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個美國女婿,尋找中國東北失落的記憶

一個美國女婿,尋找中國東北失落的記憶

國作家邁克爾·麥爾雙腿沾滿泥巴,站在吉林市荒地村的紅旗路上,和村裡的三姨嘮嗑兒。有領導要來視察村裡的東福米業,因此施工隊進村修路,他們正在把三姨的房子外牆刷成金黃色。

三姨對於東福米業在村裡的擴張惴惴不安,東福米業要拓寬村裡的道路,沒打招呼就把她的花全部推倒了:「我們的菜園子沒了,也沒法養雞。我們全靠公司了。我們的家會被拆,根本沒法回頭埃我冒出個想法。要是真想知道東福米業的計劃,你就去他們那兒,跟老闆說你想把公司買下來。」

邁克爾很為難,指了指自己磨損的短褲、破舊的連帽衫和一臉大鬍子。三姨不以為意:「但你是個外國人啊,再問問他們,是不是要把村名也改了?」

這個美國人在這個東北村莊住了兩年,睡炕頭,燒柴火,在學校當志願者。「我很清楚,在東北,能夠對中國的過去一探究竟。但沒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這個國家的未來。」有時候他又坐綠皮火車出去旅行,尋找被中國人遺忘或忽略的歷史。他把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本書,取名《東北遊記》。

「你怎麼知道發展得正好」

邁克爾娶了一個東北媳婦兒。1998年,邁克爾第一次跟著妻子回東北老家吉林省遼源市。1998年的遼源,看上去黯淡無光,死氣沉沉。全市的最高建築是一座冷卻水塔和林立的煙囪,周圍則是鋼筋混凝土的樓房,外牆的牆漆有些脫落。坑坑窪窪的街邊上,從虧損破產的國有企業下崗的工人們四處蹲著,叫賣西瓜籽和花生。

這裡曾是中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遼源煤田自1911年開採,在1950年代的鼎盛時期,當地的原煤產量曾佔全國總產量的近4%。然而,煤炭資源日漸枯竭,遼源經濟一度陷入谷底。2005年,遼源市被列為首批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全市的登記失業率達到20%左右,44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區中,採煤沉陷區達18.9平方公里,就業、就學、就醫、住房、社會保障等各類矛盾交織。

這也是東北經濟的一個縮影。上世紀90年代下崗潮曾席捲東北三省,最近幾年東北經濟又再度陷入困境,人口持續外流。21世紀伊始,邁克爾還曾去瀋陽的工人文化宮調研。「三支舞,十塊錢,」陪舞的下崗女工邀請他,「你的手想放在哪兒都行。」八年後,邁克爾再次去那兒發現這裡已經變成私人會所了。

不過,邁克爾覺得僅僅用衰敗來形容東北是一種偷懶的做法。他想了解得更多,於是,他選擇在荒地村紮根,因為這裡是他妻子兒時生活的地方,至今生活著他們的許多親友。他與形形色色的東北人在炕頭、在田間、在酒桌上嘮嗑兒,又去村裡的中學當志願者教英語。

荒地村是這樣一個地方:位於吉林與長春之間,新高速列車不會在這裡停靠。對於列車上卧鋪車廂里的乘客來說,荒地村就是短短三四秒間以模糊影像迅速掠過眼前的一個地方,和中國東北的任何鄉村沒有兩樣。

與普遍唱衰的東北印象不同的是,荒地村似乎發展得欣欣向榮。村裡的龍頭企業是東福米業。東福米業幾乎承包了荒地村所有十三平方公里的土地,村民們也搬進了東福米業修建的樓房,除了少數幾家。他們生產的大米上了許多官方宴會,還準備出口到新加坡。

2013年初,中國開始「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這是中國農業指定的未來,也是城鎮化的必經之路。

然而,人不是一紙冷冰冰的文件。進村的主路上新建了一座牌坊,上面沒有寫村名,基柱的兩邊分別寫著「東北富饒之根」和「東福米業」。村民開玩笑說:「我們都住在東福米業了。」但沒有人笑。

三姨拒絕「上樓」,只想留在帶院子的老房子里。她問邁克爾有沒有過度發展這回事:「怎麼就能知道一個地方發展得正好了呢?」

邁克爾覺得這是他聽過最有智慧的發問。他的上一部作品是《再會,老北京》,見證了這個城市日夜不停的變化:「在北京,也許你上周還在一條巷子里的小店吃麵條,下周再去就發現那兒已經變成了一堆瓦礫。」寫作《再會,老北京》時,他用四年的時間,採訪了很多居民、官員和城市規劃者,沒有一個人問過他三姨這樣的問題。從建築師到開發商再到政府,沒有人想過去問問那些衚衕里的街坊,要把他們的四合院和土生土長的社區給翻修(更普遍的是拆了重建)一新,他們自己有什麼看法。

