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科舉頻頻落榜,一怒之下投靠敵國,敵國一高興把他老家滅了

此人科舉頻頻落榜,一怒之下投靠敵國,敵國一高興把他老家滅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本文作者|余顯斌

文章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改換門庭、棄暗投明、曲線救國……歷史上,對於叛變投敵、出賣祖國之事,不乏有人用些優美的詞語塗脂抹粉,為自己辯解,但最終都逃脫不了一個稱呼—叛徒。可像樊知古那樣,把出賣祖國的行為精雕細刻,形諸文字,搞成一門藝術、一門學問,可算空前絕後,風景獨特。

他開始不叫樊知古,叫樊若水。樊若水的國籍是南唐。但有一天,他決定換個北宋戶口。換言之,就是背叛南唐,投靠宋太祖,一展拳腳。

《宋史》介紹樊若水時,明確指出「知古有才力」。這話讓人渾身發冷,說這樣話的人,有拍馬之嫌。樊若水「力」可能有,「才」卻不一定具備。

證據很明白:樊若水開始時,也想在南唐為官。南唐總統是李煜,嘴一張就能噴洒一地平平仄仄詞句。南唐雖然武功不足,典型的「東方常敗」,可是文化氣息之濃,令北宋望塵莫及。在這樣的文章錦繡之地,想考大學,樊若水那點墨水,顯然不夠用。他多次進入考場,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一怒之下,他不怪自己學問不行,竟然遷怒於南唐,準備反水。

歷史證明,他肚子里的才,實在貧乏有限。反水成功後,他得到北宋總統趙匡胤接見。為拉攏關係,趙匡胤很親切地握著他的手,問道:「卿名出何書?」古人取名都有典故,儘管趙匡胤是軍人出身的大老粗,也清楚這一點,才有此問。聽到總統垂詢,樊若水回答:「唐尚書右丞倪若水亮直,臣竊慕之。」說完得意洋洋,心說,想掉書袋,你個丘八出身,和我們筆杆子相比,差遠了。

趙匡胤聽了,噗嗤樂了。趙總統這人蠻厚道的,要是一般領導,定會牛眼一白,吼道:「那人叫倪若冰,你咋給人家改名了?」趙匡胤沒吼,順坡下驢,告訴他,既然如此喜歡效仿古人,可「改名『知古』」。就這樣,半吊子文人樊若水,就改名樊知古了,而且到處宣揚,自己是御賜大名,輝煌無比。

當然,這發生在樊若水反水成功後。反水前的樊若水,科場失意後,忙得不亦樂乎—忙著殫精竭慮,思索怎麼去賣國。他知道,要讓宋太祖高興,對自己青睞有加,必須送份大禮,這樣自己的前途才會平坦順暢,一往無前。

樊若水讀書考試不行,卻對心理學掌握得很到位:這個江北大佬趙匡胤究竟怎麼啦?為啥殺到南唐家門,卻忽然停滯步伐,回過頭去,搞掂南平後蜀,扳倒南漢,甚至北漢有大遼撐腰,他都敢去摸摸,就是懶得理睬南唐?思前想後,一拍腦袋,恍然大悟:是因為長江。長江太寬太長,趙總統想進軍江南,渡不過江啊,長江可抵十萬兵,弄不好,長江里翻船,比陰溝裡翻船,還要危險多了。

樊若水想,如果自己能把長江水勢暗暗測量出來,送給趙匡胤,宋軍不就能百萬雄師渡長江,直搗金陵(今南京)總統府了嗎?這樣,不想讓趙皇帝給官做都是不可能的。就這麼定了!


樊若水積極行動起來,絲毫不覺得良心有愧:誰讓你們南唐不識才,不讓我當官!

