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存清代檔案基本情況調查報告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存清代檔案基本情況調查報告

一、檔案總況及特點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清代歷史檔案共約1200餘萬件(冊),其中完好、比較完好,能夠提供社會利用的約1000餘萬件(冊),殘破、嚴重殘破,暫無法提供利用的約200餘萬件(冊)。在能夠提供利用的1000餘萬件檔案中,漢文檔案有800餘萬件(冊),滿文檔案約200餘萬件(冊),另有蒙文檔案5多件(冊),還有少量藏文、維吾爾文、托忒文等少數民族文字及英、日、俄、德、法等外國文字的檔案。檔案時間,從清入關前之天命前九年(1607),至宣統三年。另有溥儀退位後1912年至1924年未出宮前以及其在天津、東北時的檔案。

和全國地方各級檔案館、圖書館所存清朝檔案比,這些檔案最大的特點,一是絕大部分檔案是清朝中央國家機關的官文書和清朝皇家的檔案,只有極少部分是地方政權機關和個別重要人物的全宗檔案。二是檔案內容,涵蓋了有清一代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宗教、天文、地理、外交事務、重大歷史事件、重要典章制度、重要歷史人物等各個方面。

這些檔案按文種劃分,有一百多個文種,大致可分為四類:

1、皇帝下達的制辭、詔書、誥命、敕諭、硃諭、上諭、旨述及硃批等詔令文書。

2、各省總督、巡撫等地方官員及各部、院衙門大臣上奏的題、奏、表、箋等奏章。

3、各衙門之間在辦理各種公務中形成的咨、呈、稟、詳及移會、移付、知照、函、札等來往文書。

4、清政府彙編存查的各種方略、史書、實錄、聖訓及記載各衙署日常公務的各種檔簿清冊。

按檔案形成的機構劃分,共分為73個全宗。即:

內閣、軍機處、宮中各處、內務府、宗人府、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陵寢禮部、外務部、學部、農工商部、民政部、巡警部、郵傳部、樂部、理藩院、弼德院、都察院、大理院、資政院、翰林院、國子監、欽天監、會議政務處、督辦鹽政處、總理練兵處、北洋督練處、清理財政處、管理前鋒護軍等營事務大臣處、稅務處、侍衛處、尚虞備用處、京城巡防處、京城營務處、大清銀行、禁衛軍、京城善後協巡總局、禁煙總局、憲政編查館、修訂法律館、國史館、方略館、太僕寺、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神機營、健銳營、火器營、會考府、軍咨府、順天府、醇親王府、近畿陸軍各鎮督練公所、京師高等審判廳、檢查廳、長蘆鹽運使司、八旗都統衙門、步軍統領衙門、山東巡撫衙門、黑龍江將軍衙門、寧古塔副都統衙門、琿春副都統衙門、阿拉楚克副都統衙門及溥儀檔、端方檔、醇親王檔、趙爾巽檔和輿圖彙集。

在上述73個全宗中,檔案數量懸殊極大。以內閣、軍機處、宮中、內務府、宗人府五個全宗的檔案量為多,約佔一史館全部檔案的78%,其中最多的內閣檔案、內務府檔案,數量均達200多萬件,而最少的樂部、鴻臚寺、光祿寺等全宗,檔案只有幾件或十幾件。這也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存檔案的又一特點。

從1925年起,到20世紀80年代,經過近80年的整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已對該館所存完好、比較完好的檔案全部進行了分類、整理、組卷,大部分編製了案卷級目錄,少量編製了文件級目錄。使所有可提供利用的檔案,基本達到了「有規可循、有目可查」。近20年來,又開始對重要全宗檔案逐件著錄、拍照掃描。現在共編製各種檢索目錄1400餘冊,可用於網上查找的各類檢查目錄已有50餘萬條。並根據利用需求,公布出版各類檔案150多種,1270多冊,3億8千多萬字,其中整理著錄滿文檔案25萬餘件,翻譯出版滿文檔案13種,1367萬餘字。

二、主要全宗檔案內容概略

由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存清代檔案數量浩瀚,內容龐雜,這裡只對其中重要的全宗檔案做簡要概述。

第一部分 輔佐皇帝的中樞機構檔案

1、內閣檔案

清朝內閣是輔佐皇帝辦理日常政務的一個中樞機構。內閣檔案原存於內閣大庫,清末民初,曾有一部分從大內流入社會,後幾經輾轉售賣,損失相當嚴重。現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內閣檔案,起於1629年(天聰三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共271萬餘件(冊),編製有各種檢索目錄300多冊。檔案內容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由內閣承宣進呈的文書。

(1)詔書、誥命、敕諭、冊文、金榜等詔令文書。

共約5000餘件,如:「順治罪己詔」、「康熙遺詔」、「庄妃冊文」等等。這些檔案,從一個方面記錄了清代的重大事件。

(2)題本、奏本、表、箋等。

題本,是清代臣工奏報政務的重要文書,現保存完好的約有148萬件,大部分按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分類整理編目,另有部分按朝年—問題或問題—朝年原則整理編目。但所有這些題本,基本都只整理到朝年和類項,沒有整理著錄到件。另有殘題本約170萬件,只進行了清理和分類。題本各科內容分類情況如下:

吏科包括,職官任免類、考績獎敘類、糾參處分類、封贈蔭襲類、撫恤類、其他類。

戶科包括,戶籍類、田賦類(下分地丁項、屯賦項、旗租項)、漕糧類、稅課類(下分關稅項、鹽務項、雜稅項)、貨幣類、庫儲類(下分金銀項、緞匹顏料等項)、經費類(下分一般費用項、軍務費用項、京餉協餉項)、農業類、倉儲類、工業類、商業類、災害賑濟類、其他類。

