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合機制:化解中印邊境衝突的新希望

上合機制:化解中印邊境衝突的新希望

[華夏時報網]

中印兩軍邊境對峙,雙方爆發肢體衝突

馬曉霖

7月中旬,中國與印度在洞朗地區的軍事對峙已經超過一個月,形勢未見好轉。最新消息稱,印度向洞朗地區增兵2500名山地戰士兵,攜帶重裝備和反坦克導彈,將印軍使用的帳篷改建為半固定的建築,從後方建設通往洞朗地區的補給線,還由印度南部抽調直升機部署到洞朗周邊,而且不再與中國邊防軍進行旗幟交談。

印度邊防部隊闖入中國境內阻止中方正常施工,引發了這場危機。洞朗危機無論是持續時間的長度、外交措辭的烈度、雙方軍演的指向,乃至合縱連橫的外圍布局,都呈現出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以來最嚴重的狀況。各種媒體已甚囂塵上,不僅進行各種戰場推演,還將印巴邊境衝突解讀為中巴合謀,甚至藉助外媒傳播中國導彈襲擊印度邊境哨所並造成150多人死亡的假新聞。

筆者不相信中印會輕易再開戰端。兩國人口合計近30億,都擁有核武器,都對那場邊境戰爭記憶猶新,更都有太多理由遠離戰爭,繼續分享長達半個世紀的和平。但是,危機解決機制的缺乏,或者說原有解決機制的失效或勉強維持,不足以一勞永逸地拆除中印戰爭的觸發器,印度今年剛剛加入的上海合作組織,也許是個近水樓台解決危機的多邊平台。

中印對峙:緊張形勢倒逼永久出路

中印此輪對峙的嚴重性毋庸迴避,僅從中國外交部和權威媒體表態可見一斑。外交部反覆說,印度軍人非法進入中國一側「性質非常嚴重」;人民日報評論稱,「界限就是底線」;新華社公開警告說,「印度不要執迷不悟」。含蓄的中國一般避免用最露骨方式傳達開戰信號,此番示強示威言論的頻次和烈度已相當罕見。印度官方態度和媒體立場也是強硬佔主流,儘管對外也釋放著和平解決問題的信號。

現實層面,中印軍事對峙在一線劍拔弩張。印度快報等媒體稱,印度從7月初起即開始向洞朗地區附近增派兵力。專家分析認為,印度因地理之便已在爭議地區周邊獲得兵力和後勤優勢,對中國構成巨大壓力。印度在擺出不怕再同中國打一場陸戰的同時,還聯手美國、日本在印度洋舉行大規模軍演,意在借力打力,而美日利用印度向中國反威懾的用心也不言自明。

中國的軍事應對也非常引人注目。中央電視台等報道,蘭州軍區組織規模超過萬人的高原機動作戰演習;成都軍區所屬西藏軍區更是調動重炮部隊,投入適合高原作戰的山地輕型坦克,真槍實彈演習如何在海拔超過5000米的高原地區投送兵力和成建制地機動。同時,14艘包括核動力潛艇在內的中國戰艦在印度洋國際水域游弋,其數量與規模也前所未有。這種水陸夾擊、雙向用兵的演習,很直白地向印度傳遞出軍事威懾和助力外交的意圖。

誠然,對比中印兩國經濟總量、軍事實力、裝備水平、作戰經驗和訓練質量,訴諸戰端中國無所畏懼,何況還有1962年戰爭收穫的自信。當然,有人擔心印度有備而來並佔有地理之便,中國未必會再次贏得先手。但是,戰爭有自身的邏輯和規律,戰爭一旦爆發,追求勝利才是終極目標,因此,中國不戰則已,戰則必求速勝。

然而,政治家的考量要複雜的多,全面的多,也慎重的多。筆者不認為印度決策層打算中斷髮展進程而轉入一場與中國的軍事攤牌,為了眼前利益而將半壁江山置於炮火之下,這種因小失大的蠢事,印度應該不會重蹈覆轍。同樣,中國決策層也不會因為邊界爭端而終結維持半個多世紀的和平局面,傷害睦鄰友鄰和平政策,妨礙正在依託「一帶一路」倡議而深化與拓展的融入全球發展進程。

因此,無論邊境摩擦引發的外溢效應有多大,都不會導致中印再戰。洞朗危機一定會過去,但是,如何徹底解決中印邊境歷史糾紛,依然需要答案。沒有答案的中印邊境就像難以癒合的傷口,總是能引發整個身體的發熱、不適乃至危機。辦法總比問題多。筆者認為,印度剛剛加入上合組織,中印完全可以嘗試變換思路,在上合框架內尋求邊界衝突的永久解決。

上合機制:解決中印邊境糾紛的新希望

6月9日,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正式接受印度和巴基斯坦作為成員,完成了兩年前在俄羅斯烏法啟動的加入程序。這是上合成立16年來首次擴員,也是一次將深刻影響世界地緣結構的事件。因為上合由此一躍成為世界上幅員最遼闊、人口最多、潛力最大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包括全球43%的人口及24%的GDP。但是,很遺憾的是,印度加入上合與洞朗危機幾乎接踵而至,這對因解決邊境問題而建立的上合是個莫大諷刺與嘲弄。

