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豆瓣日記:買書記

豆瓣日記:買書記

本文作者「我馬虺隤」,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我好買書。

買書,或叫淘書、訪書,不管叫什麼,愛買書的,沒有不逛書店、不逛書市的。而對於愛逛書店、書市的人,北京算得上得天獨厚的福地。作為歷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城大大小小的書店星羅棋布,書市遍地開花,或長或短,也沒怎麼斷過。

(一)

住在廂紅旗的時候,曾經為朋友寫過一份書店地圖,介紹了就近幾個常去的書店。這些書店,有的僻靜,有的就在街邊。熱衷買書的時候,常滿城找尋舊書店,坐在公交里掃視馬路兩邊,每看到一個「店」字,就總以為是書店。

這邊書店不少,騎車去逛,也很方便。大致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去北大、海淀圖書城一帶,一條是去清華、藍旗營一帶。 先走第一條線:從廂紅旗出發,騎到西苑醫院,拐進對面的小巷子——承澤園路,百米處有一個岔路口,中間橫亘一條枯河,右邊拐角處即是第一家書店——「採薇閣」,北京頗有名氣的舊書店。店裡都是文史哲書籍,有一排架子上還有不少台版書。採薇閣書多人少,價格也厚道。旁邊是「哲人巷」,店名是楊憲益題字。哲人巷店也不大,但名聲在外,也多好書。我去的時候,買書的人比採薇閣要多一些。 從哲人巷出來,順著暢春園路出園,對面就是北大校園,可從小西門進。若是周末,可以看到裡面熙熙攘攘,空氣安靜而活躍。地上擺滿了書攤,買書的人頭都低著,眼光被地上的書吸住了,宕不開:這是北大的「周末文化市場」。我常在這裡逛上半天。若是平常,則可去野草、博雅堂、漢學這三家文史哲書店。三家書店比鄰而居,其中野草我逛得最多,裡面新書、舊書都有,種類全,折扣低。漢學偏學術,店額是季羨林題字,比較清凈。博雅堂有兩個店面,多為新書。除了這三家,校園裡還有個暢暢文化書店,店小,「巷子深」,但是書香。余不足觀。 然後就可以去海淀圖書城看看。還從北大小西門出,不遠就是海淀圖書城,左右昊海樓和籍海樓對列,中間一條步行街,暑假期間,北大周末文化市場會挪到這裡,只是規模要小很多,舊書也要少很多。從街面上看,眾多書店裡中國書店十居其六。中國書店是國營書店,專門收購舊書,好書自然不少,但是價格不菲;進了兩邊的樓層,十之八九是考試書店。幾次逛下來,發現昊海樓這邊只有清風朗月書店、傳習堂地下書城(高音廣播「地下書城二至五折歡迎光臨歡迎光臨」的就是),偶爾能淘到一兩本好書。而籍海樓這邊,「清真書局」是個例外,店主可能是穆斯林,裡面主要售回族、伊斯蘭教相關書籍,還有一部份文史特價書,值得一逛。 這條線大致就是這些。 …… ……

好的書店,惹人留連。書店,特別是舊書店,地方不大,但自成天地。裡面安靜,閑適,同時也萬象包羅。推開門,觸目皆是先賢時彥的思想火花、智慧果實,整齊挺括的書脊上琳琅繽紛的書名。翻開一本,文字河流便傾瀉而出,映照出吉光片羽。把四肢百骸打開,耳聽、目接、心領、神會:風度玉門關,雪落愛爾蘭;木馬巨蟒破城,鐵馬冰河入夢;庭前柏子,心中明鏡,一朝聞道物我兩忘萬法皆空一躍而入自由王國。而現在,那些逛過的書店,興旺者有之,冷清者有之,悄然關門的亦有之。記得還在昊海樓頂層上班時,在天台上的亂木堆里發現過兩塊木匾,一塊鐫刻著「有田半頃」,另一塊鐫刻著「擁書百城」:那是一副對聯,屬於一家已經倒閉的書店。

關於書店的回憶,可能是一本書,或者店主的一席話,或者一次獨特的買書經歷,但是,最多的還是書店的名字。「採薇閣」典雅,《詩經·採薇》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四句實在是太美;也可能是用伯夷、叔齊故事,寄託一種清高的讀書理想。「野草書店」徑用魯迅散文詩集《野草》書名,平實、堅韌而茂盛,正與店風相匹配。「清風朗月」讓人想到李白的《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傳習堂」截取《論語》「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的「傳習」二字。還有我那份書店地圖將要提到的「萬聖書園」「沉香書店」「藍羊書坊」「前流書店」,以及很少逛但印象深刻的「風入松」「光合作用」「合眾書局」「布衣書局」,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布衣書局」,是王世襄題字,店名取「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菜根譚》)之意,是我見過的最溫暖、最得體的書店名。而萬聖書園裡,有一間「醒客咖啡廳」,咖啡廳里掛著一副畫,上面寫著台灣詩人鄭愁予的兩句詩:「是誰傳下這行業,黃昏里掛起一盞燈」;原詩本指寫詩這個行業,店主妙手裁出,居然渾然天成,裁剪之功,堪比春風。現在看來,這兩句詩可能是對書店行業最貼切而最富有詩意的形容了。