禮科包括,典禮類、學校科舉類、印信類、外交類、天文氣象類、其他類。

兵科包括,職官類、科舉類、防務類、戰爭類、 軍政類、軍需類、驛站類、其他類。

刑科包括,秋審朝審類、命案類(下分鬥毆項、土地債務項、婚姻姦情項)、盜案類、貪污案類、監獄類、緝捕類、其他類。

工科包括,建築工程類(下分陵寢壇廟項、衙署城鎮項、營房項、塘房項、倉房項、道路橋樑項)、軍需工程類、水利工程類(下分河工項、海塘項)、造船工程類(下分一般船隻項、軍用船隻項)、工稅類、其他類。

題本是內閣檔案中數量最多,內容最重要的檔案,涉及清朝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是研究清史的重要資料。

奏本。共26卷,2000餘件,主要是大臣奏報私己之事,如到任謝恩,得賞謝恩等內容。年代大致從順治十一年至乾隆十三年,乾隆十三年後只有2卷,均已按朝年整理編目。

表、箋。主要是元旦、長至、帝後誕辰三大節,官員依例上奏的恭賀文書,內容千篇一律,只有少部分藩屬國的進貢表文,對研究清朝對外關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3)隨題本進呈的黃冊、鄉試錄、會試錄及各種圖、單。

其中黃冊17000餘冊,起於順治,止於光緒,其內容以奏銷地丁錢糧、倉儲經費居多。如戶部三庫的大進大出四柱清冊、各省民數谷數清冊、官員俸銀俸米清冊等,均是價值較高的檔案。鄉試錄、會試錄數量不多,也不完整。這部分檔案分別編有「漢文黃冊目錄」、「內閣大庫鄉試錄目錄」、「鄉試題名錄目錄」等目錄。

第二類,內閣日行公事檔案

(1)內閣在辦理公務中和各部院間的往來文書和內閣各廳、房之間的往來文書。如揭帖、塘報、申報、啟本、手本、移會、移付等,內容多是辦理國家一般庶政的記載。

(2)匯抄存查和記錄各房各廳日常活動的各種檔簿。如摘錄題本事由及批紅的「絲綸簿」、抄錄特降諭旨的「上諭簿」、由吏、戶、禮、兵、刑、工六科逐日抄錄的「史書」、滿票簽處抄錄的「大事記」等。其中僅記錄各房各廳日常活動的檔簿就有29種。

在這部分檔案中,六科史書是比較系統、比較重要的檔案。檔案時間從順治二(1646)年到光緒二十四(1898)年,約共24345冊。其中吏科3400冊,戶科5212冊,禮科2376冊,兵科3737冊,刑科6772冊,工科2848冊。特別是前三朝史書,大多是抄錄的題本全文,且滿漢文合璧,其內容可以補題本之不足。

(3)各種考試文書。

包括各種試卷、試題、大小金榜等,但這部分檔案整理基礎較差,許多試卷試題還未按朝年詳細編目。

第三類 官修的史籍

(1)各種滿文史籍。

一是滿文老檔、內國史院檔、內三院檔、內秘書院檔、密本檔等。這幾種檔冊,都是用滿文編寫的清前期編年體史書,其中滿文老檔所記史事,起於1607年(明萬曆35年,天命前9年),止於1636年(崇德元年),內國史院檔所記史事,起於1627年(天聰元年),止於1662年(順治18年)。均是研究清入關前後歷史的重要材料。

二是八旗世襲譜檔和皇冊,分別有483冊和119冊,這兩種檔案均是研究清朝八旗制度及爵位承襲制度的重要材料。

(2)滿、漢文起居注。

起自1672年(康熙十一年),迄於1911年(宣統三年),共4576冊,其中漢文本3863冊,滿文本713冊,是比較系統記錄清朝皇帝起居及日常辦理政務情況的檔冊。

(3)實錄、聖訓、會典及各種志書。

分別有滿文、漢文、蒙文實錄;滿文、漢文、蒙文聖訓;滿文本紀;光緒會典事例稿本等。

2、軍機處及方略館檔案

軍機處是輔佐皇帝辦理軍政要務的重要機關。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現存軍機處檔案,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 錄付奏摺

共90萬件。其中漢文72萬件,滿文18萬件。檔案時間從雍正六年(1728)至宣統三年(1911)。奏摺是清朝官員奏報各種公私事務的重要文書,皇帝批示後,原折發還具奏人,錄付奏摺是原折發還具奏人前,由軍機處抄錄存案的奏摺副本。錄付奏摺內容十分豐富和重要,是清代檔案中最系統、近年來利用率最高的檔案。檔案館在整理中將其按內容分為十八大類。

(1)內政類。下分官制、職官、保警、禮儀、宮廷、賑濟、文書、陵寢事務、戊戌變法、籌備立憲、其他11項。

(2)外交類。先按國別分設43項。即:中印、中錫、中不、中英、中尼、中緬、中俄、中法、中美、中德、中朝、中日、中越、中老、中泰、中菲、中馬、中印(尼)、中波(斯)、中意、中挪、中瑞、中丹、中荷、中奧(地利)、中奧(匈)、中比、中加、中古、中墨、中巴(西)、中智、中巴(拿馬)、中秘、中危、中澳、中剛及綜合和國籍不明國。每一國別項下,又按交聘、通商、邊界、交涉、條約等問題組卷。在邊界問題中,有清政府和印度、錫金、不丹、尼泊爾、緬甸、俄國、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堪劃邊界、堆立界牌,議訂條約的文件,也有清政府設卡、巡卡的文件;在交涉和條約問題中,則有與各國訂的通商、稅收、鐵路等事宜章程、條約等,內容都十分重要。

