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仙后座A放射性同位素分布「重現」

仙后座A放射性同位素分布「重現」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利用最新計算機模擬,成功再現了大約340年前爆發的超新星殘骸仙后座A中鈦和鎳的放射性同位素空間分布。由於這種分布能直接反映中子星爆炸的情況,有助於解開「超新星爆發」之謎。

質量超出太陽8倍以上的大質量星誕生之後,經過數百萬年穩定進化,星體中心大部分由鐵形成核。核的質量超過太陽質量1.5倍後,就會由其自身重力作用發生塌縮,形成半徑約10公里的「中子星」。誕生初期的中子星密度大於原子核,溫度可達到5000億攝氏度,產生大量質量近乎為零的基本粒子中微子。

引發超新星爆發的物理過程是50年來的未解之謎。關於爆發機理最有力的一種學說認為,熱中子星內部釋放的中微子的一部分被周圍氣體吸收,使氣體被加熱。通過「中微子加熱」氣體出現激烈運動,就如燒開的水壺蓋子被噴飛一樣,激烈的氣體「泡」引發了超新星爆發。

此時釋放出的熱物質中,有合成的鈦與鎳的放射性同位素鈦44(質子數22、中子數22)和鎳56(質子數28、中子數28)等重元素,之後鈦44衰變為鈣(質子數20)的穩定同位素,鎳56衰變為鐵(質子數26)的穩定同位素。衰變熱導致超新星持續數年發出耀眼光芒。

中微子加熱「煮沸」的氣體,其衝擊波呈非球對稱型擴散。迄今為止,已觀測到多數超新星殘骸釋放出的大規模「非對稱性」衝擊波。

研究小組對鈦44和鎳56等重元素合成進行了計算。結果發現,中子星受到的衝擊越強,鈦44與鎳56的空間分布的非對稱性越大。這是由於它們是在超新星的最深部位,即中子星近旁產生,因此空間分布最直接反映爆炸的非對稱性。

研究小組今後將驗證更多年輕超新星殘骸的中微子加熱爆炸模型,以期能揭示超新星爆發的機理。這一成果刊登在近日出版的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諾貝爾獎得主談心目中的中微子
喝咖啡的人死亡率降低 12%,咖啡是新的續命神器?
北京一新開「共享床鋪」被警方查封
中國大學有效專利排行榜500強

TAG:今日科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國放射性廢物處置現狀分析
太空中首次探測到放射性分子
高能所放射性核素分離研究取得進展
人工智慧準確地預測了放射性塵埃的分布
北冰洋放射性物質水平8年翻一番,或破壞整個生態系統!
中藥+放射性粒子植入實現「帶瘤生存」
美存放核廢料「棺材」開裂 放射性物質或外泄
美國核技術獲突破性進展!坐擁40億噸鈾儲備,可生產無限放射性鈾
切爾諾貝利輻射!一個新的「高水平」放射性塵降物源如何威脅世界
冰川下發現大量放射性核素,一旦消融可能發生擴散
放射性依舊很強!福島第一核電站安全殼蓋
日本拍賣網站現核原料「鈾」,初步檢測具有放射性
日本福島發現顆粒形式的放射性物質
冰川下發現大量放射性核素!科學家:一旦消融,將成地球定時炸彈
北冰洋迎來新危機!放射性物質水平暴增至2倍,或破壞整個生態系統
科學家發現南極冰川消融另有原因,冰層下有釋放熱量的放射性物質
慢性放射性直腸病單中心十年系列研究薈萃
核聚變不產生放射性元素,月球上的這種新能源或遭各國瘋搶!
二戰期間,這家公司竟然把放射性元素放到了牙膏里
刻意隱瞞20天,人為失誤致核電站放射性污染,大批群眾緊急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