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日本的量子通信衛星:不能做量子通訊

日本的量子通信衛星:不能做量子通訊




?

日本SOCRATES衛星量子通信傳輸裝置。來源:NICT



撰文 | 袁嵐峰


責編 | 陳曉雪




 

 




2016年8月16日,中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引爆了公眾對量子科學的興趣。許多人都知道了,中國的量子通信走在世界最前列——儘管對於量子通信究竟是什麼,大多數人還是一知半解。




最近,一條「日本成功進行超小型衛星量子通信實驗」的新聞刷了屏。典型的報道像這樣:




新華社東京7月11日電(記者 華義)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11日宣布首次用超小型衛星成功進行了量子通信實驗,該機構稱這使超遠距離、高保密性衛星通信網研究向前邁進一大步。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稱,他們使用一顆名為SOCRATES的超小型衛星進行了量子通信實驗,在衛星和位於東京都小金井市的一個地面站之間成功進行了光子單位的信息傳送。




SOCRATES衛星只有50千克,搭載一個重6千克的小型量子通信傳輸裝置,在600公里高的軌道上以每秒7千米的速度高速移動,並以每秒1000萬比特(bit)的速率向地面站發送光信號。地面站一邊接收一個個光子一邊將信號復原。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說,這一研究表明,原本需要大型衛星的量子通信現在也可以用更低成本的小型衛星來實現,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研究機構和企業投入到量子通信產業中,這有助於太空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光子學》月刊網路版上。




這則消息究竟意味著什麼?大家議論紛紛。是日本趕超了中國的技術?還是中國開創了一個領域,日本在其中做出了改進?是不是現在只有中日兩國能用衛星實現量子通信?




我要在這裡可以肯定地回答:以上這些理解都不對。




我諮詢了一群量子信息研究者,又去讀了原始的論文

(DOI:10.1038/NPHOTON.2017.107)

,結論是:




這顆衛星壓根不能做量子通信!




你也許會驚詫莫名:難道新華社的報道是錯的?是的,新華社的報道確實是錯的。




不過也不能完全怪新華社,這個錯誤的源頭應該是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

(National Institute of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NICT)

,7月11日,它在自己主頁上發的消息

(http://www.nict.go.jp/en/press/2017/07/11-1.html)

:World"s First Demonstration of Space Quantum Communication Using a Microsatellite - A bigstep toward building a truly-secure global communication network(用微型衛星實現空間量子通信的世界首次演示——通往構築真正安全的全球通信網路的一大步)。



我能確定的是,無論NICT的主頁或任何媒體怎麼說,這群日本研究者都沒有實現量子通信。因為這不是什麼秘密:在《自然·光子學》的論文裡面,就明明白白地寫著他們做不了量子通信!




當然,這是一句充滿了專業術語的話,普通讀者和記者是看不懂的。原文是:




「To track the OGS morereliably with this coarse pointing, the laser beam divergence was widened, andbrighter laser pulses (on the order of 108 photons per pulse at theexit of the SOTA, Table 1) than those required in QKD were used, although theoptical signals received at the entrance of the OGS were photon-limited in therange of ~ 0.145– 6.696 photons perpulse.」




大意是用這種粗略的對準技術更可靠地跟蹤光學地面站

(Optical Ground Station,簡稱OGS)

,我們加寬了激光束的發散程度,並且使用了比量子密鑰分發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簡稱QKD)

所需的更亮的激光脈衝

(在小型光學轉發器【Small Optical TrAnsponder,簡稱SOTA】的出口處,每個脈衝包含10的8次方數量級的光子)

,雖然在光學地面站的入口處接收到的光學信號處於光子極限,在每個脈衝0.145至6.696個光子的範圍內。



你大概會納悶:「量子通信」這個詞沒有出現啊?吶,我來告訴你:




「量子密鑰分發」

(QKD)

就是媒體上經常說的「量子通信」的專業名稱。




所以,論文中這句話的要點是什麼?使用了比量子通信所需的更亮的激光脈衝,每個脈衝包含10的8次方

(即一億)

數量級的光子。




你又要問了:量子通信所需的激光脈衝亮度是什麼?



