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什麼中國的航班準點率這麼低?

為什麼中國的航班準點率這麼低?

為什麼中國的航班準點率這麼低?


航班準點率低,既可能是在惡劣天氣條件下,民航運輸絕對以安全為先的謹慎考慮,也與近年航班架次不斷增長,而航路並未隨之拓展的逼仄環境相關。

自入夏以來,大面積航班延誤屢屢發生。2017年7月13日深夜,一場雷雨降臨北京,迫使首都國際機場滿屏爆紅。航空數據服務商「飛常准」提供給《財經》的一份數據顯示,首都國際機場當日201架次進、出港航班被取消,延誤航班832架次。

一架來自阿聯酋的航班,載著500名旅客,在機場上空盤旋了兩個小時,最終放棄降落,轉而飛往上海備降;來自馬航和亞航的兩架航班離開吉隆坡後,被迫在長沙盤旋觀望。還有更快放棄的:一架由廣州飛往北京的南方航空飛機,掠過武漢上空後繞了個圈,頭也不回地返航了。

14日0點38分,一架俄羅斯航班衝破雲層,安然降落。這場籠罩在首都國際機場上空的雷雨,讓很多航班望而卻步,僅有包括俄羅斯航班在內的幾架航班於夜色中進港落地。「戰鬥民族」的航班成功著陸,立即在網上刷屏,這看上去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冒險故事,也使一些人開始質疑為何國內航班多延誤?

惡劣天氣起落看膽識?

除了航空管制,飛機在空中航行,註定要「看天吃飯」。「戰鬥民族」也不能例外。

雷雨區里潛伏著各種危險,沒有哪位機長膽敢置乘客生死和自身安全於不顧,隨便在雷雨中穿行。俄航之所以能夠降落,據一位航空公司運行控制部經理對《財經》記者分析,是因為當時的天氣狀況已經開始轉好。

一個基本事實是——只要飛機能夠降落,當時的氣象條件等各種情況一定滿足了最基本的安全標準。

「儘管各家機場、航空公司的標準會有不同,不過都是在最低標準之上,出於安全考慮再稍微提高一些。」上述航空公司運行控制部經理說,國內航空標準早已實現與國際接軌。

雷雨天氣里航班要不要降落,進近管制員或塔台管制員會首先根據氣象資料進行判斷,並向機組做出建議,是否接受建議,決定權在機組手裡。

像俄羅斯航班那樣突破重霾、雷雨天氣降落,良好的個人技術固然有一些助益,膽大、敢做才是決定性因素。「並不是說這種情況下落地的航班,它的機組個人技術有多厲害,這時往往看心態。」一位國內航空公司機長對《財經》記者說。

在氣象雷達上,雷雨區降水的劇烈程度,由低至高用綠、黃、紅標識。雷達監測圖顯示7月13日午夜北京上空的雷雨,中心區呈黃色。「面對雷雨,所有航班機組人員都會衡量風險,心理因素在這時會佔上風,且會發生群體效應。」上述航空公司運行控制部經理分析,當目的地機場上空有雷雨時,後續航班看到前方航班返航或者備降,有一部分就會選擇盤旋等待、備降他處甚至返航。

選擇降落的,少之又少。這種謹慎絕大部分是來自安全的考量。即便地面管制員出於各種原因更傾向於讓航班落地,在空中盤旋的機長和其他機組成員,會更穩妥地決定「觀望」。「畢竟我們都要以安全為首。」一位國內航空公司飛行員對《財經》記者說。

進入夏季,雷雨增多,是造成航班延誤最常見的因素。

中國天氣網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冬季和夏季全國機場整體受惡劣天氣影響時間最長,尤其是2016年11月,長達434小時。一年中,機場在正常天氣和惡劣天氣條件下的準點率差距,最大時前者準點率是後者的3倍多。

為什麼中國的航班準點率這麼低?

「飛常准」首席數據科學家黃文野告訴《財經》記者,每個機場都有其特異性,比如烏魯木齊冬季的凍霧(影響能見度),部分機場冬季跑道積雪,飛機需要除冰等。

即便能夠正常起降,在飛行過程中,一旦航班駛入雷雨控制的範圍,輕者因強烈的顛簸可能造成機體和人員損傷,重者可致機毀人亡。它也是目前航空界、氣象界公認的嚴重威脅飛行安全的天氣狀況。因而,當機長通過機載氣象雷達看到前方航路上的雷雨區,便要選擇繞行,這也意味著航班不能準點抵達目的地。