(3)軍務類。下分營制、人事、訓練、防務、調遣、馬政、軍需、軍事工程、其他9項。

(4)財政類。下分田賦(含地丁、漕糧)、關稅、鹽務、雜稅、地租房租、捐輸、庫儲、經費、倉儲、貨幣10項。

(5)農業類。下分屯墾耕作、雨雪糧價、其他3項。

(6)水利類。下分河工、水文災情兩項。

(7)工業類。

(8)商業貿易類。

(9)交通運輸類。

(10)工程類。

(11)文教類。下分科舉、學校、留學、圖書、文字獄。

(12)法律類。下分律例、審辦、命案、盜案、貪污、監獄解護、發遣、禁煙、其他9項。

(13)民族事務類。類下按民族分設30項。

(14)宗教事務類。

(15)天文地理類。

(16)農民運動類。下分捻軍、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秘密結社、反清鬥爭6項。項下又分若干問題。如,僅秘密結社項下,按各會、教的名稱,就分為156種。在反清鬥爭項下,又按省區劃分為 部分,其內容則包括了除前5項外從雍正至宣統間有關抗清鬥爭文件。

(17)帝國主義侵略類。下分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日俄戰爭、租界、教案、其他8項。這部分檔案集中了1746年(乾隆十一年)至1911年(宣統三年),帝國主義幾次入侵中國的戰爭及租界、傳教問題的文件。

(18)綜合類。

第二類,軍機處分類匯抄的各種檔簿。

(1)各類上諭檔簿。包括:可以對外宣示的「明發檔」、用寄信形式寄發的「寄信檔」、用電報拍發的「電寄檔」、按春夏秋冬四季抄錄各項上諭的「上諭檔」、記載早朝事務的「早事檔」等。

(2)各類專案檔簿。這類檔簿,以事為綱。兼載折、諭等文件。按內容可分為洋務、軍務、政務、典禮、皇帝巡幸獵狩、外交事務六類。

洋務類有:「洋務檔」、「俄羅斯檔」。

軍務類有:「剿捕檔」、「台灣檔」、「大小金川檔」等。

典禮類有:「謁陵成案」、各帝後「萬壽慶典檔」。

皇帝巡幸:獵狩類有「行圍檔」,記皇帝圍獵活動;「巡幸檔」,記皇帝出巡事宜。

政務類有:「引見檔」,記載官員引見事宜;「考績檔」,記載官員履歷與選補任用等事;「密記檔」,記載官員繳銀贖罪等事。

外交事務類有:「留京辦事檔」,系咸豐十一年英法聯軍入北京後,留奕訢在京辦理談判各事宜。

(3)各類折諭目錄簿。其中最重要的是從乾隆元年起,止於宣統三年的「隨手登記檔」,共808冊,內容為軍機處每日所收奏摺及所奉諭旨的摘由目錄。也是乾隆至宣統所有折諭目錄的總匯。

(4)各類電報簿。其中一般電報簿有:收電檔、發電檔、電報檔。專案性的電報簿有:「教案收發電」、「商約收發電」、「東事收發電」等。檔案時間,從光緒十年止宣統三年。

(5)奏事類和記事類檔簿。有記載一般官員奏摺的「奏摺檔」及記載軍機大臣籌議事件的「議復檔」等。

在以上各類檔簿中,上諭檔、電報檔、各類專案檔案,都是內容極為重要的檔案資料。

第三類,軍機處日行公事文書。分外來文件和本身文件兩種。

(1)外來文件。有京內外各衙門咨報經辦各事的文件咨文,一般籠統稱「軍機處來文」,其內容按錄付奏摺分類方式,亦分為十八大類。有京內外官員與軍機大臣商辦要政的書信、函札。有京內外各衙門隨咨文進呈的清冊,按內容分為吏、戶、禮、兵、刑、工、洋務7類。有光緒庚子、辛丑(1900—1901年)及辛亥革命時(1911)各省官員致軍機處的電報。有咸豐至光緒年間(1851—1908)各國駐華使節給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照會。這部分檔案,也是十分重要的史料,特別是照會,共3940 件。內容按國別分類,共包括20多 個國家,是一部分重要的外交檔案史料。

(2)本身的文件。軍機處本身的文件,多為記錄軍機處考勤、經費、日常事務的檔簿。

第四類,輿圖與各類專案檔。

(1)軍機處輿圖。共448 件。這些輿圖大多是官員隨折進呈的,現單獨存放,分為輿地、江河湖渠、水陸路程、軍務戰爭、行宮、寺廟、礦廠、建築、陵墓、其他10類。由於折、單分家,許多圖的年代、作者都要考證。

(2)軍機處專案檔。是幾十年來在利用中按專題彙集起來的。有地震史料、籌辦吏務始末稿本、黃河水文災情史料、清末憲政史料、洋務運動史料等若干個專題。

第五類,方略館檔案

方略館是軍機處的附屬性非常設機構。檔案時間從乾隆三十一年(1766)止宣統元年(1909)。共10200餘件(冊),其中主要是方略館所修的各種方略稿本和書籍。共6065冊,如《平定金川方略》、《平定粵匪方略》、《平定捻軍方略》、《平定滇回黔苗方略》等。還有各衙門給方略館的咨文、移會等文件,內容按朝年和十八大類整理編目。

