉,蕭灑自如的態度,正由於它被法度所束縛,被規矩所桎梏,形成一種千字雷同千人一面的局面,在他們的字裡行間,看不出作者的藝術個性的流露,也沒有作者獨特的藝術風格,這是館閣體小楷的遺憾之處。因此,要寫好小楷,又必須在平正的基礎上,進一步追求險絕的姿態,所謂險絕是指其姿韻而言,小楷結構貴於平正之中寓險絕之姿,字形雖奇,但險不至崩,危不至失,乃能於極險絕的姿態是保持重心的平穩,這是一種極為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必須在平正的基礎上,通過局部點畫與偏旁部首在角度和位置上的微小變化而產生的。通過挪移位置和改變角度的變形決不是大幅度的,仍必須以不破壞字形的姿態美為前提。

字要寫得險,當具有一定膽識,有的人寫了半輩子小楷,一生嚴謹,循規守矩,不敢絲毫越雷池於半步,此謂之無膽。有的人理法尚未諳熟於胸中,便一味好奇,競尚怪異,意欲炫惑於天下,此之謂無識。故凡有膽有識之人,心能腳踏實地,先求平正,一筆一畫,平平穩穩,使其結構筆筆從規矩中出,字字由法度中來,迨至純熟之極,深謹之至,而能奇宕蕭灑,不主故常,時出新致,正如姜夔《續書譜》中所說:「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鍾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洒縱橫,何拘平正。」

試觀魏晉小楷,《十三行帖》平正之中寓險絕之姿,《樂毅論》蕭散之中含簡靜之態,無一絲一毫的習氣,有無窮無盡的變化,十分耐人尋味。書寫小楷,不難於平正,而難於在平正之中有險絕之姿;不難於勻齊,而難在於勻齊中有跌宕之態;不難於端莊,而難在於端莊中含流動之勢;不難於嚴謹,而難在於嚴謹中有自然之意;不難於剛挺,而難於剛挺中雜婀娜之柔;不難於妍媚,而難於在妍媚中有古淡之質。近人作書,只是貪捷徑於咫尺,博浮譽於一時,不肯於平正上下功夫,故凡欲欺世而盜名者,心托於無常之形。傅山《霜紅龕集》中說:「寫字無奇巧,只有正拙,正極巧生,歸於大巧若拙而己。」如一入門便欲邀奇,強求變化,必致學道入魔,此不可不慎。

2、疏密

研究楷書的結構,不但要注意到有筆墨處,亦要留意無筆墨的空白處,所謂知其黑,守其白,白即點畫之間空素地,其中亦有法度,盛熙明《法書考》謂:「點畫既工,而後能結體,然布置有疏密,骨格有肥瘠,不可不察也。」

書寫小楷,疏密最要停勻,密處宜緊腠理,疏處要展丰神,當疏不疏,反成寒乞。當密不密,必致凋疏。

3、參差

參差是通過結構中點畫或偏旁部首長短、大小、開合、伸縮、闊狹等變化來表現結構的自然美,是小楷結構的重要方法。最忌犯平行、齊頭、排牙、類同的弊病,如積薪束葦之狀,這樣就會使結字了無意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收最忌位置等勻,且如一字之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王獻之之書從無左右並頭者;王右軍如鳳翥鸞翔,似奇反正;

米芾謂大年之千文,觀其有偏側之勢,出二王外,此言不當平勻,當長短錯綜、疏密相間是也。」楷書結構尚方,體勢勻稱,但亦宜於參差中見齊整,方免「運算元」之病,若前後齊平、上下一等、逐筆排比,便不是書,此不可不知。

4、賓主

凡一字之中,常有一筆是主,其餘是賓。如「事」字是豎鉤為主筆,「代」字以戈鉤為主筆,「也」字以浮鵝鉤為主筆,「少」字以長撇為主筆。此一筆往往是決定一個字重心平穩的關鍵之筆,主筆失誤,則余筆皆敗,故學書者必攻此一筆。朱各羹《臨池心解》云:「作字有主筆,則紀綱不亂。寫山水家,萬壑千岩經營滿幅,其中要先立主峰,主峰立定,其餘層巒疊嶂,旁見側出,皆血脈相通。作書之法亦如此,每字中立定主筆,凡布局、勢展、結構、操縱、側瀉、力撐,皆主筆左右之也。有此主筆,四面呼吸相通」。如「也」上畫可盡量向右上傾斜,但也畫勢平,有力撐之妙。

