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楊瀾對兒女的4個期望,太經典了!你家孩子做到了嗎?

楊瀾對兒女的4個期望,太經典了!你家孩子做到了嗎?


楊瀾不覺得做神童有什麼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須要有特別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個快樂的人,也能給別人帶去快樂。為此,楊瀾身體力行,努力培養孩子具有幾種習慣和品性:愛好運動、慈悲為懷、善於表達和富有幽默感。



做個好媽媽


楊瀾對兒女的4個期望,太經典了!你家孩子做到了嗎?





 01 


     

不敷衍、不馬虎     


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件小事




1996年,楊瀾在美國生下兒子;2000年10月20日,楊瀾在上海又喜得一個六斤多重的小女兒,圓了她想要「美國兒子中國女兒」的媽媽夢。




因為工作緣故,楊瀾不能時時陪在孩子身邊,不過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楊瀾都在他們身邊。




兩個小傢伙出生後的前幾個月,楊瀾堅持用母乳餵養;孩子出生後的幾年時間裡,楊瀾也一直自己帶他們,雖然有點辛苦,可楊瀾覺得很值。



楊瀾至今記得兒子一歲多時的一個場景。那是兒子出生後,楊瀾第一次比較長時間地出差,要離開兒子五天。那天回家時,楊瀾發現兒子臉上的表情特別有層次,先是把臉轉過去,憋了半天之後才委屈得哭出了聲,最後把楊瀾自己的眼淚也帶出來了。




兒子當初這個無比豐富的表情,重重地定格在楊瀾的心裡,她意識到孩子幼小時期不能離開母親;三歲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不小心造成了損失,以後會很難彌補。後來,她下定決心扔下所有工作,命令自己在家做了整整一年的「全職媽媽」。




對於當初自己的這個決定,楊瀾至今感到分外欣慰,那一年太值了!




可是,矛盾不可能每一次都能調和。女兒吃奶才三個月時,剛好遇上申奧,楊瀾必須得在北京和上海之間來回跑,怎麼辦?




心中有百般不願,也曾想方設法努力掙扎,可最後還是不得不提前給女兒斷了奶。說起這件事,楊瀾依然一臉無奈。幸虧如今已上小學的女兒能體諒理解,還會開玩笑地說:「我也為申奧做過貢獻哦!」




媽媽確實不是萬能的,但至少可以做到這一條——面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不馬虎、不敷衍,這是楊瀾給自己定的規矩。




現在她每次出差,一定都會在出發前極其詳細地告知兩個孩子:會去多久,什麼時間回家,上午還是下午,吃過晚飯還是深夜……



楊瀾很忙,可謂一個空中飛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成為孩子鋼琴學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長之一,還能在兒子八歲之前陪著他遊歷了十五個國家,真讓人驚訝。




如今的楊瀾經常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飛來飛去,但為了多一點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每次出差,她都會安排兒子到機場接送。回到家中,楊瀾即使再累再忙,都會抽出時間和孩子交流,專心致志地和他們說話,認真傾聽他們說的每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們的世界。




孩子們都很聰明,知道媽媽辛苦,是擠出時間來陪他們的。



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楊瀾會與他們玩拼圖、講故事,會和他們打鬧,也會和他們一起看電影。前段時間看《別惹螞蟻》,一邊看一邊和孩子一起大叫,童趣帶給楊瀾很多的快樂。




 02 


 

  不緊張、不苛求   

讓孩子在現實中成長





孩子長大了,該上學了,上什麼樣的學校呢?




在這些事情的關註上,楊瀾和當下大多數父母很不一樣。按條件,楊瀾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貴族學校、特色學校,或更有利於學習外語的國際學校。可是,無論在上海還是北京,楊瀾都堅持為孩子選擇普通的公立學校。



楊瀾還做了權衡和比較,相對來說,中文比英文難學,假如孩子從小沒有一個中文寫作環境,就難以學好中文。因此,孩子小時候需要重點補充的課程不是奧數,不是英文,恰恰是如今許多父母忽視的中文。




楊瀾有這樣一個原則,無論孩子們今後去哪兒,做什麼,他們是中國人這點是絕不   能變的,所以必須要讓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滲透進他們的血液里……




楊瀾選擇讓孩子上公立學校還有一個「私心」,就是想讓孩子接觸到最真實的生活,也生活在最接近社會現實的環境中,這樣的成長環境對孩子才是真實可靠和有益的。




誰都知道,當前,應試教育使學生間的競爭十分激烈,每一位母親都很擔心孩子能否適應。還好,楊瀾兒子的學習成績還不錯,能在班上保持前三名。說起兒子,楊瀾一點也不掩飾對兒子的讚賞。