(二)

除了書店,在網上也能買書,而且網上購書因其方便,漸漸成為潮流。買新書有卓越、噹噹、京東,買舊書有孔夫子、淘寶等,很多實體書店也都有自己的網店。不過,買書的樂趣,網上買書是很難體會得到的。

網上買書,唯一的樂趣是書到手那一剎那,那是享受買的結果。天氣的陰晴,路途的風景;進門觸目皆書的喜悅,店中格局的曲折,亂中有序的書冊的擺放,買書人或坐或立翻書的姿態;以及摩挲書頁的窸窣聲,書本紙張或細膩或光潔或輕薄或厚重的質感,書冊樸素典雅賞心悅目的裝幀:通通無法領略。你唯一的快感就是手指點擊滑鼠的隔靴搔癢,如果這也算快感的話。而書店買書,最大的樂趣就是享受買書過程中的這種種樂趣。其實這些也不過是平常的事物,但是卻讓人在書店買書時,有一種輪廓分明、顆粒飽滿的存在感,用時髦的說法叫「接地氣」。也許這才是書店買書與網上買書的真正差異。

網上買書基本目標明確,書店買書則多半漫無目的。正因為漫無目的,反而常有驚喜:多年前朋友盛讚過的錢穆《莊子纂箋》突然躍入眼帘,手頭在配的《拉美文學叢書》驚現書架,腳下「二元書堆」里驀然瞥見陳望道的名著《修辭學發凡》……無心插柳,傾蓋如故,大概就是這種心情。

當然,還有書市。書市跟書店又不一樣。我胡謅過一副對子:

無可救藥常晝寢 也曾訪書趁宵行

上聯說的是去書店買書,下聯說的是去書市買書,都是寫實。

去書店買書,可以一覺睡到中午。上大學時,學校離國圖特別近,可以步行前往。那時候,國圖「書鄉人」書店還在,好書也還多,有事沒事經常逛。不過人懶起來是沒有下限的,有時候那一站多地也不想走,於是學校出版社的讀者服務部以及租書屋便成了不二之選。

但如果趕書市,就要趕早。因為書市太大,一天都未必逛得完。比如一年春、秋、冬三次的地壇書市,每次長達十天,是書市的馬拉松,出版社、書店的全明星賽,書友的開齋節(我曾經從早到晚,一連逛了三天)。散落京城的知名出版社、書店、書販「雲集響應」,書友則「贏糧而影從」,如此盛會當然要趕早。再比如每周六的潘家園舊書市場,全國最大也最有名氣的舊貨市場,舊書區是其中的一部分。每逢周六、日,凌晨四點半就開市,這就是所謂的「鬼市」;而書市也只這兩天。「鬼市」我只趕過兩次,都是半夜爬起,單車赴會,印象比較深刻。

買書不像釣魚,不能意在釣而不在魚,但在書店買書,除了接地氣的存在感、偶遇好書的驚喜之外,有時卻也能體會到王徽之「乘興而行,興盡而返」、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的旨趣。

一天下雪,想起前流書店已經好久不逛,便騎上車,往清華西門方向蹬去。進了巷子,雪瓣慢慢大起來,藍羊書坊(另一家書店,位於前流書店前面的一個小院里,裡面還有間藍羊咖啡屋。店裡書比較少,兼售歌碟、影碟)、前流書店的招牌依次躍入眼帘。待近了,驀然發現,藍羊書坊的院門上貼著春聯。門框兩邊貼的是:

牛耕綠野千倉滿 虎嘯青山萬木榮

橫批:

歡渡春節

意外的是,門心還有一副對聯,寫的是:

清風拂綠柳 淡月映梅花

字未見好,橫批「度」誤為「渡」,但是瑕疵無傷大雅。眼前紅底黑字,白牆棕門,門前雪潤枯枝,窄巷裡白瓣輕落,四下無人。

後來進了前流,也沒人買書,於是自己慢慢翻書。前後兩扇玻璃門,書店兩頭都在下雪,雪光照了進來。

(三)

