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勿以善小而忽之,勿以惡小而縱之

勿以善小而忽之,勿以惡小而縱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是劉備去世前寫給劉禪遺詔中的話,意在勉勵自己的兒子修德進業,這是典型的用以律己的格言。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士大夫都以「修身」為第一要務,「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以修身為本,這就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心理:善事是應該做的,不需要褒揚;做了錯事,當自我懺悔,別人也無需過問;至於別人做錯了什麼,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做了好事,雖不需要大肆宣揚,但至少應該得到認可,不然很容易打消積極性,尤其是一個少不更事的孩童,周圍人的做法直接影響了他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假如一個7歲的孩子,明白拾金不昧的道理,也正好做到了,卻沒有得到表揚。而另一次,他懷著僥倖的心理,將這金「昧」了起來,恰巧也沒被人發現,沒有得到批評,他因此得到了一時的快樂。那麼他以後遇到相似的事,很難說擇之以利還是擇之以義了。所以,小善應得到及時的褒揚。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不平之事,比如欺凌弱小的、插隊的、公共場合吸煙的。遇到這樣的事,弱勢群體自是敢怒不敢言,而有能力制止的也鮮有人仗義執言,這就造成了不良的社會風氣,囂張者愈加囂張,社會秩序遭到破壞,法令不能執行。與這些「小惡」相比,正義的力量是顯得那樣薄弱,人們的漠視與怯懦縱容了這些小惡,無非是怕招來更大的麻煩。可事實上,「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對惡的縱容不僅會讓不良風氣不斷上漲,還會讓人們的道德底線普遍降低。對小善的褒揚,對小惡的制止,其實就是在凈化社會生態,如果不能將惡清除於微末之時,未來將不堪設想。

在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上,銘刻著納粹受害者、德國新教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Niemoller)的短詩:

「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 ;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正如魯迅所言,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東人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山東人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印光法師: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書法作品欣賞
劉備臨終遺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話里大有玄機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積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健康之道——勿以善小而不為
骨灰級內涵圖:鑽石的「誘惑」,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善小而不為:人生向善,終遇美好
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三件「小事」多做,可以積善成德!
「勿以善小而不為」,談美國盛行的「愛心」教育
仁清法師:勿以善小而不為
「冷殿下」郭俊辰做客映客公益節目:勿以善小而不為
洛桑陀美上師:「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善小而不為:6歲女童險被拐,順風車上一道乘法題救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