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煮日報:地道戰大盤點

水煮日報:地道戰大盤點

1、在中國電影史上,抗戰電影《地道戰》締造了近半個世紀的「放映傳奇」。數據顯示,有近30億觀眾看過此片。該片的許多內容都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各地軍民實際作戰的經驗總結。如今,電影的拍攝地保定市冉庄地道也成了旅遊景點。

油畫《地道戰》

2、中國最早的地道戰應該發生在戰國時期。墨翟在《墨子·備穴》中就有開鑿地道進行攻防作戰的明確記載:如果敵軍開鑿地道攻城,守軍也應徑直迎敵,針對敵穴方向開鑿地道,以穴攻穴,把敵軍消滅在地下。還記載:為了及時了解敵穴情況,每個井穴口派狗執勤,以「審之穴之所在,鑿穴以迎之」。

3、三國時期,使用地道作戰有文字記載的就達9次之多,如曹操與張繡的安眾之戰、袁紹與公孫瓚的易京之戰、袁紹與曹操的官渡之戰、鄧艾與姜維的祁峪之戰、諸葛亮與郝昭的陳倉之戰等均是典型的地道戰。

曹操擅用地道作戰。著名的亳州古地道就是曹操為其軍事需要,專門修築的地下軍事戰道,最初用於運送士兵,後用於攻城、撤退、聯絡、伏擊、反地道戰等。亳州古地道早在北伐戰爭時期即有所發現,抗日戰爭時期群眾為防空而挖地洞時又有發現。1969 年深挖洞時,先後在城內南北、東西兩條主要大街兩側共挖出地下道近2000 米,後又在老衙門院、曹巷口等處,發現一些支道。其主要分布情況是:以4 條主要街道兩側為幹道,幹道均為平行雙道,兩道留有雙洞孔,可以互相通話。其餘支道縱橫交錯,互相通車,規模巨大。

據史書載:曹操多次運用地道戰術取得戰爭勝利,亳州古地下道,就是曹操當年在家鄉修築的地下軍事防禦戰道。他把數量不多的士兵從地道內暗暗送出城外,再從城外開進城內,反覆多次,迷惑敵人,出奇制勝。

4、清代太平天國時,攻打重要城池的戰役幾乎無不與地道有關。太平天國喜歡用地道戰,與工兵有很大的關係。太平天國工兵的主力最早是一些湖南礦工,太平軍途經湖南時將失業礦工吸收入伍,這些礦工將打井、開礦等地下施工技術運用于軍事鬥爭,結合坑道的爆破技術,一時讓太平軍無堅不摧,太平軍攻克武昌、南京兩座省城,都是首先以地道爆破炸塌城牆,然後大軍乘虛而入。令人唏噓的是,太平軍最終竟也是被地道戰攻破的。

5、古代為破解地道戰,常針對敵人開挖的地道,迎面挖一條,稱之為「以穴攻穴」。還有一種方法是,在地下埋放水缸,上面裹牛皮,然後派專人監聽。當敵人用鋤頭挖地道時,一定距離內能聽得很清楚。一旦發現敵軍在挖地道,一般是橫挖一條,對洞口放火、灌水或事先埋置鐵板。不過,古人攻城主要是攻擊城門,久攻不下才會挖地道,且往往不會在離城很遠的地方挖。所以,在中國古代,地道戰並不是使用率很高的戰術。

6、說起世界歷史上有名的地道戰,不得不提到一戰中的經典——法國阿拉斯地道戰。1917年發生在法國北部的阿拉斯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地道戰。戰役打響前,英法聯軍用3個月時間在阿拉斯地下開掘出一個龐大的地道網路,整個地道由兩個「大迷宮」組成,每個長約20公里,最寬的地方甚至可以鋪設一條供應補給的鐵路,英法聯軍在其中建了餐廳、教堂、加油站、輕型鐵軌等附屬設施,以及一座設備齊全的戰地醫院。戰爭前夕,英法聯軍在此埋伏整整2.5萬名士兵。1917年4月9日清晨,士兵從地道中衝出,出其不意地攻入德軍陣地,以微小傷亡取得了整場戰役的勝利,巴黎從此安枕無憂,阿拉斯地道戰也由此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經典戰役。

7、二戰時的烏克蘭敖德薩地道戰,同樣是一次著名的地道戰。二戰期間,德國入侵蘇聯,烏克蘭成為德軍東線的主戰場,位於烏克蘭南部的敖德薩於1941年淪陷,被德軍佔領長達3年之久。蘇軍在攻克了敖德薩外圍後便不再推進,只派出小股部隊展開試探性攻擊,一來擔心大舉進攻會破壞城中的文物古迹,二來在巷戰方面,蘇軍確實不是德軍的對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敖德薩城中有大約2500公里到3000公里的地道,當地游擊隊還繪製了一份精確的地道分布圖。敖德薩地區游擊隊長帕夫里科·莫羅佐夫向蘇軍統帥部建議:暫停敖德薩正面攻勢,派游擊隊員通過地道潛入德軍軍火庫將其引爆,圍困德軍,收復敖德薩。莫羅佐夫主動請纓,4月10日晚,敖德薩城中發生了兩次驚天爆炸,熊熊大火映紅了夜空,德軍軍火庫被成功炸毀。由於軍火庫被炸,困守在敖德薩城內的德軍部隊,直接面臨著彈藥物資短缺的威脅。4月27日,德軍發生嘩變,在拘禁了統帥西格蒙德後棄城投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水煮日報:英國哲學家羅素贈書毛澤東
水煮日報647期:聞一多被抗戰將領殺害
看了N次《西遊記》,卻不知「緊箍咒」到底念的啥?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