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國際先驅導報》:邱漢橋回望千古大美永存(二)

《國際先驅導報》:邱漢橋回望千古大美永存(二)

但它不同於「同」,「同」是缺乏生命力的,它意味著單調一律,而「和」是能化異為同,化矛盾為統一,卻又允許異物的存在,逍遙出塵世,馳騁於藝術的大美世界中。在此狀態中,精神是大超脫、大自由,「乘雲氣,御飛龍」,「精鶩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也就是說,藝術創作是一種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想像活動。這種思想自古以來就滲透在中國繪畫藝術之中,因此中國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是注重精神感應下的筆墨情懷,所謂:神之動物,物之感人。

在魏晉南北朝美學中,王弼提出:「得意忘象」、「得象忘言」。這是一個哲學命題,也是一個美學命題。這個命題在《易傳》「立象以盡意」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的發揮,從一個新的角度對「意」和「象」的關係作了深一層的探討。這就推動了美學領域中「象」範疇的轉化,意味著人們對藝術本體的認識,已不再停留在抽象的籠統的階段,而是已經深入到了一個更為內在的層次。這在美學史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又如南朝畫家宗炳提出了「澄懷味象」、「澄懷觀道」,是對老子美學的重大繼承與發展。他把老子美學中對「象」、「味」、「道」、「滌除玄鑒」等範疇的認識和命題融化為一個新的美學思想,對審美關係作了高度的概括。他提倡「以神法道」,即以思維的精神去探求乃達到體現大道的真質,他強調物我之間的精神感應。這在美學史上是一個飛躍。

在審美意象方面,唐五代美學家提出「同自然之妙有」、「度物象而取其真」等,從而把「意象」和「氣」這兩個範疇聯繫統一了起來,認為繪畫的意象應該表現宇宙的「氣」,做到「氣質俱盛」,做到了這一點,就稱之為「真」,或稱之為「自然」。張彥遠提出了「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兩忘,離形去智」,這十六個字包含極為豐富的內容,是說在審美觀照時排除一切故有成見與雜念,重在物我對話的精神感應,從而到達一個超然的精神世界領域。

一個匠人畫畫,先打好格子然後再將其內容填進去,懸於壁上,殊覺蹩腳。高明的畫家、把一張紙作為太空,付與其彼時彼地殊有的精神情感,在無邊無際的太空自由地馳騁,從而畫家的筆墨所產生了點、線、面、皴、擦、疊加、轉折,行筆的緩急、輕重、粗細,用墨多少所產生的光澀、枯潤、厚薄等種種效果。【未完待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勢南氣 的精彩文章:

人生五樂 查查你是否擁有
人生離不開加減乘除
《國際先驅導報》:邱漢橋回望千古大美永存(一)
有哪些普通大眾不知道的但醫生清楚的事?
邱漢橋論中國畫筆墨精神應當隨時代

TAG:北勢南氣 |

您可能感興趣

韓國動真格了,萬噸大驅導彈直接瞄準日本軍機:抗議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