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知道么?「衣」是衣「裳」是裳:衣與裳並不是一碼事!

知道么?「衣」是衣「裳」是裳:衣與裳並不是一碼事!

年輕人一旦沾上「紈絝子弟」之名,那是會受人鄙夷的,因為他的特殊身世,因為他的不務正來,因為他的遊手好閒,一副「敗家子」的嘴臉就暴露無遺。

與「紈絝子弟」相對應的,還有個詞叫「花花公子」。「紈絝子弟」和「花花公子」都指服飾華美;只會享受的富家子弟。「紈絝子弟」偏重在只知享受;不知勞動。「花花公子」偏重在遊手好閒;不務正業。

知道么?「衣」是衣「裳」是裳:衣與裳並不是一碼事!

耽於享樂的富家子為什麼被稱為「紈絝子弟」,「紈絝」又是個啥東東?

「紈絝」(音wán kù)看似「詭異」,讓人不知所以,其實,說白了,它指的就是一種褲子而已。穿條褲子就「紈絝」了啊?其實吧,在古代,褲子與褲子也是有天差地別的。

知道么?「衣」是衣「裳」是裳:衣與裳並不是一碼事!

在古時,古人把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衣」,是用來遮蔽身體的。《說文》:「衣,依也。」段玉裁註:「依者,倚也。衣者,人所倚以蔽體者也。」

裳又寫作常。《說文》:「常,下帬(qún,裙)也。裳,常或從『衣』。」這說明裳就是裙。在古代男女服裝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別,男子也著裙。如《詩經》:綠兮衣兮,綠衣黃裳」而《齊風》里「東方未明,顛倒衣裳。」裳指的就是下衣。說的也就是今天的褲子,但它跟現在人們穿的褲子也是不一樣的。

知道么?「衣」是衣「裳」是裳:衣與裳並不是一碼事!

而所謂的「裳」,並不現代意義上的褲子,而是大裙子。一走,兩腿呼呼進風,有錢人為保暖,就在兩條小腿上各套上長筒襪,這種襪子叫「絝」。《釋名》:「絝,兩股(大腿)各跨別也。」這說明古代絝沒有前後襠,只有兩個褲筒,就此,已具有現代褲的雛形。西漢宮女穿「開襠褲」說的就是這種襪子(那時候沒內褲)。而更有錢人用細滑的絲織品做襪子,就叫「紈」。

知道么?「衣」是衣「裳」是裳:衣與裳並不是一碼事!

這就是「紈絝子弟」一詞的由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事 的精彩文章:

「凌波微步」並不是絕世輕功,知道它最早是形容哪個女人的嗎?
父母去世後子女要守孝三年,誰定的規矩?
清朝滅亡後,100多萬清軍去哪了?
愛因斯坦為何拒當以色列總統?

TAG:老黃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