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500強獨佔115席!中國企業離偉大還有多遠?

世界500強獨佔115席!中國企業離偉大還有多遠?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被視為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權威榜單,每年發布一次。主要依據當年3月31日前的企業財年業績數據進行排名,若企業財年截至日期晚於3月31日,則計算上一年的數據。


 


昨日(7月20日),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發布。沃爾瑪連續四年排名第一位,前三陣營中的其它兩家則為中國公司——國家電網和中石化。

中國上榜公司數量連續第十四年增長,今年達到了115家,其中10家中國公司首次上榜。

民營企業中的華為首次打入前百強,排名第83位,較上一年的第129位提升46位。




在上榜的中國企業中,有10家企業的盈利為負,這似乎與世界500強這一身份極為不符



排行榜又透露了哪些信息?又該如何解讀?在榜單中的不俗表現是否可以證明中國企業足夠偉大?中國企業家在未來又該如何把握髮展機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系統解讀。


 




編  輯 | 魯一


來  源 | 正和島(ID:zhenghedao)


中國的

世界500強

數量3-5年或超美國


 


在今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上榜公司數量連續第十四年增長,達到了115家,位於上榜國家的第二名。美國與日本分別排名第一、三位,公司數量則分別是132家、51家。


 


在這115家中國企業中,大陸109家企業(未加台灣地區)的總營業收入達到了6.04萬億美元,占《財富》世界500強總營收的22%,佔中國2016年GDP的55%。




榜單中, 80%的中國入榜企業是地方國企或央企。具體到行業,

中國除了金融業,最多的行業分布是能源、煉油、採礦公司和房地產、工程與建築公司

。10家中國公司首次上榜,其中新上榜公司多為民企,且最多的行業是貿易,有3家;其次是2家來自互聯網服務和零售的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唯一新上榜的房地產企業是碧桂園。



 


在民企中,華為以785.108億美元營業收入首次打入前百強,排名第83位,較上一年的第129位提升46位。


 



 

 

上榜2017世界500強前50位的中國公司




500強榜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國家企業的發展水平,有哪些可圈可點之處?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接受《財富》中文版特邀撰文,對500強榜單做了這樣的解讀:


 

中國大企業迅速崛起。中國經濟在2016年以6.7%的增長速度重奪世界經濟增速第一,並且帶動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經濟增長;今年第一、二季度又都保持了6.9%的GDP增速,這樣的宏觀經濟有利於大企業的進一步崛起。以此類推,

中國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的企業數量有可能在三至五年內超過美國。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中國新進榜單中的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在整個榜單中所佔的比例增至20%。這反映出中國經濟在轉型過程中市場力量的頑強蓄積。民營企業相對而言有較高的投資資本收益率,更多民營企業的崛起反映出中國企業2.0時代的逐漸到來。


 


尤其是阿里巴巴和騰訊首次進入榜單,再加上去年進入榜單的京東,全球6家互聯網服務大公司中國和美國各佔一半。美國的三家為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今年新上榜的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表明新經濟在中國的崛起,這些企業正在以極大的衝擊力改變著中國經濟的微觀基礎,逐漸成為中國偉大企業最具有競爭力的候選者。




大而不強:10家上榜企業盈利為負


 


分析榜單中國企業所在的行業及盈利能力,同時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進入榜單的中國企業的行業和所有制分布也沒有實質性變化




在進入前200名的中國企業里,大部分是國企、央企,民營企業是很少的。這樣的分布,與我們國家過去30多年靠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的模式是相吻合的。


 


持續三十多年的高投資需要大量的資金、原材料和能源等要素,這些領域裡容易出現規模領先的企業。雖然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從簡單的投資拉動向創新和效率驅動的轉型,但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層面--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這種轉型帶來的變化。


 


再做一個橫向對比,以截止到2016年年底中國A股市場市值最大的企業和美國最大市值的企業為例,可以看出來,中國企業如工商銀行、中石油等都是提供要素(資金、原材料、能源等)的企業;美國最大市值的企業則是蘋果、谷歌、微軟等創新型企業。


 


2.中國上榜企業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大而不強的狀況




財富500強榜單是按銷售收入排名的,雖然號稱500強,但更像500大。偉大企業的界定標準不是銷售收入,而是盈利能力。中國109家上榜企業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ROA)僅為1.65%,一塊錢的資產只能產生1.65分的稅後利潤;而美國企業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為4.79%,是中國企業的2.9倍


 


2017年世界500強最賺錢的公司中,蘋果以457億美元的利潤衛冕冠軍,中國的四大行「工建農中」則緊隨其後,位於第2-5名。

而在109家上榜的中國企業中,有10家企業的盈利為負,這顯然與世界500強這一身份極為不符


 


在過去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過程中,中國是否又催生出大批偉大的企業?



中國沒有產生大批偉大的企業


 


就整個中國企業的發展歷程來看,

劉俏把1978年至2015年的時代稱為中國企業的1.0時代,

總結在這30多年裡,出現了4次創業高峰:




1.

