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淺談3D-NAND、QLC和SCM介質技術和新產品

淺談3D-NAND、QLC和SCM介質技術和新產品

NAND Flash技術的發展完全沿著技術演進、商業價值和需求匹配的車轍在不斷行駛。諸如SRAM,DRAM,EEPROM等產品和技術。在每個存儲器單元存儲一位的二進位數據的NAND Flash 技術被稱為單級單元(SLC)。但是由於SLC在容量和價格等原因,促使MLC、eMLC及TLC這三種快閃記憶體顆粒迅速發展起來,關於Flash顆粒介紹請參考文章「快閃記憶體技術最全面解析」。

NAND Flash在應用普及和全面替換HDD遇到最直接的一個問題還是價格,從SLC、MLC到TLC一直才尋求價格的平衡點,儘管TLC能夠解決SSD容量瓶頸,卻還是不能完全解決SSD價格的難題。大容量SSD仍舊昂貴,小容量SSD+大容量便宜HDD的混合存儲解決方案也層出不窮,但在體驗上終究沒有單純大容量SSD來得好。目前來看,TLC還是相對來說在性能和價格方面平衡不錯的方案,再說隨著容量的增加、技術的改善,TLC快閃記憶體的擦寫次數逐漸等到優化,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失效。

結合實際應用發現,SSD在處理數據寫入時,每次都寫到新的物理地址,從而使得所有的快閃記憶體物理空間被均勻使用。假設一塊600GB的SSD,其快閃記憶體介質寫次數為1萬次,那麼該SSD可以寫入的數據總量達到6PB(600GB*10000);在實際企業級環境中的硬碟,整個生命周期的寫入數據總量遠小於200TB,這意味著這塊600GB的SSD使用10年以上。

技術永遠無法脫離實際應用,TLC顆粒在3D-NAND Flash的產品應用非常廣泛,先後出現了32,64,72,96層的基於TLC的3D NAND Flash產品,起初這些TLC產品只要應用在消費級產品,但目前很多存儲廠商已經把TLC顆粒引入企業級存儲產品。下面我們看看主流3D-NAND Flash廠商(三星、東芝、WD和SK Hynix四大廠商)的新產品和動態。

東芝(Toshiba)攜手SanDisk 研發出全球首款採用堆棧 96 層製程技術的TLC 3D NAND Flash產品,且已完成產品試作。該款堆棧 96 層的 3D NAND試製品單顆晶元容量為 256Gb(32GB),預計於 2017 年下半年送樣、2018 年開始進行量產,主要用來搶攻數據中心用 SSD和PC桌面SSD等市場。

三星在 3D NAND Flash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在去年就發布64 層 3D NAND。但前不久SK Hynix 推出第四代 72 層的 3D NAND進入量產,主要用於行動設備,並已交貨給客戶。韓國對3D NAND Flash技術和市場的控制力是不容忽視的。

Intel發布了新一代SATA SSD 545s產品,採用64層堆疊快閃記憶體的SSD取代去年的SSD 540s,當時Intel自己的3D堆疊快閃記憶體技術還不成熟,所以採用了SK海力士的16nm TLC和慧榮主控SM2258。SSD 545s採用的是Intel第二代3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Intel的第一代3D快閃記憶體是32層堆疊),64層堆疊設計,具有浮動柵極存儲單元,單顆容量256Gb(32GB)。SSD 545s的主控採用了升級版慧榮主控SM2259,加入了對 端到端數據保護和ECC的支持(主控SRAM和外部DRAM均有),同時搭配Intel定製固件 。支持每天0.3次全盤寫入,終生寫入量288TB。

為了延長SSD磨損壽命,多數廠商提供容量超配。例如一塊100GB容量的SSD,其內部的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物理容量是大於100GB,企業級SSD一般可以達到128G或者更多,超出的那部分就被稱為冗餘。或者採用較好的部件,如 更好的顆粒、更好的控制晶元 ,提供強力的LDPC糾錯演算法等,但是SSD壽命並非單純取決於快閃記憶體的類型,而是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快閃記憶體介質中,保存數據的基本單元被稱為Cell。每個Cell通過注入、釋放電子來記錄不同的數據。電子在Cell中進出,會對Cell產生磨損;隨著磨損程度的增加,Cell中的電子出現逃逸的概率會不斷增加,進而導致Cell所保存的數據出現跳變。例如某個Cell最開始保存的二進位數據是10,一段時間後再讀取該Cell,二進位數據可能就變成了11。因為快閃記憶體中保存的數據有一定的概率出現跳變,因此需 要配合ECC演算法(Error Correcting Code)來使用, SSD內部 需要有ECC引擎進行數據檢錯和糾錯 。

寫入SSD顆粒數據時,ECC引擎基於原始數據計算出冗餘數據,並將原始數據和冗餘數據同時保存。從SSD讀取數據時,原始數據和冗餘數據一併被讀出,並通過ECC引擎檢查錯誤並糾正錯誤,最終得到正確的原始數據。

快閃記憶體所保存的數據出現跳變的數量,隨著擦寫次數的增加而增加。當擦寫次數達到一定的閾值後,快閃記憶體中保存的數據出現跳變的數量會增大到ECC引擎無法糾正的程度,進而導致數據無法被讀出。這個閾值就是快閃記憶體的最大擦寫次數