歷史灰飛煙滅

關於荒地村的歷史介紹只有一句話:1956年,荒地建村。

在荒地村的地上世界,看不到任何證據顯示過去人們的居住和生活,看不到墳地,看不到歷史。唯一能感知到的過去,就是燦爛陽光下紅磚牆上已經褪色了的政治標語。

整個東北的歷史同樣簡略。邁克爾發現在中國學生高中的歷史課本上,東北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上所佔的篇幅少得可憐。

東北的歷史就在身邊。邁克爾寫道:「你乘坐的火車可能行駛在以沙皇命名的鐵路上;你漫步而過的建築不是佛教古寺,而是洋蔥圓頂的俄羅斯東正教教堂;你走過的大道兩旁種著日本赤松;樹木掩映之下,是殖民時期各國政府的辦公樓,散發著濃濃的舊時代氣息;你還可以去參觀溥儀的『傀儡皇宮』,看看二戰時期日本關押盟軍戰俘的地方;你站在朝鮮戰爭期間美軍飛行員俯衝轟炸過的大橋上,就是站在中朝邊境上,跨越了鴨綠江。」

他饒有興趣地參觀官方博物館,心中滿懷好奇,想看看當代中國珍視哪段歷史,又輕視什麼事。不過,在他看來,博物館之外一些微不足道的地方,才真正講述了東北的過去對現在的影響。一個城市公園裡有一座破舊的日本神社,也是一個軍閥的故居。一個洞窟里佇立的不是佛像,而是聖母瑪利亞。一個曾經忙碌喧囂而今廢棄荒涼的火車站,和它身處的廢城。一座圓頂天主教堂旁的猶太教堂。這些地方的群像,是東北獨有的,是曾經的滿洲獨有的。

邁克爾以荒地為起點去各地旅行,大概在東北暢遊了四萬多公里。除去在城市按部就班的參觀,他還按圖索驥去發掘那些被湮沒的歷史。

他去人跡罕至的荒野尋找金朝遺址。那兒沒有牆,沒有圍欄,沒有遊客,孤零零的,只有扇大半人高的門。風吹過,門應聲而開。過去金碧輝煌的宮殿,如今只剩下一些石塊,能依稀辨別出千年前的地基。他努力想像一千年前那些宏偉的殿宇,畢竟,這個民族曾經統治過大半個中國。

他又去尋找柳條邊。為了禁止漢人進入自己的故土,清政府修建了一道一千六百多公里的屏障,從山海關開始,一直延伸到東北腹地。這道屏障是用土築起來的壕溝,沿壕種植柳樹,所以稱之為柳條邊。隨著清朝的衰落、滅亡,柳條邊也逐漸廢棄。

和萬里長城不同,柳條邊現在已蹤跡難尋了。荒地村過去就在滿洲劃定的地界內,邁克爾獨自在村裡搜尋這道屏障留下的遺迹。然而,唯一可以尋到的影子,只有附近區縣的名字。九台,過去是柳條邊上修築信號台的地方。通往九台的路經過一個叫做樺皮廠的村子,過去清軍騎兵的馬鞍和馬鐙就在這裡取材;路上還有個村子叫西營,過去可能是軍營所在地。

他的妻子從沒聽說過柳條邊,教書的二十二中的學生對此也聞所未聞,連學校的滿族老師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

他又坐上綠皮火車出去尋找,依然沒有任何地圖顯示柳條邊的遺迹。但他還是依稀辨認出它大致的走向,方法是圈出那些名字結尾是「門」的村子,那裡都是當初的邊門所在地。其中一個村子在荒地東南邊四百公里左右,屬於清原縣轄區,這是個滿族自治縣,顧名思義,清朝的起源。

他在清原縣日佔時期遺留的火車站下車,去一個叫英格門的村莊。最後,當地人帶他來到土築路堤旁一個一片葉子也沒有的粗短柳樹樹樁前:「這就是柳條邊。」周圍沒有任何牌子之類的標識。

殖民時代的印記在今天的東北城市仍清晰可見,但在農村已經幾近消失了。1936年,日本政府發起「百萬移民計劃」,目標是在未來二十年內,將日本農業人口的五分之一移民到東北。當時最著名的移民村之一,是1938年成立於荒地村東北方向六十多公里的四家房,這裡主要移居的是日本小村大日向的村民。日本有關部門出錢請來一位小說家記錄大日向的移民過程,寫成書,還改編成電影、話劇和歌曲。「大日本的先鋒,去修建另一個大日向;來到滿洲的四家房,建立帝國的天堂;我們一起走在,帝國的大道上。」

邁克爾把他的小說當作尋找這個村子的地圖。他再次坐上綠皮火車,在一個像碉堡一樣的小站下了車,來到一個空蕩蕩的廣常日本戰敗後,那些移民和這座城市也被拋棄了。一個日本將軍十分直白地說,對於那些移民村莊的女人、小孩和老人來說,「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自裁」。這個小城市現在叫舒蘭。