買書,少不了與書結緣,但也免不了為書所累。對於我,書累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買書易,搬書難。這可以說是物質上的。書中自有千鍾粟,書外自有千般苦。買的時候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每次或車馱,或包背、手提,一路上旁人側目,視為苦力,自己卻得意忘形,以為羲皇上人。到了搬家的時候,滿架滿箱的書就是十足的累贅。且不說打包、上肩、下樓、裝車、卸貨、爬樓,光是重新整理入架都是浩大的工程。一開始,還有耐心,對得之不易的書還有愛惜之心,精心分類,整齊擺放:「瘦瘦的康德」「胖胖的休謨」(金岳霖語)立在六層,「傫傫若喪家之狗」的孔丘、大耳朵老聃擺在四層,王羲之、顏真卿、智永、蘇東坡放在八層……但是到後來,頭緒紛亂,心思倦怠,也就馬虎了事。就好像女媧造人,開始是「摶黃土作人」,慢慢的,累了,於是「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造人如此重大的事尚可馬虎,更別說擺書了。於是,「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孟老夫子旁邊,兀然立著嬉皮笑臉的一等鹿鼎公韋爵爺;「跳來跳去的女人」旁邊是幸福的西西弗;西班牙遊俠騎士堂吉訶德?台?拉?曼卻和桑丘?潘沙主僕對面傳來「你挑著擔,我牽著馬」的動靜,那是從中土大唐而來的唐三藏師徒……

一個是買書快,看書慢。這可以說是精神上的。同事、朋友看到我買的書,總是不解多過詫異——

買這麼多書幹嗎? 都看了嗎? 看得完嗎? 不看買來幹嗎? 得花多少銀子啊!

反對買書的人、不好買書的人有句口頭禪——「書非借不能讀也」(而且往往把「也」拖得很有神韻),這是袁枚《黃生借書說》裡面的話。若以看書為買書的準繩,那麼買看不完的書,看不了的書,很可能不看的書,就都在討伐之列。

其實袁枚說這話,正是「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捲軸」時的感嘆。就好像錦衣玉食後傾心粗茶淡飯,太平歲月里追慕亂世英雄,當不得真的,至少是不可全信的。而且我也有擋箭牌,大學問家王國維先生《出門》詩有「但解購書那計讀」句,雖是斷章取義,但要驗諸實際,例子也不勝枚舉。

不過,這都是辯解,而買書不需要辯解。我認真想了想:為什麼買書,而且買看不完的書、不相干的書?因為,即便為看書計,買書也有最大的功勞:營造了一種優裕的讀書環境。架上擺滿書,有選擇的餘地,可引起閱讀的興趣。凡事留有餘地,最為重要。就好比書的版心,不能太滿,要給天頭、地腳、翻口、訂口多留些空白,這樣既顯得大方,也方便批註。書冊如此,人生也如此。我想,錢鍾書先生會贊同這種意見的,不然他的《寫在人生邊上》《人生邊上的邊上》就沒地方可寫了。周作人先生有一篇文章,叫《笠翁與隨園》,批評隨園(袁枚,號隨園。我不是報復啊)「印貪三面刻,墨慣兩頭磨」的態度:

……這是他的俗,也可以說沒趣味。我在這裡須得交代明白,我很看重趣味,以為這是美也是善,而沒趣味乃是一件大壞事。這所謂趣味里包含著好些東西,如雅,拙,朴,澀,重厚,清朗,通達,中庸,有別擇等,反是者都是沒趣味。

對隨園的態度,周作人後面還用了「狼藉」「小氣」「俗氣」等詞,於我心有戚戚焉。我想,這種趣味里也包括買多餘的書。

(全文完)

本文作者「我馬虺隤」,現居北京,目前已發表了29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我馬虺隤」關注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日記:吃膩了哈根達斯,這十三款口味獨特的冰淇淋更值得嘗試!
你不是不喜歡北京小吃,只是跟麻醬過不去
與論文的相處之道

TAG:每日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隨筆】買書小記
買書小記
木偶奇遇記:買書和賣書
隨筆 買書與讀書
買書還是到書店讀書?
讀日無多慎買書
書單|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人間三件事,選書、買書、讀書
網上買書畫去哪個網站,名家手繪原稿國畫盡在易從網
周一良讀書與買書
胡歌書店買書偶遇粉絲,竟是湖北首富,網友:胡歌又黑了!
致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你
那些年,上海留給寫書人出版人買書人的閃亮日子
讀書樂,買書亦樂
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
談買書、藏書之樂
黃永年:買書經驗雜談
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
問題來了:買書如山倒,你有哪些買書經驗?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怎麼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