當初給兒子起名字時,楊瀾夫婦曾開玩笑地說,就叫「吳(無)所謂」好了,不知是否有這個玩笑的緣故,兒子對自己的成績排名、個人的利害得失,真的有些「無所謂」。




班裡許多成績好的同學一般都在課外參加奧數、英語等多項補習,兒子小小年紀居然能坦然面對,能夠告訴媽媽:「我可是在參加一場不公平的競爭!」




其實,絕不是對任何事情都「無所謂」,比如,楊瀾會鼓勵兒子去競爭當班長,用自己的壓歲錢為患白血病的同學捐款,積極為班裡同學服務做事,這都是楊瀾十分看重的事情。兒子要做一個好班長、好乾部,他得努力讓自己各方面都優秀,自然也包括學習成績……




有一次,兒子在學校和班裡一個不守規則的同學發生了爭執,結果引來了重拳回擊。兒子悄悄地把那位同學拉進廁所「私了」:兩人先是打了一架,打累了,兒子道歉說自己當初勸告方式不對,但本意是為維護班級的榮譽,因此請同學諒解,最後兩人握手言和……




當兒子把這件事告訴媽媽時,楊瀾大加讚揚了一番,讚揚他能獨立解決矛盾而不是動不動就向老師告狀。楊瀾說,和孩子討論他們關心的事情,其實是媽媽最應該集中精神認真對待的,因為這往往是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的最佳時機。




一位心理專家說過:「無論你多麼小心,你的孩子都會留下一些心靈創傷。」所以楊瀾一直告訴自己,做媽媽不要太緊張,也不要對孩子有太多苛求,很多情況下,父母和孩子是一種最自然的關係,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變得更好。




楊瀾也希望孩子能多一點藝術熏陶,於是從小安排他們學習彈鋼琴,沒料到,同在一個家裡,兒子和女兒的情況大相徑庭:兒子學了不到一年就開始不耐煩,打了退堂鼓;儘管有哥哥的「壞榜樣」,可女兒打一開始就迷上了鋼琴,天天都會要求多彈多練,完全不用別人催促……




楊瀾意識到,真的不該將成年人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許多時候,不必在意孩子的選擇是否和自己一致,太刻意的父母可能會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適得其反。




有一次,兒子學校開聯歡會,老師事先和楊瀾溝通,請她在會上做一個三分鐘的發言。連楊瀾自己也沒料到,經歷過無數大場面的她,居然會為這三分鐘演講無比緊張,生怕不能讓老師滿意,又怕家長們會覺得自己矯情,更害怕給兒子丟臉。




兒子看出了媽媽的擔心,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的認真,在她最終講完下來後,兒子給予了高度的讚揚。楊瀾由此得出結論:「其實孩子也會非常在乎父母做事的態度。」




 03 


  培養孩子好品性   


完整人格很重要





如今,有些媽媽把培養「神童」作為寶寶的早教目標,而一些媽媽雖希望讓孩子擁有快樂自由的童年,卻不懂如何著手。




楊瀾不覺得做神童有什麼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須要有特別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個快樂的人,也能給別人帶去快樂。為此,楊瀾身體力行,努力培養孩子具有幾種習慣和品性:愛好運動、慈悲為懷、善於表達和富有幽默感。




誰都知道楊瀾英語特別好,可她和孩子在一起時,楊瀾把絕大多數時間花在並不特別擅長的體育運動上,她和孩子一起滑冰,一起去體育場。




有一次和女兒滑冰時,楊瀾不小心摔壞了尾椎骨,養好了傷還是繼續奔向運動場。最近,孩子們喜歡上了動畫片《網球王子》,提出要學打網球,楊瀾不僅鼓勵他們,自己也加入其中。




楊瀾發現,孩子更喜歡和他們一起運動的媽媽。為此,楊瀾和孩子們約定,一星期至少出兩次大汗。




 04 


孩子們還要有慈善情懷




兒子小時候,楊瀾在給他講完上帝和所羅門的故事後問:「如果上帝只能給你一件禮物,你要什麼?」當然,故事中的所羅門要的是智慧,可兒子回答說,他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健康……楊瀾萬分驚喜地誇兒子:「你比所羅門還厲害!」




後來,兒子在學校做班長時懂得關心別人,因為他早就和媽媽討論並達成共識:做班長就是要犧牲自己為大家服務。




楊瀾的工作有許多種,但只要是和慈善事業有關,她就會回家詳細地向兩個孩子「彙報」,告訴他們慈善的意義,每次孩子們也會為媽媽做的事情驕傲。




楊瀾認為,表達能力的培養太重要了,幾乎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她特別鼓勵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意見,說出自己的想法。帶他們去朋友家時,她讓孩子大大方方地介紹自己。即便是孩子生氣時,她也千方百計鼓勵他們說出來。




