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籌備了二十年投資過14億的科幻大片,會不會好看?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即將上映,它的影評人口碑也出來了。
雖然結果有些出人意料,爛番茄72%新鮮度,metacritic 52分,《紐約客》《新共和》等雜誌都給予了差評。
難道曾經的名導呂克·貝松,這次也墮落成爛片製造機了?
且先別急,我們都知道,影評人和觀眾的口味並不總是統一。
比如年幾個月前的神奇女俠,媒體口碑爆棚,被譽為DC最佳,許多人卻表示故事不夠起伏刺激,主題陳詞濫調。
再比如國民IP《變形金剛》,沒有一部在爛番茄上評分及格過,但你能找出比它更爽更震撼的科幻大片系列嗎?(當然第五部那種貨色就不提了)
那麼問題來了,影評人和觀眾,他們看電影的角度差異在哪?真的是因為他們愛裝逼嗎?
首先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大部分影評人,確實是比普通人要看過更多的電影,了解更多的電影知識,這也就造成了他們的嚴苛。也許在我們看來震懾力十足的東西,他們卻覺得早就屢見不鮮,也就沒了興趣。
《恐怖游輪》在爛番茄上的評分僅有6.6,對於看過太多同類型電影的影評人來說,它不夠驚喜。
另一方面,即便是對於科幻大片,相較於視覺效果外他們也更看重電影的主題是否深刻,或對電影技巧有沒有創新突破,且比普通觀眾概念中的標準更高,連諾蘭都不一定能討他們歡心,《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夠棒了吧,metacritic上也只拿下中上等的74分。
或許可以這麼說,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電影是娛樂,所以更關注它是否好看,在觀看的過程中是否享受,而影評人更專註於它的藝術價值高低。也因此隔三差五就會有一些昏昏欲睡的大悶片影評口碑爆棚,畢竟,藝術嘛。
《聶隱娘》被影評人捧為神作,卻讓大批觀眾看睡在影院,直呼坑爹,但沒人能否認它服化道的精緻。
從影評人的觀影價值取向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來一點:那些內涵不深,著重以感官刺激讓人印象深刻的「無腦爆米花大片」一定是最不受他們歡迎的。
而呂克·貝松,恰巧就是個擅長拍攝此類電影的大拿。
所以無論是親自導演的《第五元素》,還是身為製片人的《颶風營救》《的士速遞》,雖然廣受觀眾喜愛,卻被影評人批評的不要不要的,理由無非是邏輯不通啊,風格胡鬧啊……
《這個殺手不太冷》肯定不是無腦片,但它也不是什麼講述了人生哲理,揭示了黑暗社會真相的那種高深電影。於是在影評人眼中,也就只是一部拍的不錯的類型電影,但絕對稱不上神作,而且還有些許戀童癖傾向,便只得到了60+的分數。
如此看來,《星際特工》並不是呂克·貝松的墮落,相反,這個口碑處於他作品中的中上水平。
再看看那些影評人,又是以什麼理由給予差評的。
「《星際特工》太簡單,太小兒科了。」
「《星際特工》的特效場面多到勢不可擋,這勉強有一丟丟驚喜,但整體還是很無聊。」
「你能在《星際特工》中享受一頓視覺盛宴,但是balabalabla……」
然後我們再看一看給予好評的人又是怎麼說的:
「呂克·貝松實現了視覺效果的完美境界,輕輕鬆鬆將漫威和迪士尼過去十年里的努力甩在身後。」
「觀影體驗如同做了兩個小時的過山車。」
Screencrush則是這麼評論的:
今年暑期不會再有任何一部影片能像《星際特工》一樣驚掉你的下巴,它簡直是視覺盛宴,擁有極其壯觀的視覺效果和令人興奮的敘事形式。這是呂克·貝松到目前為止最有有雄心壯志,同時也是成本最高的影片。雖然這樣的雄心並沒有令電影萬無一失。
