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超4.34億美元!谷歌GE投資新製造技術,傳統製造巨頭連入局

超4.34億美元!谷歌GE投資新製造技術,傳統製造巨頭連入局

如果稍加留意,會發現今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 50 家最聰明的公司」榜單中,出現了兩家 3D 列印公司:Carbon和「桌面金屬」(Desktop Metal),一前一後分列榜單的第 18 和 19 位。

圖 | 3D列印公司Carbon和「桌面金屬」分列榜單的18和19位

3D 列印在很多人印象中已經不再是個「風口」。一方面,傳統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其目前所掌握的製造技術,而另一方面,3D 列印一直以來無法克服其可用材料有限、列印效率低下的問題。在產業界在對 3D 列印技術一無意願二無動力的情況下,該技術的處境多年來一直比較尷尬。

但現在,情況似乎開始發生變化了……

DT 君在近日的推送中已經對 Carbon 這家 3D 列印初創公司做了深入解讀。目前,該公司正與著名運動品牌阿迪達斯合作,預計在 2018 年底列印 10 萬雙運動鞋。雙方希望在大規模製造中應用全新的 3D 列印技術,並在傳統製造業中掀起一場革命。

圖 | Carbon與阿迪達斯合作的3D列印量產運動鞋「FutureCraft 4D」

值得注意的是,Carbon 和「桌面金屬」公司背後的投資者都同時包括谷歌風投(GV)和通用電氣風投(GE Ventures),一家是最前沿科技的代表,另一家則是傳統製造的領軍企業。

不論是巧合還是有意的布局,這種投資組合往往是某一領域的技術即將爆發的前兆,比如在人工智慧、生物醫療等前沿領域,都有類似案例。

圖 | Carbon公司四輪累計融資2.22億美元

圖 | 「桌面金屬」公司五輪累計融資約2.12億美元

鑒於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最聰明的 50 家公司」榜單評選的核心標準是:「高精尖科技創新」與「能夠保證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的商業模式」的完美結合,Carbon 和「桌面金屬」公司的入選除了技術的創新性之外,它們的商業模式又有何「聰明」之處?3D 列印市場是否會因為攪局者的進入而再度火爆?「創新者的窘境」會不會在現有的兩家 3D 列印巨頭 3D Systems 和 Stratasy 身上再次應驗,被後來者革了自己的命?

正如榜單中的描述,Carbon 公司憑藉其「連續液面製造技術」(Continuous Liquid Interface Production, CLIP),極大拓展了 3D 列印材料的選擇範圍,同時把目前最先進的聚合物 3D 列印速度提高了 25-100 倍。而 CLIP 技術也被作為封面文章,被刊登在了 2015 年 3 月 20 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圖 | CLIP技術的論文被作為封面文章,被刊登在了2015年3月20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而有限的材料、緩慢的製造過程正是阻礙 3D 列印技術大規模進入市場的關鍵因素。所以,當 Carbon 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Joseph DeSimone 教授在 2015 年的 TED 大會上發布其 CLIP 原型機時,引起了業界極大的震動。

不同於傳統的分層列印方法,CLIP 技術是在液態光敏聚合物漿池中連續「生長」出產品,然後通過紫外線照射進行固化。這種連續不間斷的列印過程避免了分層列印中的停頓時間,是 CLIP 技術能實現高速列印的關鍵因素。

圖 | CLIP技術原理圖

Carbon 也因此進入了公司發展的快車道,不久後接受了來自谷歌、通用電氣、 Autodesk 等總計 2.21 億美元的投資。並於 2016 年密集發布了 M1、M2 型 3D 印表機,以及 SppedCell 3D 列印平台。

隨後,包括福特、強生、寶馬、UPS、阿迪達斯在內的各大公司紛紛與 Carbon 建立合作關係。其中,阿迪達斯更是將 Carbon 公司的 3D 列印技術直接投入了大規模生產,並將在今年 12 月上市5000雙首款3D列印運動鞋「FutureCraft 4D」。

圖 | Carbon公司的M系列3D印表機

Carbon 公司採用的設備租賃模式或許是其商業模式的「聰明」之處。以 M1 型 3D 印表機為例,其每年的租金為 4 萬美元,軟體升級維護、液態光敏聚合物加註再收取額外費用。

