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中拯救英軍的一次行動

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中拯救英軍的一次行動

# 本文由 子禾 童鞋投遞譯稿。
譯者序:算是為諾蘭新電影做點準備工作。閱讀愉快!


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中拯救英軍的一次行動
credit: 123RF


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之間,英國派遣了222艘皇家海軍艦艇和約800艘民船去法國敦刻爾克港幫助撤離英國遠征軍(British Expeditionary Force, BEF)和其他盟軍部隊。在八個月的「靜坐戰」之後,英、法、比三國的軍隊很快被納粹德國於1940年5月10日開始的一系列閃電戰所擊敗。


為了不坐以待斃,英國遠征軍決定撤退到敦刻爾克等待救援。「發電機」計劃(Operation Dynamo),即對二十餘萬士兵的撤退計劃,在當時是個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過英國成功地組織起了行動,並最終救回了198,000名英國士兵同140,000法國和比利時士兵。如果沒有這次敦刻爾克大撤退,第二次世界大戰會於1940年以同盟國的戰敗收場。

戰鬥準備

在1939年9月3日二戰開始後的八個多月時間裡幾乎沒有任何戰事發生;這段時間在後來被新聞界稱為「靜坐戰」(Phoney War)。儘管這給了英法比三國操練軍隊的機會,但是在次年5月10日襲擊發生時,三國將士仍是措手不及。

一部分的原因在於德軍是抱著取得和一戰不同且勝利的結局,而盟軍卻並不振奮只是想著不過又是再來塹壕戰(trench warfare)。


而且盟軍過渡依賴於新建成的高技術防禦工事——馬奇諾防線(Maginot Line)。這道防線位於法國在東北部與德國接壤的邊境。盟軍因此忽略了被敵人從北部進攻的可能性。


所以,盟軍部隊用本可操練的時間來飲酒尋歡,被動迎戰。


對於許多英國遠征軍士兵來說,在法國的駐紮更像是一個假期——好酒好菜、百無聊賴。


當德國人在5月10日清晨開始襲擊的時候,一切都變了。英法軍隊北上與比利時軍隊匯合去抵抗德軍的推進。然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大批的德國軍隊正在穿越原被認為無法通過的阿登高地。

退回敦刻爾克

面臨背受從比利時方向而來阿登高地而下的德國軍隊,盟軍很快被逼到不得不撤退的境地。


法國軍隊在此時已經潰散。一些被困於比利時境內,一些則分散未知。由於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和有效的溝通,這一回撤讓法軍陷入了徹底的混亂。


英國遠征軍也撤回到法國境內,邊對還邊加入小規模的對戰。白天掘壕晚上後跑的日常讓英軍士兵幾乎不能合眼。同樣逃跑的難民堵住了街道,戰士和裝備行進緩慢。德軍的斯圖卡(stuka)轟炸機不分士兵或民眾,散兵和坦克像是隨處閃現。


遠征軍隊時常走散,但他們依然保持著相當高的士氣。


盟軍的秩序和策略一日三變。法國想重整軍隊並發起反擊。5月20日,英遠征軍時任指揮官、陸軍元帥John Gort下令攻擊法國北部城市阿拉斯(Arras)。

儘管剛開始很成功,但是這波攻擊並不足以衝破德國防線。遠征軍再次被迫回撤。


法國繼續要求重新部署以及反攻。英國這邊則開始意識到,法比的軍隊軍紀混亂且士氣低落根本擋不住不了德國高效的推進。Gort認為,如果英軍和法比部隊整合,很有可能結局是團滅。


1940年5月25日,Gort做了個艱難的決定——放棄聯合反攻並撤回敦刻爾克等待救援。法國方面認為這是軍隊擅離職守的表現,而英國則希望這是留得青山在的一著。

來自德國和加來守衛的助攻

諷刺的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成功有著德國人的一份功勞。當英軍在敦刻爾克重整之時,德國人在僅距18英里時停止了前進。整整三天(5月24至26日),德國乙軍沒有任何動靜。許多人認為這是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有意放走英軍,確信這會讓英國更快來議降。


但一個更可信的原因是,德軍指揮官Gerd von Runstedt上將不願意讓他的鎧甲師進入敦刻爾克的泥潭。而且,德軍的後勤補給在這樣的突進中已經跟不太上,他們需要留補給還有步兵足夠長的時間來趕上。


德國甲軍也等到5月26日才向敦刻爾克發起進攻。行進中,甲軍在對一小批躲在加來(calais)城內的英國遠征軍進行圍攻中耽誤了行程。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認為在加來的英勇抵抗和敦刻爾克撤退的成功有直接的關係。


(丘吉爾引言略)


這是遠征軍在敦刻爾克休整的黃金三日。


5月27日,德軍再次進攻,Gort元帥下了令在敦刻爾克四圍組成三十英里長的防線。


這由英法兩軍組成的人牆給大撤退爭取了時間。

撤離敦刻爾克

1940年5月20日,在陸軍回撤的同時,海軍上將Bertram Ramsey在英國多佛(Dover)開始思考水路撤退的可能性。最終,英國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部署「發電機」計劃來營救英國及盟軍的部隊。


