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周末推薦」患癌症是因為「運氣差」?

「周末推薦」患癌症是因為「運氣差」?

「」來源:健康報微信傳播矩陣-大眾健康雜誌(dazhongjiankangzazhi)

患癌症是因為運氣差嗎?

「周末推薦」患癌症是因為「運氣差」?

科研論文是寫給專業人士看的,內容晦澀難懂,需要有人將其翻譯成通俗語言,普通人才能看懂。但是,翻譯得不好很可能會把原文的意思弄錯了,得不償失,下面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2017年3月23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誌刊登了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兩位科學家克里斯滕·托馬塞提(Cristian Tomasetti)和波特·沃格斯坦恩(Bert Vogelstein)合作撰寫的論文,標題叫做《幹細胞分裂、體細胞突變、癌變原因和癌症預防》。光從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一篇正經的科學論文,普通人大概是很難看懂的。

為了方便文章的傳播,同期雜誌還配發了一篇評論文章,標題叫做《基因、環境與「壞運氣」》。從這個略有「標題黨」嫌疑的名字可以看出,這是對那篇論文所做的通俗解釋。其中「壞運氣」這個詞是加了引號的,說明文章作者其實並不認為癌症只是壞運氣,這裡面是有玄機的。

果然,這期雜誌出版後就屬這篇論文最紅,幾乎所有外媒都做了報道。消息傳到國內後迅速引發了轟動效應,朋友圈很快就被這件事刷了屏。流傳最廣的一篇公號文章的標題是這樣的:《<科學>重磅:確認!66%的癌症發生是因為「運氣不好」》。又是重磅,又是確認,還加了個大大的驚嘆號,彷彿抗癌領域又爆出了什麼大新聞。

一天之後,第二輪解讀文章來了,但這一次風向卻完全變了,科普作家們紛紛指責第一輪的那幾篇刷屏文章會錯了意,人家的原始論文根本不是這個意思,癌症的環境因素仍然是很重要的。

那麼,這事到底誰對誰錯呢?下面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科學》上發表的這篇論文所提出的觀點並不新鮮,那兩位美國研究者早在2015年初就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此事的第一篇論文,通過對不同組織內的幹細胞分裂次數的統計,得出結論說大部分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源自細胞分裂,而不是家族遺傳或者環境因素。本專欄曾經在第一時間對那篇論文做了解讀,但當時還沒有那麼多自媒體,這個消息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

事實上,第一篇論文發表後在癌症研究界引發了熱議,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發表了數百篇文章,對那篇論文提出了質疑,《科學》這次發表的新論文其實就是兩位美國學者對上述質疑所做的回應。

2015年的那篇論文只研究了31種癌症,沒有把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這兩個常見癌症列入研究範圍。那篇文章的數據來源也僅限於美國,沒有包括來自其他國家的病例。這次兩人改進了研究方法,不但把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也加了進來,而且還和世界各國的醫療機構合作,把研究範圍擴大到全球69個國家,彌補了上篇論文的缺陷。

新的研究結果仍然支持原來的結論,確實有66%的癌症突變都是細胞分裂產生的,源自環境因素的基因突變只佔29%,剩下的5%來自先天遺傳。細胞分裂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完全無法避免,因此我們確實可以說,你體內的致癌基因突變有三分之二都是因為壞運氣導致的。

如此說來,大部分癌症確實是因為運氣不好,和後天努力無關嘍?答案不是這麼簡單,因為致癌基因突變和癌症本身不是一回事。沒錯,癌症都是基因突變導致的,這個結論依然成立。問題在於,並不是所有的致癌突變都會導致癌症,第一波刷屏文章的作者們正是在這個微妙的地方犯了錯。

這裡有兩個原因。

第一,大部分癌症都不是一個致癌基因突變了就完事了,而是需要有好幾個致癌基因同時發生突變才行。假設某個癌症需要3個基因突變,其中兩個都是壞運氣導致的,第三個是環境因素導致的(比如PM2.5超標),那麼只要防住第三個,癌症就不會發生,這就是為什麼說環境因素還是相當重要的。

第二,即使所有3個基因突變都發生了,也不等於說就一定會得癌症,因為健康的免疫系統會把癌變細胞清除出去,保護人體不得癌症。已知長期慢性炎症反應、糖尿病和過度肥胖等等很多因素都會降低免疫系統的活性,這就是為什麼說個人的健康努力仍然是防癌的有效措施。