趴在牆上的蒼蠅

與此前在中國爆紅的美國作家彼得·海斯勒一樣,邁克爾也是1995年作為美國和平隊志願者來到四川支教。在此之前,他不會用筷子,沒聽過漢語,對中國一無所知。他讀的第一本關於中國的書,是林語堂的《吾國吾民》。這本向西方人介紹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書一直影響著邁克爾。「林語堂說,不管是外來的觀察者,還是中國作家,中國都是複雜的、令人困惑的。描寫中國人,就像打開一盒傳家寶,無法簡單地區分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他的觀察激勵我寫第三本關於中國的書——《卧龍之路》。」

邁克爾形容自己就像牆上趴著的蒼蠅,靜靜地聽當地人講述自己的故事。他把自己當做一台攝像機,記錄下看到的一切,再將其組織成一個連貫的故事。

他的前輩、美國作家賽珍珠是最早關注中國農民的西方作家,也是他的榜樣。「在現代中國的故事中,主角是首都和沿海城市。大多數外國駐華記者都居住在城市,中國作家也一直將寫作重心放在都市生活和城市知識分子上。我自己也寫了很多關於中國城市變遷的東西,而現在關心的是另一個世界的生活。」邁克爾不斷地拓寬自己寫作的邊界,「宣稱解釋中國的書很多,但有些充滿偏見,有些泛泛而談。我想深入挖掘一個並未受到多少關注的地區。東北非常有意思,歷史上很多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裡。正是這些事件形成了中國的今天。」

與賽珍珠一樣,邁克爾努力學習中文,儘可能多地與中國人聊天,還深入發掘歷史現場。他發現在中國做研究是橫向的,一個人把你介紹給另一個人,就像一個個繩結。

邁克爾還做了很多案頭工作,閱讀了紐約公共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檔案館所藏的大量資料;飛到美國加州,採訪了二戰中曾在東北服役的日本老兵;飛到東京,採訪當年被遣送回國的孤兒。附在正文後面的注釋和參考文獻多達64頁。

《紐約時報》的一篇書評說,《東北遊記》「在多種文體之間切換,部分是遊記,部分是社會學研究,部分是報告文學,部分又是回憶錄」。

如果說彼得·海斯勒描繪的是一個中國人熟視無睹的中國,邁克爾則喚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歷史記憶。

「這本《東北遊記》,對麥爾來說,是遊記,是社會學研究,是報告文學,但對東北人來說,卻是回憶錄,甚至是應該但卻沒能留存於我們記憶里的回憶,就像那些事從沒發生過似的。」一個長春的網友看過後感慨萬分,邁克爾探訪的很多地方都在他的身邊,學歷史的他卻從沒想過去實地考察,「讓一個老外幫我們尋找失落的記憶,想來怪丟人的。」

看天下388期文化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頂族」心理分析報告:那群偷看女廁所的小孩,長大了
所有人都在誇的《大護法》是好,我卻深深地替它惋惜
從歷經劫數到凱旋歸來,10年漲價300倍的斷木黃花梨經歷了什麼?
一針賺數百,三日就出師:這樣的醫美,年輕姑娘們還前仆後繼?
海爾智慧家庭全球領跑背後的用戶驅動

TAG:Vista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最神奇的村子:一半在中國一半在外國,村民天天出國
最受中國觀眾喜愛的「日本鬼子」,娶中國老婆,女兒入中國國籍
中國最神奇的村子,一半在中國一半在外國,村民吃個飯就能出國!
一個讓美國恨之入骨的中國女人,讓美國航母不敢靠近中國!
中國有個三國交界小城:俄羅斯和朝鮮美女很多,都希望嫁給中國人
中國最神奇的村寨:一寨跨兩國,盪個鞦韆就能出國!
哇!這就是中國!一位美國網友眼中的「中國奇觀」
聯合國中,最有影響力的四個國人,讓中國走上了世界舞台!
這兩國和中國隔半個地球,一國國語是中國話,一國靠中國人才獨立
中國兩個最短命的王朝,產生的東西影響中國千年
一國被滅,王子逃到中國當保鏢,千年後復國,現在和中國關係很好
三千年前,中國北方,曾有這樣一個神秘王國
三個外國籍抗日英雄:個個為救中國而死,白求恩只是其中之一
美國攝影師拍攝中俄邊界,上傳網路,外國網友:不是以前那個中國了
世界上最歡迎中國的國家,這裡的女性都希望嫁到中國
美國叫囂:「24小時擊沉中國航母」,中國專家一句話讓其閉嘴
在中國最有人氣的五個韓國歌手,林允兒只排第三,第一韓國女神
他們親兄弟,一個為美國製造戰機瞄準中國,一個為中國保衛邊疆
春秋時期,你會發現晉國像美國,秦國像俄羅斯,那麼中國像哪個國家?
曾經中國的部落,一部分向西遷徙脫離中國,如今中國又有20萬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