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遊民專欄丨寫給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斯人已逝,搖滾永存

遊民專欄丨寫給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斯人已逝,搖滾永存



       


       那天早上起床,還在睡眼惺忪之際,手機突然傳來了一條訊息。朋友告訴我,林肯公園的主唱查斯特死了,上吊自殺,終年只有41歲。我瞬間就清醒了過來。




  在趕去上班的路上,渾渾噩噩的我不斷刷新著社交網路,看著各路媒體對這件事的報道,還有真正喜歡的、以及見風使舵的網友對他的悼念。我打開播放器,戴上耳機,聽起了那幾首已經非常熟悉的音樂。查斯特標誌性的嘶吼仍然在我的耳畔縈繞,可世間再也不會有他的歌聲了。








  我大概不算是林肯公園的頭號歌迷,但既然混跡於歐美音樂圈,怎麼可能沒聽說過他們的大名。



  第一次接觸他們的音樂,記憶里應該是《變形金剛1》的片尾。在柱子哥教科書般的聖母發言之後,鏡頭慢慢向上升起,浩瀚的星空映入眼帘,耳邊則響起了《What I』ve Done》的迷人旋律。前奏才剛剛開始,我就知道我已經愛上了它。







  對於林肯公園來說,《What I』ve Done》不是他們的成名作,而是職業生涯的轉折。最初收錄這首歌的專輯叫做《Minutes To Midnight》,中文翻譯是「末日警鐘」——就是那個美蘇冷戰時期,被用來指代世界離毀滅還有多久的計時裝置。1953年它最接近代表核戰爭爆發的12點,達到了11:58。而如果你想知道現在它指針的位置,我可以告訴你是11:57:30,僅次於1953年的最高值。






  在這張專輯發布之後,林肯公園開始更多地關注環保、戰爭、貧困和飢餓等世界性難題,就像很多他們的老前輩那樣。如果各位曾經看過《What I』ve Done》的MV,我想應該不難理解他們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影片中不斷地閃回非洲孤兒、原子彈爆炸、911事件、被毀掉的壞境、希特勒統治下的納粹德國、前蘇聯的個人崇拜等畫面,而樂隊的主唱查斯特則用撕心裂肺的嗓音怒吼道:




  「好好看一看,我們他媽都做了些什麼?!」



  簡直唱到了我的心坎里。




MV畫面



  


       我很少去聽國內的歌。不是說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只是相比於中文圈要麼我愛你你愛我,要麼你把我甩了、我只能當備胎的陳詞濫調,我更喜歡環保、反戰、自由和人權這些題材。這樣的歌,大多只有國外的歌手會涉及——如果說得再精確一點兒,他們應該是搖滾樂隊和樂手們。



  比如Guns N" Roses《Civil War》的反戰,AC/DC《High Way to Hell》的自由狂放,One Republic《Truth To Power》對環境保護的呼籲等等。儘管總是苦情的歌曲最能收穫別人帶著回憶的評論,可我只會對著約翰?列儂的《Imagine》哭成淚人。




  樂壇和愛好者中間流傳著這麼一種聲音,說林肯公園後期(特別是《Minutes To Midnight》之後)的音樂風格已經不再搖滾了,他們玩起了流行、玩起了電音,他們叛變了搖滾這個大家庭,喜歡他們的粉絲也不配被稱為「搖滾歌迷」。




  這樣是不是有點狹隘了呢?搖滾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本就分化出了很多細小的分類。有的時候各種元素混搭在一起,也不好說他們的音樂到底屬於哪一種風格。不是只有槍花、涅槃這樣的老炮兒才是真搖滾,提到林肯公園就必來踩上一腳的「粉絲」,大多只是鄙視鏈心理在作祟而已。







  在我看來,搖滾樂重要的不在形式,而在內心。一首有著搖滾精神的歌曲,我就覺得它有資格被算作搖滾樂。




  什麼才是搖滾精神?離經叛道,但不是為了反叛而反叛;狂放不羈,有種捨我其誰的霸氣;特立獨行,和主流文化涇渭分明;理想主義,呼籲大家去關心那些可能永遠解決不了的難題;宣揚自由、平等與和平,心有大愛獨步世間。




  所以你看鮑勃?迪倫的歌一點也不「吵」(大概除了他的嗓子),節奏也很舒緩,風格也更接近民謠,可他還是被稱作搖滾樂的奠基人。因為在他那個年代,反戰的《Knockin" On Heaven"s Door》和《Blowin" in the Wind》就是嬉皮士們的指路明燈。