事實上,來自英國權威機構的研究顯示,有42%的癌症都是可以通過改變環境和生活方式來預防的。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論文作者得出的66%這個數字是所有癌症的綜合統計結果,不同類型的癌症,這個比例是不同的。比如,宮頸癌、肺癌、食道癌和胃癌這4種癌症的突變基因源自環境因素的比例分別為74.6%、66.1、69.6%和55.3%,均遠高於29%的平均數字,這說明起碼對於這4種癌症來說,後天預防仍然是非常有用的。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上述4種癌症都發生在直接和外部環境接觸的部位,像黃曲霉素、人乳頭瘤病毒和空氣污染等各種已被證明能夠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肯定都會起到很大作用。只有那些躲藏在身體內部的器官才不會受到這些外部因素的影響,比如前列腺、腦組織、乳腺和甲狀腺等器官的致癌基因突變絕大部分都源自壞運氣,和環境因素無關。

具體到中國,哪些癌症的發病率高呢?答案恰好就是肺癌、食道癌和胃癌!也就是說,影響中國人最厲害的癌症都是環境因素占很大比例的癌症,中國人必須檢討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了。

讀到這裡也許有的讀者會問,你說了半天,結果證明癌症還是和環境因素有很大關係,這不等於啥也沒說嗎?

這個問題問的好,這說明那篇論文不應該從這個角度去解讀。你想,如果我告訴你抽煙導致肺癌的概率從80%降到了66%,難道你就不去努力戒煙了嗎?不管怎樣,癌症目前仍然是人類的第一殺手,很多癌症都是不治之症,在這種情況下,某種致癌因素的影響多幾個或者少幾個百分點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沒什麼影響。

既然如此,那這篇論文還有什麼意義呢?兩位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他們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指揮抗癌戰役,儘可能把錢花在最有效的地方。如果他們的研究證明有很多癌症都是壞運氣導致的,無法提前預防,這就意味著各國政府應該把更多的抗癌經費用於癌症篩查和治療上,因為防是防不住的。

另外,兩位作者還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讓那些已經患了癌症的人不再糾結與此,額外增添心理負擔。實際生活中有不少癌症病人都會不停地檢討自己,覺得自己之所以得病,肯定是因為某件事沒有做好。但是,如果很多癌症只是運氣使然,那就不必再糾結了,安心接受命運的安排吧。

從這個意義上說,第二波解讀文章的作者也沒有說到點子上。那些闢謠文章的科學性當然沒錯,但讀者需要的不是這個。(袁越)

「周末推薦」患癌症是因為「運氣差」?

「周末推薦」患癌症是因為「運氣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周末推薦」2017天壇會,看大腕展望未來腦卒中防治趨勢
「周末推薦」血管嚴重萎縮,如何為老人開放靜脈通道?
孕期哪些病原容易趁虛而入?
寶寶積食了,不愛吃飯?三個食譜秘法請收藏
氯化消毒副產物致癌?還能不能愉快地玩水啦

TAG:健康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炎症距離癌症有多遠?小心!炎症或成為「癌症幫凶」!
癌症!白血病!兒童癌症發病率升高,原來是因為它們!
癌症不是絕症,癌症病人也可以活到百歲!專家強烈推薦這項運動能防癌症
什麼是癌症?早期癌症如何調理?
洋蔥是「癌症」剋星,降血壓血脂,還能利尿抗病毒,你喜歡吃嗎?
基因王聊癌 什麼是癌症?
癌症的三大「致命弱點」讓癌症遠離你!
這些鹼性食物是癌症的「天敵」,每天堅持吃,「阻擋」癌症靠近!
對!這就是「癌症之王」——肺癌!
最「輕」的癌症是什麼?癌症的「座次表」
你是癌症性格嗎?丨一周熱榜
炎症離癌症有多遠?小心這幾種炎症可成為癌症幫凶!
芹菜是「癌症」剋星,平肝降壓安神,還能利尿消腫,你喜歡吃嗎?
癌症不可怕!這些食物是癌症剋星,常吃遠離癌症更健康
為什麼癌症是不治之症?
癌症可以預防嗎?人為什麼會患癌?揭秘癌症四大疑問!
癌症是如何轉移的?
癌症不用怕了!這些食物是癌症剋星,堅持常吃,遠離癌症更長壽
害怕癌症纏身?幾個遠離癌症的小妙招,預防癌症
癌症百問之十五 癌症是急性病還是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