回答是:單光子。




為了實現量子通信,每個脈衝應該只包含一個光子!




現在你可以明白,為什麼說每個脈衝包含一億個光子就太亮了。本來一次應該只來一個,你一下子扔來一億個……




那麼中國的「墨子號」實現單光子發射了嗎?實現量子通信了嗎?當然實現了。能夠實現的兩個關鍵點,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發展出了單光子源和精確的對準技術。想想看,在飛速運動的衛星與地面之間實現單個光子的實時對準和探測,相當於在五十公里以外把一枚一角硬幣扔進一列全速行駛的高鐵上的一個礦泉水瓶里。這是多麼驚人的挑戰,又是多麼驚人的成就!而這群日本研究者既沒有單光子源,又使用了「粗略的對準技術」,只能用一億倍的輸入冗餘來保證被探測到——但這樣也就完全沒有量子通信可言了。




如果你對量子通信的技術細節不求甚解,本文的科學部分到這裡就可以結束。如果你還想知道量子通信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單光子,本文會在附錄中進一步說明。



明白了日本的這顆衛星根本沒有做量子通信,一個很自然的問題就是:他們實際做到的是什麼?




回答首先在此文的標題里:「Satellite-to-groundquantum-limited communication using a 50-kg-class microsatellite」(用一顆50公斤級別的微型衛星實現星地之間量子極限的通信)。他們用的是「量子極限的通信」。論文摘要中說,量子極限的通信可以提高激光通信的性能,也是能夠從根本上防止黑客攻擊、保證安全的量子密鑰分發的先決條件。

這篇文章報告的是,微型衛星與地面站之間量子極限的通信實驗。從文章開始到結束,論文沒有對「量子極限的通信」給予一個確切的定義,顯然,這個實驗並非是星地之間的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再看此文的引言。首先說了一番現在的激光通信衛星都很重,典型的有幾百公斤,如果能換成小型衛星多麼有好處。好,沒問題,不過這裡談的是常規的激光通信,不是量子通信。然後說,信息安全非常重要,量子密鑰分發可以實現本質上無法破解的安全通信。好,沒問題。然後說,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射了一顆600公斤的量子通信衛星,如果能用小型的、廉價的衛星實現量子通信,就太好了。好,沒問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

後文坦率承認這顆衛星實現不了量子通信。

實現不了你在引言中吹那麼多幹什麼?從來沒見過這麼寫科學論文的!




現在我們可以明白,這篇文章雖然是在《自然·光子學》上發表的,但《自然·光子學》完全沒有為他們實現所謂「量子通信」背書——論文作者說的是「量子極限的通信」至少是個模糊的概念。




因此,這篇文章的科學價值主要在常規的激光通信上,而不是量子通信,但要論奪眼球的程度,顯然是量子通信高。所以,雖然論文作者在論文中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做不了量子通信,但NICT的報道卻不客氣就把量子通信放在了標題裡面,正文中也不提他們沒實現量子通信。




是這群作者自己想出名想瘋了?還是NICT的領導想搞個大新聞?不得而知。無論是誰主導的這波虛假宣傳,都改變不了事實:這是一場虛假宣傳、滑稽的蹭熱點、科學界少見的荒誕劇。論文不是虛假論文,消息卻是虛假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口頭禪,放到這兒再合適不過了:




Fake news!(虛假新聞!)




總結一下:星地量子通信的難點在於單光子的發射和探測,這顆微型衛星做不到這一點,只得一次發一億個光子。在這個基本條件完全不達標的前提下,他們對很多其他的次要的環節進行了優化,如編碼方式、多普勒位移,號稱這些技術能用到將來的星地通信上。當然,這些技術中有一些對量子通信可能會是有用的,至少對常規的激光通信可能會是有用的。但無論如何,放著最大的困難解決不了,轉頭去改進很多次要的困難,就註定了這項工作的格局不會太高。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我不能容忍這樣的科學家:他拿出一塊木板來,尋找最薄的地方,然後在容易鑽透的地方鑽許多洞。」




