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年4次政變:大唐盛世中的狂放女人

8年4次政變:大唐盛世中的狂放女人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公元705年2月20日。

這一天,曾經做了一年皇帝又被廢,在被貶黜15年後終於又返回神都洛陽,當上皇太子的李顯,被發動政變的宰相張柬之等人簇擁到他的母親、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病榻前。

唯唯諾諾的李顯,在母親武則天面前顯得仍然有點畏縮,此時,張易之、張昌宗等把持朝政的武則天的男寵們已經被斬殺,但李顯仍然有點怯懦。

神龍政變:女皇的坍塌

儘管已年屆81歲且重病在身,但英睿的武則天仍然在人群中一眼看到了兒子李顯,她靜靜地說:「這件事是你讓乾的嗎?這兩個小子(張易之、張昌宗)已經被殺了,你可以回到東宮去了。」

本來就是半推半就參與政變的李顯,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還是參與政變的大臣桓彥范搶上前去說:「太子哪裡還能回到東宮去呢?天下思念李家,希望陛下將帝位傳給太子,以順應天意民心!」

政變的第四天,唐中宗李顯終於從母親武則天受中,奪回了他被剝奪已久的帝位,正式複位登基。而政變後的武則天,則於神龍政變的10個月後,於洛陽上陽宮崩逝,終年81歲。

一代女皇武則天,在神龍政變中被逼退位。

一代女皇,以權謀始,以政變終。

而從大周恢復為大唐,帝國似乎,又要復興了,然而,這只是八年間,唐王朝發生的四起政變中的第一起,從公元705年開始至公元713年,唐王朝一共發生了四起政變。且這些政變的主角們,個個都與大唐的女人有關,而今天,最愛君就要來講講:大唐政變中的女人們。

景龍政變:驕縱的公主

神龍政變後的第二出政變,是景龍政變

這一次,禍起的重要因素,依然是大唐的女人們。

唐中宗李顯複位後,由於他與韋皇后(韋後)唯一的親生子李重潤已被武則天所殺,而次子李重福又被貶在外地做官,因此李顯諸子中,最年長的李重俊便得以被立為太子。

太子不是自己親生的,韋後心中是懷著怒意的,可她自己已經沒有皇子了,而韋後的女兒、安樂公主也不樂意了。

安樂公主,小名「裹兒」,是唐中宗李顯在患難時所生。

當初李顯被武則天貶謫到房州(今湖北房縣),在顛簸的馬車上,韋後掙扎著生下日後的安樂公主,由於身邊沒有什麼可以包裹的東西,顛沛流離中的李顯,脫下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來包裹這個他和韋後所生的小女兒,因此安樂公主小名也叫「裹兒」。由於生於艱難,所以李顯和韋後都特別寵愛這個女兒

歷史上的安樂公主,因為驕縱而喪命。

安樂公主驕橫跋扈。成年後,安樂公主被嫁給武三思(武則天的侄子、韋後的情夫)的兒子武崇訓。安樂公主生來有祖母武則天的基因,喜歡干涉朝政,她經常仗著父母的寵愛,自己寫好詔書,然後把內容遮掉,直接拿著要唐中宗李顯簽署,李顯對此經常是也不細看詔書內容,「笑而從之」

公主都厲害到這個份上,朝廷內外上下自然知道,要當官,肯定要找公主啦。

於是乎,安樂公主便開始大肆賣官,只要30萬錢,她便幫助別人謀取官位,以致於權傾天下,「自王侯宰相已下,除拜多出其門」。

但「裹兒」並不滿足於當公主,她甚至多次向老爸李顯提出,要廢掉太子李重俊,改立她為「皇太女」,將來好繼承皇位。安樂公主甚至丈夫李顯和韋後的寵愛,多次公開辱罵太子李重俊為「賤奴」

一個當朝太子,卻被自己的妹妹試圖推翻奪位,並且被多次當面公開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景龍政變由此而發。

大唐景龍元年,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決定先發制人,於是發兵誅殺一直勾結、私通韋後的武三思,以及作為安樂公主駙馬的武崇訓,在殺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後,隨後李重俊又勒兵入宮,試圖誅殺安樂公主,和同樣私通勾結武三思的上官婉兒、韋後等人,然而政變失敗,李重俊反而被殺。

唐隆政變:淫亂的韋後

唐中宗李顯被嚇得不輕,但韋後和安樂公主卻更加得意了。

韋後本來也是個苦命人。唐中宗李顯被武則天廢黜後,同樣被廢的韋後一直跟隨著李顯顛沛流離,在被貶房州時,李顯一直非常憂懼,每次聽說武則天派遣的使者來了,他就總是非常惶恐,想要自殺,對此韋後經常勸慰他說,不要慌張,禍福都是天意,一定要堅持住。

在被貶在外的15年間,韋後和李顯相依為命,兩個人夫妻感情一度非常好,「情義甚篤」;對此李顯在落難時對韋後許諾說:「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舊唐書·韋庶人傳》)意思就是說,我日後若得出頭,你愛幹嘛就幹嘛!