若航班實際降落時間比航班時刻表標註的時間延遲30分鐘以上,或者航班取消,便是通常意義上的航班延誤。

航班延誤,機場和飛機上的乘客埋怨聲此起彼伏。「其實我們也跟乘客一樣無奈。」上述機長對《財經》記者說,「機組人員也盼著準時下班。」


航路上的雷雨是準點率最大拖累

航班延誤也有「偏愛」的城市,一線城市深圳、上海、北京就是這份愛的重災區。

關注航空數據的敬之網路向《財經》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剛剛過去的6月,深圳到上海、上海到廈門、北京到上海這三條航線,準點率均不到18%,佔據準點率最低的前三位。

「往杭州、上海、廈門、深圳、海口飛的時候,十有八九會延誤。」上述機長告訴《財經》記者,比如「海口的天氣比較沒準,說變就變」。

整個6月,全國範圍內69萬餘班次航班,準點率勉強過半,逾16%延誤半小時至1小時之間,延誤1小時以上、2小時以下的佔15.23%。

航班延誤不僅耽誤旅客的行程、平白耗費時間,商務人士還可能錯過簽下一單生意的良機。經常有旅客怨聲載道,極端時還會上演「霸機」、大鬧機場等劇情。

中國民用航空局5月發布的《2016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6年全部航空公司導致航班不正常的原因包含航空公司原因、空管原因、天氣原因和其他,其中天氣原因是主要因素,佔比56.52%。

雷擊、暴雨、大風、風切變、積冰等,所有這些惡劣氣象條件都可能影響到航班。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影響的天氣因素不同,「整體而言,夏季的雷雨對全國的準點率影響最大」。黃文野說。

「飛常准」統計了2016年上半年全國機場在惡劣天氣影響下的航班延誤和取消佔比的情況,對航班正常起降影響最嚴重的10種惡劣天氣中,強雷雨、雷陣雨和暴雨排在前列。

遇到以上情況,各家航空公司都會儘力通報,爭取理解。可有些時候,解釋顯得蒼白無力。比如,機場上空一片晴好,航班卻不能出港。旅客的質疑和不滿隨之而來:「為什麼根本沒下雨,卻說因天氣原因不能飛?」

事實上,航空飛行領域中判斷天氣狀況,除是否有雷雨,還要關注能見度、低空雲、風力風速等因素,「天氣原因不僅指下雨,它比旅客們認為的複雜得多」。

而且,既定航路上,只要有一處區域出現大風大雨或雷電,航班都可能因為「天氣原因」原地待命,不能出港。這也是為什麼眼前的天空萬里無雲、航班卻不能準時起飛的原因——或者是航路上,或者是目的地機場,有一處正在或即將經歷嚴重威脅飛行安全的惡劣天氣。

風也威脅著航班安全。航班飛行中如果遇到風力和風速突變,即風切變,會令空速、飛機的升力、飛行高度發生變化,飛行員需要立即採取措施,不然,很有可能因為「掉高度」而引發乘客恐慌,甚至發生事故。

「『掉高度』的感覺類似失重,也會有顛簸,類似在航行過程中遇到氣流的狀況。」一位飛行員說,「航班起降階段,尤其要警惕低空風切變。」

大霧、雨雪天氣,均可能令能見度極低,繼而影響到航班的準點率。

最典型的例子是北方冬季的重霾。2016年12月19日,重霾襲城,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當日21時53分發布航班延誤紅色預警稱,受低能見度天氣的影響,19日22時至20日8時,首都機場通行能力下降80%左右。航班大面積延誤,機場大屏幕呈現一片紅色。

航空部門對天氣狀況的密切關注和趨勢判斷,貫穿了從航班起飛、航行到著陸的全過程。


航路不足與決策效率

將航空對應到地面交通來理解,飛機猶如汽車,航路則好比公路,流量控制像是交通信號燈和交警。

目前,國內航班架次逐年增長,而航路並未隨之拓展,就如車多路窄的地面交通,一旦遇到惡劣天氣或其他突髮狀況,只能靠「限流」來緩解「堵車」,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面積航班延誤。

「這也是咱們的準點率總是比不過其他國家的原因。」上述航空公司運行控制部經理說。

逼仄的航路,使航班幾乎沒有任何靈活性。如飛機在航行過程中遇到雷雨區而需「繞路」時,「假設原航路上有雷雨區,我要繞過去,從左側繞可能只要20海里,從右側繞要100海里,但因為左側不能飛,只能飛右側更遠的航線,就要飛更久」。上述機長告訴《財經》記者,他曾遇到多次類似情況,一旦遇到惡劣天氣,航班延誤幾乎不可避免。

通常情況下,航班起飛前,簽派控制中心便已經將出發地、目的地、航路沿線的所有氣象資料搜集齊全——有氣象專員負責搜集整理,簽派員據此做出分析和趨勢判斷。機長手中也會有這份氣象資料。

航班是否按計劃出港,取決於簽派員與機長的共同決定,也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

「看到氣象資料後,我認為不能飛,會有安全風險,但簽派員堅持可以飛,我不簽字,就只能一層層向上彙報。」上述機長說。一旦成行,問題往往發生在後面——航班起飛後,因前方有雷雨區而不得不繞路,於是,航班沒能按時進港,延誤了。

為什麼中國的航班準點率這麼低?

