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為何沒有稱帝?

曹操為何沒有稱帝?

微信ID

EYEONHISTORY

清代年畫《曹操大宴銅雀台》。描繪三國建安五年(210年)春,銅雀台建成,曹操設宴召文武官慶賀,讓武官比試箭法助興的場景。

文|Q先森

公元二三世紀之交,曹操掃平眾多軍閥豪強,統一北方,其官爵也從司空、丞相升至魏公魏王。曹氏集團總攬軍政大權,朝廷百官形同虛設。漢獻帝淪為傀儡,他在許都的皇宮由曹操心腹統領的禁衛軍守護。

到220年曹操死前,以魏代漢可以說萬事俱備。曹操是如何打下魏國霸業的,又為何沒有稱帝?

霸府統治為曹魏代漢奠定基礎

在曹操死後僅數月,即公元220年10月,漢獻帝被逼禪讓,曹丕登基,魏王府原有的文武重臣多成為魏國的開國元勛,曹操時期的制度也基本未做調整,漢魏易代順利完成。

曹操顯然已為其子建國做好了人才、機構和制度上的充分準備,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曹操在建安時代(漢獻帝的年號,196年-220年)建立的霸府統治。

魏文帝曹丕,《歷代帝王圖》(唐代畫家閻立本繪)。

霸府,按照學者陶賢都的解釋,是「權臣建立的控制皇帝和朝廷,作為國家實際權力中心的府署機構」。

建安元年,曹操任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備員而已」。東漢司空的職權不大,主要負責修堤築城以及相關官員的監督考核,其府內的僚佐數量有限。曹操把持朝政,建立霸府,與漢廷中樞構成一實一虛的雙重政治架構,司空府的規模和結構也就隨之膨脹。

在東漢舊制之外,曹操設置了新的司空府僚佐職位,比如參軍、軍祭酒、軍謀掾等。郭嘉、荀攸、董昭、賈詡、劉曄、華歆、陳群、崔琰等一大批有名謀臣士人都在這一時期(約196年-208年)加入司空府,這些僚佐名義上為司空府辦事,實際上行使東漢中樞機構的職能。

東漢中樞實權漸失,但官僚體制尚在,漢獻帝與少數忠於漢室的重臣並不甘心做傀儡。199年,漢獻帝封董承為車騎將軍取代曹操。200年董承密謀誅殺曹操,事敗,董承被滅三族。董承的女兒為漢獻帝的貴人,也被曹操殺掉。

司空霸府期間,曹操謀臣武將人才濟濟,謀士的審時度勢、料事如神尤為突出。奠定曹操北方霸主地位的官渡大戰(200年)前,荀彧、郭嘉和賈詡分別提出「四勝四敗論」「十勝十敗論」和「四勝論」,堅定曹操勝袁的信心。從袁紹大營叛逃出來的許攸更是獻上火燒烏巢之計,燒盡袁軍糧草,袁紹由是大敗。

公元208年,曹操廢東漢三公制度(太尉、司徒和司空),自任丞相,高度集權。丞相霸府的機構設置趨於完善,統治能力進一步強化,東漢中樞已被徹底架空,曹操的霸府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的朝廷!

建安早期,曹操沽名釣譽,吸引孔融入朝廷為官,但很快,他就認識到曹操「終圖漢室」,對其作為多有譏諷。曹操做丞相之後,不再容忍,很快誅殺了孔融。這一時期加入霸府的人才主要有司馬懿,以及來自荊州的桓階、司馬芝、王粲、劉廙等人。

曹操謀取漢室的野心愈發露骨。除掌控朝政、誅殺異己之外,他還開始培養鍛煉繼承人。211年曹丕被獻帝封為五官中郎將,並為丞相副。

其次是擴張領地,213年曹操以獻帝名義合併東漢十四州為九州,以此方式擴展了冀州(曹操掃平袁紹勢力後,佔領冀州)直屬控制的區域。丞相霸府(208年-213年)時期,曹操在赤壁之戰慘敗給孫權和劉備的聯軍,但也平定了涼州,擴展了北方之半壁江山。