這種商業模式有兩個明顯優勢:一是客戶不需要一次性支出動輒幾十上百萬美元的費用來購買設備,而且可以將成本平均分攤到每次製造的產品中;二是客戶通過租賃形式能保證所使用的設備都是最新的,而不用擔心自己的技術被迅速淘汰。

但 Carbon 公司首席執行官 Joseph DeSimone 教授表示,目前的這種租賃模式其實並不掙錢,只是意圖通過降低客戶成本來推廣產品和技術。他希望建立一種類似於蘋果App Store的模式,讓客戶可隨意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及製造工藝。比如這次 Carbon 與阿迪達斯的合作中,後者就選擇了一種輕質彈性蜂窩材料來製造運動鞋中底(如下圖)。

GIF/858K

與 Carbon 公司不同,單從「桌面金屬」這個名字上看,就能知道這家公司專攻金屬材料 3D 列印。

更令人關注的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中包括 4 名赫赫有名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其中,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系系主任 Christopher Schu 教授和 Emanuel Sachs 教授都是該領域中的領軍人物,此外還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系科學家蔣業明(Yet Ming-Chiang)教授,和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 A. John Hart。

圖 | 「桌面金屬」公司聯合創始團隊(前排左起:Ric Fulop、A. John Hart、Jonah Myerberg; 後排左起:Yet Ming-Chiang、Chris Schuh,、Ely Sachs、Rick Chin)

實際上,為了提升金屬 3D 列印的速度,以便將該技術用於製造金屬零件,「桌面金屬」公司使用了一種可追溯到 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的技術。Emanuel Sachs教授早在 1989 年就提交了一份有關 3D 列印技術的專利申請。

在這份專利文件中,描述了如何鋪上薄薄一層金屬粉末,然後使用噴墨印刷工藝來沉積這些金屬。在此過程中,需要有選擇性地將金屬粉末結合在一起。這一過程重複成百上千次之後,人們可以打造幾何上幾乎無限複雜的金屬部件。不過這在當時,還屬於「異想天開」的範疇。

圖 | 一個正在燒結爐內進行燒結處理的液壓岐管。燒結爐內的溫度高達1400℃。這樣的部件結構過於複雜,是難以通過傳統方法實現的。

如今,「桌面金屬」公司的幾項重大技術創新終於使得這項 30 年前的專利能夠用於實際的批量生產,其中就包括開發出使用沉積粘合劑的超高速噴墨列印技術。相比於同樣用於製作金屬零件的激光 3D 列印技術,這項技術的加工速度提升了將近 100 倍。

圖 | 這是剛剛列印好的鋼製推進器。在推進器葉片與金屬支架之間,是一條纖細的陶瓷線。在燒結過程中,這條線會變成砂礫,使得最終的產品能夠輕易地與支架分離

今年四月,「桌面金屬」公司發布了兩套全新的 3D 列印系統,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名為 DM Studio System 的系統包括一台金屬3D印表機和一個燒結爐,售價 12 萬美元,並將於今年 9 月開始交付用戶。該平台使用了「桌面金屬」公司稱為「結合金屬沉積」(BMD)的技術。而另一套名為 DM Production System 的系統售價則高達 42 萬美元,將於明年交付客戶,所使用的技術為「單通道噴射」(SPJ)。

從商業模式上看,「桌面金屬」公司同樣借鑒了 Carbon 公司的做法,除了直接購買設備,用戶也可以通過租賃形式來使用。

圖 | DM Studio System(左),DM Production System(右)

那麼,面對來勢洶洶的攪局者,3D 列印市場兩大巨頭 3D Systems 和 Stratasys 將如何應對?