準點率最能反映航班延誤的情況。

在分析2017年6月全球航班的出港、到港後,「飛常准」稱,中國所有航空公司的航班準點率均未進入全球前20位榜單。

在亞太地區範圍內,出港準點率「狀元」是日本新千歲機場,平均延誤時間僅7.3分鐘,準點率高達96.18%。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以66.95%的航班出港準點率,勉強擠進榜單的第20名。

亞太地區到港準點率表現,大型航空公司中,四川航空以70.24%的準點率位列第11名,平均延誤36.83分鐘。這已經是國內航空公司在今年6月的最佳表現。到港位列第一的還是日本航空公司,準點率是97.1%,平均延誤僅4.11分鐘。

即便在「自家人」中比較,各航空公司的表現也算不上漂亮。在十大主要客運航空公司中排名「墊底」的是深圳航空,準點率不到五成(49.79%),平均延誤72.55分鐘,足夠看完一集美劇,再喝杯咖啡。天津航空公司以71%的到港準點率位列第一,平均延誤近35分鐘。

有一些延誤,正是發生在決策過程中。例如,乘客們坐在候機廳或機艙中苦等一兩個小時,最終被告知航班取消。「至少在我們公司,這個時間是花在了層層上報、等簽字批准的環節。」上述機長表示,「有的公司看到氣象預報,馬上就會決定取消航班,不耽誤旅客時間,也不會搞得機組人員很疲憊。」

所幸這種低效的運作模式並非存在於所有航空公司。

前述航空公司運行控制部經理對《財經》記者透露,航班起飛前,通常是簽派員、管制員與機組共同商議,達成一致後航班出港;至於降落,主要由管制員與機組溝通,若遇惡劣天氣,管制員給出建議,機組做最終決定。這遠比層層上報要高效。

若在飛行過程中遇到突發天氣狀況,機組人員會馬上向地面申請氣象資料,「回復速度很快,大概一分鐘就能收到地面發來的信息」,隨後,機組人員進行討論分析,並拿出應對方案。

航班起飛前,往往已經確定至少兩個備降機場,「以防目的地機場氣象條件惡劣而無法落地」。這名經理說,只是,在備降機場降落的情況並不多,因為這會徒增旅客的麻煩,並非上選。

在惡劣天氣條件下,無論是機組人員還是旅客,都不得不面對無法預測的等待。



作者:習楠

來源:財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北亞財經 的精彩文章:

全球貨幣政策趨向緊縮,日元繼續寬鬆為何?日本人的節約超出想像
新世界500強榜單發布,蘋果最賺錢,阿里、騰訊首次上榜
租購同權會讓學區房貶值嗎?結果可能相反
日本一殘疾人福利院發生兇殺事件,死者菜刀插背,全身多處被刀捅
上半年訪日遊客刷新紀錄、消費超千億元,「最能花的還是中國人」

TAG:東北亞財經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有多少機場航班準點率全球墊底,原因是什麼?
為何中國航班失事率極小?這一標準,美俄根本達不到
俄羅斯航空失事:這個航班,中國遊客很多,為何這次沒有?
中國啥都沒幹,美國半數航班就得改道,這國戰機還因此著火
做什麼航班好呢
我國竟有票價才70元的飛機航班,但是為什麼一天只有一班呢?
美國兩航空公司,取消直飛中國的航班,原因竟是這個!出乎意料!
乘坐國際航班時哪一家航空公司是你的首選,為什麼?
為什麼中國飛美國的航班,不能飛直線呢?今天算長見識了
聽說夏季國內航班準點率不高,你如何看待航班晚點問題?
紅眼航班時間那麼差,為什麼還有人偏偏喜歡坐?
突發!國航一航班因安全原因備降!
世界上最短的航班,剛起飛就要降落,這種航班為何不取消?
中國遊客最討厭的國家,為了討好日本人,停飛了唯一的中國航班
中國飛往美國的航班,為什麼不敢從太平洋飛過?
這個國家為了「討好」日本,停飛中國航班,最終「自食其果」
這個國家為了親近日本不惜得罪中國,將中國航班停飛,現在後悔了
一天趕兩次航班感知中國航空變化,準點率提高了,覺得服務卻差了
乘坐國際航班時看看哪個航空公司的空中Wi-Fi最好哪家最差
颱風「結界「失效了,你飛美國的航班受影響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