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發現蜀漢的一個隱患,善意提醒蜀國,諸葛亮沒在意,差點滅國

孫權發現蜀漢的一個隱患,善意提醒蜀國,諸葛亮沒在意,差點滅國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正如他自己在出師表中所描述的那樣,為了蜀漢事業鞠躬盡瘁二十八年,終於讓蜀漢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獨掌蜀漢政權十一年,盡興輔助劉禪,為光復漢室拼盡全力。然而蜀國滴下人少,人才建設是蜀國最大的一大隱患。

而這個隱患就連東吳的孫權都看的出,曾經善意的提醒諸葛亮,蜀漢後期,能征善戰五虎上將也就只剩下趙雲,以至於蜀中無大將,魏延為先鋒,當然這是《三國演義》的小說情節,歷史上的魏延還是頗有能力的,劉備還在的時候就曾將他選為漢中太守,而漢中是蜀漢的北大門,劉備能放心將這名重要的職位交給魏延還是很肯定他的能力的,而魏延制定的策略,就是他的繼任者王平也依舊在使用。

楊儀是諸葛亮的心腹之人,在蜀漢後期也是蜀國不可多得的人才,尤其善於規劃分配,籌度糧谷,這種出色的處理軍務的能力也讓他能夠時時留在諸葛亮身邊,並隨其出征,而作為蜀漢後期文武大臣中最頂尖的人才,二人卻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魏延頗為自傲,而楊儀氣量狹小,這兩個人誰都看不起誰,諸葛亮在世時,倆人就已經是經常拔刀相見,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孫權就曾對出使東吳的使者說道,若一朝無諸葛亮,二人必為禍亂矣。然而諸葛亮卻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他一方面又想用魏延的武力為自己的北伐事業衝鋒陷陣,又惦記楊儀的才能,是自己治國行軍的一大好幫手,因為對二人之間的矛盾選擇和稀泥的方式,或者選擇忽視。

然而這樣的做法差點讓蜀國滅亡,在諸葛亮六出祁山,功敗垂成病逝五丈原之後,魏延與楊儀的矛盾終於也隨著諸葛亮的死去而爆發出來,在臨終之前,諸葛亮將部隊分成兩部分,楊儀統帥部隊徐徐退回成都,一部分交給魏延讓他斷後保證全軍的安全。

原本斷後的魏延卻突然跑到了楊儀的前面,燒掉棧道準備殺死楊儀,然而楊儀也不是吃素的再魏延燒掉棧道之前,楊儀的奏疏送到了劉禪的手上,奏疏上寫明魏延造反的種種證據,最後在楊儀的受意下魏延死在了楊儀的手上,而北伐的中原的軍隊是蜀漢最強的精銳部隊,這次內鬥差點損失了蜀國的精銳,而作為蜀漢最後的猛將,魏延的死使得魏國再無大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子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第一謀士,他不死諸葛亮,龐統都不是對手
民國著名的三大土匪:一位大家最熟悉,一位現代版「呂布」
連日本人都不放在眼中的張作霖,見他卻主動行三跪九叩大禮
歐洲一小國,幫著日本侵犯中國利益,二戰之中直接被滅國
60萬日軍稱為蘇聯最好的勞動力,一個冬天就死掉5萬人

TAG:祥子讀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諸葛亮的死,對於蜀國來說是大難,其實也害苦了魏國
說蜀國「成也諸葛亮,敗也諸葛亮」,蜀國是成於諸葛,但敗在哪?
三國中蜀國的失敗,是怪劉備還是怪諸葛亮?
諸葛亮死後,蜀國之所以沒有滅亡,與諸葛亮死前做的一事有關
劉備說:君可自取,前面有更關鍵的一句,諸葛亮沒聽,蜀國亡了
三國風云:諸葛亮若不執意北伐,蜀國能夠壯大嗎?歷史有回聲
趙雲放了一把火,差點害死諸葛亮,卻拯救了蜀國不亡國
諸葛亮為蜀國嘔心瀝血,卻因看錯了三個人,間接導致蜀國滅亡
蜀國是個小國,可諸葛亮為什麼總是不斷發動戰爭?
蜀國死的最憋屈將領,諸葛亮為此一病不起,諸葛亮為何如此痛心?
劉備死前說了一句話,諸葛亮沒聽,不然蜀國也不會亡國!
三國有諸葛亮,為何蜀國卻是第一個滅亡的
諸葛亮有兩兄弟,為何不效忠於蜀國,反而分別去了吳國魏國
被諸葛亮逼死的三大蜀國名將,他們若不死,蜀國或許不會早亡
諸葛亮若用對這兩個人,蜀國也許會走的更遠
蜀國有個謀士,若不是死得早,估計三國都沒諸葛亮啥事了
蜀國那些不願意投曹魏的猛將與人才,但都因為諸葛亮的一句話導致死掉
諸葛亮把蜀國治理的很好,為何第一個被滅國?
蜀國第一謀士,並非是諸葛亮,他若不死三國定是另一番情形
蜀國有個謀士,如果不是死得早,估計三國都沒諸葛亮啥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