他選中的地址是採石(即今采石磯,安徽馬鞍山市西南)。因為採石這地方雖然江水湍急,但江面狹窄,便於架設浮橋。採石是金陵門戶,李煜雖愛填詞,愛禮佛,可空閑下來,也會聽幕僚的建議,注重國防建設,不然,趙匡胤像老虎一樣在江北岸瞪著,想填詞禮佛,還得有放桌子的地方啊。

採石,也駐紮著南唐士兵。光天化日之下,如果劃只小船去探測水深水淺,除非是腦殘。樊若水智力沒問題,心思還很縝密,他眉頭一皺,想出個辦法:去了採石的廣濟教寺,頭髮一剃,緇衣一披,做了和尚。他每天都圍在採石左右,像跑操一般亂轉。時間長了,士兵們見了這和尚,也就熟悉了,甚至會哥們兒一樣,親切交談幾句。

此人科舉頻頻落榜,一怒之下投靠敵國,敵國一高興把他老家滅了

和尚樊若水後來就駕一隻船到江里釣魚,釣來的魚,老衲不吃,送給士兵,那些士兵高興得很,恨不得這位和尚天天如此。

樊若水終於可以堂而皇之地去江上了。他的釣絲再也不釣魚了,而是吊著石頭,悄悄探測江水深淺,然後拿著筆記本悄悄記下。

這樣做不是一兩次,樊和尚講究精密,力求準確,盡量做到絲毫不差。因此,他的漁船,每天都出沒風波里,他也就「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了,遠遠看來,真如一幅畫。殊不知,這幅畫的幕後,包含著殺機、背叛和骯髒。

江水深淺量完,還不算結束,他還悄悄拉一條繩子,一頭系在南岸礁石上,一頭拉著,劃著小船去了北岸。於是,採石一帶,江面狹闊,也出現在樊若水的筆記本上。

一切數據到手,樊若水異想天開,準備在長江上架設浮橋。這簡直是長江大橋的前身,架設地就在北岸的當利驛(今江蘇和縣境內)和南岸的採石之間。樊若水看著自己的成果,意猶未盡,又端端正正寫下四個字「橫江圖說」,作為間諜材料的題目—讀著怪文雅的,還散發著濃濃的墨香,和清新的遊記氣息。

當天,樊若水揮揮手,沒帶走一片雲彩。他去了江北,直奔汴梁(今開封)。

趙匡胤聽說一個江南人在宮門前說有機密相送,連忙召見。接過《橫江圖說》一看,趙匡胤大喜:自己剛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來啦!他一高興,就握著樊若水的手,連說辛苦,繼而賜名—樊知古。

樊知古,也不知他知道古人什麼,是氣節,是愛國,還是骨氣?可惜了這個名字!

此人科舉頻頻落榜,一怒之下投靠敵國,敵國一高興把他老家滅了

樊知古來得恰好,正趕上北宋開科取士。趙匡胤得了那麼厚的禮物,只給人家賜了個名字,總感到對不起樊知古,就問,你想得到什麼啊?樊知古說,只想得到北宋的文憑。趙匡胤有點不解。原來,樊知古還慪著一口氣:自己才高八斗,怎麼就考不上南唐文憑,這次,自己要在北宋考上進士,抖抖威風!

趙匡胤鼻尖冒汗了。我知道的,你都不會,咋就沒自知之明啊,這不是給我找難題嗎?不讓你考上,愧對這份大禮;硬考,你還得名落孫山。好在,趙匡胤是大老闆,無論考官還是進士,都是給自己打工的。想招聘個職員還不容易?於是,他給監考和改卷老師打個招呼,說樊知古不錄也得錄。

很快,樊知古接到錄取通知,成為北宋正式職工了。《宋史》暗題一句:「太祖令送學士院試,賜本科及第。」一個「送」字是有深刻含義的,當樊知古知道自己被保送的那一刻,會是如何的趾高氣揚。小人得志,大凡如此。

