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器物上的桃紋是從哪裡來的

器物上的桃紋是從哪裡來的

桃是原產於我國,兼具觀賞和實用價值的經濟作物,早在先秦時代就屢見於記載,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被附加以多種文化寓意,也是各種藝術品特別熱衷表現的題材。

明桃首雙猴獻桃玉帶鉤

明清以來以桃為長壽象徵的裝飾母題十分流行,而這一吉祥寓意的淵源則可上溯至漢晉時期的神仙傳說乃至更為久遠的神話或巫覡傳統。

元人 雙桃圖散頁

清雍正景德鎮窯鬥彩蟠桃紋提梁壺

清雍正景德鎮窯仿官釉桃式洗

《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逐日,死後"化為鄧林"。鄧林即指桃林,被視作夸父的化身和生命轉換的象徵。古人又視桃有辟邪的功能,在巫術活動中使用。《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就有使用以桃枝紮成的掃帚"桃列"進行"祓殯"的記錄。後世以掛桃符、桃劍、喝桃湯等辟邪的習俗可能就由此衍生而得。

清竹根雕雙蝠折枝桃竹水盂

兩漢以來神仙方術之學大興,追求長生成為時代風氣,桃也被賦予了養生長壽的寓意。成書於東漢的《神農本草經》說:"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臨死日服之,其屍畢天地不朽",是明確提出食桃可得長生的文獻依據。此外,關於度朔山由蟠桃枝丫構成的"鬼門"前門神荼與鬱壘管理往來萬鬼的說法,也來自東漢人對於《戰國策》的注釋。隨著原始道教的發展,後世以桃為"長生"的意向在魏晉時基本趨於定型。如記述老子西遊與王母同食碧桃的《尹喜內傳》;劉晨、阮肇天台遇仙的《幽明錄》;東方朔偷桃的《十洲記》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清王勛淺刻劉阮入天台竹臂擱

清顧綉東方朔盜桃圖軸局部

清顧綉劉阮入天台圖鏡片

陶瓷上出現桃紋不晚於宋代,上海博物館就收藏有南宋龍泉青釉桃式洗。元代,隨著景德鎮窯青花瓷燒制工藝的成熟,不乏有元景德鎮窯青花芭蕉瓜竹花果紋大盤,內壁裝飾花果紋,包括桃、石榴、荔枝等。明清兩代,桃紋成為瓷器裝飾的重要題材,且往往和長壽觀念相結合,出現了大量具有類似寓意的裝飾紋樣。(本文文圖選自上海博物館網站延伸閱讀文章《桃紋溯源》)

元景德鎮窯青花芭蕉瓜竹花果紋大盤

清乾隆景德鎮窯藍釉描金銀桃果紋瓶

明人物紋桃式玉杯

清乾隆景德鎮窯黃地青花桃枝紋盤

清剔彩群仙祝壽圖桃形大盒

本期《收藏》微信責編 韓澗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天下 的精彩文章:

文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永存不死的記憶!
鳥蓋人足盉:一眼看懂西周社會
什麼,兩個銀元就把青花象耳瓶給賣了?

TAG:古玩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器物上的桃紋是從哪裡來的?
清雍正粉彩桃紋碗市場走勢和價格
紋身素材——蜜桃紋身素材
價值千萬的雍正蝠桃紋橄欖瓶,竟被當成檯燈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