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明末將領投降居多,而北洋將領大多拒絕日本?

為什麼明末將領投降居多,而北洋將領大多拒絕日本?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殺身亡,大批文官投降。40多天後,12萬滿清八旗軍進入北京,一年之內招降明軍40多萬。

1645年5月,清軍南下進攻南明,又有大批明軍將領投降,南明弘光政權滅亡。

在明朝滅亡的過程中,明朝將領投降的數量非常多,可以說多數都投降了。以至於後來的隆武帝不得不依靠海盜出身的鄭芝龍,永曆皇帝手下主要將領李定國、孫可望等人都是原來張獻忠的部下。

也就是說,多數明軍將領的節操還不如海盜和流寇,東林黨錢謙益的節操還不如他的小妾——名妓柳如是。為什麼明末將領投降居多,而北洋將領大多拒絕日本?

投降清朝的明軍高級將領有:

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吳三桂。

總兵祖大壽、督師洪承疇、續順公沈志祥、義王孫可望(張獻忠部)、孟喬芳。

額駙李永芳(李成梁的子孫)、馬光遠、孫得功、劉芳名、左夢庚(左良玉之子)、田雄、馬得功、張天祿、許定國、劉良佐、趙之龍,李成棟(嘉定三屠的清軍統帥),高第,鄭芝龍(鄭成功的老爸),張勇,吳六奇,唐通,白廣恩等(還有很多省略的)。

相比之下,民國時期北洋軍閥的將領們,如段祺瑞、吳佩孚、孫傳芳等,在他們失去軍隊退出軍政界後,面對日本人的軟磨硬泡,絕大多數都選擇了拒絕,保全了民族氣節。為什麼明末將領投降居多,而北洋將領大多拒絕日本?

為什麼明末將領多投降而北洋軍閥們卻堅持民族大義?

第一,民族觀念。隨然多數人都覺得女真人是外族,但是與現代意義上的民族之別不在一個檔次上,現代民族觀念尚未形成。很多人都覺得擁護誰當皇帝都差不多,反正我們都是種地交稅。

不可否認,在朱明和滿清之間,多數明朝子民還是傾向於支持朱明的,但是在南明不足以抵擋清軍後,無奈選擇滿清也是其中一種選擇。

日本侵略中國之時,中國的現代民族觀念已經形成,北洋軍閥們深知其中利害,一旦服從日本人,不但自己名節不保,還會禍及子孫後代,所以絕不屈服於日本人。

第二,明末文臣內鬥,小人紛紛登台,節操盡失,很多文人變成了有文化的流氓。武將為國捐軀,死掉太多,比如孫傳庭、盧象昇、袁崇煥、孫承宗等,之前武將受到不公平待遇導致祖大壽(吳三桂的舅舅)、吳三桂等人已經不如之前的將領忠心。

第三,明軍將領投降的時候,明朝已經滅亡,南明大勢已去,很多人是看準了明朝已經不可挽回。

明朝在皇帝死後,全國已經變成一盤散沙,沒有人能夠把全國的武裝力量有效組織起來,抵抗清軍。

而1931至1945年抗戰期間,中國雖然危機重重,甚至失去半壁江山,但畢竟國還在,國家還沒有滅亡。為什麼明末將領投降居多,而北洋將領大多拒絕日本?

第四,文化水平。明末武將大多是大老粗,識字不多,文化水平低。北洋軍閥多數不但很有文化,很有都是軍校畢業,還有一些曾留學國外。

第五,個人問題。明末將領大多節操太差,有奶就是娘,貪圖眼前利益。想要擁立清朝皇帝當個開國功臣什麼的,為了個人利益不顧民族大義。

北洋軍閥們雖然互相混戰,但在民族大義方面還是站的住腳的。

(歡迎關注看一下我的其他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燕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看一下當年北約與華約對峙的六張圖,你就明白蘇聯為何落敗
俄羅斯人爆料:古埃及金字塔其實是19世紀建造的
千古一帝秦始皇最被人遺忘的一項歷史功績

TAG:燕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台灣地震竟拒絕大陸幫忙,向日本求救?日本:多喝熱水
普京2次要還給日本領土,日本霸氣地拒絕了,如今沒機會了
上海灘黑幫大亨,青幫輩分最高,拒絕投靠日本人
德國想找日本幫忙,日本為何會拒絕,而是將目光定在東南亞?
該地遭日軍屠殺後只餘36人,殘忍度不亞於南京,至今拒絕日本人來
二戰後蘇聯曾想將北方四島還給日本,日本卻拒絕了,到底是為何呢?
中國最有骨氣的城市,拒絕任何日本人來參觀,日本天皇也不允許
文天祥就義之前被囚三年多,多次拒絕勸降
娛樂圈在日本特別不受歡迎的5大明星,最後一位拒絕唱日文歌!
汪偽政府多次討好日本要求參加二戰 為何日本一再拒絕?
劉國梁引海外乒協狂追不舍,曾多次拒絕日本重金,這次或有新去向
日本鬼子投降,回國想帶走一物,卻被中國拒絕,日本人:不給就自殺
他設計了原子彈,但拒絕向日本道歉,被日本逼迫時甚至怒罵活該
恥辱!陸軍中將到南京受降,向日軍提一個要求,為何遭日方拒絕?
日軍投降後要帶走一樣東西,蔣介石直接拒絕,竟有日本人為它切腹
每日一膽,皇馬拒絕逆轉!
吳京獲日本影帝,拒絕去領獎,霸氣回絕!
二戰後,蘇聯拒絕釋放40萬日本戰俘,到底是何原因?
歷史上這五個大姓有多牛,連皇帝要和他們結親都遭到明確拒絕
二戰結束之後,中國本有機會可以佔領日本,卻為何選擇了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