著名量子信息理論專家、清華大學物理系王向斌教授對這項工作有一個傳神的比喻:相當於有人做了個很小很輕的飛機,唯一的問題就是不能飛,然後他說從小型化指標上看,他的飛機好過別人能飛的飛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張強教授告訴我一件軼事。2014年,這篇文章的通信作者

(即科學負責人)

Masahide Sasaki在合肥舉行的量子通信、測量和計算國際大會上說,衛星光信號在大氣中傳播的信道衰減最少有60分貝,而60分貝不能成碼,所以衛星不能做量子通信。然而中國科學家的實踐證明,他這話犯了雙重的錯誤。第一,墨子號衛星把衰減控制到了40分貝。第二,60分貝也能成碼。當然,這位老兄現在就變成衛星量子通信的熱情支持者了。只是這種支持方式,有點出人意料。




一個「好消息」是:這場荒誕劇對學術界的損害並不大,因為絕大多數科學工作者都有基本的判斷力。好吧,如果這算個好消息的話……




附錄: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世界物理規律的基本理論。它解答了很多基本問題,例如:為什麼原子能夠穩定存在,繞著原子核運動的電子不會落到原子核上去?為什麼原子會組合成分子?為什麼有些物質能導電,有些物質不導電,有些物質是半導體,還有些物質是超導體?從晶體管到激光器,現代社會的每一樣科技成就,都離不開量子力學。




量子信息是量子力學與信息科學結合產生的交叉科學,目的是利用量子力學實現經典信息科學中實現不了的功能,例如永遠不會被破解的保密方法(就是本文中解釋的量子密鑰分發)、科幻電影中的「傳送術」(是的,傳送術原則上是可以實現的,它的專業名稱叫做「量子隱形傳態」)。




正如經典的信息科學包括通信和計算兩大領域,量子信息也可以分為兩大領域: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




量子通信的內容,包括量子密鑰分發

(又稱為「量子保密通信」)

和量子隱形傳態

(即傳送術)

以及「超密編碼」等等。在嚴格的科學意義上,量子密鑰分發並不等於量子通信,而是它的一部分。但是,量子密鑰分發發展得最快,已經接近產業化了,例如中國的若干金融機構在試用量子通信儀器來傳輸核心數據。而量子隱形傳態以及整個量子計算領域,都還處於實驗室演示階段,離實用非常遠。因此,媒體上報道的量子通信,在大多數情況下就特指量子密鑰分發。




要理解量子密鑰分發,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密鑰」。其實這個詞很容易理解,它就是日常語言中的「密碼本」,就是《紅燈記》、《潛伏》等諜戰片中無數情報人員捨生忘死爭奪的那個東西。說得正規一點,密鑰就是從明文到密文的變換規則。




發送方

(以下稱為A)

和接收方

(以下稱為B)

如果都有密鑰,他們之間的通信就是絕對安全的。在數學上,可以證明敵人即使截獲了密文,也無法破譯出明文,他能做的最多也只是瞎猜而已。




這聽起來好像已經解決了保密通信問題?其實沒有。真正的困難在於,怎麼把密鑰從一方傳到另一方?現實生活當中,需要第三方的信使來傳遞,而這個信使可能被抓或者叛變,這可就麻煩大了。最好是不通過信使,AB雙方直接見面分享密鑰。但是如果雙方可以輕易見面,還要通信幹什麼?!




量子保密通信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提出的。它做的其實就是一件事情:不經過信使,通信雙方直接共享密鑰。




為什麼不通過信使就能共享密鑰了?關鍵在於,這裡的密鑰並不是預先產生的,一方拿在手裡想交給另一方。在初始狀態中,密鑰並不存在!量子密鑰是在雙方建立通信之後,通過雙方的一系列操作產生出來的。利用量子力學的某些特性,可以使得雙方同時在各自手裡產生一串隨機數,而且不用看對方的數據,就能確定對方的隨機數序列和自己的隨機數序列是完全相同的——這串隨機數序列就是密鑰。




量子密鑰的產生過程,同時就是分發過程,這就是量子保密通信不需要信使的原因。




雙方都有了密鑰之後,剩下的事情就是A把明文用密鑰編碼成密文,然後用任意的通信方式發給B。真的是任意的通信方式:電話,電報,電子郵件,甚至平信都行。也就是說,到了密文傳輸這一步,量子通信就和經典通信完全相同了。量子通信所做的,只是讓雙方不經過信使直接分享密鑰,僅此而已。這就是為什麼,它的專業名稱叫做量子密鑰分發!




