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光速中國韓彥:我們看AI項目的方法,是根本不把它當AI項目來看

光速中國韓彥:我們看AI項目的方法,是根本不把它當AI項目來看

隨著人工智慧風口漸起,資本也開始對這個領域越發重視,無論是之前的互聯網、智能硬體的創業潮還是今天的人工智慧領域,資本對於創業者們的支持與影響都十分重要。

今年7月7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第二屆CCF-GAIR 2017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召開。在7月8日下午的AI+創投專場上,光速中國基金創始合伙人韓彥參與了《AI投資的變與不變》的圓桌討論,會上他講述了自己對於這個領域的觀點,包括看好什麼樣的人工智慧企業,人工智慧企業如何提升商業化能力,以及為人工智慧企業指出雷區。

光速中國韓彥:我們看AI項目的方法,是根本不把它當AI項目來看

光速中國是一家專註於中國市場的早期創業投資基金,目前管理著三支美元基金和一支人民幣基金,聚焦互聯網、傳統行業變革的「互聯網+」以及企業服務等領域。

在這次CCF-GAIR大會上,由雷鋒網聯合旗下新智造頻道,共同推出的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創新公司榜單「2017 新智造成長榜」揭曉,光速中國投資的助理來也、小魚在家以及e成科技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光速中國在投資AI創新公司的成果。

會後雷鋒網採訪了韓彥,與他聊了聊人工智慧領域投資的相關話題,以下是訪談實錄的摘編。

雷鋒網:就投資而言,你更看好技術型團隊厚積薄發,還是更看好資源整合性團隊?

韓彥:從投資角度來看,在一些領域中只有很少的幾家能做大,而這些成功的團隊,對於各自領域理解、對商業的感受都非常深刻。

比如我們關注的在醫療領域做得非常好的醫療AI項目,並不是因為這個團隊的醫療知識最好,或是創始人是多少年的醫學博士,反而是因為這個團隊可能對互聯網和醫療雙邊都有了解,並且對商業本質理解深度很成熟,這種企業更可能贏。

回過頭來說,在人工智慧領域沒有技術、沒有數據,項目也很難做出來,但如果讓投資人來選,我會先選對行業、商業化有較深的理解的團隊,因為其他的都可以後補。

在CCF-GAIR大會上有個嘉賓的分享我非常贊同,再過幾年,AI這個領域會在各個領域都有人脫穎而出,但技術不會成為門檻,到時候排名靠前的幾家公司在技術層面肯定會有差距,只是這個差距不會太大,不會是1-100的差距,可能是1-5的差距,所以說技術是可以後補的。而數據是有壁壘的,能不能拿到是跟天然資源相關的。

但最開始還要要求創始人對商業的理解。

總得來說,創業者一定要在領域內有比常人更深的理解才行,一個創業者或團隊不可能做到大而全,認清自己的長短板在哪裡即可。

雷鋒網:AI賽道細分領域這麼多,光速中國在投資的時候選擇的標準是什麼?

韓彥:不同階段的投資人(天使、A輪、B輪)看項目的角度可能不一樣,在我看來過去三年中國的AI投資大多是賭團隊。

如果關注過這個行業,你就會發現,很多領域團隊非常厲害,初出茅廬就能融上億美金,但這個行業才剛剛開始,投資者肯定不是賭它的收入能力,所以大家基本都是更注重團隊多一點。

拿光速投的三家「新智造成長榜」企業來說,助理來也的創始人一個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一個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士,之前創業曾把公司賣給了百度,在百度的AI團隊也積累了經驗,我們對他們能力是看好的。

而小魚在家的團隊原來做過YY和Polycom,在音頻和硬體上都是有積累的,團隊很有實力。

而我們投資e成,更看好的是整個行業的商業機會。

HR行業多年來都是媒體屬性的商業模式,e成就是用AI的方式來提升大家的效率。

綜上所述,我們對AI領域的創業公司的選擇標準來說,是多方面結合的,團隊、商業模式都在考量範圍之內。

一句話也許也能說清楚,就是找創業公司的長板。

雷鋒網:之前光速中國在TMT和互聯網領域投資了很多公司,在這些案例中有沒有什麼經驗和方法是可以遷移到人工智慧投資上來的?