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鮑勃·迪倫




  你會發現,搖滾巨星這個詞描繪的也不一定是歌手,而是那些具有搖滾精神的人。就像史蒂夫?喬布斯,當年他在蘋果的辦公室里竟通過懸掛海盜旗來激勵員工開發麥金塔電腦,有人就形容他是IT行業里的搖滾巨星。




  而屬於朋克且大多歌曲以簡單和弦為主的Green Day在入選美國搖滾名人堂的時候也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議。在我看來,寫得出為和平發聲的《21 Guns》和《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就完全有資格受到萬人的敬仰。







    因此,為什麼要去質疑林肯公園的血統呢?難道查斯特的嘶吼還不足以喚醒你們的激情嗎?





  


     因為獨特的氣質擺在那裡,搖滾大概要屬我們遊戲玩家最為熟悉的音樂類型了。它動感、激情、富有表現力,光是聽到狂躁的鼓點和吉他迅捷的Solo就能讓人血脈噴張,和同樣熱情洋溢、炫酷無比的電子遊戲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而在那麼多搖滾樂隊里,林肯公園又是我們最熟悉的那一個(剩下兩個應該是Fall Out Boy和Imagine Dragon)。除了搖滾本身就有的特質之外,大抵是因為主唱查斯特的聲音太具辨識度。那種不在乎嗓子好壞的嘶吼,簡直就是直接打在神經上的一針興奮劑。







  一開始,他們的聲音和《CS》的精彩操作集錦聯繫在一起,配合著《In the End》的經典旋律,畫面上的頂級選手不斷地爆頭、連殺,讓人大呼過癮;接著,初試啼聲的《英雄聯盟》看中了他們的風格,《Numb》、《Crawling》和《Black Out》三首主題曲變得家喻戶曉;然後,經過重啟的《榮譽勳章2010》正式發行,《The Catalyst》則成了它最好的名片……







  同時,他們也是《吉他英雄》的常客,甚至還推出過一款以他們為主角的像素風音樂手游:《Linkin Park 8-Bit Rebellion》。




  除了在遊戲方面的建樹,在同人MV的領域,林肯公園的歌也是最受歡迎的那一類。無論是遊戲、動漫還是電影的剪輯,只要有他們的作品出現,總能獲得非常高的點擊。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去世的消息傳出去之後,我們這個圈子裡的人也都扼腕長嘆的原因之一吧。








  


       前面提到過,儘管我很欣賞林肯公園的風格,但並不算他們的歌迷。




  嚴格來說,林肯公園早期的風格應該是金屬樂。別看他們一個個打扮得沒什麼特別,但是他們的金屬樂同行們可都是瑪麗蓮?曼森那樣的「視覺系殺馬特」。




真正的金屬可是會嚇壞小孩子的……




  金屬樂在文化上的一個特點是,除了有特立獨行、憤世嫉俗等搖滾有的特質之外,會更多地表達頹唐、絕望、失意、這個世界就要完蛋了等負面情緒。就好比曼叔最著名的《This Is The New Shit》里唱的那樣:




Are you motherf**kers ready for the new shit?


你們準備好接受又一次的放屁了嗎? 


Stand up and admit


承認吧


Tomorrow"s never coming


永遠不會有明天


This is the new shit


又是一次扯淡的老調重彈


Stand up and admit


你們就承認吧




  類似地,雖然林肯公園在團員們的外表上沒有太過浮誇的設計,但他們的歌曲卻一直飽含壓抑的感情。比如《In the End》的歌詞:




I had to fall


沉淪於此


To lose it all


失去所有


But in the end


最終才看透


It doesn"t even matter


一切都是徒勞




  所以,哪怕我非常喜歡他們歌曲的旋律,喜歡他們歌詞的立意,喜歡查斯特聲嘶力竭的怒吼,可是鑒於那種消極情緒的存在,我始終沒法真的愛上他們。




  現在看來,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查斯特從7歲開始,就遭到一名成年男子的性侵,這樣的性虐待直到13歲才結束。可是這對他心理上的創傷,卻一直沒有停止。




  他曾坦言,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有想要輕生的念頭。他曾經酗酒、吸毒、或者通過怒吼的方式來緩解心中的憤懣,他也曾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逐漸回到正常人的生活。可是他一直都不快樂,童年的性侵就像月下的陰影,揮之不去。