3、宮中各處檔案

宮中各處檔案,是清帝在紫禁城各處宮殿處理政務中形成保留下的檔案統稱,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官員繳存的硃批奏摺。

共73多萬件,其中漢文59萬多件,滿文14 萬件。其內容和錄付奏摺一樣,也分為內政、軍務、財政、農業、水利、工業、商業貿易、交通運輸、工程、文教、法律、宗教事務、天文地理、綜合十八大類,類下各分項,分項原則和錄付奏摺相同。

由於硃批奏摺是經皇帝親自批閱過的原件,所以價值十分珍貴。如民族事務類中,含有蒙、藏、回、維吾爾、哈薩克、瑤、黎、傣、僳僳、景頗、佧佤、哈尼、阿昌、納西、怒、拉祜、彝、羌、僮、苗、布依、鄂倫春、索倫、赫哲、高山等二十多個民族的材料。再如農業方面,僅雨雪糧價就5000多件,其內容涵蓋了清朝從乾隆至宣統二百餘年全國雨雪糧價的情況。

第二類,各種諭旨。

(1)硃諭。即皇帝親筆起草的命令,1000多件,內容多為機密要務。

(2)電旨。 件,是皇帝用電報拍發的命令,多是清末處理內政、外交、戰爭中的機密要務。

(3)諭旨匯奏。是各臣工按月呈覽的所奉各種諭旨彙集。起於雍正十年,迄於宣統三年,滿、漢文皆有。內容即有處理軍機要務的指授方略的諭令,也有告誡臣工的私己話。

第三類,官員履歷折、單、片、硃批缺單及進呈的詩文、貢單等。

(1)官員履歷折、單、片。是清廷選用官員時,上呈皇帝批覽的被選官員履歷。其中履歷折36668件,記錄了三萬多中下級官員的履歷和任免情況。履歷單8743件,記錄了一部分較重要官員的履歷任免情況和皇帝的批語。履歷片10290件,是考察官員的備用卡。硃批缺單,是皇帝批點過的補缺官員名單,上面有清帝對被引見官員的詳細評語。這部分檔案都是研究清朝官制和清代人物的重要資料。

(2)官員進呈詩文。共2186件。是各臣工遇有重大武功事件或皇帝誕辰、出巡及節慶時,呈給皇帝的詩詞頌文。其中不乏名人之作。

(3)貢單。又叫進單,是京內外官員向皇帝進貢物品的清單,分外國貢單、民族貢單及一般貢單。和貢單相聯的還有賞單,是皇帝賞賜官員、后妃物品的清單,這些清單是研究清朝封貢、賞賜政策的好材料。

第四類,有關皇宮生活的各種檔簿。

包括記載各宮殿物品陳設狀況的陳設冊,7900多冊;記載帝後婚慶、喪葬、辦壽辰的紅白壽事檔5000多冊;記載帝後穿戴的穿戴檔、用藥情況的用藥底簿等也都在1000冊以上。

第五類,奏事處的檔案。

奏事處是皇帝內宮的機要文書機構,掌接遞奏摺,傳達諭旨,其檔案絕大部分是簿冊,少部分是折件。內容大部分是該機構日常收發奏摺、管理印信的登記簿冊,另有部分是各衙門的來文登記簿冊。比較重要的有「召見檔」,是皇帝引見召對人員的記載;「賞外國回頭帳」,是賞賜外國貢使等人物品的登記簿;「蒙古事宜檔」,記載蒙古王公喇嘛、理藩院、俄羅斯、駐藏使臣所呈奏摺及進貢物件等。

第二部分 各部院衙門的檔案

一、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檔案

1、吏部檔案

吏部是掌管全國文職官員任免事務的機關,初設於1631年(天聰五年),現存檔案從康熙 年至宣統三年。共205卷50000餘件。主要內容分為官制章程、官員選調考核、封贈蔭襲、獎懲撫恤等類。內容多屬於一般事務性文件。

2、戶部——度支部檔案

戶部是掌管全國土地、戶籍、稅收、財政等事務的機關。設於1631年(天聰五年),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改為度支部。現存檔案從乾隆 年至1911年(宣統三年),共2400多卷110000萬餘件。內容分為財政經費、貨幣金融、俸餉賑濟、戶籍地畝、稅務徵收、倉儲庫存、公債外債、路礦交通、捐納獎敘等項。

3、禮部檔案

禮部是掌「五禮」之行和學校科舉事務的機關,設於1631年(天聰五年),現存檔案起於1748年(乾隆十三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共96卷3054件。其中重要的有:會同四譯館關於筵宴、頒賞蒙古王公及達賴喇嘛、筵宴外賓等禮儀招待、各項用款,朝鮮、越南、琉球國謝恩等方面的文件。

4、兵部——陸軍部檔案

兵部是掌全國軍事及武職官員考核任免的機關。設於1631年(天聰五年),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改為陸軍部。現存檔案起於康熙,止於宣統,共2563卷約50000餘件。檔案內容分為官制人事、軍務軍火、軍需軍政、涉外防務、營房旗務等項。其中重要的檔案有:邊防、外國侵略、外事交往、鎮壓捻軍、太平軍、義和團和辛亥革命等。如英俄法入侵東北、新疆、西藏、雲南等處時,清軍調防的電文及有關締結條約的文件;修築各地炮台圖、軍港圖;向德、日、美、法訂購新式武器的文件;試辦新軍、籌建海軍、改革營制的文件;向外國派駐武官,參加國際會議的文件等。