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三年後,又封為魏王,其禮儀規格與天子相同,國土囊括冀州十郡。曹操立曹丕為魏國太子,魏國的臣僚包括尚書、侍中、六卿、御史大夫等,建制與東漢沒有區別。

曹操手下的漢廷官員大多轉為魏國官員,雖然曹操沒有皇帝的稱號,但曹魏實質上已取代劉漢。218年曹操擊敗烏桓、鮮卑聯軍,鞏固北方,三分天下有其二。219年襄樊會戰中與孫權聯合,反敗為勝,除掉關羽,削弱劉備。

從公元216年曹操稱魏王到220年病逝,漢室可謂命懸一線,只是,曹操為何沒有稱帝、名正言順地取代漢朝?

皇權的衰敗與正統

董卓之亂後漢獻帝一路輾轉逃難,惶惶不可終日,追隨的朝廷百官也傷亡殆盡,然而漢室皇權仍有深厚的政治社會土壤,皇帝作為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仍有重要影響力。

北方最強大軍閥、四世三公之後的袁紹本來更有資格和實力奉迎漢獻帝,其謀士沮授也如此建議。但袁紹剛愎自用,認為漢室衰微、無足輕重,而且當年袁紹反對董卓立獻帝,更令他很難處理與獻帝的關係。因此,當時曹操這樣實力普通的軍閥才有機會「挾天子以令諸侯」。

196年曹操「迎獻帝都許」,獲得匡扶漢室的令名,吸引天下士子能人紛紛投靠。甚至在官渡決戰前,袁紹的著名謀士許攸等人也加入曹營;荀彧早在191年就慧眼識英雄,舍袁投曹,成為曹操的首席謀臣,後來正是荀彧力薦曹操奉迎漢獻帝。

建安早期,曹操對獻帝至少保持表面的尊敬,更不敢出爾反爾,冒天下之大不韙廢掉獻帝。直到晉封魏王,這個顧慮仍是曹操不敢稱帝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司馬光所說的「畏名義而自抑」。

至於曹操所說的「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其實是不敢稱帝的託詞,因為曹操早年就自稱「性不信天命之事」。

曹操容忍獻帝一個最明顯的表現是:容許獻帝恢復了「交戟叉頸而前」的舊制。這個東漢舊制是針對握有重兵的權臣,他們面見天子時,必須由衛兵長戟交叉架於脖頸之上。

這個制度不只是對曹操威嚴的嚴重損害,甚至可能威脅其生命,被獻帝趁機奪權。曹操並沒有反對此項措施,但他不再朝見天子了。

袁紹的異母弟袁術更缺乏對漢室合法性的正確認識。公元197年,袁術定都壽春,自立為帝,結果眾叛親離。曹操、呂布、孫策和劉備等諸路軍閥競相討伐,袁術兵敗後走投無路,吐血而死。

對比兩漢末年的情形:公元8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漢,僅遭到朝野和士人的零星反對;東漢末年既有割據一方的豪強,更有權勢滔天的權臣,卻都不敢稱帝,兩漢易代為何會有如此強烈的反差?

西漢奉儒家為顯學,但對忠君觀念並未特彆強調,官僚、士人和百姓的忠君思想較為淡薄,這是王莽輕易改朝換代的社會基礎。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吸取西漢教訓,「極力尊崇節義,並大張旗鼓地褒揚不仕王莽的忠節之臣」,東漢一代更是以「天降符瑞」「君尊臣卑」等理念來解釋劉漢皇室的合理與正統,將忠君思想理論化。

此外,東漢比西漢遠為重視推廣儒學教育,在選拔官員上,更強調官員的節氣和孝廉品行。通過上述種種制度與舉措,君臣大義等思想植入東漢民眾觀念之中,難以撼動,曹操本人早年也深受影響。