1980年代

是一個嚴重供不應求的時代,只要膽子大,把產品製造出來就有需求。柳傳志、張瑞敏、任正非、魯冠球這一代企業家成長起來。




2.

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

,很多高校教師、機關公務員下海,開創了第二次創業浪潮,著名企業家有陳東升、郭廣昌、馬明哲等。




3.

從1990年代末期到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

,出現一波互聯網浪潮,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劉強東等互聯網企業家脫穎而出。




4

.

近幾年的雙創浪潮

,大部分創業者還處於磨鍊期,很難講他們的企業能否成為影響力深遠的企業,但這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雙創時代。


 


這個時代里,國企改革起起伏伏。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工商銀行等企業的成功也許有一些爭議,但值得肯定的是,它們在中國經濟的崛起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很多國企企業家做了很多擔當。而民營企業華為可能是這個時代最受厚愛的企業,連續30年保持較高ROIC。


 


如果用一句話來勾勒中國企業的1.0時代,那就是大企業的崛起

,但規模上的「大」並不等同於「偉大」。


 


管理經典著作《基業長青》提出一個問題:如何建立一個偉大並長勝不衰的公司?中國的企業是否偉大?是否能夠基業長青?是否能夠保持比競爭對手高的利潤?如此看來,中國似乎缺少偉大的企業!


 


那麼,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為什麼並沒有催生出大批偉大企業?劉俏從外因與內因角度,做了細緻的分析:




1.外因,重點以增長模式為例


 


在一個投資拉動增長的大環境里,對企業而言,做規模比創造價值更有意義。我國基本上是以經濟發展為導向,鼓勵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在經濟增長指標上進行競爭,經濟發展得好的地方官員有更好的晉陞機會。這也導致企業更注重規模。


 


我國的信貸增長速度,在2001年以來的大多數年份,都超過了名義GDP的增長速度。這說明,我們為了拉動GDP增長,開始藉助一些非常的手段。導致的後果是,企業越來越大,但創造價值的能力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


 


另外,根據對上市公司群體的數據分析,國企作為一個群體的信用風險要更高一點,更可能違約;但是,國企的貸款利率要低於違約風險更低的民營企業。這樣一個悖論,反映出金融體系在配置資源的時候厚此薄彼。





中國國企和民企平均ROIC時間序列圖(1999-2015),來自劉俏在北京大學的演講



 


事實上,在大部分年份里,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的投資資本收益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以下簡稱ROIC)比國有上市公司更高。不得不承認的還有一個現狀是,民營企業很難做大,國企本來就很大,還容易做得更大。以工業企業為例,國企數目佔總工業企業比例已經降到4.9%,但擁有40%的資產。國有工業企業平均資產規模是私有工業企業的12倍。但是,國有工業企業在資金使用效率方面是比較低下的,導致1.0時代的中國企業在ROIC方面表現較差。提高國企資本使用效率非常重要。


 


2.內因,重點是企業家自身認知的問題


 


1.0時代的企業,不管做什麼行業,都喜歡講多元化,都要做金融。問題是,多元化很容易讓企業做大規模,卻未必能把企業做強。當講多元化、追求規模、追求大而不倒的時候,企業已經背離價值創造了。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家在經營管理思維上還是有很多誤區,這在1.0時代也比較常見。



一大批好企業是中國經濟真正的未來


 


劉俏對未來中國經濟前景做了一個預測,按照推動經濟增長的兩個指標不同取值的話,一共分為四個場景:




第一個是高質高速的增長,速度8%以上,效率很高,但幾乎不可能實現;




第二個是我們的現狀,很高的投資率但是ROIC低;




第三個是中等收入陷阱,兩個指標都很低,中國獲得1%、2%實體經濟的年增長速度,這樣的話人均GDP收入很難達到12000美金,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第四個,假如我們通過改善微觀基礎,湧現出一大批好企業,提高中國經濟的ROIC,不需要太高的投資率就能獲得相對比較合理的增長,這種情況才是新常態。


 


第四種狀況是最理想也最可能實現的狀況,是中國經濟真正的未來。換句話說,我們需要一大批好企業,需要有不一樣的經濟微觀基礎。


 


在推動一個國家或者一個企業的增長時,投資率和ROIC都非常重要

。一個企業的增長率=ROIC * 投資率。當企業的ROIC水平低的時候,要保增長,只能靠投資。過去十幾年裡,中國經濟基本上完成了工業化進程,資本總量已經非常大了,邊際收益開始遞減了,即ROIC開始下降了。這時候還要保持較高的增長率,必然靠提升投資率。投資資金的來源就是銀行的信貸,所以最近10年時間,我們看到的是債務水平的高企。


 


