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勤虎:唐代經學

趙勤虎:唐代經學

趙勤虎作品

趙勤虎,筆名荊棘環,72年生,山東單縣人,師專畢業後,一直致力於基層教育工作。自幼酷愛詩詞書畫,先後在網路文學社區發表作品數百首,並有數十首作品陸續發表於省市級文學報刊。

唐代經學

文/趙勤虎

魏晉南北朝時,經學有南北之分,各自以不同方式推動經學向前發展。

到了隋文帝開皇九年,統一了全國。隋文帝雖然好佛道,但深知經學的重要,不斷徵集整理儒家經典,重用儒生,改革中央官制,打破門閥限制、建立科舉制度,使寒門學子有了參政入仕的機會,可以說貢獻巨大。

提到隨煬帝,大多數人僅僅會想到他是一個暴君,一個末代亡國昏君,至少在我們的中小教科書上是這樣評價的。我們不提倡讚揚暴虐的統治者,但我們卻應該承認他暴虐後面的歷史功績,隋煬帝雖是亡國之君,卻遠非劉阿斗和陳後主之輩所能相比。隋煬帝一生做了幾件大事:1、開鑿運河;2、進擊南越,佔領今天越南北部;3、開拓台灣;4、征服吐谷渾,開拓青海新疆等地;5、三征高麗,經略東北;6、完善科舉制度,經學再度出現復興之勢。有人曾評價說:「隋煬帝對不起他的人民,但對得起中國。」

可惜好景不長,隋末農民起義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國,許多經學師尊或遇難身亡,或逃遁荒鄙,儒經的教授傳習也由滔滔洪波轉為涓涓細流。

唐朝建立,高祖深知「武創業,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舉天下之於仁義,莫若儒」。因而,武德二年即詔令國子學、太學、四門學、郡縣學置生員傳習經傳。時為秦王的李世民出於不同的目的,於秦王府設文學館,廣引南北碩學名儒;即位之後,又精選天下文儒之士,引入內殿,講論經義,商討政事。當時「四方儒士,多抱負典籍,雲會京師」,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等,亦遣派子弟請入國子學隨名儒曉習經籍。唐朝境內習儒研經蔚為成風。

但是,經過魏晉南北朝數百年的發展,經學流派眾多,儒經師尊各述己說,難能統一。這和唐太宗一統宇內,力求思想文化趨同如一的國策是相違背的;同時,唐太宗看到儒學典籍「去聖久遠,文字多訛謬」, 詔令中書侍郎顏師古在秘書省考定《春秋》、《詩經》、《周易》、《禮》、《尚書》,對「五經」中訛缺的文字詳作訂正,書成後奏上。又先後下令召集當時名學碩儒重新論對,貞觀七年頒布五經《定本》於天下,令學人此後以《定本》作為傳習儒經的依據。貞觀十一年,太宗又以儒學多門,章句繁雜,謀求統一,因而詔令國子祭酒孔穎達,會同當時著名的學者如賈公彥等人撰定《五經義訓》。貞觀十六年,孔穎達等人歷五年之功完成了《五經義訓》180卷,該書後易名為《五經正義》。太宗下詔褒獎說:「卿等博綜古今,義理該洽,考前儒之異說,符聖人之幽旨,實為不朽。」唐高宗永徽四年,重新考訂後的五經《定本》和《五經正義》向全國頒布,並以其作為每年全國科舉考試明經類的經典依據。

清人皮錫瑞說:「自唐至宋,明經取士,皆遵此本。夫漢帝稱制臨決,尚未定為全書;博士分門授徒,亦非止一家數;以經學論,未有統一若此之大且久者。」並認為,這是經學發展史的一大變易。今人范文瀾說:「唐初孔穎達撰《五經正義》,結束了東漢魏晉南北朝歷代相沿的經學,這是適應政治上全國統一的巨大事業,很有助於統治階級的思想統一」,並且說:「孔穎達撰《五經正義》、顏師古定五經《定本》對儒學的影響,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同樣重大的意義。」無論怎麼說,唐皇朝採取行政手段統一學術思想,不僅對唐宋科舉制的漸進完善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改變三國兩晉南北朝經學南北異途的互相指責,為經學走向全面發展提供了條件,使其在國家政治生活和對人民教化中起到主導作用。

安史之亂後,唐朝一步步走向衰落。這時,朝廷頒行的經學範本已不為學者所重視,一些治經的學者獨闢蹊徑,對儒經重作詮釋疏證,開一代學風。最具代表性的是當時《春秋》之學大盛,名家輩出,著作繁多。

文宗太和、開成年間,研習經學再成風氣。時任宰相鄭覃奏起起居郎周遲、水部員外郎崔球、監察御史張次宗、禮部員外郎溫業等校定「九經」文字,很快,經文就刊刻完畢,這就是著名的「開成石經」。雖然自石經刊布之後,當時人評說紛紜,認為「蕪累甚矣」,但「自熹平石經散亡之後,惟開成石經為完備,以視兩宋刻本,尤為近古」。唐朝以國家的力量刊布石經,這不僅有利於學人研習經典,而且是經學史上的一件大事,為此後經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能。

總之,唐代經學經過唐初義疏的規範化,到唐中葉以啖助為代表的《春秋》之學興盛、開成石經的刊布,使經學的發展更進一步。此後,經學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陽雨文學 的精彩文章:

清風:千島湖之戀
趙勤虎:兩漢經學
木易:六月,寫在太陽下的詩
強弓:要想改變生活,首先改變自己

TAG:太陽雨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