5、刑——法部檔案

刑部掌全國刑法政令。設於1631年(天聰五年),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改為法部。現存檔案包括康熙至宣統各朝的題稿、奏稿、呈堂稿及各省送的揭帖、咨文、清冊、犯人口供、驗屍圖、甘結、各種記事簿等,共32389卷,計235000餘件。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各司審理的全國刑名案件,一部分是刑、法部下屬其他機構辦理秋審、朝審、監獄管理等文件。

6、工部——農工商部檔案

工部是掌管全國工程造做及工程經費核銷的機關。設於1631年(天聰五年),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與商部合并,改為農工商部。現存工部檔案149卷8620 件。農工商部檔案292卷約9000件。其中有清未各項農業調查表;有參加各種農事賽會、興辦新式農業試驗場、購買外國籽種、飼養各種動物等文件;有興辦煤、鉛、石油、自來水、玻璃、麵粉、織布等各種工礦、公司的文件;還有駐外大臣呈送的各國商務報告書等。

二、中央其他部院機關的檔案

除六部外,清朝中央各部院衙門還有幾十個,但這些機構的檔案,大部分已被損毀,現存數量在1000件以上,且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幾個。

1、 八旗都統衙門檔案

八旗都統衙門,是滿、蒙、漢二十四旗都統衙門的總稱。現存檔案783卷,45061件,起於康熙,迄於宣統,包括了二十四旗都統衙門及在京值年旗公署的檔案。檔案內容分為:旗務、職官、軍務、財政、房地產、禮儀、教育、外事等13個方面,是研究八旗制度的重要資料。

2、 理藩院檔案

理藩院是掌管民族事務的機關,初設於1639年(崇德三年),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改為理藩部。現存檔案704卷,1000餘件,起於1873年(同治十六年),止於1911年。內容包括:蒙古各盟旗事務、新疆各部族事務、藏地事務、川滇土司事務、喇嘛寺廟管理等各方面。如蒙古王公的襲封、過繼、病故、進貢及辦學等文件;對新疆各部首領的安置、襲封、獎懲及戶口管理等文件;川滇地區改土歸流、土著居民辦學等文件;喇嘛接印、繳換度牒、誦經朝貢、達賴、班禪受戒、敕封等文件;外國侵略者入侵西藏,寺廟被掠等文件,都是十分重要的內容。

3、 國史館檔案

共1118卷,42600多件。主要是1765年(乾隆三十年)國史館成為常設機構後形成的。其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國史館編纂的各種紀、志、傳、表、史料長編的稿本、草本、修改本以及各項章程凡例,其中僅人物傳稿本就有5500餘人。二是國史館在修各種史籍時,從各方面徵集來的有關資料。

4、會議政務處檔案

會議政務處最初叫督辦政務處,設於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是統匯辦理新政的機關。現存檔案1126卷11190餘件。其中不僅有辦理各臣工條陳及議復的折件,而且還有大量各部院衙門咨送的文件副本。檔案內容分為籌備立憲、官制改革、官員任免、外交、僑務、民政、財政、司法、教育、農業、商業、實業、軍政、交通、典禮、旗務、藩務、民族、天文科技、文圖庶務、鎮壓革命運動等18個方面。這部分檔案現已整理到文件級,分別編有作者目錄、地區目錄、類別目錄和編年目錄各一套。便於從多角度查閱。

5、學部檔案

學部設立於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掌學堂教育事宜。現存檔案從1907年至1911年,共 403卷6295件。分為教學學務、修建工程、職官調補、留學、財經、文圖庶務6部分。主要內容有:各種學堂章程、教育會章程、出國留學章程;各學校教習名冊、學生名冊、留學生名冊、教課書、講義、講堂日誌、功課表、教職員工表;貴胄法政學堂、京師大學堂等學堂規則及校舍修建、經費開支、職官任用等文件。

6、巡警部檔案

巡警部設於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掌京城內外巡警事務,並督飭各省辦理巡警事宜。1906年改歸民政部。該部存在時間雖短,但現存檔案卻有400多卷,約25000件,並且有許多內容十分重要。如各省籌辦巡警、設立警察局的文件;關孫中山在南洋活動情況的文件;袁世凱被炸的文件;有關查辦京師各種案件、整頓市場市容的文件;還有上海、南昌教案以及聘請日本人為警務學堂監督等涉外文件。

7、民政部檔案

民政部是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由巡警部改設。主要掌理地方行政民治、戶口、警察、疆理、營繕、衛生、風教等事宜。檔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南京史料整理處移交的,有目錄1冊,一部分是該館整理的,也有目錄1冊,共1076卷。主要內容有:

(1)民政章制治安方面。有核議民政警政的章程律例及派員出國考察警務的文件;有鎮壓三合會、三點會、辛亥革命及巡稽街道、車站、廟會、查禁書刊、集會、演說、吸食鴉片、審理京驥地區案件等文件;還有辦理吉林、蒙古等地邊務及部分省區行政區劃問題的文件。