還有幽默感的培養,雖然做起來不太容易,但還是值得去努力。在家時,只要孩子們說了什麼好玩幽默的話,楊瀾總會不失時機地報以開心的大笑,同時給予回應和讚賞。




她後來發現,和孩子一起看卡通書和卡通片是個好辦法,能培養和強化幽默感,大家笑作一團時,語言自然而然會變得機敏和幽默。




在楊瀾看來,作為一名母親,最大的任務就是要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維方式。語文、數學這些知識老師可以教會,但孩子如何面對挫折、如何面對嫉妒、如何融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這都需要母親去教他。




身心的健康是起碼的,也是最關鍵的。讓孩子可以沒有障礙地和別人交流,對任何事情都以開朗活潑的態度處理,這種性格的培養對他一生都很重要。




楊瀾的兒子喜歡畫畫,畫卡通什麼的,課間的時候,小朋友們會排著隊請他畫畫。楊瀾跟兒子說:「能不能送媽媽幾張?」現在,楊瀾辦公室里掛著的就是孩子的畫,她認為這既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更是對孩子創造性思維的鼓勵。




一段時間裡,楊瀾的孩子從上海轉學到北京,剛開始兒子很不開心,總抱怨說到了北京就見不到上海的老師和同學了。




起初楊瀾覺得告訴孩子交一些新朋友適應一下就好了,後來楊瀾看了一本教媽媽如何在人生的不同情境里教育孩子的心理學書,其中有個小節講的是搬家,書里說搬家在大人心目中不是件特別大的事,但是在小孩子小小的頭腦中,卻是件天大的事,因為他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別的同學都已經相互成了朋友,而他是個陌生人,他要面臨很多的選擇。




書中說,做父母的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用新朋友圈來寬慰孩子,這會讓他有一種背叛感、負罪感,他會覺得交了新朋友,就可以忘了老朋友。你一定要幫助他與老朋友保持聯繫。後來,楊瀾就主動幫兒子搜集整理上海同學和老師的聯繫方式,還建議他隔段時間打電話問候老朋友,回到上海要和他們見面聚會。




楊瀾覺得,一個智慧媽媽應該觀察孩子的潛在能力和才華,她的任務是為孩子們打好基礎,至於將來孩子做什麼,媽媽是無法設計的。還有,千萬不要做一個抱怨媽媽,有些女人喜歡抱怨,怨社會不公,怨孩子不孝,怨男人不好……即使是愛也化作了無盡的嘮叨,要知道這樣一個抱怨媽媽,對孩子的殺傷力特別大!




楊瀾說,自己心目中的「智慧媽媽」形象,

首先要懂得科學地養育孩子,其次是讓孩子有一個平衡的心態

,要懂得與人溝通,還要自信、獨立,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環境很重要,一個有愛、有關懷的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








版權說明:

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支付稿酬,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做個好媽媽 的精彩文章:

媽媽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
北大女生遇害後,一位母親給孩子說的一段話,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孩子問「讀書有什麼用?」 這個媽媽給出了最好的回答!
別錯過孩子的「黃金8年」(家長必看)
練字技巧,家長趕緊為孩子收藏!

TAG:做個好媽媽 |

您可能感興趣

伴讀 | 楊瀾對兒女的4個期望,太經典了!你家孩子做到了嗎?
男人所期望的女人味,你真的做到了?
張傑談及女兒眼神寵溺,期望孩子叫爸爸,在外還不忘看一看女兒
女孩期望被「進攻」的7大信號,男孩你讀懂了嗎?
想要孩子成為你期望的樣子,孩子三歲後,至少你得做到這一點
七夕最期望男朋友送什麼禮物?妹子的回答你絕對想不到,拿走不謝
胡可沙溢曝出自己的家,從小就對兒子很高期望,還給他買了鋼琴
「寧當敗家女,不當扶弟魔」,女兒的幡然醒悟,毀了父母的大期望
女生對男票有什麼期望,妹紙「神回復」雷倒眾人,太扎心了!
李易峰:看到你上了熱搜,超出了我對你的期望
若一個外國男人想娶某個中國女孩,女孩家人會對他抱有哪些期望?
很早就被冊立為太子!對他的關愛不難看出康熙帝對他的期望!
張若昀微博回應,卻不是我們期望的樣子,僅僅說了7個字
天下母親對孩子共同的期望,竟然只是……
每個女人,都期望嫁給自己心愛的男人。
參觀胡可和沙溢的愛巢,從小給兒子買了鋼琴,對孩子期望很大
比起於曉光對兒子的寄語,rain對金泰熙女兒的期望也太特別了!
蘇東坡為什麼希望剛出生的兒子愚笨粗蠢?為什麼和我們的父母期望不一樣?
忙活三個月的家居裝修不輕鬆,我:師傅有經驗,沒辜負我的期望
雨盈:每個孩子都期望有個「漂亮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