1989年11月,隨著中國與蘇聯關係正常化,雙方開始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和加強軍事領域互信問題的談判。1991年蘇聯解體,中蘇原來共有的7000多公裡邊界,斷裂為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坦、塔吉克等四國共有。此後延續的邊界劃分談判與邊境維穩進程,隨著六國互信與合作的加深,終於在2001年6月催生出永久性區域組織——上海合作組織。雖然印度加入上合帶來了邊境對峙的負資產,但危機總是孕育希望,壞事往往變成好事。

上合對於中印解決邊境危機出路的價值,首先在於歷史記憶和啟發。理論上說,既然中國能同時與前蘇聯五國順利解決邊界紛爭,則同樣可以與印度解決邊界問題。當然,問題存在個體差異,差異也許還大於共性,但是,只要雙方有化干戈為玉帛的誠意,只要本著互諒互讓與合作雙贏的原則,沒有解不開的扣。

其次,「上海精神」可以轉化為解決中印紛爭的核心共識。上合已打造出被成員國廣泛接受的20字「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中印作為近鄰,應該認識到邊界糾紛已成為制約雙方全面深化關係並攜手對外發展的心理和安全瓶頸,即使不能馬上打通這一瓶頸,也應該本著立足各自發展,放眼亞太合作和胸懷攜手走向世界的大眼界、大格局來遏制糾紛的升溫和擴大。

其三,上合內在機制可以用來幫助解決中印邊界糾紛。加入上合,中印實際上已成為區域安全框架內的親密夥伴,是可以關起門來商量內部分歧與摩擦的「上合家人」,而不應該動輒將矛盾與分歧公佈於眾,彼此公開相互指責,或藉助媒體渲染氣氛,製造緊張態勢施加壓力,更不應該藉助組織外的力量向成員國施加軍事和外交壓力。

其四,上合的豐富實踐可以用來指導中印解決邊界糾紛。上合建立後,成員國隨著政治、安全和軍事互信的增強,儘管承擔著反對「三股勢力」的艱巨任務,邊界地區相互軍力卻大幅度減少,內部邊境變成和平紐帶、友好區域、信任橋樑。同為上合成員,中印完全可以繼承其寶貴資產,大幅度削減邊境駐軍數量,降低裝備水平,維持最低程度的軍事存在,為平息事態創造條件。

最後,上合的內部斡旋存在空間和迫切性。上合是個榮辱與共的利益和命運共同體,印巴加盟後不僅打破了16年上合內部基本無紛爭的大好局面,而且使整個平檯面臨印巴、中印「三國雙邊」的領土摩擦與危機,如果不能切除這兩塊地緣惡性腫塊,這次擴容將可能成為撕裂乃至摧毀上合的轉折點而不是增益點。因此,上合成員特別與中印都保持最高戰略合作關係的俄羅斯,既有斡旋的空間,也有撮合的必要。只要上合內部存在裂隙和紛爭,美國、日本等域外力量就會輕易介入,最終可能成就美日主導的亞太版北約,卻毀掉上合16年的積累和大好前程。(作者為著名國際問題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教授、博聯社總裁)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公眾號:china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遼寧數據造假後遺症顯現,七家城投集體降級
沒了賈躍亭,樂視還有沒有未來?
房地產供給側改革思路探索 眾美集團創新房地產定製模式
美元貶值給央行寬鬆之機
酒業回暖難抵「出海」尷尬 業內呼籲扶持政策

TAG:華夏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巴邊境聯合巡邏,印媒:他們在印度的領土上舉行扳手腕活動
新把戲?外媒:印度持續增兵中印邊境地區
印媒:印中邊境手機信號上的「中國歡迎您」
美媒:美印在中印邊境附近軍演,將加強聯合作戰能力
高調宣布空襲中阿邊境「東伊運」 美反恐合作想拉中國入伙?
實拍中印邊境
中印邊境有情況!趁中國陷入貿易戰,印軍又搞事了!
中國防長時隔6年再訪印度 印媒:印中將探討邊境穩定的具體措施
中國邊境的風景:中越邊境
印媒:印度毛派游擊隊跳出「紅色走廊」 轉戰中印邊境
印度又試射新導彈!宣傳口氣特大:它在邊境戰爭中能一舉毀滅對手
中緬邊境或將新建一個新機場!
印度將在中印邊境大搞基建 同時在印巴邊境大增兵
邊境衝突後的重大戰略轉折,日媒警惕中印兩國過度靠近
實拍中印邊境上的中印軍人 心裡感到很自豪
邊境的重圍,突破的藝術——邊境突圍單排攻略
委內瑞拉國民大量逃亡,秘魯趕緊控制邊境管制,限制入境
在邊境線上合影的印度士兵
印軍高官:中印邊境衝突很可能再次升級!
解放軍曝光新型頭盔 外觀「有點萌」曾現身中印邊境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