這個計劃如下:英國派船渡過英吉利海峽接回在敦刻爾克淺灘上等待的軍隊。儘管有近三十萬的士兵等待回國,但預計僅能救回四萬五千人。


一部分的問題是敦刻爾克的口岸。過於平坦的海灘使得大部分海港太淺而不能停泊艦艇。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派小船來回靠岸接人。但這用去了更多的時間,而且也沒有足夠多小船。


再有,敦刻爾克的水域淺到連小船都需要停在離海岸線三百英尺之外,士兵們需先淌到齊肩深的水裡才能再去爬上小船。由於監督的不利,亡命的士兵不顧地超載,從而導致船隻傾覆。


另外的問題是,第一批從英國出發的艦艇不知道營救的確切位置。這些海軍將會分散在21英里長的海岸線上而不曉得具體在何處載人。這造成了混亂和延遲。


海岸很寬,沙丘近岸,排成長隊等候的士兵布滿了沙灘。儘管筋疲力竭久未合眼,士兵只在等候的時候吃(lu)點(shang)東(liang)西(guan),因為戰場實在太吵睡不了覺。口渴是在海灘的大問題,因為附近所有的淡水都已經被污染了。

加快進程

將士兵載上小船——搖到大船——再搖回來——繼續載人是個極其緩慢的過程。截至27日午夜,只有7,669名士兵順利返回英格蘭。


為了加快進程,Willian Tennant船長下令讓驅逐艦直接沿著停靠在1600碼長的東防波堤。也算物盡其用,船長的這一謀划起了奇效。從此這東堤就成了士兵上船的主要地點。


5月28日一天,17,804名士兵被帶回了英國。這是一大進步,但仍有十幾萬的士兵等待施救。後衛部隊算是暫時hold住了德國的攻擊,但這可能就再堅持不了幾天甚至幾小時了。敦刻爾克亟待更多救援。


在英國Ramsey上將竭盡所能派遣每一船隻——不論是軍用還是民用——渡峽救人。這一「小艦隊」最後有了:驅逐艦、掃雷艇、反潛艇拖網船、機動艇、遊艇、渡船、汽艇、平底船和一切他們能找到的船。

小艦隊於5月28日抵敦刻爾克。每艘船都從敦東的海灘上載了人然後駛過危險的水域到達英格蘭。Stuka轟炸機在天上糾纏,潛水艇在水下作亂。這是一次危險的嘗試,但是它最終拯救了英國軍隊。


在5月31日,53,823名士兵被帶回了英國——很大程度上得感謝小艦隊。6月2日接近零點的時候,St. Helier號載著最後一批英國遠征軍離開敦城。然而,那裡還有不少法軍需要營救。


驅逐艦和其他艦艇上的船員們在無休的數次往返中已經疲憊不堪,但仍然被派遣去施救更多的士兵。法國方面也送來了軍艦和民船幫忙。


1940年6月4日,凌晨3點40分,最後一艘船——Shikari離開了敦刻爾克。儘管英國起初只預想到能保住45,000人,他們最後成功地營救了共計338,000的盟軍。

後記

敦刻爾克一場營救是撤退是失禮,但人們仍給了部隊英雄般的禮遇。整個行動,後來被稱為「敦刻爾克奇蹟」,給了英軍一聲號角,也是讓他們重振精神投入餘下的二戰。


最重要的是,敦刻爾克大撤退挽救了英國軍隊也讓他們有能力擇日再戰。


本文譯自 thoughtco,由譯者 投稿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地球越來越瘦,人類越來越肥
最初的地球可能是個大泥團
父親越老,生的孩子越屌?
Quora:瘋狂的母親
發霉啦:今天,我做膝蓋手術

TAG:煎蛋 |

您可能感興趣

一戰中可與敦刻爾克大撤退媲美的行動!12萬聯軍完美撤出半島!
中國一戰機號稱坦克殺手 紅海行動坦克大戰或被改寫
二戰經典戰役之霸王行動——諾曼底登陸
二戰中的九頭蛇行動:英軍轟炸德國V2導彈生產基地
美軍出動「王牌戰機」,執行斬首行動,巴沙爾差一點被滅口!
法軍戰機抵達 英國參戰 德國參加行動:連俄軍一起打 群毆俄羅斯
一次巴基斯坦的自救行動中,讓中國這款武器火遍全世界!
艾爾瑪救援行動,英國軍艦兩周才能趕到災區
巴巴羅薩行動,拉開了二戰中蘇德戰爭的序幕
《抗戰》打倭寇衛國土,驅逐外敵行動中
俄羅斯反常行動曝光!大批軍人撤離敘利亞,甩給美軍個棘手大難題
潛艇出事了怎麼辦?炸沉它?二戰中一次潛艇營救行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些奇異武器在第一次試射行動中被誤殺
二戰時化裝成蘇軍在後方從事破壞的德國美洲虎行動隊
以軍稱本次「卡片行動之家」戰役中,敘4型俄制防空導彈不堪一擊
《紅海行動》中這一經典自動步槍,美軍特地從捷克採購了幾萬支!
薩達姆如何藉助美軍的最後一次斬首行動清除了內奸?
英國潛艇遭遇俄羅斯海軍圍堵,俄羅斯就此展開報復行動!大戰一觸即發!
烏克蘭再度採取行動!美俄大戰一觸即發?一個原因讓美國望而卻步
沖著俄羅斯來!美軍重磅行動接連曝光,戰鬥民族恐被逼入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