可以看出,與預料的一樣,《星際特工》是一部將感官體驗提升到最大的純娛樂電影,過於注重視聽效果以至於故事不夠豐滿,但在緊張度,刺激度上是絕對一流的水準,標準的「電影院大片」,看完後完全能讓你爽的忘記它一切缺點。
畢竟,這可是耗資近兩億創下了「史上最昂貴獨立電影」的片子,真金白銀打造出的奇觀景象,又是在這方面極其拿手的呂克·貝松執導,你說《星際特工》的一切缺點我都持保留意見,但你說它視效不好,絕無可能。
這可真不是吹噓,熟悉好萊塢電影的都知道,全世界最頂級的CG製作公司有三家:工業光魔、維塔數碼和Rodeo FX,分別的代表作是《變形金剛》,《阿凡達》和《權利的遊戲》。
一般情況下,一部電影能讓其中一家負責特效就已經了不得,而《星際特工》更是史無前例的讓三家公司同時製作,壕的驚人。以至於《阿凡達2》都不得不因此推遲了半年的製作周期。
許多人都為《星際特工》的投資規模感到咋舌,但若清楚其背後的創作動機,便不會太意外。它實際上改編自《韋勒瑞恩和洛瑞琳》,一本1967年誕生,銷量超過250萬冊的經典漫畫,《星球大戰》的美學設計便深受其影響。
而呂克·貝松,從小就是這個漫畫系列的超級粉絲,還把女主角當做了自己的夢中情人,從九十年代就一直為把它搬上大銀幕而籌備著,但限於技術發展未能實現,於是便拍了一部相似的練習作品,沒錯,就是後來成為了經典的《第五元素》。
這樣一來也就很容易理解主演為什麼會找戴涵涵和卡抽了,雖然兩人都是很有前途的青年演員,但並不大牌片酬也不高,顯然是呂克·貝松為了省下最多的錢,全部用在刀刃上,去構造自己計劃了二十年的夢幻世界。
一把年紀還能如此拼搏的追求夢想,也是很令人佩服了。甚至被問到關於投資風險的問題貝松都非常坦然的表示:拍電影就是要冒險,我只要觀眾覺得開心就行了。
《星際特工》18號在洛杉磯舉行了首映禮,除了男女主角和導演,友情客串的日日和吳亦凡也到場出現,再過三日便要在北美正式上映,會遺憾落為啞彈,還是成為一個新的火爆原創IP,化為真正的「千星之城」呢?拭目以待吧。
PS:超級期待超模日的變裝秀,希望國內早日定檔。


※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即將開播,你怎麼看
※有沒想用現在手裡的電影票,換當年的電影票?
TAG:剎那的永恆 |
※籌備二十年,投資兩億美元,這才是真正的科幻大片
※籌備三年,投資7億,這部國內巨制卻被預言:票房會撲街!
※李連杰新片投資14億籌備3年,網友:也許是傑哥最後一部大製作了
※周星馳再戰大熒幕,新片投資4億籌備10年,網友:吃泡麵也要去看!
※籌備10年耗資近3億美金,這部大片卻虧的電影公司元氣大傷
※一年流水40億的貪玩藍月籌備上市!原來是這樣一個月賺1億的!
※一場籌備十年的數據峰會
※籌備五年投資3.6億上映八天,這個鍋讓鹿晗背合適嗎?
※周星馳再次出山,新片投資4億籌備10年,網友:準備好三刷了!
※歐足聯籌備了5年的這個賽事,就是為了讓歐洲杯的影響力超越世界盃
※籌備了十年的電影,網易為其點贊,但首日上映票房只有14萬,導演都哭了!
※都是籌備五六年,為啥哪吒賺十億,上海堡壘賠三億?
※這部電影籌備5年,耗費幾十噸小龍蝦,上映12天票房才71萬!
※古天樂拍了一部中國人不敢拍的電影, 低調用3億籌備3年親自出演
※籌備十年的雙影帝鈔級大騙,這次或許會天下《無雙》
※診所籌備期就賺了 100 萬,線上流量你挖掘了嗎?
※猶太人為復國籌備2000年,這個民族等了2300年,卻越等越落後
※《阿凡達2》進入籌備階段,十年的等待,你會去看么?
※尷尬!悉尼煙花秀籌備15個月,卻犯了這麼個錯
※8年籌備、半年拍攝、1年後期才出來的《一出好戲》,深思極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