(2)憲政、學務、衛生、市場方面。包括各地方自治選舉,設立咨議局,辦理憲政及設巡警、學堂、醫院等內容。

(3)工程實業、賑濟墾務方面。包括各地修建道路、橋樑、碼頭、衙署、壇廟、核銷工料銀兩、劃一幣制、商民開礦、賑災移民、辦理墾務等內容。

(4)涉外事務方面。有各國駐華使領人員覲見、參觀安排保衛事務的文件;德、日、印、俄、奧、美、法、古巴等國商人在京開店佔地,設賭滋事、英葡在港澳堪界、法、意在中國修鐵路等問題的文件;還有上海租界案、各國教案、華工問題及參加國際會議等文件。

8、郵傳部檔案

郵傳部設於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掌全國交通政令、水陸運輸、郵電、驛站等事。現存檔案共65卷近1000件。分為電政、郵政、路政、船政、職官、文圖、交通傳習所、交通銀行8類。主要內容有:

(1)各類報表。如電報電話區域表、電政資產收支表、電線分類表、郵政局、所表、京漢、津浦等鐵路收支表、交通銀行存欠款率利核定表、船招商局局產一覽表、船數噸數船本表等等。

(2)各類章程、辦法、合同。如「各省大小輪船公司註冊章程」、「西藏郵政辦法」、「營口清日株式會社電燈、電車合同」等。

9、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外務部檔案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設於1860年(咸豐十年),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改為外交部,是清後期專管外交事務的機關。現存檔案,主要是外務部期間形成的,共5163卷,110000多件。檔案內容記載了清末與57個國家的交往活動。主要有:

(1)清末中外劃界及割地租借的文件。(2)帝國主義歷次侵華戰爭及清廷向德、俄、英、日各國購買槍炮、戰船的文件。(3)中外聯合鎮壓太平天軍、義和團、辛亥革命的文件,內有華爾、戈登及白齊文專卷。(4)中外法律交涉的文件。如上海會審公堂案、馬嘉理案、華工問題等等。(5)中外互派使領,呈遞國書、照會、覲見、遊歷等交聘往來文件。(6)中外通商條約、開埠章程,英、法、德、美等國在華修鐵路、開礦山、辦公司及清政府向各國借款、賠款等問題的文件。(7)清末參加各種國際會議的文件。如萬國海關稅則會、海牙紅十字會、農事賽會、彼得堡萬國行船會、利瑪竇去世300周年紀念會等。(8)各種海關稅務的章程和文件,如赫德專卷、常關章則等。這些檔案,都是研究清朝中外關係的寶貴史料。

除上述9個全宗外,清朝其他中央部院機關的檔案,大多損毀嚴重,所存數量在幾件至幾百件不等。茲簡要列表示之。

機構名稱及主要職能 成立時間 檔案數量 檔案時間 備註

陵寢禮部,掌各陵寢祭祀事 4卷39件 1761—1911

樂部,掌祭祀、朝會演樂等事 1742年 1卷4件

太常寺,掌壇廟祭祀禮儀 1644年 32卷508件 1699—1911

光祿寺,掌朝廷典禮時筵宴 1644年 1卷4件

鴻臚寺,掌朝會、宴會時贊導禮儀 1644年 2卷10件

太僕寺,掌牧馬事宜 1644年 26卷730件 1773年—1906年

翰林院,掌論撰文史 1644年 8卷86件 順治—光緒

責任內閣,仿君主立憲制,掌最高行政 1911年 4757件(冊) 1911年

弼德院,責任內閣的顧問機關 1911年 7冊 1911年

資政院,掌取決公論,備立議院 1907年 10卷119件 1910年—1911年

都察院,掌察核官常,整飭綱紀 1636年 19卷253件 1644年—1910年

大理寺—大理院,掌全國案件審理 1644年 2卷10件 光緒—宣統

京師高等審判廳、檢查廳,掌審理不服地方審判上控案 1907年 151卷 1907年—1911年

欽天監,掌觀測天文氣象,編製曆書 1644年 9卷 康熙—光緒

會考府,掌察核錢糧動支事宜 1723年 6卷100餘件 1723年—1725年

督辦鹽政處,掌全國鹽務事宜 1909年 16卷201件 1909年—1911年

清理財政處,掌財稅清查核查 1903年 1卷 1903年—1906年

稅務處,掌全國稅務事宜 1906年 91卷1699件 1901年—1911年

大清銀行,掌總銀行事 1908年 42卷2328件 1908年—1911年

憲政編查館,掌考察政治編纂憲政法規 1907年 100卷2641件 1907年—1911年

修訂法律館,掌調查起草各種新法 1905年 19卷124件 1905年—1911年

京城巡防處,掌北京戰時警備 1853年 16卷360件 1853年—1855年

步軍統領衙門,掌京師警察治安 1901年 49卷869件 1901年—1911年

京城善後協巡總局,掌八國聯軍撤離後,京師臨時治安 1901年 2卷8件 1901年—1902年

京防營務處,掌京師臨時治安 1911年 2卷17件 1911年

總理練兵處,掌督練全國新軍 1903年 149卷1785件 1903年—1907年

軍咨府,掌擬定全國新軍軍令 1906年 14卷104件 1909年—1911年

北洋督練處,掌直隸總督所轄新軍訓練事宜 1901年 29卷1841件 1906年—1910年

近畿陸軍督練公所,掌近畿各鎮陸軍事宜 1906年 28卷574件 1906年—1910年

禁煙總局,掌禁種禁食鴉片 1902年 4卷38件 1902年—1911年

國子監,掌國學政令 1644年 20卷263件 1740年—1906年

三、管理皇族及宮廷王府事務機關的檔案

1、宗人府檔案。

宗人府掌管皇族事務。設於1652年(順治九年),現存檔案42萬多件。檔案內容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宗人府編纂的各種譜牒。包括大、小玉牒、皇冊和星源集慶。均是以不同形式和順序記錄清朝愛新覺羅家庭人口譜次的簿冊。