因此當唐中宗複位後,韋後就開始放縱肆無忌憚了,她大肆勾結朝臣,並不斷攻擊誣陷李唐王室的其他皇子,並縱容自己的家人貪贓枉法,韋後甚至還與武三思私通交好,對此傻逼逼、被戴了綠帽的唐中宗李顯,不知道是不知情還是不想管,竟然還經常在武三思和韋後兩個人玩雙陸(一種棋盤遊戲)打情罵俏的時候,還熱心地在一旁幫他們算籌碼。

這也真是千古奇聞,皇帝被戴了綠帽,還經常熱心地幫助姦夫。

史載,韋後下毒毒死了親夫、唐中宗李顯。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五月,許州司馬參軍燕欽上書,奏言韋後淫亂,以及安樂公主等人試圖危害社稷,事後反被韋後一黨的宗楚客矯詔殺死,《資治通鑒》對此的記載是,「上(李顯)雖不窮問,意頗怏怏不悅,由是韋後及其黨始憂懼。」

皇帝既然有所察覺,那就只能先下手為強了。

一個月後,景龍四年六月二日,唐中宗突然在吃了一塊餅後暴斃身亡,《新唐書》、《資治通鑒》對此的記載是,韋後由於擔心自己被怪罪,於是勾結情夫散騎常侍馬秦客、光祿少卿楊均在餅中下毒,最終害死了唐中宗李顯。

唐中宗暴斃身亡,朝廷內外議論紛紛,為了控制形勢,韋後卻掩耳盜鈴、秘不發喪,並召集同黨入宮商量對策,唐中宗死後第二天,韋後又將所有宰相全部召入宮中,並徵發諸府兵5萬人入屯京師,準備妥當後,韋後才正式發喪,並扶持溫王李重茂即皇帝位,韋後自己則學習武則天,臨朝攝政,並改年號為唐隆

唐隆政變就此而生。

眼看著就要出現第二個武則天,當時長安城內人心慌亂,就連普通民眾都感覺到了情勢不妙,都傳言說有大事即將發生,民眾「往往偶語,人情不安」,在此情況下,後世顯赫聞名的唐玄宗李隆基,終於隆重登場了。

說起來,李隆基的老爸相王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而李隆基則是李旦的第三個兒子,在皇儲中排名是很靠後的了,可是由於武則天的兒子們被殺的殺、被毒死的毒死,於是乎,作為武皇大帝最後一個兒子的兒子,臨淄王李隆基一躍而起,勇而率領兵士和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一起,迅速發動政變,殺死了韋後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一黨。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半夜三更時分,李隆基在他的曾祖父李世民曾經發動政變的玄武門外,再次發動政變,隨後騎兵們將韋後斬首,而安樂公主被殺時,據說正對著鏡子畫眉。

先天政變:勢傾朝野的太平公主

女皇的美夢覆滅了,但大唐的女人們並不甘心。

韋後一黨被誅滅後,相王,也就是唐睿宗李旦,跟他的老哥唐中宗李顯一樣,也再次複位。但李顯的性格同樣怯懦,當時,李隆基由於政變有功被擁戴為太子,但作為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很不服氣。

太平公主機敏並且權謀多計,對此武則天認為這位這個女兒很像她——「類己」,因此在各個子女中最寵愛的就是這個女兒,太平公主因此經常得以參與一些機密大事的議決。但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太平公主懼怕武則天,並不太敢造次,但在誅殺張易之兄弟的神龍政變、剷除韋後的唐隆政變中,太平公主的政治勢力越來越大,因此她也越來越不滿足。

唐睿宗李旦很尊重這個妹妹,經常跟太平公主一起商議國家大政,太平公主每次入宮奏事,李旦都要跟她一起討論很長時間;如果太平公主一時沒有入宮朝謁,唐睿宗李旦還會派遣宰相到太平公主府中諮詢軍國大事。

史載:「公主所欲,上(唐睿宗)無不從,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其餘薦士驟歷清顯者不可勝數,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太平公主權力這麼大,以致於當時七位宰相中,有四位都是太平公主的人,都明裡暗裡支持著她。

