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淺談屯田制的興起藤枝投稿

淺談屯田制的興起藤枝投稿

文/秦州洋

···

《軍師司馬懿》里提到了鄧艾的屯田法,讓我蠻驚訝,卻也很歡喜。就如這段時間好的中國電視劇慢慢誕生,好的中國演員被群眾重視起來一樣,歷史劇的水平也開始提高,從近十年來的詬病中走出來。

簡單的碼一碼屯田制的興起,從春秋到南北朝。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只能簡單的碼一碼,希望有人會講封建時代的屯田制更詳細,更完整的寫出來。

(一)出現

從廣義上講,屯田從春秋,或更早前就已經出現了。眾所周知,周天子廣封諸侯於各地,這些諸侯國君被分封后,就會帶領百姓去築城,並划下井田讓人耕種,但這只是長得有一點像罷了。

雛形出現在秦漢。秦漢大一統後,中國內部難以再起爭端,主要敵人成了草原的匈奴等少數民族,故而朝廷要在邊疆布防。而為了把邊疆逐步中國化,朝廷大量的移民殖邊,並開墾了靠近山西,河北一代的內蒙古。晁錯也曾三次上書,提遷民邊塞,以開荒實邊的方法,來對付匈奴居無定所的流竄性騷擾。

屯田制正式出現是在漢武帝時期,畢竟這個人開創了多個中國第一。他打通西域後,為了控制西域,邊防匈奴,就在西北到新疆布防了大量軍隊,而且因為那時西域多水草,可耕田,於是軍隊兵農兩兼的在西北駐紮。漢武帝還遷徙貧民70餘萬到西北,以用實邊。

那時從山西到甘肅,沿途設置田官屯田,派吏卒有五六萬人之多。漢軍先以騎兵掃蕩戰場,再用步卒屯田以為後勁,這樣步步為營,終使匈奴屈服,也使屯田正式出現。

漢宣帝時,西漢王朝的主要對手變成了西羌,名將趙充國深入羌區分化羌人部族,製造羌人的矛盾。如此對付西羌必須持久作戰,可單兵費一項,每月就需軍糧三萬斛(1斛=120斤),所以趙充國用屯田法來解決糧食之困,一面屯田,一面勸化羌人,最終平定羌亂。

光武帝時全國剛經戰亂,有許多無主荒地,於是屯田法從西域轉入中原,南陽郡(河南鄧州),汝南郡(安徽亳州)的太守都開始廣墾荒地,興修水利,使得東漢經濟恢復,朝廷存有餘糧,減收田租為三十分之一。

(二)發展

屯田制確實是在三國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的,但最先開始的不是鄧艾,是陶謙,而最先在三國屯田有所成就的,還是曹操。

三國早期(嚴格說是東漢末年)由於戰亂引起的大規模,持續性饑荒是最大的問題。很多軍隊甚至因為缺糧,都不需要敵人的進攻就自己土崩瓦解了。那時候一石谷價要50餘萬錢,人吃人的現象不絕,甚至袁紹袁術這樣的大軍閥,部隊也只能靠桑葚,蒲草一類的東西充饑。

曹操這時說:「秦人以農事為主要才兼并天下,漢武以屯田為基礎才平定西域」,所以他並不急於攻城略地,而是讓任峻為典農中郎將,招募民眾屯田於許昌周圍,一年便得谷百萬斛。初試成功便立刻推廣開來,在州郡遍置田官,並將所產糧食存於當地,使曹操在戰爭中免了運糧的辛勞。

曹操手下的棗祗還提出民屯。他讓官府將官牛出租,鼓勵獨立生產,並將農民編為編戶,其中也包括了黃巾軍的家屬和大量無業游民。不過民屯需要給政府繳納糧食,用官牛的公六私四,不用的與官府對半分一年的糧食。這樣民眾雖然吃虧,但卻也樂意,魏國欣欣向榮。

後期鄧艾的屯田也是功不可沒。鄧艾認為北方田良水少,不能盡足地力,所以提出開河渠以灌溉田地。河渠開後,還能用以漕運之便。當時確實是司馬懿同意並支持鄧艾的,司馬懿還把屯田的詳細實行都交給鄧艾完成,效果自然顯著。

曹芳在位的時候,曾計劃攻打東吳,鄧艾提議讓邊防軍在淮河兩岸屯田,每隔五里便置一營,無事耕田,有事出征。並大規模開墾,讓從壽春到洛陽的沿途,到處可見農官兵田。

鄧艾還讓曹軍在淮北屯兵兩萬,淮南屯兵三萬,並制定出「十二分休」的計劃。簡單說就是戰時一萬人耕種,四萬人打仗,平時一萬人休息,四萬人耕種。這四萬人一年平均能生產500萬斛米,足夠十萬大軍連戰五年。

曹魏還貴在屯田政策全面,除了在中央和前線屯田,還在後方(陝西)屯田,並讓流亡的人有田可種,蜀吳的屯田如果和曹魏對比,便相形見拙見拙了。

南方在漢代沒有開設屯田,大概是從孫權那時才形成的,也是江東土地肥沃,吳國民無飢歲,士兵也並沒有國家提供的軍需,都是春耕秋收,戰時死效。且因為除江東六郡與荊州外,東吳領土多為未開化之地,不能帶來經濟效益卻也不能放棄,所以孫權在這些地方廣開軍屯,效果也還不錯。