第二類,各族選送的清冊。包括宗譜、婚嫁、生子女、升遷、病故、領銀米、報銷贍養撫恤費等內容。

第三類,宗人府各司房日常辦理各項事務中形成的奏稿、題稿、說堂稿及各種記事簿冊。

2、內務府檔案

內務府檔案是清初設立的管理宮廷事務的機關。現存檔案共200多萬件(冊),檔案時間起於1654年(順治十一年),迄於1911年(宣統三年)。內容大致分以下四類:

第一類,內務府上奏的文書。如題本、題稿、奏案、奏底等,內容大都是內務府經辦的各項事務。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奏案。相當於內閣的題本,從乾隆三十一年至宣統三年,共754卷42000件。

第二類,內務府分類匯抄的各種檔簿。如奏銷檔,上傳檔、紅本檔、雜錄檔、活計檔、恩賞檔、俸銀俸米檔等,統計起來有幾十種,內容十分龐雜。有些比較重要,有些是純事務性的。上述所列的幾種,內容都比較重要,其中的奏銷檔起於順治十一年止於宣統退位後的1914年,共755冊約30000餘件、活計檔5000多冊,詳細記載了宮廷的各項活計、各項工程及經費支銷等情況,都是利用率較高的檔案。

第三類,內務府所屬機構的文件。內務府下機構有七司三院六十餘余個單位。檔案大多按機構分類,內容也十分豐富重要。如御藥房的脈案、配方、御膳房的膳底膳單、昇平署的劇本戲單、敬事房的陳設檔等,利用價值都很高。

第四類,輿圖。共 1943件。分天文、輿地、江海、河道、武功、巡幸、名勝、瑞應、效貢、鹽務、寺廟、山陵、風水等十三大類。其中乾隆「十三排圖」、康熙「皇輿全覽圖」等輿地圖;黃爵滋的「海防圖」、施世驃的「東洋南洋海道圖」等海防圖;平定西域、三藩、金川等記事性戰圖,都價值連城,彌足珍貴。

3、鑾儀衛檔案

鑾儀衛是掌管皇帝車駕儀仗的機關,檔案共515卷,26689件,起於乾隆,迄於宣統。

4、尚虞備用處、侍衛處、禁衛軍訓練處的檔案

它們分別是扈從皇帝出巡釣魚娛樂、宿衛扈從、訓練皇族禁衛軍的機構,檔案各有1件、16件、220 件。

5、京旗各營的檔案

(1)神機營。建於1861年,是專門守衛紫禁城三海一帶的機構,現存檔案28卷893件,起於1868年,止於1907年。

(2)火器營、鍵銳營。分別是專門操演鳥槍火炮和雲梯、馬步射的軍隊,檔案都只存1卷3、4件。

(3)管理前鋒護軍等營事處大臣處。1911年為整頓八旗護軍營及內務府三旗護軍、驍騎營等事務而設。檔案共25卷618件。

第三部分 地方機關及個人全宗檔案

一、地方機關的檔案

1、順天府檔案

順天府為京畿地方的行政機關。設於1644年。現存檔案主要是同治至宣統時期的文件,共333卷,13000多件。主要內容分為職官官制、民政警務、憲政、法律詞訟、鎮壓革命運動、軍務、財政金融、工業交通、農業商務、外事往來、傳教教案、禮儀、文教衛生、其它14部分。比較集中和重要的是民政、法律、財政、農業方面的文件,有順天府辦理的各種刑名案件、犯罪人數統計表、地方保甲、自治章程、人數表、戶口冊及歲入歲出統計表等。

2、山東巡撫衙門檔案

山東巡撫衙門是山東省最高行政管理機關,設於1644年。現存檔案共300多件,大部分是奏稿,少部分是電報。主要內容有創辦鐵路、開埠通商的文件;奏辦漕運、河工方面的文件;東海關常稅報銷、銀兩撥解及山東賦稅的文件;還有押送駛入劉公島英船出境等涉外問題及創辦學堂聘請洋教習等方面的文件。

3、黑龍江將軍衙門、寧古塔、阿拉楚克、琿春、副都統衙門的檔案

這些東北地方機構的檔案,在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時,被帝俄劫走,1956年由蘇聯政府交還我國。

黑龍江將軍衙門設立於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是黑龍江地區的駐防八旗軍事組織兼地方行政機關。現存檔案時間自1684年至1900年,共14804卷。

寧古塔副都統衙門,設於1676年(康熙十五年),是寧古塔地區(黑龍江寧安)的駐防八旗軍事組織兼地方行政機關。現存檔案時間自1676年至1900年,共1268卷。

阿拉楚克副都統衙門,設於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是阿拉楚克(今黑龍江阿城)地區的駐防八旗軍事組織兼地方行政機關。現存檔案自1866年(同治五年)至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共434卷。

琿春副都統衙門,初設於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為琿春協領, 1881年(光緒七年)改為副都統,是琿春地區駐防八旗軍事組織。現存檔案時間自1737年(乾隆二年)至1900年,共575卷。

這幾個全宗的檔案,大部分都是滿文。檔案內容大致都分為以下幾類:即軍事防務類、旗務地畝類、民政司法類、財政經濟類、中外交涉類等。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各全宗中的中外交涉文件,大都涉及中俄、中朝劃分邊界,訂立條約的問題。如黑龍江將軍衙門中中俄修改條約的文件,寧古塔檔案中的中俄界址、卡倫里數冊等都十分重要。

