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洞天福地 總玄洞天

洞天福地 總玄洞天

三十六洞天之第五北嶽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總玄洞天,在恆州常山曲陽縣,真人鄭子真治之。

古北嶽是中國道教的聖地。《道教神仙》載,茅盈於西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恆山修道,時年18歲。遇王君拜為師,授「至真上道」,行「服餌調神」之法,邊修道邊採藥,為民治病。曾訪名山洞府,傳於龜山遇西王母,授其「玉佩金鐺」之道,「太極虛真」之經,遂歸恆山北谷(恆河之源)。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返家,時年49歲。南朝梁陶弘景創道教茅山派,以茅盈兄弟三人道成後,至茅山掌教而命名,奉茅盈兄弟為茅山派祖師爺。傳說大茂(茅)山名之由來即為當地百姓紀念大茅真君茅盈祖師而命名。

北嶽廟

祭祀五嶽是封建王朝江山一統、社稷永固的標誌。五嶽的祭祀由來已久,相傳唐堯時期即尊四岳,恆山為北嶽,西周辨九州為九鎮,其中正北稱并州,其山鎮名恆山。到秦漢時期,對岳鎮更加尊崇,西漢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確封五嶽,即北嶽恆山、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此後,五嶽始成定製,每年十一月朔日為統一祭北嶽日。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三月,帝祀泰山返北地祠常山(恆山)瘞玄玉,祠位於恆山北谷。後在山南側台峪建北嶽觀。晉魏時期又在今曲陽縣城西北建神殿,為東廟。台峪北嶽觀稱西廟(唐代改安天王廟)。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間(500~512),在今縣城新建北嶽廟。隋仁壽元年(601),在廟內建舍利塔,繪製帝像,設立壇場。唐開元二十三年(735)擴建。北宋初,契丹入侵縱火焚廟,次年宋太祖詔旨重修。

自漢代起,祭祀北嶽恆山活動頻繁。北魏太武帝時,設置90人專司祭祀。隋大業五年(608),隋煬帝臨北嶽廟祭祀,河北道郡守畢至,並大赦天下。唐武德、貞觀年間,年各一祭。宋太祖時詔以縣令兼廟令,宋真宗時祭祀更為隆重,遣使奉五冊袞冕等祭品,設立壇場舉行祭祀。蒙古憲宗二年(1252)至世祖至元二年(1265)間,全真道士杜志寥奉掌教大真人李志常命重建北嶽(真君)觀,並任真君觀(廟)提點。李志常大真人於此代皇帝祭祀北嶽大帝,併到道教第五小洞天(北嶽常山洞)——金龍洞投金龍玉簡,祈佑社稷永固。二十八年(1291年),元世祖下詔加封北嶽為安天大貞元聖帝,道教全真教掌教張志仙代皇帝建醮祭禱,並立封神詔旨碑。張志仙併兼北嶽廟提點。元英宗(1321~1323)、泰定帝(1324~1328)間,全真道士孫道微、趙道祥、彭正忠任北嶽廟住持、提點,代皇帝建醮祭禱北嶽。清順治十七年(1664)北嶽山神祭祀活動由曲陽北嶽廟改至渾源。曲陽北嶽廟逐漸蕭條,但北嶽廟內仍有民間祭祀活動。

恆山大帝

北嶽大帝為五嶽之一的恆山大帝,為道教所奉岳瀆尊神。道教《神仙傳》稱,北嶽大帝為黃帝之孫顓頊大帝。唐天寶五年(746年),封北嶽神為安天王。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加封北嶽神為安天元聖帝。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世祖加封為安天大貞元聖帝。北嶽大帝的姓名,說法不一,《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四引《恆岳志》里說:「顓頊氏為黑帝(根據古人五行的說法,北方屬水,色黑,所以北嶽神稱為「黑帝」),治太恆山。」《重修緯書集成》卷六《龍魚河圖》云:北方恆山君神,姓登名僧。北嶽恆山將軍,姓莫名惠。《歷代神仙通鑒》卷十五又云:「北嶽無慮山(太乙總玄)郁微洞洲無極真君晨鱷(金蟬第三子)。」《恆岳志》:「北嶽恆山,天涯、崆洞二山為儲副。岳神姓晨諱鱷。」北嶽大帝的神職,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稱,「北嶽者,主世界江河淮濟涇渭,兼虎豹走獸之類、蛇虺昆蟲等屬。」北嶽大帝的形象,《雲笈七籤》說:北嶽神君服玄流之袍,戴太真冥靈之冠,佩長津悟真之印,乘黑龍,統領仙人玉女七千人。

轉自公眾號:道教洞天福地

濟源市陽台宮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你家的空調用對了嗎?
莊子故事 丈夫投水
數術功法 五禽戲
如何應對大量出汗
呂祖故事 神變傳經

TAG:濟源市陽台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