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來自小城肖蒙的紙上大夢

來自小城肖蒙的紙上大夢

點擊上方「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作者:Louis hothothot & 劉晶晶




> 法國肖蒙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宣傳海報




電影界有電影節,藝術界有雙年展,設計界有設計周。 當代的的藝術展會活動,一大特色就是集「城市文化、旅遊、商業、設計、藝術」於一身,把藝術活動作為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策略。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海報設計大賽——肖蒙國際海報節在今年,正式更名為肖蒙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這便

是一個很好的平面界活動例證。



這個叫肖蒙的小城市,論面積,僅僅55平方公里,比北京的東城區大不了多少,人口也僅有兩萬多人,應該是東城區的五分之一吧。這麼小個城,有著世界上最重要的平面設計節之一——肖蒙國際海報節全稱是肖蒙國際海報與平面設計節。位於法國北方的小城肖蒙,雖然常住人口只有兩萬人,但是一次海報節,帶來的參觀人數就是一萬六千人,幾乎是整個城市的人口,這難道還不能說是一個很大的成功嗎?你能想像東城區所有的人都去看了一個展覽嗎?設計節對當地

城市推廣的巨大作用,真也是不言而喻了。


> 拉爾夫·斯切拉瓦格爾(Ralph Schraivogel)設計


的海報






> 法國肖蒙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宣傳冊




1990年,在肖蒙市長西里爾·魯弗爾(Cyril de Rouvre)的倡議下,創立了法國最早的平面設計節,隨後就一舉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平面設計活動。它最初僅

僅是個單純的海報競賽活動,而在九十年代後期,正是傳統的平面設計發生

巨大轉型的時期,設計結合傳媒技術的發展,不斷革新著設計的語言,平面設計行業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於是,這個老牌海報設計節也開始轉型,用新的技術和新的媒體作為載體,探索平面設計的未來。隨即正式改名,成為平面設計節。而從2017年開始,又將設計節更新成雙年展。這一次,又是一次新的轉

型,將設計節和城市文化的結合進行了一次新的推動。



第一屆雙年展的海報,設計得真是極盡感性。色彩和圖形設計的想像力,強烈且誘人。設計手法上,通過照片拼貼、攝影、手繪、兒童塗鴉、平面大色塊對比、筆觸塗抹、黑白攝影等多種形式呈現,貌似平面設計常用的手法都用到了。然而,整個圖形並不顯得凌亂。其實在於圖形的安排具有匠心,才能將這種視覺的秩序,安排得有序又強烈。而驢頭和人臉的對話,手繪信息的設計,佔據著畫

面的主要位置,也強調著溝通的動力。還有項目手冊的設計,主打的是拼貼風。







> 拉爾夫·斯切拉瓦格爾(Ralph Schraivogel)設計

的海報




除了更名為雙年展,肖蒙小城還將城市文化和設計結合的策略更進了一步,在城市裡建造了設計的實體空間——法國第一個國家級的平面設計中心「le

Signe」(le Signe, National Graphic Design Center in Chaumont)。熟悉法國

文化的朋友都知道,在法國,掛名國家級的文化機構都是資源豐厚且歷史影響力巨大的。像法國電影資料館等機構,在全世界電影界都是舉足輕重的。當歷史書寫現代海報設計的時候,總是從法國繪畫大師勞特累克說起。這一次,法國國家級的平面設計中心,設立在現代海報的發源地,大家也有信心,拭目

以待「le Signe」來改寫平面設計的歷史。



有了實體建築,平面的推廣自然也少不了。機構目錄的設計,和海報設計是一個風格的,大膽強烈的色彩,和自由的圖形設計。這本大賽書籍的設計正是出自本次大賽的評委會主席,來自法國的的設計組合Helmo(Clement Vauchez& Thomas Couderc)之手。這本書收集了今年國際大賽的入圍作品,其中大多都是歐洲平面設計的中堅力量們,比如荷蘭的登貝工作室。Helmo 和其他4

位大賽的評委,在上千個稿件中,選擇出了160份,將其展覽並出版。另外,還

要提及的是今年的評委都是功成名就的設計大家們,有來自荷蘭的艾斯特·弗里斯(Esther de Vries)、瑞士的尼娜·韋爾樂(Nina Wehrle),韓國的李在民

(Jaemin Lee),還有德國的馬庫斯·德里森(Markus Dressen)。






> 法國肖蒙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宣傳海報局部




平面設計的基本語言是字體設計,字體設計的工作坊更是平面設計節的重中

之重。在今年的工作坊中,更是不乏大家,比如設計了Vesta和Alverata 這樣著名字體的荷蘭設計大師傑拉德·昂格爾(Gerard Unger)前來主持字體設計的工作坊。