Carbon 公司對 3D Systems 和 Stratasys 造成的威脅是非常直接的。其中, Stratasys 只製造聚合物 3D 印表機,並與 3D Systems 一起瓜分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然而針對 Carbon 的挑戰,3D Systems 立即作出反應,於今年三月推出了高速 3D 列印平台 Figure 4。這套設備使用了「光固化立體成型」技術(SLA),通過特殊光線照射,使液態樹脂固化成型。從原理上看,與 Carbon 的「連續液面製造技術」(CLIP)非常相似。但 3D Systems 表示,他們的平台要比傳統 SLA 技術快 50倍,而且可用材料的範圍也得到很大拓展。反觀另一 3D 列印巨頭 Stratasys 動作略顯遲緩,還未發布任何超高速 3D 列印技術。

圖 | 3D Systems的Figure 4高速列印平台

再來看「桌面金屬」公司,其快速崛起對 3D Systems 的激光金屬 3D 印表機也構成了威脅。儘管金屬 3D 列印業務只佔 3D Systems 整體業務的約 10%,但誰都無法預計當通用、寶馬、波音、福特等製造業領軍企業開始關注3D列印市場時,金屬列印的市場份額不會水漲船高。

「桌面金屬」公司和 Stratasys 的關係則比較微妙,因為作為「桌面金屬」公司的早期投資者,Stratasys 選擇了與「桌面金屬」公司加強合作,甚至作為其全新金屬 3D 列印系統的分銷渠道。而且雙方已明確表示,將加強在技術方面的合作。

Stratasys 曾於 2013 年以 4 億美元收購 3D 列印明星公司 MakerBot,而且近期剛剛投資了知名英國金屬粉末材料製造商 LPW Technology。針對 Stratasys 的積極布局,外界也在猜測 Stratasys 是否會最終收購「桌面金屬」公司,來直接補全自己的 3D 列印產品線。

圖 | Stratasys曾於2013年以4億美元收購3D列印明星公司MakerBot

但不管各大 3D 列印市場玩家們選擇對抗還是合作,大量來自諸如谷歌等新興科技巨頭,或是通用電氣這類傳統製造業領軍企業的資本注入,已經能看出 3D 列印市場在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低迷(或者說技術積累)後,開始為下一輪爆發累積勢能。

一如深度學習之於人工智慧,CRISPR 之於生物醫療,隨著諸如「連續液面製造」、「超高速金屬粉末噴射」等技術突破,關於 3D 列印「上上個世紀的思想、上個世紀的技術、這個世紀的市場」這句描述,或許真的會在我們這個時代應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用魚缸做鏡片,這家公司憑藉簡陋的樣機獲得了紅杉資本的投資
MIT發明的「羽毛球」機器人竟是水管、燃氣管泄露的殺手!
當下創新生態,約束了最有潛力的科技人員!
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初創公司NuScale或助美國核能復興
擔心通用型人工智慧將成為「惡魔」,馬斯克敦促全美州長儘早管控

TAG:DeepTech深科技 |

您可能感興趣

AMD 2018年研發投入14.34億美元:4.2倍於凈利潤
知乎完成 4.34 億美元 F 輪融資,快手領投
聞泰科技中報營收144.34億,預計全年將超360億!
銘普光磁2017年度營收15.1億元 前五大客戶占年度銷售總額44.34%
投資4.34億票房9.54億,投資人都無語了,票房巨星竟淪為「票房毒藥」
2019年1-7月黑龍江省生鐵產量為464.34萬噸 同比增長23.37%
周票房4.34億,環比下降35.02%
4.34億,《哥斯拉2》2.58億,《哆啦A夢》7760萬,《阿拉丁》3760萬
2019年上半年湖北省化學農藥原葯產量為9.12萬噸 同比下降34.34%
二層半別墅設計圖推薦 14.34mX11.34m
蘋果股價下跌4.34% 市值距$1萬億越來越遠
畢卡索名畫4.34億天價成交 打破歐洲畫作最高紀錄
2018年1-7月廣東省純鹼產量及增長情況分析:同比增長84.34%
問答平台微微一笑,知乎4.34億美元融資杯水車薪
阿里回應即將上線獨立網約車平台:沒有的事;知乎完成F輪4.34億美元融資
城鎮化提速 鄉村振興漲4.34%
果真為當紅辣子雞?抖音市場滲透率已達 14.34%
誰是足壇歷史轉會標王?算上通貨膨脹,大羅4.34億位居榜首!
《阿麗塔:戰鬥天使》內地首周票房4.34億 同期成績大幅領先北美
周源談知乎4.34億美元融資細節:吃盒飯時跟宿華把合作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