但孫權常將屯田賜予大臣將軍,將軍治下的士兵連同家眷一起生活耕種,使得屯田成為私有,充實了大門閥家族的力量,所以東吳屯田也容易衰敗。

蜀國屯田最晚,效果也最小。因為四川天府之國,百姓根本沒有饑寒之憂,所以民屯一直沒有出現,就連軍屯,也是在諸葛亮姜維北伐時,才短暫出現的。

諸葛亮北伐,每次都因為糧盡退兵。蜀漢後方並不缺糧食,但關山道險,運糧不便,所以每次才因糧盡退軍。司馬懿都譏笑說:「孔明每次都因為缺糧退軍,所以他這次回去後一定會積攢糧食,我看他三年內是不會再有動作了。」

其實早在諸葛亮全面伐魏的前一年,他就派趙雲到赤懸屯田,但效果並不理想。北伐因缺糧退兵後,諸葛亮一面練兵,一面在關中和漢中屯墾,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一起耕種,打算長期駐紮邊境。但剛剛才起步,諸葛亮就病死在了五丈原,所以孔明屯田時間太短,成效怕也不好。

姜維繼承諸葛亮志願北伐,每次卻也因糧草不夠而退軍。無奈他只能在甘肅東南種麥,準備長期作戰,魏少帝聽說後非常心驚,第二年就派大軍把蜀國滅掉了,所以姜維的屯田更是徒勞。

(三)擴大

蜀亡後,西晉為伐吳準備,在四川廣開軍屯,使得屯田在四川出現。西晉又大規模廢除民屯,增加軍屯,終使在平吳戰役中,兵士都可自取糧食。可見平吳順利仰仗軍屯。

五華亂華,衣冠南渡後,宋齊梁陳皆重視屯田,劉宋時在安徽屯田,以備魏軍。但並未出現士兵且耕且守的局面,而是由民眾耕田以供給軍糧的。南齊時因為淮南都被北魏所佔,而江南諸鎮又皆取自京師,所以就有大臣提議軍隊自主帥以下皆需農墾,使江南自豐。但因為南齊內鬥,未能實行。

後梁國力強盛,曾佔據淮北,故而又在安徽開墾屯田,且效果顯著。可侯景之亂後又開始動蕩,到南陳建立,版圖已大大小,國力大大衰弱,所以頒布政策,鼓勵開荒,並免開荒土地的租稅。這樣嶺南地區才開始大規模的開荒自足。

相比南朝,北朝要好得多。自北魏定都大同後,就在內蒙古地區廣開土地屯田,以防備柔然族。後又接受寧夏鎮將刁雍的建議,開掘新渠灌田,使得官田私田四萬餘頃糧食大增。

孝文帝時募健卒三萬去邊塞常駐,冬練兵春耕種,宣武帝又發數萬人去沿淮河一代開墾土地。西晉剛統一天下時,全國人口約有245萬餘戶,到北魏明帝時期,已足足有500餘萬戶了。

北魏屯田收租較大,軍屯的士兵除了供應軍糧外,還要給政府交租。民屯的百姓則一人每年要繳60斛的糧食。但這也使得國庫充沛,不懼天災。

北齊以各地屯田收入的多寡作為官員的考績,北周則將大多數勞動力發去開墾屯田,無問長少。北周司農卿蘇綽還派人在陝西韓城屯田,並冶鐵鑄造兵器,可見重視。

(四)說兩句

屯田制一直到清末才慢慢退出歷史舞台。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是無與倫比的。每當國家動蕩的時候,屯田都是解決糧食的一種極好辦法。也因北方動亂較多,屯田多在中原與西域,沒有太深入的往南方發展。

可屯田也有弊端。小里說它影響了軍隊的訓練,並且因為農業分散,關鍵時刻難以快速集結;大的講,屯田只能在耕地富裕的地方展開,不然就只能強佔民田了。不管是漢武在西域,還是曹操定中原,都是因為耕地富裕,南朝難以廣泛屯田,也有因為門閥地主勢力強大的原因。

到了唐末五代,屯田更是產生流弊。因為那時凡是營田戶,都不受地方政府管轄,所以豪強為躲租稅,便招來大量的營田戶為他們耕種以偽裝成民屯。這樣利益由豪強所佔,朝廷卻收穫甚微。到後周時,朝廷便廢除屯田務,將營田戶編到州縣之中,又將原來屯田務的土地農具耕牛等賜給佃戶,屯田也算告一段落了。

想投稿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騰飛 的精彩文章:

對於現代社會來說,「儒家思想」有哪些局限性?
宋遼戰爭卷 第八章 太宗新時代 6 封禪泰山,需要哪些條件?
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都有哪些入世的思想?
宋遼戰爭卷 第八章 太宗新時代 5 樞密風波:曹彬是如何出局的?
樂浪、交趾與琉球——換個角度看中國藤枝投稿

TAG:袁騰飛 |

您可能感興趣

常春藤施肥的小技巧,可以讓常春藤枝葉繁茂,成為盆栽中的亮點!
美不勝收的鄉間風光:來自日本水彩畫家 藤枝成人 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