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靜穆耐品陳敦良

靜穆耐品陳敦良

靜穆耐品陳敦良

靜穆耐品陳敦良

陳敦良

1954年3月出生於四川省仁壽縣敖陵鄉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四川書法家協會理事

眉山市文聯副主席、書協副主席

資陽墨陣成員

首屆、第四屆蘭亭獎佳作獎、第三屆提名獎

烏海杯優秀獎(最高獎)

教師展優秀獎(最高獎)等中書協主辦的展覽三十餘次

四川省群星獎一等獎

臨帖展最高獎

巴蜀文藝獎

中書協提名「翁同龢獎」全國百名書家展並收藏

中國文字博物館提名全國四十位隸書名家提名展並收藏

「翰墨石鼓」全國百名書家提名展

中央電視台書畫頻道「北蘭亭」全國電視書法大賽獲獎

「大寫將來」全國書壇國展精英提名展

「蘭亭百家」全國邀請展

漢代碑刻與秦漢簡牘結合探索的自我書風形成——陳敦良

靜穆耐品陳敦良

清初的金石學初露端倪。有強烈民族意識的漢族知識份子,由於反清復明失敗,極力維護漢文化的正統地位,潛心學術。清王朝嚴酷的獨裁統治,大興文字獄和禁書,迫使漢人學士們的治學方向轉移到金石和考據方面,由此,拉開了碑學運動的序幕。

靜穆耐品陳敦良

漢代碑刻自晉到明末學者寥若晨星,只有唐李陽冰鐵線篆一枝獨秀,余者為之也是畫蛇添足,失去了秦漢雄渾,直朴,率意,典雅的廟堂之氣。(張在辛《隸書瑣言》中說鄭簋學明人隸書20年,深感"日就支離,去古漸遠,深悔從前不求原本,乃學漢碑,始知朴而自古,拙而自奇"於是,尋訪碑刻,摹拓漢碑「沉酣其中者三十餘年,溯流窮源,久而久之,自得真古拙,趄奇怪之妙」。應該說鄭簋是清代學碑的第一人。後來的金農,鄧石如,伊秉綬,何紹基等,成有清一代的隸書大家,我們今天再學漢碑刻的同時,仍然繞不開清代這座豐碑。

靜穆耐品陳敦良

當代的考古發掘,清人做夢都沒想到的秦漢簡牘大量出土,給我們學習墨跡注入了一支新奇的興奮劑,驚嘆古人在四五厘米的竹簡上率意而為,但問題來了,這麼小怎樣放大寫,以什麼來借鑒放大書寫,如果依樣放大臨摹,線條軟無力。我在多年的實踐中,要下大力氣寫秦漢碑刻,金文,此是不二法門。書法是以點線表現的高度抽像藝術,用筆則是把線條寫好的重中之重。

靜穆耐品陳敦良

我前幾年喜寫樸拙一路的漢碑,張遷是首選,好大王,鮮於璜,西狹頌,野逸的石門頌,楊淮表記增其雄,俊秀者禮器有所涉取。近年對秦漢簡牘情有獨鍾,臨摹不是很多,主要借簡牘之體用漢碑的線,寫出的作品古厚,樸拙,率意,力求橫平豎直,不過多變形,不大枯大潤的追求視覺效果,求其靜穆,耐品,求其正大氣象,寫出既古又新的時代氣息和個人面目。

靜穆耐品陳敦良

由於展覽之因,有想法的作品有時不能入展獲獎,寫啥像啥獲獎大有人在,真正好的作品明顯看不出學那家,但好像又有那家「既古又新,則妙則神」當然這要深厚的傳統功力做支撐。正如白石老人言「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可染老說「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可惜當代功利使然,冒險者不多。也包括我,但我還是想冒點險。

陳敦良作品欣賞

靜穆耐品陳敦良

陳敦良 隸書橫幅「養拙」

靜穆耐品陳敦良

陳敦良 隸書橫幅「仁者無敵」

靜穆耐品陳敦良

陳敦良 隸書橫幅「弄月」

靜穆耐品陳敦良

陳敦良 隸書「過雨隨山」聯

靜穆耐品陳敦良

陳敦良 隸書「長江小軒」聯

靜穆耐品陳敦良

陳敦良書法專場

正在熱拍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法書欣賞」宋·范成大行草《辭免帖》
今之古人——九喜書法淺議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