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童寧談攝像:拍攝雪雨霧

童寧談攝像:拍攝雪雨霧

童寧:攝像之眼

雪、雨、霧景的拍攝

一、雪景的拍攝

雪景有兩種,一種是陰天或正在降雪時的雪景,另一種是晴天之後的雪景。兩種雪景具有共同的特點是,自身反光率很高,起伏變化不大,其不同點就在於它們不同的照明條件,陰雨天景物被散射光照明,起伏變化小,灰濛濛一片,影調平淡,缺少層次,而晴天的雪,由於有陽光的直接照射,在一定條件下,當有其它暗色調的景物介入時,又容易使景物間的亮度範圍過大,怎樣將這些複雜多變的自然景觀記錄下來,需要攝影人員對當時的環境和創作意圖進行分析後加以控制,從而收到滿意的畫面效果。

陰天拍攝雪景,尤其應注意景物本身要儘可能有豐富的階調層次,以及合理的明暗配置,選擇較暗的景物為背景,可以獲得較好的畫面效果。暗色調的背景與明亮的雪花對比,形成適中的反差,通過對比,使雪花更加突出。如果以亮色調的物體為背景,就會使白色的雪花和明亮的背景混為一色,很難突出雪花。

拍攝漫天飛雪的場景時,如果使用照相機拍攝,快門速度不要太高,一般在1/60秒以下為宜,這樣可以有意識地使飄落時的雪花在畫面中形成一條痕迹,通過畫面中一條條白色斜線增加動感,能更好地烘托氣氛。

陰雪天拍攝雪景如何控制畫面的曝光是值得注意的。為了達到準確控制的目的,首先應對影響曝光的各種因素加以分析,之後根據被攝對象的具體情況和創作者的意圖來決定。拍攝雪景時,經常出現的技術問題就是曝光問題,曝光過度,會使畫面中的雪白花花一片,亮部層次得不到恰當的表現,缺乏雪的質感。如果曝光不足,又會使畫面中的雪變得陰沉灰暗,暗部層次受到損失,同樣缺乏生氣。所以,在拍攝雪景時掌握準確的曝光尤為重要。

拍攝陰雪天條件下的景物,確定曝光的依據,一般是,在拍攝遠全景畫面時,由於景物的亮度分布比較均勻,畫面中主體不十分突出,所以多以景物的平均亮度值確定曝光。當拍攝有人物活動的中近景畫面時,應以畫面中人臉的亮度值確定曝光,這樣既可以保證主體人物有較好的表現,又不會使大面積的白雪失去層次。

陰天雪景,由於沒有陽光的直接照射,亮度範圍不大,景物間的明暗對比弱、反差小,只是白茫茫一片,缺乏光影變化,顯得平淡乏味。因此,要拍好陰天條件下的雪,攝影人員在拍攝時,為了表現好雪天的景物,加大景物間的對比,選擇拍攝的景物時應盡量選擇那些具有豐富的影調變化、色調變化的景物為拍攝對象,利用景物間的明暗對比、色彩對比,加大畫面的反差。或者是在有條件時人為地對被攝體進行合理的明暗、顏色搭配,以便構成合理的反差,真實、生動地表現豐富的現實生活。

晴天之後拍攝雪景,巧妙地運用光線十分重要。光線作為攝影藝術的表現手段值得研究,就拍攝有陽光直射的雪景而言,一般不宜採用順光或頂光,因為大面積的雪在直射光照射下,反光率很強,景物的亮度極高,如果在順光或頂光下拍攝,畫面缺乏明暗的對比,層次很少。所以,拍攝雪景一般多用側光、側逆光或逆光,這樣,會因光影的變化,景物的受光部分與背光部分及其投影間的明暗對比,能夠形成合理的反差,表達出雪的質感和豐富的影調層次。