韓彥:我們看人工智慧項目的方法,就是沒有把它當做人工智慧來看。

光速過去十幾年,都在看各個大行業裡面的下一個機會,以前大行業的機會可能是線上線下的融合,所以出現了O2O等,現在還是不變,我們還是在看金融、教育、物流、醫療、房地產、消費等等,大方向沒有變過,只不過是今天的這些行業機會可能通過跟數據、人工智慧結合。

比如剛才說過的e成,HR這個大行業我們一直都在看,沒有大數據之前我們也一直在看那些偏媒體屬性的招聘網站等等,我們覺得不夠顛覆,但是現在AI起來了,數據和算力都上來了,我們就覺得這個會是HR整個大行業的下一個突破點,所以我們投了e成。

我們沒有因為「有人工智慧機會了」才來看項目,而是一直沉在各個行業裡面看機會,我們在投初創公司的時候也不會看他是不是一個AI公司,而是看他能不能把應用和AI融合,從而提升效率、節約成本等等,能不能帶來更好的行業機會或突破。

雷鋒網:對於AI公司來說,選擇方向(2B或2C)對創業成功有什麼影響?

韓彥:關於創業的成功,個人覺得創業者不能在創業第一天就想著要像滴滴那樣的成功,這是不現實的。

我覺得能成功的初創公司,都是切入口非常小的。

在今天中國的創業環境裡面,除了BAT,其他領域裡面也都有領頭的公司,比如新聞領域今日頭條,其他一些領域也都有第一名出來的情況下,創業的切口一定要小、要專註,這把尖刀一定要插得深,才有可能贏。

AI 這個領域不會像互聯網那樣,2C的崛起非常快。AI還需要多方資源的整合發展。比如無人駕駛領域,都是小公司和大公司合作,小公司的收入也多是從大公司那裡來的,再比如醫療AI創業公司裡面大多也是服務醫院和醫療機構的,讓醫院和醫療機構效率更高。

因為這個行業發展所需要的時間會比較長,會需要大的B端去孵化這個領域,提供一些資源,所以目前看來,人工智慧領域會在B端崛起。C端會在未來慢慢成熟和崛起,比如無人駕駛車,但是時間還會很長。

雷鋒網:如何看待今天人工智慧風口?從投資的角度看,哪塊領域會先落地?

韓彥:對創業者來說,首先不要想著哪塊會是一個大風口,沒有那麼多風口,現在大多都是偽風口 。其次,我覺得唯一能成為未來大風口的領域,都是今天看來是很荒謬、很小、非常不令人理解、切入點很尖但是「很未來」的東西。

很多行業的AI落地可能性是慢慢起來的,比如醫療行業的AI應用,因為我們發現醫療AI的效率確實提升了五倍以上,一般來說,新技術提升一兩倍不足以撼動這個行業的流程、關係鏈、生態,而五倍就有可能撼動了,所以醫療AI落地的可能性很大。

由此而言,我們在看行業項目時對一個項目能否落地的判斷是,哪些行業是有可能被項目撼動的,並且未來商業化的可能性是高的。這種就更容易落地。

當然,無論哪個領域,人工智慧的落地都還得慢慢來,現在剛剛起步,也不可能說有一個團隊自己就具備了所有的資源,大家還得互相合作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蘋果上線機器學習博客 ;Intel 首款桌面 12 核 i9-7920X 現身 | 雷鋒早報
專訪彭軍:直奔L4無人駕駛,這有一份Pony.ai創立半年來的體會
徐玉玉電信詐騙案終宣判,6名被告最高判無期徒刑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光速是無限的,我們眼中的宇宙會是什麼樣?說出來你別不信
最強新人中單光速隕落?他本是Faker接班人,五場比賽毀了他!
超光速並不是無法實現,主要看你選擇的參考系是哪一個
如果兩個物體以光速向相反的方向跑,相對來說是不是超光速?
如果光速是無限的,我們眼中的宇宙會是什麼樣?說出來你別不信!
只要你跑得夠快光都追不上你,雪佛蘭NASCAR光速挑戰
超越光速有什麼好處?科學家:可以見想見之人,但是你只是個看客
如果光速是無限的,我們眼中的宇宙會是什麼樣?
如果有兩束光反方向飛行,它們的相對速度不就是兩倍光速嗎?
光速中國創始合伙人韓彥:VC就是要放下自己,成就別人,干一輩子!
光速這麼快,以前是怎麼測量的?知道的方法的我無語了
宇宙最快的並不光速,光速在它面前,就好像是蝸牛一樣,顛覆認知
兩束光線向相反方向照射,他們的相對速度是不是2倍光速?
光速不可超越的本質是什麼?是因為我們需要通過光觀察世界嗎?
宇宙中最快的不是光速,光速在它面前簡直微不足道,顛覆人類認知
LOL:大司馬光速下播,網友怒罵其不敬業,得知原因後他們閉嘴了
《我的世界》竟有比光速還快的運輸方式?官方說這是因為科學
RNG風哥光速打臉,確認擔任LMS隊伍教練,最尷尬的卻是解說記得!
我們只知道光速很快,NASA科學家卻證明光速正在慢慢折磨人類
或將實現光速旅行的唯一方式,宇宙那麼大,人類終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