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清錢之順治通寶七:滿漢文記局,獨具一格,為康熙二十局打下基礎

清錢之順治通寶七:滿漢文記局,獨具一格,為康熙二十局打下基礎

上回我們說到從順治十四年至順治十六年,全國各地的鑄錢局全部停鑄,只在戶部、工部的兩個鑄錢局鑄造銅錢,這也就是順治四式的滿文記局式。但是由於當時的交通條件十分有限,銅必須從外地運達,路途遙遠,增加了成本。當時中央鑄造一枚銅錢實際上是要虧本的,所以,順治十七年,戶部上奏重開十五個地方錢局。這次鑄錢的風格拋棄了一厘錢的版式,而採取和滿文記局類似的樣式,就是順治五式——滿漢文記局式。

順治通寶滿漢文記局式,重量為一錢四分,和滿文局相當。背面錢文極具特色,為歷朝所未有,穿口右邊為錢局的漢文名,穿口左邊為錢局的滿文名,此後也僅僅有康熙二十局錢採用(清局套子錢不計)。根據《清朝通志》記載,共有同、福、寧、東、江、宣、原、薊、昌、河、臨、浙、陝、密、雲十五個錢局,但直隸密雲鎮局和雲南省局未見實物,是否正式鑄造行用錢,很值得懷疑。

順治通寶滿漢文記局式,雖然只鑄造了兩年,即順治十七年和十八年,但是鑄造量非常大。這說明當時的戰後的生產力水平逐步恢復,經濟呈現發展進步的態勢。而且據目前來看,雖然錢局較多,但是總得來說,幣制規整,錢文嚴謹,版式比較固定,因此可見當時中央對地方的鑄錢控制得相當緊。

順治在位期間,清廷經過不斷的摸索,在吸收漢文化先進經驗的前提下,結合本身實際,先後進行了五次幣制改革。這種大膽的探索,在中國歷代都是極其罕見的,也說明清朝前期並不守舊。今天主要是聊聊順治通寶滿漢文記局式的背景和大體情況,在下一章將會具體聊聊每個錢局的版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幣文化 的精彩文章:

火車與錢幣的情緣,這種獨特的兩角紙幣,收藏界視為珍稀的寵兒
每日一短評:中企百億收藏外國球隊,誰來買單
清錢之順治通寶六:順治滿文記局,真正奠定清錢基礎

TAG:錢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