早晚光線斜射,是拍雪景的極好時機,不論是側光、側逆光或逆光拍攝,景物均有較長的投影,利用影子可使畫面上空曠的雪地打破單調的感覺,增添生氣。早晚光線色溫低,地面受光照射的景物色調偏暖,而沒有被陽光照射的陰影部分,藍紫光較多,景物呈冷冷的效果,早晚拍攝還可以利用畫面中受光部分與背光部分冷暖色調構成鮮明的對比,以增強畫面氣氛。早晚光線由於天空散射光較弱,景物陰影部分的輔助照明相對減少,因此不宜把連成片的大面積陰影,攝入靠近鏡頭的前景部位,以免造成畫面影調低沉。

在逆光條件下拍攝雪景,一般可不用輔助光,因為冬天的光線比較柔和,雪的反光率較高,所以除早晚外,景物的反差不會太強烈,但拍攝帶有人物活動的中、近景時,應對暗部進行適當的輔助照明。利用照明燈具或反光材料提高暗部亮度值,壓縮景物的亮度範圍,使景物與人物之間得到亮度平衡,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較好表現。

拍攝雪景時,對於前景的選擇和處理應掌握以下原則:

1、 前景要與主體配合得當,無論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不能有損於主體的表達。

2、 前景不能與主體混淆,影響主體的突出。當透過前景觀察主體時,前景的線條不能過於繁雜,以免影響主體的突出。

3、 前景要講究形式美,要具有一定的裝飾性,美化畫面,在構圖上,不要破壞畫面的完整性。

拍攝雪景時確定曝光的依據應該是:在拍攝較大面積的遠全景畫面時,可以根據雪景中的陰影部分的亮度確定曝光量。因為雪景中的陰影部分,在散射光照射下,其亮度與人的膚色的亮度相近,這樣,既能表現出雪的明亮效果,又能比較豐富地表現雪的層次。當拍攝帶有人物活動的中近景畫面時,由於人物與白雪之間的亮度間距過大,因此,在拍攝時,首先應對兩者之間的亮度範圍進行壓縮,給人物增加適當的輔助光,提高暗部亮度,壓縮了人與雪之間的亮度範圍,然後根據人臉亮度確定畫面的曝光。

二、雨景的拍攝

雨天景物的特點,是景物被天空散射光照明,除天空本身的亮度較高之外,地面景物由於得不到陽光的直接照射,平均亮度偏低,顯得灰暗,層次不分明。同時,天空與地面之間景物明暗懸殊過大。根據上述情形,雨天拍攝一般不宜選用大面積天空為背景,如果用也要少用,而多以較暗的物體,如綠樹、山巒、隱約能見的建築物為背景。這種暗背景既有易於表現影調較亮的主體,又可以襯托出明亮的雨絲。

根據雨天景物之間對比弱、反差小的特點,在拍攝時需要擴大景物間的亮度範圍,通常採用的方法有:攝影人員在實際選景時,盡量選擇那些具有豐富的影調變化或色調變化的景物作為拍攝對象,利用景物自身的明暗對比或顏色對比,來擴大景物的亮度範圍,使畫面中既有明亮的高光部分又有較暗的部分。另外,創作者在有條件時,還可以根據創作的需要,人為的對被攝對象進行合理的明暗搭配,以便構成適中的反差。譬如,拍攝細雨蒙蒙的都市街景,街道兩旁的建築為深暗色調,地面濕潤也變為深暗色調,整個場景沒有明顯的對比,如果拍攝這樣的景物而不進行適當的調整,拍攝後,畫面中的景物就會灰濛濛一片;而當在這一場景中選擇兩把顏色鮮艷的雨傘,則構成了對比。

陰雨天拍攝,為了達到擴大景物亮度範圍和豐富層次的目的,除人為地彌補先天不足的條件外,還可以通過選擇拍攝角度,確定畫面範圍,充分利用前景和地面的反光,豐富畫面的影調。