5、向背仰覆

所謂「向」即方框結構中兩豎筆畫相向,而「背」是指背靠背,姜夔《續書譜》云:「向背者如人之顧盼,指畫相揖相背,發於左者應於右,起於上者伏於下,大要點畫之間,施設各有情理。」顏真卿楷書以向勢居多,歐陽詢以背勢為多。

所謂「仰」是指橫畫向下有弧度,有上承之意。而「覆」是指橫畫向上有弧度,有下俯之意。顏真卿以覆勢為主,歐陽詢以仰勢為主。

作小楷之法,最要向背得宜,仰覆有姿,凡字畫多則分仰覆。如三字上畫宜仰,中畫宜平,下畫宜覆。豎多則分向背,如「門」、「月」字用背,「尊」、「幽」二字兩豎用向。

向背不單是指橫豎二筆,也表現在其他點畫中。如「首」字上面兩點用向,而「真」字下面用背勢。通過向背的變化,使字的結構更加舒展。

6、變化

楷書在結構上的變化主要是通過用筆和結法這兩個方面所產生的,但這種變化是極其微妙的,它沒有像行草書的那樣強烈,因此需要學書者在不斷的實踐中細心體味,久之自有會心處,所有的變化必須以畫平豎直為律,知其常而後能通其變,故平正是變化的基礎。

筆形的變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形態上的變化,包括方圓、藏露、起止、曲直、俯仰、向背、肥瘦、長短等;二是角度上的變化,以橫畫為例不外乎三種變化,即平畫、上斜、下斜三種。豎畫亦不外乎三種,即直豎、左斜、右斜,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體形的變化主要是通過點畫,偏旁部首在位置上的挪動和角度上的變化而產生。從理論上來說,似乎要產生變化並不難,但實際上要做到既要有變化,又要在變化中不違背情理,既要字字意別,又要在不同中有一種統一的調子,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莫雲卿《評書》中所說的:「真書之難,古今所嘆,書法不由晉人,終成下品,鍾書點畫各異,右軍萬字不同,物情難齊,變化無方,此自神理所存,豈但盤旋筆札間區區求相貌之合者。」古人凡以書成名者,無不在楷書上下很大的功夫,特別是小楷,字形雖細,卻法度具備,故凡欲工書者,當於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違而不犯、和而不同,則自能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7、揖讓

揖讓是通過點畫和偏旁部首相互之間遜讓,使其點畫位置的分布更加和諧合理的方法,如「俯」字有二撇重並,則左撇長而婉轉,右撇短而有力,以短避長,結字自然得體。又如「施」字,左邊「方」字窄而長,上畫向左舒展,而右收斂,意在使右邊有一定地步。「陽」字耳旁上耳小而豎畫略帶向勢,意欲讓右。「婦」字左旁窄長而有顧右之勢,則右邊有舒展之餘地。這些生動變化的姿態都是都過揖讓產生的。同時,揖讓還能使結構密而不擠,產生疏朗的藝術效果。

8、裹束

裹束是研究一個字中點畫之間的顧盼、呼應之法。小楷的結字雖欲寬綽有蕭散之姿,但也必須在筆勢的裹束下進行組合,相互之間能回抱照應、縱橫得勢,方能得法。凡能以勢相得的結構,則有自然之趣。

音韻之美,小楷的快慢、肥瘦、 輕重、曲直、剛柔、濃淡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課堂 的精彩文章:

沉雄壯美與平靜雅逸之美,小楷用筆十二大關係管窺
微妙的疏密關係告訴你察之者尚精的道理,69集「受」字
輕捷如羚羊掛角,小楷筆法轉換四大法則
寫字下筆難,小楷的三種起筆方法
柳公權《玄秘塔碑》高清大字集字對聯,顧盼神飛最精絕

TAG:書法課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去惡在纖微,持善在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