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家都很難吃全這五大名宴,如今也很難有人能吃全,更別提老百姓
宴會,古時也稱為"燕會",是以酒肉款待賓客的一種聚餐活動。隋唐以前,古人不使用桌椅,屋內先鋪在地上的粗料編織物叫"筵",加鋪在筵上規格較小的叫"席"(細料編成)。宴飲時,座位設在席子上,食品放在席前的筵上,人們席地坐飲。後來使用桌椅,宴飲由地面升高到桌上進行,明清時有了"八仙桌"、"大圓桌",宴會形式已經改變,宴席卻仍被沿稱為"筵席。
但歷史上有五大名宴至今讓人口饞,據說連皇家都很少能吃全,更別提普通老百姓了,它們就是這五大名宴:
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是滿漢兩族風味肴饌兼用的盛大筵席,一向被視為中國古典筵席之冠。其規模盛大高貴,程式複雜,滿漢食珍,南北風味兼有,菜肴達300多種。到底正宗的滿漢全席是什麼樣子,菜品如何分類。現在的滿漢全席選用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等名貴材料,採用滿人燒烤與漢人燉燜煮炸等技法,多為108道。
孔府宴:
孔府宴
本以為這個宴顧名思義,應該很好理解,沒想到解釋也是五花八門。不過概其說可以肯定的是該宴席規格頗高。是用於接待貴賓、襲爵上任、生辰祭日、婚喪喜壽時特備的高級宴席。宴分幾大類,既有家常類,也有宴請皇帝、欽差大臣的,各種宴席無所不包,集中國宴席之大成,完全是遵循了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原則。
品嘗孔府宴與一般宴席有所不同,例如喜宴在開席前要鳴放鞭炮,講究一菜一格,一菜一味。除此,每道孔府菜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菜的命名極為講究,寓意深遠。有沿用傳統名稱,也有的取名典雅古樸,富有詩意,如"詩禮銀杏"等;還有用以讚頌其家世榮耀或表達吉祥如意的名稱,如"吉祥如意"等等。
全鴨宴:
全鴨宴
首創於北京全聚德烤鴨店。特點是宴席全部以北京填鴨為主料烹制各類鴨餚組成,共有一百多種冷熱鴨菜可供選擇。用同一種主要原料,烹制各種菜肴組成筵席匠特點之一。全國著名全席有:天津的全羊席、上海的全雞席、無錫錢鱔席、廣州全蛇席、蘇杭全魚席、四川豆腐席、西安餃子宴、佛教全素席等等。
燒尾宴:
燒尾宴
古代名宴。專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遷而舉行的宴會,盛行於唐代,是中國歡慶宴的典型代表。"燒尾"一詞源於唐代,有三種說法:一說是獸可變人,但尾巴不能變沒,只有燒掉;二說是新羊初入羊群,只有燒掉尾巴才能被接受;這兩種說法雖不同, 但都認為"燒尾"是表示從原來的身份發生突然變化的一種儀式。
"燒尾"二字有了百折不撓的寓意和前程遠大、官遠亨通、皇祚無量的象徵。
文會宴
文會宴是中國古代文人進行文學創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形式自由活潑,內容豐富多彩,追求雅緻的環境和情趣。一般多選在氣候宜人的地方。席間珍餚美酒,賦詩唱和,鶯歌燕舞。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學和藝術作品都是在文會宴上創做出來的。著名的《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蘭亭文會上寫的。


※世界史上最富傳奇的女間諜,有大批崇拜者,死忠粉更盜走其頭顱!
※此開國功臣被賜鐵卷,可以免十死,可笑的是他竟被滿門抄斬!
※一位戲劇導演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簡直「被曲藝耽誤的作家」!
※清朝時期一外國使團訪華,曾給了舊中國富強的機會,皇帝錯失了變強的機遇
※七七事變的主要劊子手,辛虧他早死了,落在中國軍隊的手裡
TAG:無韻古風 |
※中國古代四大名宴,你至少吃過兩種
※明朝比皇帝還富的王爺,下場卻最慘,和梅花鹿做成一道名宴
※中國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全席共24道菜,上菜順序有嚴格的規定
※洛陽水席-名宴中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