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謚號、廟號、尊號、徽號哪些用在生前?哪些用在死後?傳統不能丟

謚號、廟號、尊號、徽號哪些用在生前?哪些用在死後?傳統不能丟

謚號、廟號、尊號、徽號

謚號

古代帝王 諸侯 高官大臣等人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謚號是死者生前實際和品德的概括。謚號按性質分為三類:

1、表揚性的

經天緯地曰文 布義行剛曰景

威強睿德曰武 柔質慈民曰惠

2、批判性的

亂而不損曰靈 殺戮無辜曰厲

好內遠禮曰煬

3、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懷

在國遭憂曰愍

廟號

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供奉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 太宗等。從漢代起,每個朝代一般是第一個皇帝的廟號太長,不便稱呼,所以唐宋以來的皇帝都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兩代才用年號來稱呼。

尊號 徽號

尊號和徽號都是對尊者加上的號,以表示遵崇和褒美的意思。尊號起於唐。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號。如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受尊號為開元聖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其母為聖母皇太后,再加上徽號為「慈禧」。封建時代帝後的尊號可以加上幾次,實際上都是臣子對他們的阿諛奉承。現代也有贈送徽號這種情況,但性質和內容不一樣,如孫炳文曾贈給郭沫若一個徽號:「戎馬書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迴眸一笑 的精彩文章:

99%中國人不知道的32個歷史真相

TAG:迴眸一笑 |

您可能感興趣

徽號是什麼?這位長壽的太后為何會有十六字之長的徽號?
她的身份有疑點,一生卻加了9次徽號,生下了清朝最長壽的皇帝
清朝十一位皇太后為何只有她沒有徽號?
清朝歷史上第一位皇太后為何沒有徽號?
袁世凱曾在龍椅上方綉了一個徽號,可將其取下,裡面竟裝滿東西
她13歲嫁給自己姑父,兒子6歲登皇位,活到75歲上9次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