188年,冀州刺史王芬欲勾結曹操廢掉漢靈帝,遭曹操拒絕,他認為「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中,漢室苟延殘喘、無兵無權,卻代表了不可取代的正統性,(至少表面上)擁護漢室,方能獲得道義優勢,贏得輿論民心,曹操如此,劉備更是如此。

這一時期,廢立皇帝者皆不得好死,比如廢掉少帝的董卓和自立為帝的袁術。建安晚期的曹操封藩建國,篡位野心暴露無遺,未能稱帝主要是因為現實的政治形勢阻礙。

霸府內外的密謀與叛亂

在曹操霸府統治過程中,效忠漢室、反抗曹氏的密謀與行動,以及名士的譏諷與不合作屢見不鮮,比如上述的董承和孔融等人。

漢獻帝的皇后伏壽目睹董貴人被殺後,深感恐懼,密書父親伏完,求其誅滅曹操,但伏完一直不敢動手。公元214年11月,曹操發覺此事,遂命華歆帶兵入宮捕殺伏皇后。伏皇后與獻帝的兩個皇子也被毒酒殺害,伏氏宗族株連致死一百多人。

繡像插畫:伏皇后為國捐生。建安十九年,伏皇后與父伏完密謀誅曹操,事敗而死。

霸府內部反對曹操篡權者也大有人在,曾經的首席謀士荀彧就是其中之一。荀彧是潁川三大望族之一荀家的領袖人物,具有濃重的正統觀念,對漢室情感深厚。

當年他主張奉迎獻帝是為復興漢室,非助曹操篡位。204年曹操佔領冀州時,就有人建議恢復古代的九州,藉機擴大冀州的領地,但荀彧反對,曹操從之。

212年曹操欲晉爵王公,又遭荀彧反對。曹操不得不再次作罷,對荀彧大為不滿,冷落之,荀彧憂鬱畏懼而死。荀彧死後一年(213年),曹操就恢復九州擴大冀州,受封魏公,加九錫(中國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勛者的九種禮器,以示最高禮遇)。

潁川士族影響力巨大,有很多人才效力於曹操霸府,故而曹操稱魏王后,為安撫潁川集團,拜潁川鍾氏代表人物鍾繇為相國,然而鍾繇其實並非曹氏集團的核心謀臣。

上述皇親國戚與漢室重臣的密謀,以及霸府內部的阻力對曹操篡權構成一定威脅,但並未發展為實際行動,建安末年的兩次反叛才是妨礙曹操稱帝的關鍵因素。

218年正月,趁關羽進逼樊城之際,金禕與耿紀、韋晃、吉本等人在許都發動叛亂,企圖「挾天子以攻魏,南引關羽為援」。

這次叛亂雖很快被平息,但曹操在許都的得力助手王必被殺,曹操一怒之下殺掉大批漢朝官員。值得注意的是,反叛首領之一耿紀曾是丞相府的僚屬,甚為曹操器重,韋晃更是丞相府(曹操仍兼任丞相)的在任僚屬。

219年9月,魏國都城、曹操霸府所在地鄴城(史稱鄴都)也發生了一場謀反。謀反發起者魏諷是青年名士,與曹操同為譙沛人,也是霸府僚佐。曹操起家、建立霸業過程中,譙沛人和潁川士族是兩大核心勢力集團,前者多與曹氏有密切的血緣宗親關係。

參與謀反的其他幾人是曹操親信重臣王粲、劉廙等人的子弟。這次謀反未及發動,就被曹丕鎮壓,並未造成動亂。

金禕等人叛亂時,曹操霸府統治已有22年,軍政大權在握,朝廷遍布心腹,自認為異己勢力已被盡數剷除,不料仍然有如此激烈的反叛行動。不但霸府重臣的子弟、僚佐、青年士人都捲入其中,甚至他倚重信任的譙沛集團里也有人帶頭謀反。

