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幸福是可以想像但無法經歷的東西!

幸福是可以想像但無法經歷的東西!

置頂哲學園 好文不錯過

上帝幸福嗎?

萊齊克·克拉克夫斯基 著

吳萬偉 譯

第一本描寫佛祖釋迦牟尼青年時代的悉達多(Siddhartha)的傳記早就顯示,他完全不曉得人類生活的凄苦。悉達多是皇子,他的青年時代是在快活和享受中度過的,圍繞他的是音樂和世俗的樂趣。到了神決定為他啟蒙時,他已經結婚。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個年老體衰的老漢,接著看見了遭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再後來看到了屍體。只是到了這時,他才終於明白了老年、疾病和死亡的存在,和他從來沒有注意到的人生的各種苦難。正是看到了這些,他決定出家當了和尚,去尋求通往涅槃的道路。

我們或許假設他在意識到人生的殘酷現實之前是幸福的;在他經過了漫長和艱苦的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他獲得了塵世難以企及的真正幸福。

涅槃能夠被描述為幸福的狀態嗎?那些像本文作者一樣看不懂佛教經典原文的人不敢肯定,因為「幸福」這個詞並沒有出現在譯文中。我們也很難確定像「意識」「自我」等詞的意思是否與現代語言中的含義一樣。我們被告知涅槃的意思就放棄自我。這或許意味著正如波蘭哲學家亨里克·艾爾岑貝格(Henryk Elzenberg)所說,如果沒有主體就沒有幸福可言,或者幸福與任何人是否幸福無關,但這聽起來有些荒唐。我們的語言永遠不足以描述絕對的現實。

有些神學家認為我們只能從否定的角度談論上帝,即指出他不是什麼。同樣的,我們不知道涅槃是什麼只能說它不是什麼。不過,單純的否定並不能令人滿意,我們希望說得更多。假設我們有機會談論涅槃到底是什麼狀態,那麼最困難的問題就是:處在這個狀態的人是否意識到周圍的世界?若沒有,他與塵世生活完全絕緣,他的現實又在哪裡?若意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他肯定也曉得塵世的罪惡和苦難。果真如此,他在明明知道罪惡和苦難的情況下還能幸福嗎?

這個問題同樣困擾著基督教天堂里的居民。他們與塵世完全隔絕嗎?若沒有,即他們若意識到塵世的凄慘或世界上發生的可怕之事、各樣的罪惡、痛苦和折磨,他們怎麼能覺得我們所理解的那種幸福呢?

(這裡我應該說得更清楚一些,「幸福」就是「你對飛機上的這個座位感到滿足嗎?」或者「我對這個三明治非常滿意」中的「滿足」或「滿意」的意思。幸福(happy)這個詞在英語中意義很多,在歐洲其他語言中,意義相對受到限制,德語的「我幸福」就是aber glücklich bin ich nicht)

佛教和基督教都認為靈魂的最終解放是完全的安詳平和:精神的絕對平靜。安詳平和也就是絕對永恆。但是,如果我的精神處於永遠不變的狀態,那就表明什麼都無法影響它,我的幸福就像石頭的幸福一樣。我們真的想說石頭是涅槃或得到救贖的最完美體現嗎?

因為要成為真正的人就意味著有感受激情的能力,能分享別人的痛苦或快樂,年輕的悉達多感到幸福或享受虛幻的幸福只是因為他的無知。在當今世界,那種幸福或許只有兒童才有,而且只是某些兒童,如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中的五歲以下的兒童,他們沒有經歷過大的痛苦或親人的死亡。這樣的兒童或許可以說是是幸福的。超過了五歲,我們就太大了,已經無法感受到幸福了。當然,我們仍然能經歷短暫的快樂、瞬間的狂喜或快感,甚至品嘗到與上帝或宇宙合為一體的莊嚴感;我們能體驗愛情和快樂,但是作為永恆條件的幸福我們無法企及,除非在真正的神秘主義者的特殊情形之下。

這是人類的條件。那麼,我們能把幸福歸於神嗎?上帝幸福嗎?

