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銀花絲臉譜

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銀花絲臉譜

圖說丨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金絲楠烏木

攝影/ 閱讀悅讀

拍攝地址: 成都非遺博覽園

銀花絲是成都最具特色的漢族傳統金銀工藝品,這項金屬工藝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明清時就已經達到極高的藝術水平,它與蜀綉、竹編、漆器一起更號稱成都的「四大名旦」。

成都的花絲鑲嵌以銀花絲工藝為主,銀絲通常由細銀條拉製成,細而勻稱,也有打制的,多異形。單絲多用作邊緣線,復絲則用兩根以上的銀絲搓成麻花狀。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成都創製出無胎成形的平填銀花絲製品,品種有盤、盒、瓶、樽、戒指等400餘種。

它以高純度白銀為原材料,造型別緻,玲瓏剔透,富麗堂皇的質地和嚴謹的構圖,使得每一件銀花絲產品都是一件傑作,散發出迷人的光澤和高雅美觀的氣質,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地方風格。

銀花絲工序繁多,銀絲最細的僅有人頭髮的一半,粗的也僅幾毫米。把白銀抽成不同粗細的銀絲後,按照已製作出的圖形邊框,用掐絲、填絲、織編和累絲四大技法對中間的圖紋進行填充和編織,這種獨特的技藝全憑藝人的藝術感悟和熟練的手上功夫。

舊時花絲工藝講「三年零一截」,意思是至少三年才能出徒,至於那「一截」多久,則由師父說了算。由於「銀花絲」工藝複雜、工序繁多,不能由一人獨自完成,很多匠工即使學會了製作,也無法獨立門戶,這也是銀花絲學徒大量流失的原因之一。

因為後繼乏人,銀花絲的燒藍、堆景、無胎成型等技術已經面臨失傳,而鏨片這一技術更是已經失傳。據介紹,鏨片技術原本只是家傳,故此技術已經失傳了。

目前「銀燒蘭、堆景、無胎成型」三大技術也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掌握。

銀絲畫《臉譜》運用了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純手工製作。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

點亮文末的大拇指、分享文章是對作者的鼓勵!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寫乎 的精彩文章:

圖說 夏日小憩
小松鼠「探險」之旅
攝影 九寨溝的水
宋朝的提轄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長江石

TAG: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