對於魏諷謀反案,曹操並沒有牽連濫殺,反而低調處理,避免激化霸府內部矛盾。兩次發生反叛期間,曹操正與劉備在西線和南線兩線作戰,如果冒然稱帝,致使內外交困,曹魏天下危矣,故而曹操死前數月不得不放棄稱帝。

霸府統治對後世朝代的影響

曹氏經營霸府24年,兩代人完成漢魏易代,為以後中國古代朝代更替樹立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模式:皇帝被逼禪讓,霸府權臣上位。

249年高平陵政變後,魏國重臣司馬懿如法炮製建立起霸府,架空曹氏皇帝與中樞。司馬氏歷經三代人(司馬懿及其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懿之孫司馬炎)、十六年霸府統治,終以西晉取代曹魏。

西晉一朝吸取曹魏皇室宗族羸弱的教訓,實行宗王出鎮之策,各宗王勢力極強,結果導致八王之亂,期間有兩位宗王也採取了霸府統治。

到了東晉,飽嘗叛亂的司馬皇室力量大為削弱,外戚與江南高門大族輪流支配朝政,終於被掌握軍權的桓玄控制,霸府復現,東晉也被顛覆。然而桓玄倒行逆施、百姓疲苦。低等士族出身的劉裕擊敗桓玄,重新擁立晉帝。

從408年起,劉裕確立霸府統治,歷經十二載登上皇位,建立南朝第一個朝代劉宋。此後南朝宋、齊、梁、陳更替無不是通過霸府權臣上位完成,只是霸府統治時期僅有兩三年,甚至一兩年。

從曹氏兩代24年,司馬氏三代16年,劉氏一代12年,到南朝的一兩年,權臣運用霸府控制朝政、篡位換代的手法越來越嫻熟,存續時間相應縮短,而南北朝戰亂頻仍也為此提供了契機。

同期的北朝也出現多次霸府換代,直到北周后期霸府權臣楊堅立隋代周,重新統一中國,霸府政治退出中國歷史舞台。

看歷史已登錄騰訊新聞、天天快報、今日頭條、網易、搜狐、Zaker、蜻蜓FM、荔枝FM、喜馬拉雅FM、考拉FM各大客戶端,日均閱讀量已達98.5萬次。

且讀且評論。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因得罪慈禧差點在戊戌變法中掉腦袋的張蔭桓
一場革命的醞釀,一個國家的誕生!
「為愛麥跑」啟動報名!召喚又酷又有愛的你們
單士厘:中國女性出國旅行第一人
天空,最美的漸變色卡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曹操為何始終沒有稱帝?
曹操為何至死都沒有稱帝?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曹操為何不敢稱帝?到底有何隱情?
曹操不敢稱帝,為什麼曹丕敢稱帝呢?
曹操一生沒有稱帝為何會被罵為逆賊?孫權劉備自立稱帝為何沒人質疑?
曹操為何不稱帝?易中天說曹操嫌自己丑,我認為是曹操不忘初心
曹操為何不稱帝?曹操為何一生未稱帝?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曹操一世英雄, 為何最終沒有稱帝?
為何劉備敢稱帝,孫權敢稱帝,曹操卻不敢稱帝?3條理由說明一切
為什麼曹操沒有稱帝,曹丕卻敢篡漢自立呢?
曹操為何能稱帝時不稱帝?是不敢還是另有原因?
歷史上的曹操為什麼沒有完成統一?曹操為何沒有稱帝?
曹操不敢稱帝 為什麼曹操兒子曹丕敢稱帝?
為何劉備稱帝,孫權稱帝,曹操卻不稱帝?不是他不敢,而是有3個原因
文史 | 解析:曹操為何沒有稱帝?
曹操稱魏王后,為何不直接稱帝?曹操:不是我不想,而是來不及了
曹操為何選擇「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不是直接稱帝?
為何曹操明明可以稱帝,卻為什麼到死了也不稱帝?還是死後,曹丕篡位稱帝才給曹操帝號
劉備都稱帝了,一代梟雄的曹操為什麼不稱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