金獎作品的設計者是來自瑞士的設計師拉爾夫· 斯切拉瓦格爾

,他是當代歐洲平面設計界最重要的設計老將之一,早已屢獲殊榮,比如94年華沙海報雙年展的金獎,97年肖蒙海報設計的金獎,還有瑞士年度最佳海報設計等。他的設計總是感性而無拘無束,與機械化的網格設計的節制和收斂截然不同,他的設計看似隨意,實際上,是在打破刻板的網格束縛。




法國設計師皮埃爾·萬尼(Pierre Vanni)獲得了二等獎,他的設計總是語言簡

約且節制,用色強烈、簡單。通常用兩種顏色,卻能創造出強烈的視覺效果,他設計的簡潔圖形,更是深刻而富有寓意。獲獎作品《愛》(love)是為音樂節設計的海報,正是能夠體現其設計語言的絕佳代表。皮埃爾還為《紐約時報》這樣的國際媒體設計平面圖形。他的設計靈感通常來自流行文化,大多數的作品輕鬆幽默,充滿嬉戲味道,有點街頭,又有點高雅。他創作的「歷史狗系列」已經成了當代漫畫或平面設計的一個經典符號,甚至還出品了動畫、廣告和畫冊等產品。這些關於「狗」的漫畫語言輕鬆幽默,簡單生動。僅靠幾條外輪廓線條的描繪和黑白兩種顏色,就塑造出了生動的「狗」的造型,其創意更是幽默

而有學者氣質,讓人愛不釋手。








> 金獎獲得者——瑞士的設計師拉爾夫·斯切

拉瓦格爾(Ralph Schraivogel)的海報作品




三等獎的得主是來自荷蘭的設計師理查德·尼爾遜(Richard Niessen),他也

是平面老將一枚。他的海報設計是為阿姆斯特丹的字體設計機構設計的海

報。這一系列延續了他長達十幾年的研究。他總是用基本的圓形、矩形、三角形來進行設計或組成豐富的設計元素。這樣的設計讓人眼花繚亂,眼花繚亂得讓人以為這不是線性的視覺傳達渠道。他說:「非線性的視覺結構實際上是一種排版砌體,是一種跳躍性的,連貫的視覺系統,不同於平面設計慣用的網格設計」。他創造了一種眼球的刺激,他說:「這個和我偏愛印花有關係」。有意思的是,他和今年的評委艾斯特·弗里斯(Esther de Vries)是來自同一個工作室的。他們分別於在96年、98年前後畢業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設計學院——里特維爾藝術學院。他們即是藝術家,又是圖形設計師,同時又受雇於

客戶,創作商業設計項目。





他們的圖形設計有自己的語言風格,更像是一個藝術家在探索設計語言、設計形式和內容結合的創作。長達20年的研究,讓他們獲得了國際性的成功,很多美術館和設計機構都紛紛收藏他們的作品。順便說一下,艾斯特·弗里斯也是

肖蒙國際海報設計節2009年國際大獎的得主。







> 三等獎得主——荷蘭的設計師理查德·尼爾

遜(Richard Niessen)的海報作品




學生單元的作品也讓人眼睛一亮。獲獎的四個院校分別來自荷蘭、法國、美國和德國。這些學生並不是在做傳統的平面設計,而是用互動和遊戲的方法在玩

轉平面設計的元素。他們將視覺溝通的方法拓展到新的實驗、領域和思維中。




我們樂於看到這些新鮮的血液不斷地嘗試著新的語言進行實驗。同時,不禁回想起很多年前,初學平面設計之時的學生們都會捧著一本《肖蒙國際海報

設計大賽》的畫冊,去學習最初的平面設計語言,學習「簡潔的圖形勝過千言

萬語」的設計規律。如今,儘管傳統的海報逐漸被快速、便捷的新媒體設計語言所替代,但是海報設計的方法論,以及平面設計的規律,依舊沒有過時。肖蒙國際海報設計大賽變成了肖蒙平面設計雙年展,相信平面設計在新時代的

探索,也進入到了另一個生機勃勃的時代。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第八屆中國國際海報雙年展
樓梯能除了用來上下樓,原來還有這些功能!
想搞藝術?也不看看自己是什麼星座!
安妮卡·易:一個科技感官主義者的藝術實驗
當國寶「滾滾」混進中外名畫,瞬間萌炸萬千網友!

TAG:藝術與設計 |

您可能感興趣

狗年這3大生肖蒙受財神爺照佛,做生意如魚得水,定要豪賺千萬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