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誰知盤中鮮,味味皆辛苦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誰知盤中鮮,味味皆辛苦

趕海,是海邊漁民們的一種勞作方式,當海水退去,露出大片灘涂,而無數的海鮮就留在了這片神秘的大海腹地。居住在海邊的人們,要根據潮漲潮落的規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涂和礁石上打撈或採集海產品。

有首兒歌這樣唱道,「鬆軟軟的海灘呀,金黃黃的沙,趕海的小姑娘光著小腳丫,珊瑚礁上撿起一枚海螺,抓住水窪里一隻對蝦……」現實中的趕海人可沒這麼輕鬆,趕海是為了討生活,其間還伴隨著辛酸和風險。

小編那天早早起來,跟隨趕海人去體驗趕海的味道,兩腿艱難地在泥塗里跋涉了一里路程,在微弱的晨光下,遠處的灘涂顯得空茫而寂寥,空氣里卻瀰漫著濃濃的海腥味兒。

圖片中趕海人頭戴草帽,身穿一件長袖上衣與長褲,攜帶的「裝備」——桶、塑料筐和一些網兜等。快步走到海邊,一片退潮後的茫茫灘涂展現在眼前。

趕海人說,「我還要走十多公里路呢。等太陽完全升起來後,會非常熱;海水蒸發成鹽後,太陽照射在鹽上又反射到我們身上。」從趕海人一身黝黑的皮膚,似乎就是明證。

圖片中陳師傅從灘涂上拾起小海時還介紹說:「他每天一個來回,在泥灘里都要跋涉了20多公里路8時左右,小編從他身上濕透,滿身泥濘,還要挑著拾來的小海艱難地從灘涂上走回來。

除了灘涂本身的惡劣環境,天氣也是造成危險的重要因素。「有時人已經走到海上,突然下起雨來,或者颱風突然來襲,太危險了,只能聽天由命。」大霧天對於趕海人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海面上一旦起霧,根本無法分辨出東南西北,所以趕海人一般會隨身帶指南針。」趕海人說,他們趕海時特別關注天氣預報。

圖片中拾海人已快步踏入灘涂,熟門熟路地往海上走去。小編才小心翼翼地用腳輕踩泥灘,發現這些泥灘不僅鬆軟而且滑溜。沒走兩步,一個踉蹌,險些滑倒。

在這些趕小海的人群中,大多以女性為多。有長期以海塗為生的、也有想吃海鮮臨時趕來的,更有外地婦女以拾海牟利的。然而,近年來,大片的海洋和灘涂逐步被城市發展的衍生物所驅趕和污染,"趕海人"的生存線在退縮,曾經靠海為生的拾海人面臨無海可拾。

小編願大海,不僅以寬闊的胸懷,承載舟楫縱行世界,也孕育更多的海塗滋生各類生物,讓世人享受美味佳肴,更讓勤勞的海邊人有了拾海聚財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自然的科學 的精彩文章:

TAG:大自然的科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芒種:「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是個政客?
鋤禾日當午,周二最辛苦,汗滴禾下土,壓力緊跟住,誰知盤中餐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能浪費糧食
世界糧食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可知盤中魚,活時嘎嘎叫?
誰知盤中畫,幅幅皆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