背後的故事是,企業要增長,但是ROIC低,只能借新債還舊債做投資,一方面能實現增長,另一方面能讓債務問題不至於爆發,最後導致債務水平越來越高。在ROIC沒有提高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再提比較高的增長目標的話,就還得靠投資,靠信貸,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數據:2016年一季度,金融附加值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9.5%了。換句話說,100元GDP里,9.5元都是金融行業貢獻的,這裡面還沒有算地下錢莊和P2P。這意味著,金融服務的中間環節太多,中間費用太高。同樣一個指標,美國過去130年平均在4%-6%之間。


 


換個角度看,北京和上海金融附加值佔GDP比例已經達到17%,超過了倫敦、紐約和香港。但這並不能說明北京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了,只能說明我們的金融確實效率不高,收費太高。我們的存貸款利差長時間保持在3%,最近降到2.5%。利差越大,說明金融越賺錢,但是也傷害了實體經濟。這也反映出我們傳統的、靠債務驅動的增長模式,發展勢頭已經受阻,未來的成長空間是非常有限的。


 


實際上,

脫實向虛在加劇,金融有金融的精彩,實體有實體的無奈

。但是為了實現較高的經濟增速,我們又必須靠銀行的貸款。




未來中國何以產生偉大的企業?


 


劉俏認為中國企業的2.0時代已經開始,何以產生偉大的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前置條件?他和團隊有以下方面的探討。


 


外因是在制度層面上,我們要建立市場導向的制度基礎設施,包括:提升金融中介效率,改革金融體系,加速國企改革、財稅改革、企業減負,保護私有產權等。


 


內因是在企業層面上,企業家精神和創新是重塑微觀基礎的重中之重。


 


企業家們要認識到,企業的最終發展要轉移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簡稱TFP)方面。一家企業提高TFP,最終會反映到ROIC上,這是企業未來競爭的核心優勢。經濟學家用TFP來表示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TFP的來源包括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產創新等。過去30多年,TFP的提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人均GDP里近80%都要用TFP解釋。我們認為過去的發展是粗放的,目前中國的TFP水平僅為美國的20%,但這也正意味著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劉俏對未來經濟總量有以下的估測:


 


1.到2030年,如果GDP增速保持5.5%,通脹在3.5%,那麼中國的實際GDP將達到157萬億,名義GDP將達到250萬億。5.5%的GDP增速是個假設,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我認為,保持5.5%的增速完全是可以實現的。保守估計下,我們還有這麼大的增長空間。




2.到2030年,中國的名義金融資產總規模將達到900-1000萬億元(現在是260萬億元,中國最大的金融機構工商銀行的資產規模是22萬億元)。




3.到2030年,中國擁有4億「九零後」,2億受過大學教育的勞動力人口。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在哪個歷史階段有這麼高質量的勞動力數量,美國現在是9000萬,已經創造了很多奇蹟。從另一個角度說,沒有哪個國家有這麼大的消費力市場,他們的消費偏好,對產品的認知,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將左右未來很多行業的方向。比起「中國製造」,「為中國製造」更值得思考。


 


在任何一個歷史階段,創新無外乎四種:以客戶體驗為導向的、效率驅動的、以技術為基礎和以科學為基礎。在1.0時代,我們把前兩種創新做得非常出色,比如我們的外賣是以客戶體驗為導向的,我們的建築工人效率非常高,等等。在2.0時代,企業需要注重以技術和科學為基礎的創新,增加研發投入,夯實專利基礎。這是企業在2.0時代的必爭之地。


 


中國經濟重塑微觀基礎,真正提升ROIC的可能性有多大?研發佔GDP比例超過4%的國家就兩個,以色列和韓國。中國目前是2%,如果能提到4%,將會取得很大的成就。


 


1.0時代最大的行業是金融業,那麼,2.0時代的增長點是什麼?劉俏預測:

到2030年,會有眾多優秀企業從醫療健康、大文化、旅遊、新能源、新金融以及智能製造等行業中崛起


 


醫療健康現在佔中國GDP的比重是5.6%,這個數字在美國是17%。隨著中國老齡化趨勢,在資本市場上,醫療健康板塊的熱度逐年加劇。文化產業2014年佔GDP的比重是0.6%,將來是一個5%以上的行業。除此之外,新能源、新金融、智能製造等方面也有這樣的機會。靠什麼樣的企業、靠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去充實這麼大的一個市場機會?值得企業家們思考。


 


現在到了中國產生偉大企業的時候了!未來它們將主導中國經濟的若干個戰略領域。中國企業家更理應有所作為,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資料來源:



劉俏:中國為什麼比以往更需要偉大企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劉俏:中國到了需要偉大企業的時候(財富中文網)


 


劉俏教授簡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於2013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獎,2014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他在公司金融,實證資產定價、市場微觀結構和中國經濟研究等方面擁有眾多著述。



看文章不過癮?掃碼關注,更多精彩等你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亞洲首富李嘉誠的家庭飯局曝光,教子之道震驚無數家庭!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十個未解之謎, 世人至今難解!
歷史書中不會說的秘密,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朝為何失敗的真相!
世界各國新娘,哪個最美?

TAG: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