可樊知古覺得還沒把威風耍到極致,還沒達到盡人皆知的程度,起碼也得讓南唐君臣好好看看,你們瞧不起的樊知古現在可是趙總統面前的紅人啦。為此,他寫了道奏章,「言老母親屬數十口在江南,恐為李煜所害,願迎至治所」。這純屬自我感覺良好,一個白衣,跑出國去,實在不值得李煜大動肝火。何況此時,他做間諜的事還沒公開,更不可能傷及親人。

他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就是向北宋撒嬌討巧,同時向南唐顯示自己的身份,畢竟「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

當時的南唐,名義上仍是北宋附屬國,得聽趙匡胤的。趙匡胤得到奏表,馬上下發聖旨,「詔煜令遣之」。接到元首命令,李煜不敢怠慢,忙找到樊家人,「厚給賚裝,護送至境上」。自始至終,李煜也不知樊知古到底是哪根蔥。

趙匡胤這樣做,一方面是想讓樊知古感激涕零,誓死效忠;另一方面則是明明白白告訴南唐臣民,你們要是學習樊知古,幡然悔悟,棄暗投明,我也做你們的保護神,讓你們風光無限,紅光滿面。這個政治目的和樊知古的需要相結合,樊知古才能狠狠炫耀了一把。


此人科舉頻頻落榜,一怒之下投靠敵國,敵國一高興把他老家滅了

公元970年,樊知古投靠大宋,並考到文憑,做了舒州軍事推官。四年中,他連跳幾級,做了太子右贊善大夫。這並不是樊知古才能爆發,一發而不可收拾,而是趙匡胤的政治謀略,用這種手腕招降江南人士。同時,江南未拿下,樊知古還有大用—就是讓他出馬,做消滅他南唐的嚮導。

樊知古感激涕零,他早就想滅掉南唐。滅掉南唐,這是建功立業啊,是名垂青史的事情啊,趙匡胤把這件大事交給自己,可以看出,對方已經把自己當做「哥們兒」了!為了這一天,樊知古可是等待得太久了。而且,滅掉南唐的規劃人就是樊知古。

南征前,朝廷就按照《橫江圖說》的建議,開始製造黃黑龍船,便於將來做浮橋的橋墩,並大砍毛竹,編做竹鎖和竹排。這樣的工作豈能少了樊知古?他自告奮勇,親往指導,由於他生長在江邊,熟悉當地情況,組織得很好,很得趙總統賞識。

公元974年九月,戰爭開始。對於架設浮橋這個浩大工程,究竟怎麼開始,江北的旱鴨子大眼瞪小眼,摸頭不知腦,竟然說,採石風急浪高,如果架橋,還沒架好,就被水沖跑了,所以沒辦法搭成浮橋。樊知古忍不住笑了,聽我的,保准南唐這次一準滅亡。他的架橋辦法非常簡單:「乃於石碑口(今安徽懷寧縣西)試造之,移至採石,三日橋成,不差尺寸。」

浮橋架成,宋國軍隊在正副司令曹彬和潘美的帶領下,「率步兵渡江,若履平地」,不費吹灰之力跨過天險,直搗金陵。立國39年,「比年豐稔,兵食有餘」的南唐頃刻間灰飛煙滅,成為婉約詞中一道優美的風景。

九月出兵,十一月二十七破城,不到四個月,一個大國就此投降。這種閃電戰,就連希特勒知道了都會驚嘆不已。而這種效果的取得,樊知古功不可沒。

樊知古在進軍時出謀劃策,他做嚮導,打下了池州,然後受命管理池州,「州民保險為寇,知古擊之,連拔三砦,擒其魁以獻」。可以說,在整個戰爭中,他出夠了風頭。南唐被滅,論功行賞,樊知古升為侍御史,不久又做了江南東路轉運使,成為地方大員。