在SSD領域,當前標準的ECC演算法是BCH演算法(以三位作者的名字首字母命名),可以滿足絕大多數SSD的糾錯需求。大多數產品中,快閃記憶體介質所宣稱的最大擦寫次數,就是基於BCH演算法來給出的,但是BCH演算法的糾錯數據位比較有限,所以目前糾錯能力更強的演算法也被應用,如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是一個糾錯能力很強的演算法,可以糾正更多的數據跳變。

SLC、MLC及TLC這三種快閃記憶體晶元,大家都很清楚,但接下來 QLC快閃記憶體晶元要開啟它的逆襲之路,而東芝和西數已經率先做出表率 ,目前主要針對智能型手機(如iPhone等)、平板計算機和記憶卡市場。

東芝今後也計劃推出採用 堆棧 96 層製程技術的 512Gb(64GB)3D NAND 產品以及採用全球首見的QLC(Quad-Level Cell)技術的 3D NAND 產品 。該款QLC試作品為採用堆棧 64 層製程技術,實現業界最大容量的 768Gb(96GB)產品,已經提供給 SSD 廠、控制器廠進行研發使用。

西數全球首發了96層堆棧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其使用的是新一代BiCS 4技術(預計下半年出樣,2018年開始量產),除了TLC類型外,其還會支持QLC,這個意義是重大的。西數已經用實際行動表明會支持QLC,而接下來三星、Intel、SK Hynix等廠商也勢必會跟進(目前還 沒有正式公布QLC的進展 ), 為何廠商會跟進可靠性、壽命比TLC還差的QLC 。

目前來看,QLC快閃記憶體單位存儲密度是TLC的2倍,單顆晶元可達到256GB甚至512GB。但是QLC快閃記憶體的電壓更難控制,寫入速度更低,可靠、穩定性及壽命比TLC更差。 個人覺得主要的原因 是成本和快閃記憶體對壽命SSD的不斷 優化,隨著SSD控制對QLC技術優化,也有理由相信QLC跟TLC走同樣的路,也有可能被用在企業產品 。

從長遠來看,能不能將SSD的價格拉下來,我個人對QLC是寄予厚望的,但具體時間目前卻無法預知,從TLC到QLC的技術過度需要時間,需要雙倍的精度才能確保足夠高的穩定性、壽命和性能。如果參考TLC的歷程,價格優勢更難在短期內體現出來,QLC大批量上市並且明顯帶動降價節奏的時間也是我所期待的。

對於存儲介質的未來除了NAND Flash外,還要有很多技術值得期待。 SCM( Storage -Class-Memory)產品已經出現在大眾視野 ,如美光、英特爾自2016年開始量產的 3D-Xpoint ,威騰、東芝合作開發的 3D-ReRAM 。SCM的讀寫速度是3D-NAND的千倍,但在產品測試結果顯示只有幾十倍,這也說明SCM在讀寫性能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值得期待。然而3D-NAND+類DRAM混合型的4D-NAND集前端高速度DRAM和後端低價大容量的3D-NAND於一身,也將會在容量和性能中找到一個很好的折中點。

第五屆全球雲計算大會暨國際網路通信展覽會.中國站將於9月份亮相上海世博展覽館。盛會涵蓋主題演講、技術論壇、「雲鼎獎」評選、閉門研討會和商務配對會等特色活動。點擊原文鏈接了解大會詳細。

溫馨提示:

請搜索「ICT_Architect」或「掃一掃」下面二維碼關注公眾號,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聽說點贊和分享的朋友都已走上人生巔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tel 的精彩文章:

兩個巨頭的雄心,Intel聯手天貓摸索電競產業生態鏈
全球最快CPU加持!Intel酷睿i9 PC天貓首發
2萬人裁員背後,Intel暴露的是CEO接班制的致命問題
兩個巨頭的雄心,Intel聯手天貓打造電競產業生態鏈
ChinaJoy2017:Intel 展區盡顯大廠風範

TAG:intel |

您可能感興趣

蘋果、三星、Facebook最新專利技術;NIRVANA、EverCam兩款創新產品
專註 NLP+RPA+OCR,「達觀數據」發布新產品「智能文本 RPA」
雲工控新產品推薦:EATON伊頓穆勒NZM1-4-XFI300R塑殼斷路器
WWDC 新產品前瞻:模塊化 Mac Pro和31寸6K 顯示器
AMD YES!6號宣布重磅新產品 或為ZEN2架構
MediaPad產品線下的新產品正式推出:華為在MWC上宣布M5和M5 pro
谷歌將把 K8S 1.9 整合入 GKE、Iguazio 宣稱新產品贏過 AWS
CPU同捆傲騰SSD!Intel全新產品Core i5+/i7+上架
線路圖顯示XPS新產品:雙屏幕的Maximus,10 nm CPU的XPS 13
IBM Think 2019:數款管理多雲環境的新產品和新服務亮相
華為申請「AR Glass」和「VR Glass」商標 新產品或亮相IFA 2019
HTC將在下周的CES上發布新產品Vive Gear
Yeti Out 發布全新產品系列「TRACK01」
iPhone為XR推專屬版iOS;小米將在美展示最新產品
SANDRO在滬發布聯名新系列,Too Cool For School用書裝新產品
公司新產品SA210THPC介紹
蘋果新產品,8K解析度和AR VR技術
8Bitdo推出新產品:Sega MD風格的復古無線手柄
IQOS推出兩款跨時代全新產品IQOS3.0 跟 3.0 MULTI外觀
AMD新產品讓移動設備即時開玩PC VR的高品質遊戲