        在今年林肯公園剛剛發布的單曲《Heavy》里,他是這麼唱的:




So much more than I can carry


負擔得過多我已承受不起


I keep dragging around what"s bringing me down


一路上拖曳著難以割捨的累贅前進


If I just let go, I"d be set free


若我肯放手,便無束無拘


Holding on


仍在掙扎


Why is everything so heavy


為何一切都這樣沉重無比




  可能他從未從陰霾里走出來過。





  


       余虹在其《一個人的百年》中寫道:「事實上,一個人選擇自殺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裡知道?更何況拒絕一種生活也是一個人的尊嚴與勇氣的表示,至少是一種消極的表示,它比那些蠅營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




  但是,自殺不易,活著更難。痛苦但卻堅持地活下去,何曾不是一種隱忍?




  雖然我完全理解查斯特所做的決定,可他畢竟留下了妻子和孩子,留下了他的團員,留下了翹首以盼的歌迷。就像當年同樣選擇用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涅槃主唱科本,查斯特的嗓音是林肯公園的靈魂,沒了他,這個樂隊已經名存實亡。






  今天我不想評述他的選擇,我只知道,這個世界失去了一位出色的主唱,世間再也聽不到他標誌性的嘶吼。但是他留下的音容笑貌,留下來有關搖滾的精神,永不消亡。




  而且,與其去爭論他的選擇,不如去指責當年那個性侵他的罪犯,他才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三年起步,最高死刑」在很多人看來只是一句玩笑話,可是,它真的一點兒也不好笑。





  


      林肯公園有很多首經典的歌曲,可我最喜歡的卻是他們不那麼出名的《Roads Untraveled》。這首歌曾經被電影版《極品飛車》選做片尾曲,在影片的最後,主角托比駕駛著柯尼塞格駛過終點,他讓壞蛋得到了嚴懲,卻也因為非法飆車遭到逮捕。


《極品飛車》片尾畫面




  畫面外賽事主辦人沉思著說道:「為了證明自己無辜,又去蹲幾個月的監獄——這真的值得嗎,小子?」




然後,查斯特的聲音響起:




Weep not for roads untraveled


不要因未走過的旅途而哭泣




Weep not for sights unseen


不要因未看到的風景而傷心




May your love never end and if you need a friend,


願你的愛永遠不會結束,如果你想要個朋友,




there"s a seat here along side me.


我的身邊永遠有一個位置為你而留




我的身邊也永遠有一個位置為你而留,查斯特。願搖滾精神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民星空 的精彩文章:

十年時間 騰訊是怎麼變成遊戲界龐然大物的
ChinaJoy期間的單機峰會:杉果真要做中國Steam?
游點意思:《扣押》一款掙扎於人性和金錢之間的遊戲
哪些遊戲中的風景,連景觀設計師都說好?
《NBA 2K18》首批截圖曝光 小托馬斯顏值略萌

TAG:遊民星空 |

您可能感興趣

沙特將建設自己的主題公園:可與迪士尼媲美
宮崎駿吉卜力主題公園,比迪士尼樂園還夢幻!
哈爾濱兆麟公園,市民們和鴛鴦說再見
德國的森林公園裡舉行奔跑的雪錦標賽
住在拉里奧哈的侏羅紀公園
洛斯卡蒂奧斯國家公園
你心目中的城市公園是什麼樣子?——巴黎拉·維萊特公園解析
環澳紀游:朗瑟斯頓卡德納特峽谷和菲辛那國家公園
迪麗熱巴都請動了《侏羅紀公園》《哈利波特》團隊,網友:胖迪資源開掛了吧!
美國,庫珀蒂諾園區,蘋果公園遊客中心/福斯特+合作夥伴
波爾登森林公園
哈爾濱,兆麟公園的鴛鴦
林肯公園 查斯特·貝南頓自殺:曾經的傷痕,王者也無法癒合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
《侏羅紀公園》差點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結果被斯皮爾伯格搶走
昆卡美麗的卡哈斯國家公園
我的攝影:夜遊奧林匹克公園、鼓樓和什剎海
基友記錯總決賽行程,遭詹姆斯嘲諷:你只能去侏羅紀公園!
全球遊客都趨之若鶩的尼泊爾奇特旺國家公園
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自殺身亡,妻子發文:我不愛他,我只愛他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