科學家提出了若干種量子密鑰分發的技術方案,都叫做某某協議(就像計算機科學中的「TCP/IP協議」)。在大多數協議中,都需要發送方每次只發送一個光子。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多於一個光子,原則上一個竊聽者就可以把其中的一部分光子攔截下來自己去研究,只放一個光子過去。這樣他就可以竊取密鑰,這叫做「光子數分離攻擊」。實際上,在經典的光通信中,竊聽也是這樣進行的,即從大量的光子中竊取一部分。而如果每次只發一個光子,就可以保證竊聽者無法偷到任何信息。




在所有的量子密鑰分發協議中,目前最先進的是「誘騙態協議」,王向斌教授就是它的提出者之一。實際的激光光源都不是單光子源,發射許多弱光脈衝,相當於發射一些單光子脈衝和一些多光子脈衝。通過誘騙態方法,可以只用其中的單光子脈衝。對於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性而言,相當於把實際的不完美的光源變成了單光子源,克服了應用上的一大障礙。




「墨子號」用的是弱光光源,還使用了誘騙態協議,因此其安全性等價於單光子源,這是真正的量子通信。而日本的微型衛星一次發一億個光子,也沒有用誘騙態協議,現在你可以理解這是什麼樣的概念,這破綻得有多大。簡直是渾身都是破綻,不知從何說起!




致謝:感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陳宇翱教授、張強教授和清華大學物理系王向斌教授、交叉信息研究院尹璋琦博士在科學內容方面的指教。




作者袁嵐峰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峰。


 


相關文章:


1. 衛星上天,量子落地:中國終於領先太空量子實驗


2. 

一個巨大的進步:國際著名科學家評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3. 

「潘之隊」


4. 

5分鐘看懂「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分發


5. 彭承志:墨子衛星的那些事兒 | 量子年夜飯(三)








製版編輯:斯嘉麗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歡迎轉發朋友圈





知識分子

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

The-Intellectual

投稿:

zizaifenxiang@163.com

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知識分子







點擊「閱讀原文」,牽手科學隊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華人科學家群力突破80年物理難題 張富春這樣解讀
莫奈晚年哀傷地說,紅色像泥巴,橙色太淡 這是色覺受年齡影響
華人科學家群力突破80年物理難題
北大數學老師劉若川:本科生怎麼做科研
現代信息技術能為生命科學做什麼?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量子通信的問與答(上)什麼是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還是量子加密通信?
量子通信這麼厲害,美國為什麼不發量子通信衛星?
量子通訊衛星有何作用?量子通訊的優勢是什麼?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方舟子說量子和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大家怎麼看?
我國的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很厲害,為什麼美國不發射量子衛星?
量子通信的問與答(中)量子通信在中國的實踐與應用
中國已經應用量子通信了,為什麼有的專家還說量子通信是偽科學?
量子通信有一個大絕招!美軍為何還沒有量子通信衛星?不要著急!
量子通訊爭議:量子派和經典派誰會笑到最後?
量子通信,中國領先
中國重器!量子視頻通話顯示了安全通信的未來
量子技術新突破:採用聲子傳遞量子信息
量子通信的問與答(下)世界各主要國家在量子通信領域的部署
量子通信新發現:使用不同順序的信道能增強網路通信能力
「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有望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路
都是假的:量子水、量子鞋墊、量子襪、量子空氣凈化器、量子醫學、量子保健
方舟子為何說量子和量子通信是偽科學?答案太出乎意料了
量子磁通信電台實現通信能力躍升
量子通信:讓信息傳輸無條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