4、長蘆鹽運使司檔案

長蘆鹽運使司,是清代專管長蘆地方鹽務的機關,設於清初,延續到1914年。現存檔案從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至1914年,共5082卷。主要包括鹽的生產、運銷、改良食鹽辦法、緝查私鹽、徵收灶課鹽稅等方面的內容。經整理後,按其所屬單位分類立卷。共分為海豐場、豐財場、天津分司、永屬鹽務局、樂亭分局、京引官運總局、灤州鹽務局等27個場局。

二、個人全宗檔案

1、溥儀檔

1911年宣統皇帝溥儀退位以後,根據皇室優待條件,仍居住在故宮,原管宮廷事務的機構亦仍然保留,1924年溥儀出宮後,先後在天津張園、靜園居住,直到1931年離開天津。溥儀居京、津期間,都形成了大量檔案。

一史館現存溥儀檔,包括溥儀在故宮「小朝廷」時期和在天津居住期間形成的檔案。文件從1912年溥儀宣布退位開始,至1931年離開天津為止,共5466卷,398514件。檔案內容既有溥儀個人從事政治、外事及生活方面的文件,也有為其服務的內務府、宗人府等各機構的檔案。

2、醇親王府檔案

醇親王府,是清代後期兩代醇親王居住的地方。第一代醇親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第七子,1864年(同治三年)加封親王。第二代醇親王載灃,1890年(光緒十年)承襲醇親王位,1909年被命為監國攝政王。

現存兩代醇親王檔案,共215卷,1000多件,起於1875年(光緒元年),止於1926年。很大部分是督撫大臣與醇親王的來文信稟。內容分為王府事務、宮廷資料、各省奏本、批本、立憲、吏治、邊務、災荒、河工、路礦、財務、外事、中法戰爭、庚子、辛丑事件、軍備、神機營、禁衛軍、海軍、日本觀操證件等若干類。

3、端方檔案

端方是清末一個地方官員,從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至1911年間,歷任護理陝西巡撫、湖北巡撫、署理湖廣總督、江蘇巡撫、湖南巡撫、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等要職。

端方檔案共140000多件,起於1900年,迄於1911年,分為去電、來電、信函、專案、雜檔5類。主要內容有:日俄戰爭情況的文件;英國、法國、日本在上海、湖南等地設租界的文件;設立中小學堂、派遣留學生的文件;向外國賠款、商辦銀行、收回中國關稅款的文件;開礦、賑災、購買軍火的文件;查辦蘇報館案、徐錫麟案,阻止為秋瑾開追悼會及有關江浙人民反教會、要求鐵路商辦等文件。

4、趙爾巽檔案

趙爾巽是清末一個地方官員,從1876年(光緒二年)任翰林院庶吉士起,累遷至東三省總督。民國期間任清史館館長。現存趙爾巽全宗檔案,包括其1885年(光緒十一年)至1912年,在各個任期內所形成的文件及其閑居青島時期的私人信件,共622卷,15000多件。按其任期先後,分為貴陽知府、安徽按察使、陝西按察使、甘肅新疆布政使、山西布政使、湖南巡撫、署戶部尚書、盛京將軍、湖廣總督、四川總督、東三省總督、山東青島時期各部分。

檔案內容包括:日俄戰爭、鎮壓革命運動、籌備立憲、路礦實業、商務活動、外交事件、民政法律、文教文衛等方面,是全面了解清末地方政務的重要史料。

三、建議纂修清史查閱檔案重點及範圍

1、內閣全宗中:題本、黃冊、史書、起居注及滿文老檔、內三院檔、秘本檔。

2、軍機處全宗中:錄副奏摺、各種上諭檔簿、隨手檔。

3、宮中全宗中:硃批奏摺、諭旨匯奏、官員履歷折、單、糧價單。

4、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外務部、民政部、巡警部、郵傳部、學部、理藩院、都察院、國史館、會議政務處、八旗都統衙門、稅務處、欽天監、修訂法律館、憲政編查館、醇親王、端方、趙爾巽、黑龍江將軍衙門、寧古塔、琿春副都統衙門各全宗的檔案。

5、內務府全宗中:奏案、奏銷檔。

6、宗人府全宗中:玉牒、星源集慶。

7、各種輿圖。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台北中央研究院藏清代檔案概況
淺談香港歷史教科書的編排特色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檔案介紹|明朝檔案述略
《AI:夢境檔案》發布「搜查」展示預告篇
塵封檔案之新中國首例假幣案
《塵封檔案》——「九頭鼠」命案(一)
走進新時代的明清檔案事業——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孫森林
清末珍貴圖書重見檔案館
紀念「6·9國際檔案日」——你想知道的檔案都在這裡
查一查你的前世檔案
《AI:夢境檔案》新預告公布 多版本詳情放出
塵封檔案之「飛盜」系列案
進京前的驚案《塵封檔案》
《九一八事變機密軍事檔案·關東軍卷一》新書發布
《九一八事變機密軍事檔案關東軍卷一》新書發布
北京中關村 | 第一批口述史資料入藏檔案館
鐵證!七三一陳列館獲「伯力審判錄音檔案」
日本極秘死刑檔案
細數《刑事偵緝檔案》中的港姐冠軍
明清檔案蒙難紀實
日本反間諜行動檔案:小林一雄間諜案
館藏國寶級檔案文獻 揭秘南充市檔案局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