在下雨時,地面濕潤,或多或少地存有積水,利用積水的鏡面反差,還可以在水中形成景物的倒影,這種倒影能增加畫面的層次。

陰雨天氣適合拍攝簡潔、外形輪廓線條明顯、有起伏、亮度間隔較大的景物對象。對於那些雜亂、瑣碎的景物不宜在雨天表現。

在具體拍攝雨景時,表現手法多種多樣,拍攝時可以透過流淌雨水的門、窗、汽車玻璃作前景,造成朦朧而近似於模糊的畫面效果,表現下雨的場景;有時為了創作上的需要,拍攝時在前景玻璃上薄薄地塗上一層凡士林或其它油質的東西,使水珠容易掛在玻璃上,加強雨天的效果。

雨天拍攝彩色畫面,由於陰雨天景物被天空散射光照明,藍紫光成分增多,光源色溫偏高,因此在拍攝彩色片時,畫面中景物的色彩常常偏藍、青色調,若要想獲得景物的色彩還原,拍攝時需根據彩色片的型號和實拍現場應用的光源色溫,利用調色溫的濾光片進行調整。

雨天拍攝如何準確地控制畫面曝光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著畫面的成敗。因此,在拍攝雨天的景物時,不能只靠經驗估計曝光,而要通過測光工具,隨時測量景物的亮度,並依據所測量的光值,根據創作意圖確定合適的曝光量,一般情況下,拍攝遠全景畫面時,當景物亮度分布比較均勻時,則多以景物的平均亮度值確定曝光;當景物亮度分布不均時,則應以畫面中主體物的表面亮度確定曝光。拍攝帶有人物活動的中近景畫面時,多以人臉亮度值確定曝光。

三、霧景的拍攝

霧是一種十分富有造型表現力的因素,被霧籠罩著的景物,遠近不同,隱約可見,使過去在直射光照射下的繁雜景物變得簡單明了,充分表現出空氣透視的特點。

霧景,在人們看來是很美的,也是攝影人員所樂於追求的,但要把它拍好,把特定的的氣氛表現出來,卻不容易。

抓好霧景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1、選擇適當的拍攝時機,拍攝時機有兩種含意,一種是從廣義上去理解,即指季節的不同,天氣條件的差異,一天中光線的強弱、方向、色溫等的變化。另一種含意是指具體的拍攝時機。霧天在地面上拍攝,最佳的拍攝時間為上午八、九點鐘,待霧開始飄散,景物在側光、側逆光或逆光照射下,呈現出濃淡相宜的豐富階調時,為理想的拍攝時機。在山區拍攝,當霧消雲散,群峰在雲霧繚繞之中,經常可以搶拍到富有詩情畫意的奇景,因為霧天景物常常有寫意的效果,它使畫面含蓄、幽深、淡雅,有水墨畫的特點。

在地面上拍攝,當濃霧籠罩的時候,能見度很低,儘管人們的眼睛有時候還能看到遠處的一些隱約的景物,但表現在畫面中,往往很難看清,所以在大霧天氣不宜拍攝,但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在大霧天氣條件下拍攝,拍攝時需考慮前景的運用。

2、霧天拍攝時,需充分利用暗前景。拍攝霧天景物與拍攝雪景一樣,景物多是白蒙蒙一片,在處理畫面布局時,前景的運用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濃霧條件下,前景除了平衡和點綴畫面、增加美感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豐富層次、擴大對比,通過影調透視加強畫面的縱深感。

3、準確地控制曝光。霧天景物的反差小,但平均亮度卻比正常景物的亮度高。一般情況,採用平均測光,測光之後拍攝時,為了獲得明快的影調效果,在所測光值的基礎上,開大光圈1級拍攝,實現在淡霧的條件下,形成簡潔、明快的畫面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一般情況下,霧天不宜拍攝大面積的天空,除非根據題材和創作的需要拍攝高調畫面。霧天拍攝曝光不宜過度。在雲霧濃度適中,景物本身影調豐富時,不要濫用濾色鏡(特殊情況除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視記者 的精彩文章:

TAG:電視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