樊知古以故國為代價,以同胞屍骨為階梯,一步一步,爬上人生頂峰。


此人科舉頻頻落榜,一怒之下投靠敵國,敵國一高興把他老家滅了

公元976年,趙匡胤在燭影斧聲中,帶著無盡的懸念,離開人世。李煜的軟禁生活也變得更加屈辱不堪,小周后當了三陪女郎,天才詞人只能以淚洗面,吟詩抒懷,最終,被一杯毒酒斷送生命。故國,再也不堪回首。只有一個人仍春風得意,仕途通達,直到十幾年後。

十幾年後,樊知古終於迎來了他生命的節點。此時,他做西川轉運使,遇上王小波、李順起事,「陷漢州、彭州,旋陷成都」,官軍們一個個長著兔子腿,跑得特快。此時的樊知古已50多歲了,可是腿腳康健,一點也不輸於那些士兵,跑起來堪比馬拉松選手。

宋太宗知道後氣得鬍鬚直翹,可看在他出賣祖國的面上,沒大加處罰,只下了個文件進行警告,仍讓他做均州知州。這個挖空心思幫助他國滅掉祖國的叛徒,終於受不住驚嚇,戰戰惶惶,汗出如漿,不久「憂悸卒」。可見,在北宋朝廷,他的地位仍很尷尬,仍是被賤看的,不然怎會如此?

做叛徒的,結果往往如此。自己都不把自己當人看,別人怎麼會把他當人看?

樊知古死於994年,時年51歲。這時,距他的故主李煜死,已經過去了16年;距南唐滅亡,已經過去了19年。



中國的一項技術機密,沒有人把它當機密,慷慨送給印度,後果很嚴重

慈禧砍了此人墳前一棵樹,光緒得知嚎啕大哭,大清因此自取滅亡

四川彝族公主,曾遭明軍裸鞭懲罰,朱元璋稱她勝十萬雄兵|淘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乾隆為何偏偏讓嘉慶當繼承人?他也不想,但他別無選擇
一項消亡千年的野蠻制度,到明朝突然死灰復燃,後宮女子為此哀嚎
六品小官求見皇帝,皇帝得知他的名字後做一決定,徹底改變大宋國運

TAG:淘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是歷史上最兇悍的皇帝,敵國尋釁,他下旨:給我打到他們滅國
日本人侵華時,為何不敢搶富可敵國的喬家?依靠一面國旗逃過一劫
皇帝派他出使敵國,他一口氣將其滅國,說了一句名言至今蕩氣迴腸
亡國後此皇帝被俘虜,和敵國女人生了十幾個孩子,卻沒一個隨他姓
民國的這三位富豪富可敵國,最後一位遭囚禁,活了一百餘歲
亡國後,此皇帝被俘虜,和敵國女人生十幾個孩子,卻沒一個隨他姓
亞洲此國四周皆是敵人,天天與敵國開戰,卻發展成了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滅國後此皇帝被俘虜,跟敵國女子生下十幾個孩子,但沒一個隨他姓
此人是亡國之君,被俘虜當階下囚,還能和敵國女人生數十個孩子
此人是名將之後,驍勇善戰,卻因一次戰敗滿門抄斬,從此投身敵國
此人奉命招降敵國,吃敵國一頓飯後,卻對皇帝說:滅了他們吧
此五人在清朝富可敵國,其中一個是世界首富,還有幾個白手起家!
幾十名特種兵被逼下跪,一怒之下叛逃敵國,普京:幹得漂亮
它是世界上最「悲催」的國家,人民只有依靠石頭來反抗敵國的侵略
明朝最奇葩的皇帝,打了敗仗被敵國俘虜,敵人卻把他當偶像
他打敗仗被滅族,投降敵國後娶了敵國公主,後代還出了不少開國皇帝
大國首富的悲哀,曾富可敵國,卻被清政府不斷勒索,從此家族沒落
亡國後,這位皇帝被俘虜,和敵國女人生了數十個孩子,卻沒一個隨他姓
此人富可敵國十分喜歡顯擺,還誕生出一成語,最後卻死在小妾手上
此人敵國寫一詩揚名,受人尊敬;本國寫一詩太好,招致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