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中日兩國單兵作戰能力相差不大,但日軍槍法令人頭疼
文 | 白孟宸
1937年8月中下旬,在北京西北的昌平南口鎮附近的群山中,中日兩軍十餘萬人在進行激烈的攻防戰。一位名叫賈善明的中國機槍射手右肩中彈負傷,被抬下戰場。在後方醫院中,他聽說自己所在的第13軍21師第121團二營的余營長已經中彈犧牲。77年後的2014年,這名老兵不顧自己97歲高齡,毅然決定重返南口,他太想再看一眼那片戰場,更希望能親自到余營長的陵前祭拜。
筆者還記得在去當年羊檯子陣地遺迹的路上,和賈善明老人的一段對話:「日本人炮火強么?」「強!他們有飛機有大炮,炮彈一來,我們就往陣地前面躲。」「我們有炮么?」「聽說有,但沒聽過響。」「日本兵厲害嗎?」「槍很准,不怕死,我們陣地前面死得遍地都是,但還是從山下往上沖。」老先生回憶,打到後來,他們就用日本人的屍體當作「沙袋」,在上面蓋上軍毯架槍射擊。
會打仗的「死人」
日本兵「兇悍、不怕死」,這是抗日戰場上中國士兵對敵人的普遍印象。實際上,同一時期蘇聯紅軍對日軍步兵的印象更為恐怖——「就像跟死人作戰」。在長期軍國主義教育的灌輸和毒害下,日本步兵被訓練成死硬的作戰機器,在他們身上,集中了狡詐、瘋狂和專業。一戰之後,日本逐漸建立起了亞洲最好的適役青年訓練和動員體系,到抗戰爆發時,日軍步兵普遍接受過兩年左右的系統訓練,擁有較為出色的射擊、投彈和拼刺技術。
在當時中國軍隊中,也有不少接受過幾年軍事訓練,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過的老兵油子,他們的作戰技術水平和戰場經驗甚至強於日本普通士兵。另外,受到長城抗戰和「一二·九」運動影響,包括賈善明老先生在內的一大批青年主動參軍,希望走上抗日戰場,他們中大多數人經過訓練也成長為優秀的士兵。因此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中日兩國的單兵作戰素養相差並不大。但考慮到中日兩國步兵裝備的差距,日本步兵的作戰能力仍然要優於中國步兵。
以三八式步槍為例,這款步槍在研製之初,就專門考慮了在中國北方作戰,為此專門設計了防塵蓋。除此之外,三八式步槍裝配刺刀後長度較長,採用小口徑子彈降低後坐力以提高射擊精度,這些都是為了迎合日本陸軍重視拼刺和精確射擊的傳統,同時也符合日本步兵的身體條件。而同時期中國根據德國的經驗,採用了7.92毫米步槍彈,雖然保證了槍械威力,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精確射擊難度。
在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一度流傳所謂「三槍日軍」的提法,即日軍在挨第一槍後會判斷大致方向、第二槍會瞄準開槍者、連打三槍可能就會被日軍打死。由此可見當時中國士兵對日軍的槍法是相當頭疼的。
不夠用的機槍
不過,日本人愛鑽牛角尖和勤儉的性格也導致他們時常走入誤區。在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發現,只要合理地將輕重機槍集中使用,很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對日軍形成壓制。日軍在1937年有兩套師團編製體系,但這兩套體系中的基層步兵中隊(對應中國軍隊的連),理論上均配有9挺輕機槍和9門重型擲彈筒,每個日軍大隊中還有一個裝備8挺重機槍的機關槍中隊。而同時期中國軍隊除個別德式整理師能達到每營6挺重機槍,每個連9挺輕機槍的水平,大部分部隊一個營也許就只有一兩挺重機槍和幾挺輕機槍而已。