這個問題並不荒謬。從傳統上看,幸福指的是心靈的情感狀態。但上帝受情感約束嗎?當然,我們知道上帝愛他的子民,在人的世界裡,愛至少是一種情感。但是,只有在愛是雙向的時候,它才是幸福的來源,而上帝的愛只是對部分信徒而言是雙向的,決非全人類。有些人根本不相信他的存在,有些人不在乎他存在與否,還有的人討厭他,指責他在人類遭遇痛苦和苦難時無動於衷。如果他不冷漠,像我們一樣受到情感的約束,那他在看到人類苦難之時應該非常痛苦才對。上帝不是痛苦的根源,他也不希望人類遭遇這種痛苦,但他面對各種苦難、恐怖和招致人類相互殘殺等罪惡時卻無能為力。

另一方面,如果他完全處於永恆狀態,就不會因為我們的痛苦而受干擾;因此他肯定冷漠無情。但是,如果他冷漠無情,又怎麼被稱為慈愛的父親呢?如果他並非永恆不變,能意識到我們的痛苦,那他肯定也會痛苦不堪。無論如何,上帝都不會像我們理解的那樣幸福。

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並不能理解神,一個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全知全能的主卻對人類的痛苦和罪惡無能為力。

基督徒的真主耶穌基督並沒有普通人理解的那種幸福。他被認為是痛苦和苦難的化身,分享了同胞的痛苦,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簡而言之,「幸福」似乎並不適用於神的生活。但是,它也不適用於人的生活。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經歷了痛苦而是因為即使我們在某個時刻沒有經歷痛苦,即使我們能體驗到身心快樂和超越時間的瞬間或愛情的「永恆」,但是我們仍然無法忘記人類罪惡和苦難的存在。我們分擔他人的痛苦,無法消除對生活中的死亡和痛苦的預期。

那麼,我們必須接受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嗎?他說所有快樂的感覺都是純粹消極的東西,也就是沒有痛苦的意思。這不一定。我們沒有理由認為所經歷的一切如審美愉悅、性快感、形形色色的身心愉悅、甚至開心益智的對話、朋友的關愛等都被看作純粹消極的東西。這種體驗讓我們堅強,讓精神更加健康,只不過它們對罪惡(malum culpae)或痛苦(malum poenae)卻無能為力。

當然,有些人認為自己很幸福,因為他們很成功:健康、富有、要什麼有什麼,還能得到周圍人的尊重(或恐懼)。這種人或許相信生活幸福,但這只是自我欺騙而已,他們自己也時不時地認識到事實真相,即他們與我們一樣是個失敗者。

這裡可以提出一個反對意見。如果我們接受了更高程度的真正智慧,我們或許像詩人亞歷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一樣相信凡存在的都合理;或萊布尼茨的說法,我們生活在邏輯上可能的最好世界。如果除了接受這樣的思想,即簡單地相信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會好的,因為它在上帝的庇佑之下,我們心中就會有這樣的感覺,經曆日常生活中的華麗、美好和善良,那麼是否能說我們幸福呢?答案是:不,我們不能。

幸福是可以想像但無法經歷的東西。如果我們想像地獄和煉獄不再具有可操作性,沒有一個人例外,人人都得到上帝的救贖,都進入極樂天堂,要什麼有什麼,完全的滿足,沒有痛苦和死亡,那麼,我們能想像他們的幸福是真實的,從前的痛苦和苦難已經被遺忘。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情形,但是從來也無緣看到。永遠也看不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儒家與基督宗教:普世愛人如何可能?
Linkin Park 主唱 Chester Bennington 自縊去世
賀涵們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從臣民到公民
一個人,一家書店,一本書——誠品書店和《誠品時光》

TAG:哲學園 |

您可能感興趣

無論這一年你經歷了什麼,都希望你能幸福快樂
毛不易:聽懂是經歷,不懂是幸運
你可能無法想像這個快樂的狗狗經歷過怎樣的磨難,感恩救助者
一次胃炎的經歷,讓我再也不敢亂吃東西
滅門,逃難,流血,被炒作,你無法想像克羅埃西亞經歷了什麼
自駕西藏你可知道有多難?用一次真實經歷的圖片做安全解說
自駕西藏你可知道有多難?用一次真實經歷的圖片做安全解說
抑鬱症患者——我們不想因為我們經歷的東西給身邊的人造成痛苦
提醒幸福,經歷幸福,和看到幸福,原來我們都幸福!
安東尼經紀人:安東尼在雷霆經歷了一些恥辱的事情,他並不想去火箭,那只是無奈之舉
有些歌,聽不懂是幸運,聽懂了是經歷!
早安心語:我雖然並沒有忘記你,但也沒有經歷再去想了
古天樂你是如何做到的!經歷過什麼!真心不容易
夫妻一起經歷過這三樣東西,才算是真愛!
夢幻西遊中的三大錯覺 真是一場讓人哭笑不得的神奇經歷
賈靜雯為什麼經歷很多磨難還能那麼幸福?
什麼是不幸中的萬幸,看看這些人的奇葩經歷你就懂了
一些非常古怪的真實經歷,講不清是不是遇見鬼了。
冥想,認知上的遠,是不到還是未知?卡娜老師的習練經歷值得一看
曲直皆是經歷,好壞都有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