唐睿宗也是個怪胎,每逢有大事,他自己猶豫不決,還經常問人說,「這事問過公主(太平公主)了嗎?這事問過三郎(李隆基)了嗎?」然後才敢決定。

在此情況下,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

起初,太平公主認為李隆基還很年輕(唐隆政變時,李隆基才25歲),不足為慮,然而她很快就發現,李隆基英明神武,這個侄子,真不是好對付的。對此,太平公主開始到處散布流言,希望廢掉李隆基,而改立一個昏庸懦弱的人為太子。

有一次,太平公主甚至坐著輦車,在長安城內的光范門內攔住幾位宰相,暗示他們應當改立皇太子,在場的宰相們全都大驚失色。對此宋璟大聲反問說,「太子為大唐社稷立下了功勞,公主為什麼突然提出這樣的建議呢!」

勢傾人主的太平公主,甚至想廢掉李隆基。

矛盾愈發激烈。轉眼到了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覺得沒啥意思,乾脆皇帝也不當了,直接禪位給了皇太子李隆基,自己則退位為太上皇。但李旦仍然掌握著朝中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權,以及重大刑案的裁決權;另外,李旦每五日就會在太極殿接受群臣的朝賀,仍舊自稱為「朕」;而皇帝李隆基,則只能自稱為「予」。

李隆基這個皇帝,也是當得提心弔膽。

大唐先天二年(713年),儘管做上了皇帝,但一方面老爹李旦仍然不肯完全放權,而姑姑太平公主,則加緊控制朝政實權和軍隊要職,朝中7個宰相,4個成了太平公主的心腹,太平公主甚至在李隆基經常飲用的「赤箭粉」中放入了毒藥,結果卻沒有得逞。

面對越來越緊張的局勢,就在李隆基登基11個月後,大唐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宰相魏知古得到密報,說太平公主一夥準備在七月四日發動政變,於是,李隆基決定搶先下手。

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率先發動政變,殺死太平公主一夥的宰相蕭至忠等人,太平公主聞變後倉皇逃入山寺,三天後,自知已無法脫身的太平公主返回長安,儘管太上皇李旦請求兒子李隆基饒恕太平公主的死罪,但李隆基最終將太平公主賜死在家中。

政變後,太上皇李旦也交出了全部權力,至此,登基近一年的李隆基,才終於掌握了大唐王朝的真正權力。

至此,李隆基正式開始了一個全新的盛世之治:開元盛世

只是,大唐的女人們仍然音消卻未散,日後,還有一個叫做楊玉環的女人,將走進李隆基的生命和大唐的盛世中。

那個安史之亂,或許就是,大唐女人們的繞樑餘音

*本文為「最愛歷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八年四次政變,這些唐朝女人都是狠角色
曹操:政治的巨人,道德的矮子
奪位後的朱棣:雄才大略的另一面
你只看到他的雄才大略,看不到他的陰狠毒辣
溥儀:我的前半生做了三次皇帝

TAG:最愛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米芾時年32歲時的海外名作,恣意狂放,捨我其誰!
他是「低俗演員」,也是80萬1幅畫的藝術家,外表粗糙狂放,卻用3句話撩了妻子20年
麒麟970全面屏瘋狂放價:6G運存兩千大幾 預示榮耀10將發
申花口號是:不狂不放!柏佳駿孫世林罰款30萬 狂放的過頭了?
這本小說今年完結,推薦達26萬,逗比主角逆襲從瘋狂放賤開始
李白:詩酒人生中的狂放不羈
猖狂放蕩的京城惡少,國家危難時卻挺身而出,最終與袁世凱齊名
李白詩作中最狂放的一句詩歌,被後世有志之人無數次的引用
94歲開豪車,一生狂放的老頑童:「大師多如狗,教授滿地走」
民國最狂放大師,學問很牛,卻屢次騙婚女學生,一生結9次婚
世界盃人物誌:致那些不羈的、狂放的夢
李白最狂放的一首黃鶴樓詩,留下了一個千古謎團!
蔡送悍馬也沒留住的多米尼加昔年狂放禮炮歡迎馬英九 台媒嘆諷刺
盤點Bigbang成員最受歡迎的個人單曲:《狂放》上榜
90後:前半生狂放不羈後半生煲湯養生
韓愈的另一面:狂放逆天,唐憲宗判處韓愈死刑,立即腰斬
名副其實釋放800匹狂放動力 Mercedes-AMG E 63 S 4MATIC+化身Brabus 800登場
??秋天巡禮:黃崗梁狂放的秋
唐代舞蹈:公孫大娘彰顯大唐氣韻,「草聖」張旭盡展狂放之美
北宋「貴族」書家,連狂放的米芾都稱他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