因此,在紙面上,一個日軍中隊的火力很可能超過兩個甚至更多的中國步兵連,當日軍將大隊的兩門九二式步兵炮加強給步兵中隊時,一個日軍中隊甚至可憑藉優勢火力重創中國的步兵團。但是在實戰中,卻時常出現另一幅場面——中國重機槍「一夫當關」,憑藉地利橫掃日軍整個小隊,甚至讓日軍中隊被迫請調九二式步兵炮前來助陣。
原來,由於日本陸軍在裝備採購上異常吝嗇,而且國內工業產能不足,到1937年日本軍工企業僅完成足夠17個常設師團分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九二式重機槍更是只能優先供給駐紮在東北負責應對蘇聯方向的關東軍部隊。在抗戰爆發前,甚至有日軍將領發牢騷,單價高達2175日元的九二式重機槍和單價650日元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實在是「奢侈品」,給步兵(日軍稱之為白兵)每人發一支單價不到100日元的三八式步槍足夠了。
此外,中國軍隊裝備的卅節式和民國24年式重機槍都採用水循環冷卻,使用帆布彈鏈,火力持續性遠優於日軍使用三十發彈板的氣冷型九二式重機槍。雖然中國自製的機槍加工精度較低,與日軍堪稱奇葩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相比,據說故障率反而更低一些。所以,日軍發現,面對準備充分的中國軍隊,單憑雙方的輕重機槍,日軍必須集中幾倍數量,才有可能在對射中佔到便宜。日軍針對當時中國軍隊單兵作戰能力較差,基層部隊缺乏輕重機槍等支援火器的特點,逐漸在作戰中編成步兵大隊規模的滲透部隊,這些部隊攜帶高精度作戰地圖和數門山炮,專門尋找中國防線的薄弱處滲透,迂迴到中國軍隊側翼進行卷擊和穿插。
在實戰中,中國軍隊確實對日軍的小股滲透部隊極為頭疼,但同樣有不少日軍滲透部隊在通過中國防線後,因為無法和日軍主力匯合,最終全軍覆滅。


※在古代,演員能隨便扮演帝王先賢嗎?
※華東局,殲滅蔣軍最多的戰略區,陳毅「瓷器店裡打老鼠」三天解放上海
※勒熱夫絞肉機:德軍的防禦奇蹟,朱可夫的泥淖,150萬蘇軍在此傷亡
※偽軍中對日「忠誠度」最高,與國共互動很少,表現與部隊名稱完全不符
TAG:國家人文歷史 |
※二戰時期日本的單兵作戰能力有多強?中國士兵八換一都不太可能
※抗戰時,日軍為何總能以少勝多?單兵作戰,日軍2個優勢世界一流
※「未來戰士」已經亮相,我軍單兵作戰能力將大幅提升!
※抗戰期間,日軍比國軍單兵作戰強在哪裡?
※淺談一戰二戰時期的美軍單兵口糧,其後勤供應能力確實無人能比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隊的單兵武器都有哪些?
※中國一款單兵無人機亮相!不僅作戰時方便攜帶,其性能不可小覷!
※抗日戰爭時日軍戰鬥力為何那麼強?看完他們的單兵武器裝備就明白了!
※二戰時期各國的單兵迫擊炮,為什麼日軍迫擊炮威力最小
※單兵作戰能力超強,但他真的有資格稱為三國第一戰神嗎?
※抗戰時期日軍單兵攜帶多少子彈,為啥給人的感覺是永遠打不完?
※二戰中哪國軍隊的單兵作戰能力最強?第一名竟不是德國
※日軍認為自己單兵素質較高,不肯使用衝鋒槍,二戰結束卻後悔了
※全球最缺單兵作戰單位,中國卻是女兵擔任,歐美軍隊自嘆不如
※真實還原抗戰時日軍的單兵裝備,不要再被抗日劇給騙了!
※戰場上真實的日本士兵:武器裝備好,前期單兵作戰能力強
※中國巷戰利器曝光,反裝甲導彈單兵就能操作,一人能帶6枚
※二戰日本單兵能力很差,根本就不會拼刺刀:有人相信嗎?
※二戰日軍重要單兵武器,被稱為機槍剋星,造價和步槍差不多
※美軍單兵武器,一戰時用得最多,二戰時送給了盟國,現在還有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