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重温人类第一次登月全过程!

重温人类第一次登月全过程!

我们选择到月球去。

我们选择十年内到达月球,并干点别的事情,

不是因为它简单,恰恰是因为它很艰难。

这个目标可以组织衡量出我们自豪的力量与技术。

这个挑战我们愿意接受,不愿意推迟。

我们要赢得这个挑战。

——1961年5月25日,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莱斯大学的“登月演说”。

这是一个伟大的,雄心勃勃的,划时代意义的太空任务,无论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前无古人,时至今日仍后无来者。把人送往38万千米外的一个完全陌生的星球,这在40多年前俨然神话一般,要知道当时登月飞船上电脑芯片的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还远不及我们现在人手一个的智能手机,以至于到现在依然有很多“阴谋论”认为“阿波罗”计划是伪造出来的。

在“阿波罗”登月5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美国童书作家、插画家布莱恩·弗洛卡(Brian Floca)为我们带来《登月》(Moonshot)一书,全景式呈现美国航天局“阿波罗”11号任务的全过程。“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或许你对这句来自地球以外的著名演说非常熟悉,那么你对“阿波罗”飞船是否熟悉?对登月勇士的工作是否熟悉呢?

为什么说全景式呈现呢?本书的第一个大幅绘图就简要描述了“阿波罗”11号任务的几乎所有主要阶段,包括垂直转运、火箭发射、调整姿态、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登陆月球、月面考察、飞离月球、再入(返回)轨道、再入大气、溅落大洋,甚至还表现了医学隔离和游行庆典……在火箭发射的插图中,将明星火箭“土星”5号以及明星飞船“阿波罗”11号的主要结构做了说明。

难能可贵的是,将“阿波罗”飞船分解为登月舱、服务舱和指令舱,甚至还标注了呼号,这是比较容易被普通人忽略的内容。这是非常标准的科学解析图,是非常好的科普,喜欢航天的朋友一定会感到非常满意。

布莱恩·弗洛卡在前言中提到有许多纪录片、电影、小说、科普作品对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是他完成这本绘本作品的重要参考。他列举了9本书籍,5部影视作品,每件作品都堪称经典;不仅如此,他还实地访问了约翰逊航天中心、美国国家航天博物馆等地,这些镌刻着厚重历史的实物令他醍醐灌顶,受益良多,难怪他能将“阿波罗”11号登月过程刻画得如此细致入微。

《登月》一书中使用了真实的数据、真实的比例、真实的场景、真实的对话,甚至还有医疗室墙上的时钟、太空里的月相、“倒立着”上厕所的航天员……这些细节都是那么的真实,堪称完美。航天员发射前准备的细心与从容,倒计时过程中控制台的紧张与忙碌,火箭点火升空的激动与震撼,太空生活的新奇与欢乐,登陆月球时的惊险与刺激,遥远月宫的寂静与壮丽……书中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扣人心弦。

作者也非常善于通过人物表情的刻画和环境的描绘表现出“阿波罗”11号任务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动。简洁流畅的线条和清新雅致的色彩感觉非常舒适,很适合儿童阅读。

而五彩缤纷的地球与非黑即白的太空场景则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深深陶醉在登月旅程的动静之间。

有意思的是,作者在发射、登月、返回等重要环节中,专门塑造了一个家庭的形象——一对父母、一对子女,还有一只猎浣熊犬,或紧张、或兴奋、或感动,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登月任务的关切;而另一边航天员眼中的月球和地球视角的切换也真切地反映出他们的心理活动,不仅折射出“阿波罗”11号对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伟大意义,更彰显了人文关怀。

这是一部科学性、故事性、可读性极强的少儿科普绘本,震慑人心又耐人寻味。距离最后一个人离开月球也已经过去了45年,然而人类没有停止探索宇宙的步伐,我们的探测器已经到达了太阳系的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我们也一定会再一次“带着全人类的和平使命”再次登陆月球,甚至火星。

愿我们的勇气与好奇心长存!

作 者

布莱恩·弗洛卡,美国著名童书作家、插画家,现居纽约。毕业于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学,代表作《火车头》《登月》《灯船》,《火车头》荣获2014年凯迪克金奖。

GIF/553K

优美的文字加上电影分镜般的画面,

让人爱不释手。

《登月》

为心怀梦想的孩子打开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

微博: 北斗童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斗童书 的精彩文章:

TAG:北斗童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